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馬邑之圍,漠南之戰開啟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元光二年(前133年),雁門郡馬邑的豪商聶壹向大臣王恢獻計,說如今匈奴人輕視大漢,若以利益為誘餌,誘使匈奴人入境,再率大軍圍而殲之,不需漢軍勞師遠征,便可一勞永逸地解決匈奴。】
【王恢本就反對和親,他覺得此計不錯,便向劉徹獻策,劉徹命大臣們討論此事,韓安國等人竭力反對,王恢則是據理力爭,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辯了半天,誰都沒能說服誰,眾人便把目光投向劉徹。】
【劉徹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大漢決不能再向匈奴人低頭,他力排眾議,采納了王恢的建議,讓聶壹引誘匈奴進攻馬邑。同時命令韓安國、李廣、王恢等人為將軍,率領三十萬軍埋伏在馬邑周圍,布下天羅地網,隻等匈奴人上套。】
漢高祖時期。
光幕前,劉邦死死地盯著光幕,替劉徹捏了一把汗。
“韓信,你看這一仗如何,大漢能贏麽?”
見到韓信眉頭緊皺,劉邦心裏實在慌得很,忍不住問道。
韓信思考良久才迴答:“臣覺得此計過於理想,極易生變數,除非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大漢,否則難以成功。”
聞言劉邦的心頓時沉了下去。
【當時的單於是冒頓單於的孫子——軍臣單於,在聶壹的利誘下,軍臣單於親率十萬騎兵南下,兵鋒直指馬邑。】
光幕中,軍臣單於率軍進入雁門郡,匈奴大軍離馬邑不過百餘裏,馬上就要進入漢軍的包圍圈。
軍臣單於突然拉住韁繩,戰馬一陣嘶鳴,隨後停下。
軍臣單於心中隱隱泛起不安,這一路走來,他總有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感。
“單於,怎麽了?”
身邊的將領很是疑惑,他們的長刀已是饑渴難耐,眼瞅著馬上就能搶財搶人了,怎麽突然停下來了。
“你們有沒有察覺到一絲違和感?”
軍臣單於指著田野上的羊群說道。
“恕我等愚鈍,並未看出其中違和之處?”
“既然有羊群,為何沒有放牧之人!”
軍臣單於喝道。
將領恍然大悟,驚道:“難道此事有詐?”
“是不是詐,一問便知!”
軍臣單於一揚馬鞭,命人攻占了一處漢軍哨塔,抓獲了一名大漢雁門尉史。
這名尉史毫不猶豫地將漢軍的計劃和盤托出,軍臣單於大驚失色,立刻撤軍。
負責後方堵截匈奴輜重部隊的王恢見敵軍勢大,為了保全手下三萬漢軍,並未攔截,任由匈奴離開。
韓安國帶領漢軍主力在草叢中蹲了三天三夜,卻依然不見匈奴人,知道出了意外,趕忙追擊,卻為時已晚,隻得無功而返。
【此戰前後準備一年之久,以毫無寸功告終,漢武帝大怒,以畏敵不戰的名義將王恢下獄,王恢想要花錢贖命,劉徹不允,王恢最終在獄中自殺。】
【那名小小的尉吏則被軍臣單於封為天王。】
【此後漢匈兩方斷絕和親,陷入了長久的戰爭之中。】
漢武帝時期。
“哼!真是氣死朕了!那該死的王恢竟然畏敵不戰,主戰的時候他跳的最歡,結果真打起來他先軟了,但凡他能咬下匈奴一塊肉,朕都不至於殺了他!”
再次提起當年事,漢武帝依然抑製不住地憤怒。
當時若能打擊匈奴當然好,即便真的不成,至少也要展現出敢與匈奴搏命的勇氣,消除掉骨子裏對匈奴的恐懼!
結果呢,三十萬大軍成了看客,匈奴跑了,恐懼也沒消除,本來一場史詩大捷,硬生生成為劉徹的黑曆史,他如何不氣。
三國。
曹操似乎想起了什麽向張遼問道:“文遠,我聽說你祖上原來姓聶?”
張遼點點頭:“迴丞相,您記的沒錯,這豪商聶壹正是我的祖先,當年馬邑之圍失敗後,家祖得罪了匈奴,又無功於漢,隻得改名姓張,以躲避禍患。”
“那還真是可惜了,當年若是事成,你先祖被封為侯也不是不可能!”
