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雍熙北伐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顯德年間。
眼見兒子被逼自殺,趙匡胤雙目赤紅:“趙光義!你竟敢逼死我兒!老子今天殺了你!”
他衝到趙光義身前,雙手死死掐住對方的脖子。
眼見趙光義被掐的雙眼突出,柴榮給禁軍使用了一個眼色。
禁軍趕忙分開二人。
“陛下,請讓我殺了他!為我兒子報仇!”
“夠了!你二人的生死,朕說了算!”
柴榮冷聲道,心中盤算著如何處置二人。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遼景帝耶律賢在打獵途中染疾駕崩,幼主耶律隆緒繼位,年僅十歲,因為年紀太小,故而由蕭太後輔政。」
光幕中,聽聞耶律賢的死訊,趙光義一掃頹廢之色,驚喜地跳了起來。
“哈哈哈!他終於死了!死的好!死的妙!真是天佑我大宋!”
趙光義狂笑不已,絲毫不把蕭太後和耶律隆緒放在眼裏。
笑話!一個小屁孩,一個女流之輩,根本登不了台麵的東西,如何跟他高粱河車神相比?
一想起趙匡胤是如何拿捏柴宗訓母子的,趙光義就忍不住發笑,這一幕和現在何其相似!
區區孤兒寡母!這把穩了!
「 雍熙三年(986),宋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一次趙光義吸取了上次禦駕親征的教訓(慫了),沒有跟隨大軍出征。」
雍熙年間。
“放屁!朕可沒慫!朕不在,大軍才可放手一搏,怎麽能說是朕慫了?”
趙光義漲紅了臉怒道。
“陛下所言極是!您用兵如神,隻是不想欺負遼國的孤兒寡母,這才不跟隨大軍出征!陛下高義!”
眾臣急忙附和,生怕趙光義反悔,他們可不能讓這個菜雞去霍霍大宋軍隊。
畫麵中,趙光義招來眾將領討論北伐事宜。
趙光義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張紙,放在眾將眼前。
“來,朕給你們看一件大寶貝!”
“陛下,這是何物?”
曹彬心中湧起不祥的預感,陛下又要整什麽幺蛾子?
趙光義邪魅一笑,命人展開圖紙。
一時間,鬼畫符一樣的東西呈現在眾將眼前。
“怎麽樣?這可是朕通宵畫的陣圖,現在朕將此物授予你們,北伐就按這個打,保證大勝!”
趙光義興奮地看著突然沉默不語的眾將。
看著狗屁不通的陣圖,大將曹彬嘴角一陣抽搐。
“陛下,此陣過於玄妙(狗屎),我們恐怕不能領會其中奧妙!您還是收迴去吧!”
“怎麽?看不起朕?”
趙光義眼神不善。
“臣不敢!”
眾將不敢再觸黴頭,悻悻地拿著陣圖,匆忙離開皇宮。
“曹將軍!咱們還真要按照這坨東西作戰?”
潘美急的直嘬牙花子。
“各安天命吧!”
曹彬長歎一口氣,低頭看著廁紙,啊不,是陣圖,沉默不語。
漢武帝年間。
看到趙光義的騷操作,劉徹腦海立刻浮現出四個字——人菜癮大!
“這人是傻逼吧!畫一個破圖,指望敵人按著他的計劃走?戰場上瞬息萬變他不知道麽?莫不是當年飆車的時候,把腦子甩出去了吧!”
劉徹有些抓狂。
大宋攤上這麽一個皇帝,還真是倒黴。
「此次出征,可謂是名將雲集,趙光義一聲令下,二十萬精銳禁軍分三路出擊。」
「東路以曹彬為帥,從雄州出發,直指幽州。」
「田重進負責中路,出飛狐嶺,直奔幽州。」
「潘美率西路軍出雁門關,自北向南包抄幽州。」
「西路軍有一員副將,名為楊業,原為北漢大將,北漢投降後,轉為大宋效力,屢立奇功,多次擊敗遼軍,人送外號楊無敵。」
「一開始,三路進展都十分順利,連敗遼軍數陣。」
「可惜,有一點趙光義想錯了,遼國蕭太後蕭綽雖然不過三十歲,卻非等閑之輩。她當即決定發揮大遼騎兵優勢,在開闊地集中優勢兵力先行擊潰宋東路軍,隨後逐個擊破。」
三國。
三十歲!寡婦!少婦!
幾個關鍵信息鑽入曹操耳朵,他立刻挺直身子看向光幕,想要一睹蕭太後芳容。
結果就瞥見荀彧一臉賤笑,曹操有些尷尬,咳嗽一聲道:“這少。。蕭太後著實厲害!真可謂是女中豪傑!本丞佩服!”
我信你個大頭鬼!
