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神算子劉伯溫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友諒占據湖北、江西兩地,擁兵數十萬,兵士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全麵碾壓朱元璋。
他手下戰船更是無數,而且都是巨艦,足有三層樓高,根本不是朱元璋那些破漁船能夠相比的。
陳友諒沿著長江而下,輕易攻破了作為屏障的太平城,向著應天殺來。
局勢危在旦夕。
消息傳到應天,議事廳內一片嘩然,絕大多數的人都勸朱元璋逃走,放棄應天以圖後計,甚至有人提出了投降。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抵擋陳友諒,無異於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朱元璋看著這些能臣幹將,眼中盡是失望。
就在這時,一個瘦高的身影吸引了他的目光。
在吵鬧的人群中,這人泰然自若,顯得格格不入。
朱元璋認出了這人,正是他的謀士劉基,日後號稱大明第一謀士,被他稱為“吾之子房”的人。
與朱元璋這些泥腿子不同,劉基出生於浙江青田的望族人家,典型的文人騷客,曾做過元廷的官,後因事辭官還裏,隱居起來。
當年,朱元璋聽說了他的才名,數次招納,誰想到劉基根本不給麵子,堅決不出山。
朱元璋怒了,直接命人將一柄大寶劍掛在他門口。
意思就是你再不來,就給爺死!
劉伯溫也是硬氣,脖子一梗,一咬牙一跺腳,乖乖地投奔了朱元璋。
三國,蜀。
“哈哈哈哈,相父,你看這人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好言好語相勸不好使,非得用強的,你說說這不是賤麽!”
劉禪拍著肚子,哈哈大笑。
諸葛亮臉都綠了,似乎迴憶起不好的事。
注意到諸葛亮的表情,劉禪心裏咯噔一下。
“相父,你還好吧?”
“迴陛下,臣好得很,隻是迴憶起先皇請臣出山的往事,不由得有些感動罷了。”
說罷,諸葛亮眼角流出幾滴晶瑩的淚水。
劉禪有些心虛,相父這表情怎麽有點委屈。
洪武年間。
“大明第一謀士?”
李善長默念這幾個字,臉色很難看。
“哎呦呦,大明第一謀士竟然是劉基,我還以為是李丞呢?”
徐達典型的看熱鬧不怕事大,大聲嚷嚷,滿臉笑意地看向李善長。
李善長的臉都綠了。
劉伯溫這老小子是第一謀士?放屁,他要是第一謀士他咋不是公爵呢!
李善長一臉不忿地看向劉基。
劉基也是一臉懵逼,不知自己怎麽就成了第一謀士了。
不過這稱唿聽起來還真是挺帶勁。
【劉基雖然在大明開國元勳排倒數第一,封賞最次,卻在民間廣受歡迎,不少話本小說都將其神化。】
【甚至出現“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可見劉基在民眾心中恍如真神在世。】
此時彈幕襲來。
[什麽檔次,也配與諸葛亮比,劉基純粹是民間吹起來的,九分都是水分。]
[劉伯溫被吹的都不是人了,什麽“斬盡天下龍脈,預言後世千年”,簡直是陸地神仙,假的要命。]
[說句公道話,誇張是誇張了些,老劉還是有含金量的,半路投靠朱元璋,還能混個伯爵,要知道開國總共也隻有三個文臣被封爵。]
[上麵都是胡說八道,劉伯溫明明是諸葛亮轉世,所以才會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來人,把前麵的精神病叉出去。]
原來如此,那就沒事了。
李善長心裏安穩了,顯然大明第一謀士也不過是民間誇張的說法,要論真才實學還得看咱。
就在這時,徐達附在他耳邊,暗搓搓地說:“李丞,你說民間為啥吹噓劉伯溫,不吹你呢!”
聞言,本來心情大好的李善長頓時拉成了驢臉。
【不過,當時的朱元璋並不覺得劉基厲害,這人來到他帳下,雖然有些才幹,卻也不是那麽經天緯地。
直到陳友諒襲來,眾臣吵嚷之際,劉基依然泰然處之,十分沉穩,這才讓朱元璋不由得另眼相看。
見劉基與眾不同的表現,朱元璋眼前一亮,他揮手示意眾臣安靜,旋即開口道:“劉基,你怎麽看?”
劉基高抬頭顱,掃視四周的文臣武將,滿眼輕蔑。
他一掃書生氣,目露兇光,咆哮道:“臣認為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都該死!”
此話一出,滿堂嘩然,紛紛指責劉基。
朱元璋的眼中反而流露出一絲欣賞:“哦?為什麽?”
劉基厲聲道:“陳友諒軍勢雖大,卻傲慢至極,我軍誘敵伏擊,必可大勝!”
隨後他一字一頓道:“臣願留在應天,與城共存亡!”
話語鏗鏘有力,振奮人心,說的一眾文臣武將麵露愧色。
朱元璋心情大好,還是有人懂他的!
