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朱88,開局一個碗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隔多日,光幕再次出現在空中。
各朝各代的人見到光幕出現,熟練地放下手中的活計,備好瓜子擺好小凳,坐等吃瓜。
光幕中,大明龍旗飄揚而出。
洪武年間。
“又是咱的大明,咱大明皇帝真是人才輩出啊!”
朱元璋雖然嘴上吹噓,心中卻在犯嘀咕,生怕出來個跟朱祁鎮一樣的貨色。
【他,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
【一介布衣,白手起家,由乞丐到帝王,堪稱千古逆襲第一人!】
“妹子,是咱!是咱呐!!!!!!”
老朱握著馬皇後的手,興奮地像個孩子。
第一句話一出來,老朱就知道要介紹的是他無疑。
別說這大明,就是從古到今,從乞丐到皇帝的也就出了他一個,對於討飯這事,老朱非但不感覺恥辱,反而覺得很驕傲。
瞧瞧咱老朱一個討飯的出身,能當上皇帝,不就說明咱老朱牛嗎!
【他就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李世民坐直了身子,要飯起家的開國皇帝,這樣的人物值得自己尊重,他很期待朱元璋的經曆。
元順帝對著光幕罵罵咧咧,朱元璋的起家史就是他的血淚史,奈何這光幕根本關不掉,對方也聽不見他的罵聲,他隻能無能狂怒。
【接下來讓我們一睹明太祖真容。】
隨著係統話音落下,一張朱元璋畫像出現在光幕中。
畫像中的朱元璋皮膚黝黑,一張大長臉宛如提鞋用的“鞋拔子”,看起來怪異至極。
這畫像一出來,不少小孩子直接被嚇哭了。
“這是夜叉!這大明皇帝是吃人的惡鬼!”
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驚叫出聲。
洪武年間。
朱元璋兩眼一黑,他勉強扶住龍椅,咆哮道:“這特麽是誰畫的?給咱站出來,看咱不砍了他的狗頭!”
朱元璋又瞅了瞅畫像,越瞅越覺得辣眼睛。
馬皇後捂嘴輕笑,這畫還是有一分神韻的。
【其實這幅畫像是清朝畫師對朱元璋“奇骨貫頂”所做的抹黑,並非朱元璋真實長相。】
【這張才是太祖真容。】
一張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的畫像出現。
畫中的朱元璋雖然稱不上好看,但至少麵相穩重,端莊中透露出些許威嚴。
“原來如此,大清是吧,就是大明後來的那個王朝?要不滅了你們這群韃子,咱以後就不姓朱。”
朱元璋咬牙切齒,他可是最記仇的。
徐達戳了戳湯和:“這畫像也不像大哥啊,美化的也太過了。”
湯和趕忙捂住徐達的嘴:“你可別說話了,小心被陛下聽見,到時少不了打你一頓!”
【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給他取名朱重八。】
與其他皇帝一樣,朱元璋出生之時也有異象,據說紅光滿屋,旁邊鄰居還以為失火了,紛紛跑來救援。
朱家世襲貧農,不說家徒四壁,也是一窮二白。
朱重八的上麵還有幾個哥哥姐姐,他的出生讓本就拮據的日子更加緊張。
等到朱重八年歲稍長,便追隨父親的腳步,為地主劉德家放牛。
年幼的朱重八因長期的營養不良,長得又瘦又小。
放牛娃朱重八,那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再忍饑挨餓,能夠頓頓吃到飽。
這一放就是十二年,朱重八轉眼已是十七歲。
如果沒有意外,朱重八將和他的父輩、祖輩一樣,過著貧窮而拮據的日子。
【元至正四年(1344),發生兩件大事,一是淮北發生大旱,蝗災、瘟疫接踵而至,另一件就是黃河泛濫,沿岸數十萬居民淪為難民,流離失所。】
天災之下,誰都無法幸免,朱家也受到了波及。
在天災的摧殘下,短短一個月內,朱重八的父親五四、母親陳氏、長兄、長侄相繼病餓而死。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體會到失去親人的痛苦,而且一次就是四個,這撕心裂肺的感覺將會陪伴他一生,而且還會多次上演。
朱重八很餓,餓的痛徹肺腑,但即便是這種痛也遠比不上心痛。
他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在他眼前一點點餓死病死,卻無能為力。
朱重八沒有錢買棺材安葬自己的親人,他找到地主劉德,祈求對方能給他一副棺材,好安葬父母。
朱重八天真地認為,劉德會看在多年主佃關係的份上,幫這個忙。
豈料劉德捏著鼻子,一臉嫌棄的看著朱重八,生怕沾染他身上的臭氣。
對於朱重八的祈求,劉德隻迴了一個字:“滾!”
