對此而言,李峰之猝然離世,猶如利刃斷折,使其等頓感失去前鋒之銳。
而李和之溘然長逝,更如大廈失柱,令其等陷入群龍無首之困境。
半年有餘,此境況仍未有絲毫改觀,雖各成員仍具實力,並試圖通過多種途徑抒發不滿,然終究隻是喧囂紛擾,未能掀起變革之風浪。
在此情境下,集團內部之動搖與分化自不可避免,眾多心思敏銳之人已洞悉,如今對手之實力更為強大,此乃不可否認之事實。
人性使然,眾人開始籌謀自己之進退取舍,傾向於依附實力更為強大之一方。
而令自家子弟結交霍光,則不失為一種體麵且能向衛霍與太子集團示好之策略。
於是乎,霍光之朋友漸多,每日下班之後,亦有人邀請其共赴歡樂之場。
霍光亦不再糾結過往之恩怨,對前來親近之人一律接納。
如今之他,已不懼怕人情之冷暖,隻是依然熱衷於結交朋友。
於是,他又開始現身於各種世家公子聚集之場合,隻是與李天裝作未曾謀麵而已。
霍光將自己於長安城之種種經曆,皆通過書信詳細告知遠在朔方之兄長霍去病。
霍去病閱後亦常感慨不已。
對於弟弟於長安城之表現,他大體上感到放心,並覺得弟弟成長迅速,對此表示滿意。
無論如何,這段曆經人情冷暖之時光,對弟弟而言乃是一次極好之磨煉。
除結交世家子弟外,霍光甚至還與一位歸降之匈奴小王結為知己。
他在信中向兄長述說,這位匈奴人名叫金日碑,與自己同齡,曾是休屠王之太子。
歸降之後,他於宮中負責養馬之事,將禦馬養得膘肥體壯。
他為人篤厚敬謹,人品令人敬佩,儀容亦不凡,甚至還得到了陛下之賞識。
霍光在乘輿司照管車駕時與其相識,並已將其視為知己。
霍去病亦記得這位休屠王之太子。
想當年河西受降之時,因休屠王先被渾邪王所誅殺,其部下又多有不肯投降之人。
故這位太子並未得到如渾邪王那般優厚之歸降待遇,而是如戰俘一般被發配去養馬。
然而,他記得這位太子之名字明明是“日碑”,為何卻多了個“金”字呢?
他向霍光詢問此事,得到的迴複是:“此乃陛下所賜之名。
因他是休屠王之太子,而你曾繳獲休屠王之祭天金人,陛下前不久提及此事,便賜他姓金矣。此乃陛下之恩賜,亦是對其歸降之認可。”
霍去病沉默了,內心卻是五味雜陳。
皇帝的牽掛讓他感到溫暖,但同時,他們之間的僵局又讓他感到諷刺。
他不禁迴想起自己對弟弟說過的話,“自夏商周以來,天下再無君臣之分,隻有君主和臣子。”
難道權力的鬥爭和控製,是君主和臣子之間不可避免的命運嗎?
霍光在信中經常描述他與朋友們的歡樂時光,霍去病雖然在迴信中提醒弟弟交友要慎重,但實際上他心中充滿了羨慕。
霍光的十六七歲充滿了自由和歡樂,而霍去病的這個年紀,卻充滿了軍事訓練和戰爭的殘酷。
他從未有過與同齡人共飲、遊玩的經曆,一直是一個孤獨的高手。
如今,他已錯過了結交朋友的最佳時期,以他的身份地位,也難以再找到真正的朋友,隻能繼續品味孤獨。
沒有朋友,沒有知己,對於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這也正是他如此珍視自己的伴侶,她是他在這個世上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知己。
霍光的信中經常提到朋友們的婚事,這讓霍去病感到不適,因為這讓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
如果不是被困在這裏,他也應該在籌備自己的婚禮了。
為什麽那些看似平凡的婚姻如此容易達成,而他真摯的情感卻要經曆波折?
他認為別人的婚姻平凡,雖然有些偏激,但也並非全無道理。
畢竟,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婚姻不過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心情複雜,看什麽都不順眼,總是想找茬。
比如霍光提到最近常與朋友們在某人家中飲酒至深夜,這本是平常事,但霍去病卻立刻想到了這個人兩個月前才結婚。
他不禁疑惑,新婚不久就如此頻繁地邀請朋友飲酒,是不是太快就厭倦了對方?