荀彧翻了個白眼,這天下有誰不知道你曹老板的癖好。
「不久後,曹彬帶領的東路軍被遼軍截斷糧道,後被耶律休哥率軍擊潰,數萬大軍因此喪命,遼軍用宋軍屍體築成京觀。」
「負責主攻的東路軍一敗,中、西兩路立刻陷入危險,趙光義慌了,急令兩路撤軍。」
「中路軍沒遇到什麽麻煩順利撤軍。」
「西路軍卻陷入危機,他們奉趙光義之命,護送雲、朔、寰、應四州民內遷,說白了就是搶人口,不可避免的被遼軍主力抓了個正著,形勢岌岌可危。」
光幕中,潘美、楊業等人正在商討對敵之策。
“我看遼軍勢大,不可力敵,不如避實就虛,為百姓撤離爭取時間!”
楊業向潘美建議道。
“哎喲喲!”
一道尖細的嗓音傳了過來,楊業皺著眉頭看去,來人正是監軍王侁(shēn)。
“避實就虛?真是說的比唱的好聽!分明是避敵不戰!你一個北漢降將,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是不是還想著你那契丹主子?!”王侁嘲諷道。
“你再說一遍!”
楊業怒視王侁。
被楊業瞪視,王侁有些心虛,卻還是梗著脖子道:“你跟我橫什麽,有本事你去拖住遼軍,證明你的忠心!”
楊業聞言沉默地掃視眾將,卻無人為其發聲。
“好!我去!”
楊業向潘美拱手道:“還請潘將軍到陳家穀口設伏,我若失敗便退入此穀,到時候將軍左右夾擊遼軍,方有一線生機,我的性命就交給將軍了!”
畫麵一轉,楊業率軍與遼軍廝殺,力戰不敵,引軍退到陳家穀口。
楊業渾身浴血,身中數劍,他向著穀口大喝:“宋軍何在?速來救援!”
連喊三聲卻無人應答,一個宋軍的影子都沒見到。
“爹,別喊了!根本就沒有援軍!我們。。。被拋棄了!”
楊業第四子楊延玉哭泣道。
“王侁!潘美!誤我!”
楊業仰天長嘯,悲傷至極。
「楊業力戰不退,中箭後被俘,絕食三日而亡,至死不降。其子楊延玉戰死,麾下宋軍全軍覆沒。」
貞觀年間。
李世民看著光幕中的慘劇,不禁動容。
“如此忠臣良將,卻被人誣為逆臣,最後為奸人所害!真是可悲!”
李世民舉起酒杯,將杯中酒灑在地上。
「雍熙北伐失敗影響巨大,自此宋對遼由主動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眼見兒子被逼自殺,趙匡胤雙目赤紅:“趙光義!你竟敢逼死我兒!老子今天殺了你!”
他衝到趙光義身前,雙手死死掐住對方的脖子。
眼見趙光義被掐的雙眼突出,柴榮給禁軍使用了一個眼色。
禁軍趕忙分開二人。
“陛下,請讓我殺了他!為我兒子報仇!”
“夠了!你二人的生死,朕說了算!”
柴榮冷聲道,心中盤算著如何處置二人。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遼景帝耶律賢在打獵途中染疾駕崩,幼主耶律隆緒繼位,年僅十歲,因為年紀太小,故而由蕭太後輔政。」
光幕中,聽聞耶律賢的死訊,趙光義一掃頹廢之色,驚喜地跳了起來。
“哈哈哈!他終於死了!死的好!死的妙!真是天佑我大宋!”
趙光義狂笑不已,絲毫不把蕭太後和耶律隆緒放在眼裏。
笑話!一個小屁孩,一個女流之輩,根本登不了台麵的東西,如何跟他高粱河車神相比?
一想起趙匡胤是如何拿捏柴宗訓母子的,趙光義就忍不住發笑,這一幕和現在何其相似!
區區孤兒寡母!這把穩了!
「 雍熙三年(986),宋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一次趙光義吸取了上次禦駕親征的教訓(慫了),沒有跟隨大軍出征。」
雍熙年間。
“放屁!朕可沒慫!朕不在,大軍才可放手一搏,怎麽能說是朕慫了?”
趙光義漲紅了臉怒道。
“陛下所言極是!您用兵如神,隻是不想欺負遼國的孤兒寡母,這才不跟隨大軍出征!陛下高義!”
眾臣急忙附和,生怕趙光義反悔,他們可不能讓這個菜雞去霍霍大宋軍隊。
畫麵中,趙光義招來眾將領討論北伐事宜。
趙光義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張紙,放在眾將眼前。
“來,朕給你們看一件大寶貝!”
“陛下,這是何物?”
曹彬心中湧起不祥的預感,陛下又要整什麽幺蛾子?
趙光義邪魅一笑,命人展開圖紙。
一時間,鬼畫符一樣的東西呈現在眾將眼前。
“怎麽樣?這可是朕通宵畫的陣圖,現在朕將此物授予你們,北伐就按這個打,保證大勝!”