曹操不無可惜地說。
漢高祖時期。
“竟然真的被你言中了,可惜啊,以後再想引誘匈奴深入可就難了!”
劉邦露出惋惜之色。
“陛下,也不必消沉,此次雖然無功而返,至少沒有變成又一個白登之圍不是麽?”
韓信咧嘴一笑。
劉邦臉都黑了,你小子非得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吧!
【馬邑之圍以失敗告終,這讓劉徹憤怒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征討匈奴的決心,雙方既然已經撕破臉麵,那就一打到底!】
【在加緊備戰的同時,劉徹也在積極物色將領,他希望尋到一位能堪大任的絕世戰將,結果沒費啥事就找到了,正是他的小舅子衛青。】
光幕前的皇帝們聞言頓時咬牙切齒,“沒費啥事”,聽聽這說的是人話麽,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呐。
【衛青是一個私生子,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上的一名仆人,他母親早年與小吏鄭季私通,生下了他,他跟隨母親姓因而姓衛。】
【因為家裏窮,衛媼將他送到生父那兒討生活,由於是私生子,生父一家待他猶如奴仆,非打即罵。】
【衛青長大後,便跑迴母親那,在平陽公主手下當了一名騎奴。】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一輩子也就這麽過去了,沒想到他的姐姐竟然會被漢武帝看中,衛青的命運也因此改變。】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衛子夫有了身孕,這引起了長期沒有子嗣的陳皇後的嫉妒。】
【於是其母館陶公主派人去抓正在建章當差的衛青,好在被衛青的好友公孫敖救下,這才保住一條命。】
【此事令劉徹極為震怒,他急忙招衛青入宮,任命他為建章監和侍中,跟隨劉徹左右,也就是這個契機,劉徹發現了衛青擁有過人的領軍才能。】
【自馬邑之戰後,匈奴數度襲擾邊境,元光六年(前129年),劉徹忍無可忍,派李廣、公孫敖、公孫賀、衛青領兵分四路出擊,迎擊匈奴。】
畫麵陡然一變,“漠南之戰”四個金光大字閃耀在光幕上。
看到這兒,衛青不由露出一絲笑容,他嶄露頭角的一戰,來了!
【王恢本就反對和親,他覺得此計不錯,便向劉徹獻策,劉徹命大臣們討論此事,韓安國等人竭力反對,王恢則是據理力爭,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辯了半天,誰都沒能說服誰,眾人便把目光投向劉徹。】
【劉徹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大漢決不能再向匈奴人低頭,他力排眾議,采納了王恢的建議,讓聶壹引誘匈奴進攻馬邑。同時命令韓安國、李廣、王恢等人為將軍,率領三十萬軍埋伏在馬邑周圍,布下天羅地網,隻等匈奴人上套。】
漢高祖時期。
光幕前,劉邦死死地盯著光幕,替劉徹捏了一把汗。
“韓信,你看這一仗如何,大漢能贏麽?”
見到韓信眉頭緊皺,劉邦心裏實在慌得很,忍不住問道。
韓信思考良久才迴答:“臣覺得此計過於理想,極易生變數,除非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大漢,否則難以成功。”
聞言劉邦的心頓時沉了下去。
【當時的單於是冒頓單於的孫子——軍臣單於,在聶壹的利誘下,軍臣單於親率十萬騎兵南下,兵鋒直指馬邑。】
光幕中,軍臣單於率軍進入雁門郡,匈奴大軍離馬邑不過百餘裏,馬上就要進入漢軍的包圍圈。
軍臣單於突然拉住韁繩,戰馬一陣嘶鳴,隨後停下。
軍臣單於心中隱隱泛起不安,這一路走來,他總有種說不出來的奇怪感。
“單於,怎麽了?”
身邊的將領很是疑惑,他們的長刀已是饑渴難耐,眼瞅著馬上就能搶財搶人了,怎麽突然停下來了。
“你們有沒有察覺到一絲違和感?”
軍臣單於指著田野上的羊群說道。
“恕我等愚鈍,並未看出其中違和之處?”
“既然有羊群,為何沒有放牧之人!”
軍臣單於喝道。
將領恍然大悟,驚道:“難道此事有詐?”