朱重八在劉德眼中讀出了對方的蔑視。
你們不是人!是牲畜!牲畜需要什麽棺材呢?
朱重八拖著父母的屍體,茫然地走著,這個世界為什麽會這樣?窮人難道就該死麽?他的父母勤勞一輩子為何落到這樣的下場?
仇恨的種子在朱重八的心中種下,他仇恨的不是劉德,而是千千萬萬吸食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劉德與他們相比,簡直純潔的像一朵白蓮花。
“小子!”
一個聲音突兀的在朱重八耳邊響起。
朱重八看向來人,正是劉德的兄弟,地主劉繼祖。
“您有事?”
朱重八擦掉臉上的淚痕。
劉繼祖看著朱重八身後拖著的幾具屍體,長歎一口氣。
“跟我來吧。”
朱重八不明所以,跟隨劉繼祖來到一片荒地。
“將他們葬在這裏吧,這塊地以後就作為你朱家的墳地。”
劉繼祖指著一片空地開口道。
劉繼祖的話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朱重八的的心。
朱重八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小子感謝今日的救濟之恩,日後若出人頭地,此恩必報!”
說罷,duangduangduang,磕了三個響頭。
劉繼祖輕笑一聲。
所謂知恩圖報隻是傳記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東西,一個貧民出人頭地談何容易。
他隻是看朱重八可憐,生了惻隱之心,根本就沒期望朱重八的迴報。
劉繼祖搖了搖頭,邁著四方步離開了。
小小的善舉,劉繼祖沒有當迴事,卻沒想到就是這個善舉,不僅令他被追封為“義惠侯”,更是蔭及子孫,令他的子孫享受了與大明王朝同壽的恩遇。
朱重八目送劉繼祖消失在視野外。
他擦幹淚水,親手埋葬了親人。
隨後迴家收拾細軟,準備尋找生路。
留在這裏必死無疑,更何況父母兄弟已死,他已經沒有留下的理由了。
朱重八走出房子,最後看了一眼住了十七年的老宅,和過去的生活正式告別,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未知之路。
各朝各代的人見到光幕出現,熟練地放下手中的活計,備好瓜子擺好小凳,坐等吃瓜。
光幕中,大明龍旗飄揚而出。
洪武年間。
“又是咱的大明,咱大明皇帝真是人才輩出啊!”
朱元璋雖然嘴上吹噓,心中卻在犯嘀咕,生怕出來個跟朱祁鎮一樣的貨色。
【他,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
【一介布衣,白手起家,由乞丐到帝王,堪稱千古逆襲第一人!】
“妹子,是咱!是咱呐!!!!!!”
老朱握著馬皇後的手,興奮地像個孩子。
第一句話一出來,老朱就知道要介紹的是他無疑。
別說這大明,就是從古到今,從乞丐到皇帝的也就出了他一個,對於討飯這事,老朱非但不感覺恥辱,反而覺得很驕傲。
瞧瞧咱老朱一個討飯的出身,能當上皇帝,不就說明咱老朱牛嗎!
【他就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李世民坐直了身子,要飯起家的開國皇帝,這樣的人物值得自己尊重,他很期待朱元璋的經曆。
元順帝對著光幕罵罵咧咧,朱元璋的起家史就是他的血淚史,奈何這光幕根本關不掉,對方也聽不見他的罵聲,他隻能無能狂怒。
【接下來讓我們一睹明太祖真容。】
隨著係統話音落下,一張朱元璋畫像出現在光幕中。
畫像中的朱元璋皮膚黝黑,一張大長臉宛如提鞋用的“鞋拔子”,看起來怪異至極。
這畫像一出來,不少小孩子直接被嚇哭了。
“這是夜叉!這大明皇帝是吃人的惡鬼!”
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驚叫出聲。
洪武年間。
朱元璋兩眼一黑,他勉強扶住龍椅,咆哮道:“這特麽是誰畫的?給咱站出來,看咱不砍了他的狗頭!”