或者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感情?如果是他,即使已經結婚多年,也會珍惜與伴侶共度的每一個夜晚。
他究竟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呢?實際上難以預料,但目前他的確是真心實意地這麽想。
如此無謂地對他人挑剔,唯一的好處便是讓他在痛苦與惆悵中尋得一絲慰藉:“瞧瞧,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真愛為何物,我至少還算幸運……”
他是一位思維清晰的人,青少年時期雖也幻想過理想的愛情,但並未抱有過高的期待。
然而,當真愛真正降臨,他除了感到幸運,更以他高遠的誌向,自然而然地發誓要做到最好。
正如他所說的:“待我們攜手共度百年,世人便將知曉,何為真正的人間傳奇!”
衛青曾言外甥因年輕而口出狂言,但他深知外甥的性格。
如此理智之人,唯有在這個年紀才可能有如此念頭。
即便仍是他們兩人,若晚十年相遇,心境必已大不相同。
紙短情長,一別經年。
如今的他,已深諳“焚心”之苦,那是一種無法抑製的思念,一旦湧上心頭,便隻能任其肆虐,再無暇顧及其他。
他也早已領悟“銷魂”之意,迴想那些相見的時光,若能片刻重現,便是銷魂蝕骨。
隨著婚期的臨近,他的心愈發緊繃,痛苦加劇。
然而,一旦錯過,且拖延日久,他反而感到些許釋然。
“單於仍在,待滅單於後再與陛下談條件!此番我別無所求,隻願能娶我心之所愛。”
一個又一個仰望星空的夜晚悄然流逝,朔方邊關的冬季已至,且格外漫長寒冷。
寒風如刀割麵,滴水即成冰。
霍去病從未經曆過如此嚴寒的冬天,有時他遠行巡視,數日不歸,衣袍下擺終日結冰。
未婚妻在信中總是擔憂他衣甲單薄,叮囑他保暖,告訴他“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然而,他常常敷衍應對,因心情不佳而無暇顧及。
在朔風唿嘯的夜晚,他仍會仰望邊關的夜空,那夜空依舊幽暗深邃,繁星點點。
此時的他不得不感歎,自己已經二十三歲了!時光匆匆,如流水般逝去的青春年華,竟已過大半。
而李和之溘然長逝,更如大廈失柱,令其等陷入群龍無首之困境。
半年有餘,此境況仍未有絲毫改觀,雖各成員仍具實力,並試圖通過多種途徑抒發不滿,然終究隻是喧囂紛擾,未能掀起變革之風浪。
在此情境下,集團內部之動搖與分化自不可避免,眾多心思敏銳之人已洞悉,如今對手之實力更為強大,此乃不可否認之事實。
人性使然,眾人開始籌謀自己之進退取舍,傾向於依附實力更為強大之一方。
而令自家子弟結交霍光,則不失為一種體麵且能向衛霍與太子集團示好之策略。
於是乎,霍光之朋友漸多,每日下班之後,亦有人邀請其共赴歡樂之場。
霍光亦不再糾結過往之恩怨,對前來親近之人一律接納。
如今之他,已不懼怕人情之冷暖,隻是依然熱衷於結交朋友。
於是,他又開始現身於各種世家公子聚集之場合,隻是與李天裝作未曾謀麵而已。
霍光將自己於長安城之種種經曆,皆通過書信詳細告知遠在朔方之兄長霍去病。
霍去病閱後亦常感慨不已。
對於弟弟於長安城之表現,他大體上感到放心,並覺得弟弟成長迅速,對此表示滿意。
無論如何,這段曆經人情冷暖之時光,對弟弟而言乃是一次極好之磨煉。
除結交世家子弟外,霍光甚至還與一位歸降之匈奴小王結為知己。
他在信中向兄長述說,這位匈奴人名叫金日碑,與自己同齡,曾是休屠王之太子。
歸降之後,他於宮中負責養馬之事,將禦馬養得膘肥體壯。
他為人篤厚敬謹,人品令人敬佩,儀容亦不凡,甚至還得到了陛下之賞識。
霍光在乘輿司照管車駕時與其相識,並已將其視為知己。
霍去病亦記得這位休屠王之太子。
想當年河西受降之時,因休屠王先被渾邪王所誅殺,其部下又多有不肯投降之人。
故這位太子並未得到如渾邪王那般優厚之歸降待遇,而是如戰俘一般被發配去養馬。
然而,他記得這位太子之名字明明是“日碑”,為何卻多了個“金”字呢?