朱元璋大笑而起,威嚴地掃視在場眾臣。
他指著腳下,用一種不容置疑地口吻道:“就在此地決戰!”】
他手下戰船更是無數,而且都是巨艦,足有三層樓高,根本不是朱元璋那些破漁船能夠相比的。
陳友諒沿著長江而下,輕易攻破了作為屏障的太平城,向著應天殺來。
局勢危在旦夕。
消息傳到應天,議事廳內一片嘩然,絕大多數的人都勸朱元璋逃走,放棄應天以圖後計,甚至有人提出了投降。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抵擋陳友諒,無異於螳臂當車,自取滅亡。
朱元璋看著這些能臣幹將,眼中盡是失望。
就在這時,一個瘦高的身影吸引了他的目光。
在吵鬧的人群中,這人泰然自若,顯得格格不入。
朱元璋認出了這人,正是他的謀士劉基,日後號稱大明第一謀士,被他稱為“吾之子房”的人。
與朱元璋這些泥腿子不同,劉基出生於浙江青田的望族人家,典型的文人騷客,曾做過元廷的官,後因事辭官還裏,隱居起來。
當年,朱元璋聽說了他的才名,數次招納,誰想到劉基根本不給麵子,堅決不出山。
朱元璋怒了,直接命人將一柄大寶劍掛在他門口。
意思就是你再不來,就給爺死!
劉伯溫也是硬氣,脖子一梗,一咬牙一跺腳,乖乖地投奔了朱元璋。
三國,蜀。
“哈哈哈哈,相父,你看這人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好言好語相勸不好使,非得用強的,你說說這不是賤麽!”
劉禪拍著肚子,哈哈大笑。
諸葛亮臉都綠了,似乎迴憶起不好的事。
注意到諸葛亮的表情,劉禪心裏咯噔一下。
“相父,你還好吧?”
“迴陛下,臣好得很,隻是迴憶起先皇請臣出山的往事,不由得有些感動罷了。”
說罷,諸葛亮眼角流出幾滴晶瑩的淚水。
劉禪有些心虛,相父這表情怎麽有點委屈。
洪武年間。
“大明第一謀士?”
李善長默念這幾個字,臉色很難看。
“哎呦呦,大明第一謀士竟然是劉基,我還以為是李丞呢?”
徐達典型的看熱鬧不怕事大,大聲嚷嚷,滿臉笑意地看向李善長。
李善長的臉都綠了。
劉伯溫這老小子是第一謀士?放屁,他要是第一謀士他咋不是公爵呢!
李善長一臉不忿地看向劉基。
劉基也是一臉懵逼,不知自己怎麽就成了第一謀士了。
不過這稱唿聽起來還真是挺帶勁。
【劉基雖然在大明開國元勳排倒數第一,封賞最次,卻在民間廣受歡迎,不少話本小說都將其神化。】
【甚至出現“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可見劉基在民眾心中恍如真神在世。】
此時彈幕襲來。
[什麽檔次,也配與諸葛亮比,劉基純粹是民間吹起來的,九分都是水分。]
[劉伯溫被吹的都不是人了,什麽“斬盡天下龍脈,預言後世千年”,簡直是陸地神仙,假的要命。]
[說句公道話,誇張是誇張了些,老劉還是有含金量的,半路投靠朱元璋,還能混個伯爵,要知道開國總共也隻有三個文臣被封爵。]
[上麵都是胡說八道,劉伯溫明明是諸葛亮轉世,所以才會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來人,把前麵的精神病叉出去。]
原來如此,那就沒事了。
李善長心裏安穩了,顯然大明第一謀士也不過是民間誇張的說法,要論真才實學還得看咱。
就在這時,徐達附在他耳邊,暗搓搓地說:“李丞,你說民間為啥吹噓劉伯溫,不吹你呢!”
聞言,本來心情大好的李善長頓時拉成了驢臉。
【不過,當時的朱元璋並不覺得劉基厲害,這人來到他帳下,雖然有些才幹,卻也不是那麽經天緯地。
直到陳友諒襲來,眾臣吵嚷之際,劉基依然泰然處之,十分沉穩,這才讓朱元璋不由得另眼相看。
見劉基與眾不同的表現,朱元璋眼前一亮,他揮手示意眾臣安靜,旋即開口道:“劉基,你怎麽看?”
劉基高抬頭顱,掃視四周的文臣武將,滿眼輕蔑。
他一掃書生氣,目露兇光,咆哮道:“臣認為主張投降和逃跑的人都該死!”
此話一出,滿堂嘩然,紛紛指責劉基。
朱元璋的眼中反而流露出一絲欣賞:“哦?為什麽?”
劉基厲聲道:“陳友諒軍勢雖大,卻傲慢至極,我軍誘敵伏擊,必可大勝!”
隨後他一字一頓道:“臣願留在應天,與城共存亡!”
話語鏗鏘有力,振奮人心,說的一眾文臣武將麵露愧色。
朱元璋心情大好,還是有人懂他的!
朱元璋大笑而起,威嚴地掃視在場眾臣。
他指著腳下,用一種不容置疑地口吻道:“就在此地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