朱元璋又瞅了瞅畫像,越瞅越覺得辣眼睛。
馬皇後捂嘴輕笑,這畫還是有一分神韻的。
【其實這幅畫像是清朝畫師對朱元璋“奇骨貫頂”所做的抹黑,並非朱元璋真實長相。】
【這張才是太祖真容。】
一張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上的畫像出現。
畫中的朱元璋雖然稱不上好看,但至少麵相穩重,端莊中透露出些許威嚴。
“原來如此,大清是吧,就是大明後來的那個王朝?要不滅了你們這群韃子,咱以後就不姓朱。”
朱元璋咬牙切齒,他可是最記仇的。
徐達戳了戳湯和:“這畫像也不像大哥啊,美化的也太過了。”
湯和趕忙捂住徐達的嘴:“你可別說話了,小心被陛下聽見,到時少不了打你一頓!”
【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給他取名朱重八。】
與其他皇帝一樣,朱元璋出生之時也有異象,據說紅光滿屋,旁邊鄰居還以為失火了,紛紛跑來救援。
朱家世襲貧農,不說家徒四壁,也是一窮二白。
朱重八的上麵還有幾個哥哥姐姐,他的出生讓本就拮據的日子更加緊張。
等到朱重八年歲稍長,便追隨父親的腳步,為地主劉德家放牛。
年幼的朱重八因長期的營養不良,長得又瘦又小。
放牛娃朱重八,那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不用再忍饑挨餓,能夠頓頓吃到飽。
這一放就是十二年,朱重八轉眼已是十七歲。
如果沒有意外,朱重八將和他的父輩、祖輩一樣,過著貧窮而拮據的日子。
【元至正四年(1344),發生兩件大事,一是淮北發生大旱,蝗災、瘟疫接踵而至,另一件就是黃河泛濫,沿岸數十萬居民淪為難民,流離失所。】
天災之下,誰都無法幸免,朱家也受到了波及。
在天災的摧殘下,短短一個月內,朱重八的父親五四、母親陳氏、長兄、長侄相繼病餓而死。
這是朱元璋第一次體會到失去親人的痛苦,而且一次就是四個,這撕心裂肺的感覺將會陪伴他一生,而且還會多次上演。
朱重八很餓,餓的痛徹肺腑,但即便是這種痛也遠比不上心痛。
他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在他眼前一點點餓死病死,卻無能為力。
朱重八沒有錢買棺材安葬自己的親人,他找到地主劉德,祈求對方能給他一副棺材,好安葬父母。
朱重八天真地認為,劉德會看在多年主佃關係的份上,幫這個忙。
豈料劉德捏著鼻子,一臉嫌棄的看著朱重八,生怕沾染他身上的臭氣。
對於朱重八的祈求,劉德隻迴了一個字:“滾!”
朱重八在劉德眼中讀出了對方的蔑視。
你們不是人!是牲畜!牲畜需要什麽棺材呢?
朱重八拖著父母的屍體,茫然地走著,這個世界為什麽會這樣?窮人難道就該死麽?他的父母勤勞一輩子為何落到這樣的下場?
仇恨的種子在朱重八的心中種下,他仇恨的不是劉德,而是千千萬萬吸食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劉德與他們相比,簡直純潔的像一朵白蓮花。
“小子!”
一個聲音突兀的在朱重八耳邊響起。
朱重八看向來人,正是劉德的兄弟,地主劉繼祖。
“您有事?”
朱重八擦掉臉上的淚痕。
劉繼祖看著朱重八身後拖著的幾具屍體,長歎一口氣。
“跟我來吧。”
朱重八不明所以,跟隨劉繼祖來到一片荒地。
“將他們葬在這裏吧,這塊地以後就作為你朱家的墳地。”
劉繼祖指著一片空地開口道。
劉繼祖的話仿佛一道光照亮了朱重八的的心。
朱重八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小子感謝今日的救濟之恩,日後若出人頭地,此恩必報!”
說罷,duangduangduang,磕了三個響頭。
劉繼祖輕笑一聲。
所謂知恩圖報隻是傳記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東西,一個貧民出人頭地談何容易。
他隻是看朱重八可憐,生了惻隱之心,根本就沒期望朱重八的迴報。
劉繼祖搖了搖頭,邁著四方步離開了。
小小的善舉,劉繼祖沒有當迴事,卻沒想到就是這個善舉,不僅令他被追封為“義惠侯”,更是蔭及子孫,令他的子孫享受了與大明王朝同壽的恩遇。
朱重八目送劉繼祖消失在視野外。
他擦幹淚水,親手埋葬了親人。
隨後迴家收拾細軟,準備尋找生路。
留在這裏必死無疑,更何況父母兄弟已死,他已經沒有留下的理由了。
朱重八走出房子,最後看了一眼住了十七年的老宅,和過去的生活正式告別,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未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