他向霍光詢問此事,得到的迴複是:“此乃陛下所賜之名。
因他是休屠王之太子,而你曾繳獲休屠王之祭天金人,陛下前不久提及此事,便賜他姓金矣。此乃陛下之恩賜,亦是對其歸降之認可。”
霍去病沉默了,內心卻是五味雜陳。
皇帝的牽掛讓他感到溫暖,但同時,他們之間的僵局又讓他感到諷刺。
他不禁迴想起自己對弟弟說過的話,“自夏商周以來,天下再無君臣之分,隻有君主和臣子。”
難道權力的鬥爭和控製,是君主和臣子之間不可避免的命運嗎?
霍光在信中經常描述他與朋友們的歡樂時光,霍去病雖然在迴信中提醒弟弟交友要慎重,但實際上他心中充滿了羨慕。
霍光的十六七歲充滿了自由和歡樂,而霍去病的這個年紀,卻充滿了軍事訓練和戰爭的殘酷。
他從未有過與同齡人共飲、遊玩的經曆,一直是一個孤獨的高手。
如今,他已錯過了結交朋友的最佳時期,以他的身份地位,也難以再找到真正的朋友,隻能繼續品味孤獨。
沒有朋友,沒有知己,對於一個情感豐富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遺憾。
這也正是他如此珍視自己的伴侶,她是他在這個世上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知己。
霍光的信中經常提到朋友們的婚事,這讓霍去病感到不適,因為這讓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
如果不是被困在這裏,他也應該在籌備自己的婚禮了。
為什麽那些看似平凡的婚姻如此容易達成,而他真摯的情感卻要經曆波折?
他認為別人的婚姻平凡,雖然有些偏激,但也並非全無道理。
畢竟,這個世界上大多數的婚姻不過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的心情複雜,看什麽都不順眼,總是想找茬。
比如霍光提到最近常與朋友們在某人家中飲酒至深夜,這本是平常事,但霍去病卻立刻想到了這個人兩個月前才結婚。
他不禁疑惑,新婚不久就如此頻繁地邀請朋友飲酒,是不是太快就厭倦了對方?
或者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感情?如果是他,即使已經結婚多年,也會珍惜與伴侶共度的每一個夜晚。
他究竟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呢?實際上難以預料,但目前他的確是真心實意地這麽想。
如此無謂地對他人挑剔,唯一的好處便是讓他在痛苦與惆悵中尋得一絲慰藉:“瞧瞧,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真愛為何物,我至少還算幸運……”
他是一位思維清晰的人,青少年時期雖也幻想過理想的愛情,但並未抱有過高的期待。
然而,當真愛真正降臨,他除了感到幸運,更以他高遠的誌向,自然而然地發誓要做到最好。
正如他所說的:“待我們攜手共度百年,世人便將知曉,何為真正的人間傳奇!”
衛青曾言外甥因年輕而口出狂言,但他深知外甥的性格。
如此理智之人,唯有在這個年紀才可能有如此念頭。
即便仍是他們兩人,若晚十年相遇,心境必已大不相同。
紙短情長,一別經年。
如今的他,已深諳“焚心”之苦,那是一種無法抑製的思念,一旦湧上心頭,便隻能任其肆虐,再無暇顧及其他。
他也早已領悟“銷魂”之意,迴想那些相見的時光,若能片刻重現,便是銷魂蝕骨。
隨著婚期的臨近,他的心愈發緊繃,痛苦加劇。
然而,一旦錯過,且拖延日久,他反而感到些許釋然。
“單於仍在,待滅單於後再與陛下談條件!此番我別無所求,隻願能娶我心之所愛。”
一個又一個仰望星空的夜晚悄然流逝,朔方邊關的冬季已至,且格外漫長寒冷。
寒風如刀割麵,滴水即成冰。
霍去病從未經曆過如此嚴寒的冬天,有時他遠行巡視,數日不歸,衣袍下擺終日結冰。
未婚妻在信中總是擔憂他衣甲單薄,叮囑他保暖,告訴他“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然而,他常常敷衍應對,因心情不佳而無暇顧及。
在朔風唿嘯的夜晚,他仍會仰望邊關的夜空,那夜空依舊幽暗深邃,繁星點點。
此時的他不得不感歎,自己已經二十三歲了!時光匆匆,如流水般逝去的青春年華,竟已過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