趙光義興奮地看著突然沉默不語的眾將。
看著狗屁不通的陣圖,大將曹彬嘴角一陣抽搐。
“陛下,此陣過於玄妙(狗屎),我們恐怕不能領會其中奧妙!您還是收迴去吧!”
“怎麽?看不起朕?”
趙光義眼神不善。
“臣不敢!”
眾將不敢再觸黴頭,悻悻地拿著陣圖,匆忙離開皇宮。
“曹將軍!咱們還真要按照這坨東西作戰?”
潘美急的直嘬牙花子。
“各安天命吧!”
曹彬長歎一口氣,低頭看著廁紙,啊不,是陣圖,沉默不語。
漢武帝年間。
看到趙光義的騷操作,劉徹腦海立刻浮現出四個字——人菜癮大!
“這人是傻逼吧!畫一個破圖,指望敵人按著他的計劃走?戰場上瞬息萬變他不知道麽?莫不是當年飆車的時候,把腦子甩出去了吧!”
劉徹有些抓狂。
大宋攤上這麽一個皇帝,還真是倒黴。
「此次出征,可謂是名將雲集,趙光義一聲令下,二十萬精銳禁軍分三路出擊。」
「東路以曹彬為帥,從雄州出發,直指幽州。」
「田重進負責中路,出飛狐嶺,直奔幽州。」
「潘美率西路軍出雁門關,自北向南包抄幽州。」
「西路軍有一員副將,名為楊業,原為北漢大將,北漢投降後,轉為大宋效力,屢立奇功,多次擊敗遼軍,人送外號楊無敵。」
「一開始,三路進展都十分順利,連敗遼軍數陣。」
「可惜,有一點趙光義想錯了,遼國蕭太後蕭綽雖然不過三十歲,卻非等閑之輩。她當即決定發揮大遼騎兵優勢,在開闊地集中優勢兵力先行擊潰宋東路軍,隨後逐個擊破。」
三國。
三十歲!寡婦!少婦!
幾個關鍵信息鑽入曹操耳朵,他立刻挺直身子看向光幕,想要一睹蕭太後芳容。
結果就瞥見荀彧一臉賤笑,曹操有些尷尬,咳嗽一聲道:“這少。。蕭太後著實厲害!真可謂是女中豪傑!本丞佩服!”
我信你個大頭鬼!
荀彧翻了個白眼,這天下有誰不知道你曹老板的癖好。
「不久後,曹彬帶領的東路軍被遼軍截斷糧道,後被耶律休哥率軍擊潰,數萬大軍因此喪命,遼軍用宋軍屍體築成京觀。」
「負責主攻的東路軍一敗,中、西兩路立刻陷入危險,趙光義慌了,急令兩路撤軍。」
「中路軍沒遇到什麽麻煩順利撤軍。」
「西路軍卻陷入危機,他們奉趙光義之命,護送雲、朔、寰、應四州民內遷,說白了就是搶人口,不可避免的被遼軍主力抓了個正著,形勢岌岌可危。」
光幕中,潘美、楊業等人正在商討對敵之策。
“我看遼軍勢大,不可力敵,不如避實就虛,為百姓撤離爭取時間!”
楊業向潘美建議道。
“哎喲喲!”
一道尖細的嗓音傳了過來,楊業皺著眉頭看去,來人正是監軍王侁(shēn)。
“避實就虛?真是說的比唱的好聽!分明是避敵不戰!你一個北漢降將,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是不是還想著你那契丹主子?!”王侁嘲諷道。
“你再說一遍!”
楊業怒視王侁。
被楊業瞪視,王侁有些心虛,卻還是梗著脖子道:“你跟我橫什麽,有本事你去拖住遼軍,證明你的忠心!”
楊業聞言沉默地掃視眾將,卻無人為其發聲。
“好!我去!”
楊業向潘美拱手道:“還請潘將軍到陳家穀口設伏,我若失敗便退入此穀,到時候將軍左右夾擊遼軍,方有一線生機,我的性命就交給將軍了!”
畫麵一轉,楊業率軍與遼軍廝殺,力戰不敵,引軍退到陳家穀口。
楊業渾身浴血,身中數劍,他向著穀口大喝:“宋軍何在?速來救援!”
連喊三聲卻無人應答,一個宋軍的影子都沒見到。
“爹,別喊了!根本就沒有援軍!我們。。。被拋棄了!”
楊業第四子楊延玉哭泣道。
“王侁!潘美!誤我!”
楊業仰天長嘯,悲傷至極。
「楊業力戰不退,中箭後被俘,絕食三日而亡,至死不降。其子楊延玉戰死,麾下宋軍全軍覆沒。」
貞觀年間。
李世民看著光幕中的慘劇,不禁動容。
“如此忠臣良將,卻被人誣為逆臣,最後為奸人所害!真是可悲!”
李世民舉起酒杯,將杯中酒灑在地上。
「雍熙北伐失敗影響巨大,自此宋對遼由主動進攻轉為戰略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