“是不是詐,一問便知!”
軍臣單於一揚馬鞭,命人攻占了一處漢軍哨塔,抓獲了一名大漢雁門尉史。
這名尉史毫不猶豫地將漢軍的計劃和盤托出,軍臣單於大驚失色,立刻撤軍。
負責後方堵截匈奴輜重部隊的王恢見敵軍勢大,為了保全手下三萬漢軍,並未攔截,任由匈奴離開。
韓安國帶領漢軍主力在草叢中蹲了三天三夜,卻依然不見匈奴人,知道出了意外,趕忙追擊,卻為時已晚,隻得無功而返。
【此戰前後準備一年之久,以毫無寸功告終,漢武帝大怒,以畏敵不戰的名義將王恢下獄,王恢想要花錢贖命,劉徹不允,王恢最終在獄中自殺。】
【那名小小的尉吏則被軍臣單於封為天王。】
【此後漢匈兩方斷絕和親,陷入了長久的戰爭之中。】
漢武帝時期。
“哼!真是氣死朕了!那該死的王恢竟然畏敵不戰,主戰的時候他跳的最歡,結果真打起來他先軟了,但凡他能咬下匈奴一塊肉,朕都不至於殺了他!”
再次提起當年事,漢武帝依然抑製不住地憤怒。
當時若能打擊匈奴當然好,即便真的不成,至少也要展現出敢與匈奴搏命的勇氣,消除掉骨子裏對匈奴的恐懼!
結果呢,三十萬大軍成了看客,匈奴跑了,恐懼也沒消除,本來一場史詩大捷,硬生生成為劉徹的黑曆史,他如何不氣。
三國。
曹操似乎想起了什麽向張遼問道:“文遠,我聽說你祖上原來姓聶?”
張遼點點頭:“迴丞相,您記的沒錯,這豪商聶壹正是我的祖先,當年馬邑之圍失敗後,家祖得罪了匈奴,又無功於漢,隻得改名姓張,以躲避禍患。”
“那還真是可惜了,當年若是事成,你先祖被封為侯也不是不可能!”
曹操不無可惜地說。
漢高祖時期。
“竟然真的被你言中了,可惜啊,以後再想引誘匈奴深入可就難了!”
劉邦露出惋惜之色。
“陛下,也不必消沉,此次雖然無功而返,至少沒有變成又一個白登之圍不是麽?”
韓信咧嘴一笑。
劉邦臉都黑了,你小子非得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吧!
【馬邑之圍以失敗告終,這讓劉徹憤怒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征討匈奴的決心,雙方既然已經撕破臉麵,那就一打到底!】
【在加緊備戰的同時,劉徹也在積極物色將領,他希望尋到一位能堪大任的絕世戰將,結果沒費啥事就找到了,正是他的小舅子衛青。】
光幕前的皇帝們聞言頓時咬牙切齒,“沒費啥事”,聽聽這說的是人話麽,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呐。
【衛青是一個私生子,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上的一名仆人,他母親早年與小吏鄭季私通,生下了他,他跟隨母親姓因而姓衛。】
【因為家裏窮,衛媼將他送到生父那兒討生活,由於是私生子,生父一家待他猶如奴仆,非打即罵。】
【衛青長大後,便跑迴母親那,在平陽公主手下當了一名騎奴。】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一輩子也就這麽過去了,沒想到他的姐姐竟然會被漢武帝看中,衛青的命運也因此改變。】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衛子夫有了身孕,這引起了長期沒有子嗣的陳皇後的嫉妒。】
【於是其母館陶公主派人去抓正在建章當差的衛青,好在被衛青的好友公孫敖救下,這才保住一條命。】
【此事令劉徹極為震怒,他急忙招衛青入宮,任命他為建章監和侍中,跟隨劉徹左右,也就是這個契機,劉徹發現了衛青擁有過人的領軍才能。】
【自馬邑之戰後,匈奴數度襲擾邊境,元光六年(前129年),劉徹忍無可忍,派李廣、公孫敖、公孫賀、衛青領兵分四路出擊,迎擊匈奴。】
畫麵陡然一變,“漠南之戰”四個金光大字閃耀在光幕上。
看到這兒,衛青不由露出一絲笑容,他嶄露頭角的一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