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正德已死,嘉靖當立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厚照在江南玩夠了,叛亂也平定了,他才心滿意足地踏上了歸程。
朱厚照一路走,一路玩,到了清江浦,他玩心又起,乘坐一艘小船,在水中垂釣。
這時意外發生了,朱厚照一個站立不穩,跌落水中。
護衛們七手八腳把驚慌失措的朱厚照拉上岸。
朱厚照受到驚嚇,從此一病不起,整日躺在床上養病,再也沒有往日的活力。
【六個月後,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的身體再也撐不住了,於豹房病逝,年僅三十一歲,廟號武宗。】
弘治年間。
“我兒就這麽死了?”
朱佑樘隻覺一陣天旋地轉,栽倒在地。
“陛下!”
三位內閣大臣見狀,趕忙上前攙扶。
朱佑樘雙眼通紅,心中充滿絕望。
自己的獨苗苗這麽年輕就走了,這一脈算是徹底斷絕了。
從朱高熾開始,就沒一個活的長的,老朱家究竟是造了什麽孽啊。
朱佑樘痛苦的閉上眼。
“哎,命也。”
洪武年間。
“如此年紀輕輕,怎能不讓人扼腕歎息。”
看到朱佑樘早逝,朱元璋有些傷感,這孩子比朱標走的還要早,老朱家的娃怎麽都去世的這麽早。
“也罷,這娃也算是解脫了。”
朱元璋長歎一聲。
在他看來,朱厚照不適合當皇帝,當個王爺也許更好,樂得逍遙自在。
永樂年間。
“還真死了!?”
朱棣麵露驚愕,之前還說這小子怎麽還不死呢,結果一扭頭的功夫還真死了!
這死的朕心裏一點不心疼呢!
“唉唉,老大,你看咱爹這嘴,跟開了光似的,說死還真死了,你小心點啊,咱爹可沒少罵你!”
朱高煦賤兮兮地說。
朱高熾瞪了朱高煦一眼:“小心的人應該是你,爹罵你的時候明顯比我多!”
【朱厚照死了,大明需要新的皇帝。】
對於皇帝的人選,大臣們犯了難。
正常來說應該是朱厚照的嫡長子繼承皇位,問題是他玩了這麽多年硬是一個子嗣都沒有。
既然不能父死子繼,那就兄終弟及吧,問題又來了,朱厚照的弟弟早夭,根本沒有親兄弟。
那就堂兄弟吧,經過精挑細選,大臣們選中了興獻王朱佑杬次子、朱厚照堂弟、時年十四歲的朱厚熜繼承大統。
永樂年間。
“朱厚熜?!”
朱棣感覺這個名字很是耳熟,一時間卻又有些想不起來。
“父皇,就是把你廟號改成明成祖那個貨!”
朱高煦嚷嚷道。
“原來是這個畜牲!”
朱棣咬牙切齒,眼中能噴出火。
【在大臣們看來,朱厚熜年紀尚小,一定可以輕鬆擺布,誰成想剛一見麵,朱厚熜就給眾人一個下馬威。】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來到京師。
他還沉浸在即將成為皇帝的喜悅中,一群官員擋住了他,要求他從東安門進。
東安門是給太子走的路,朱厚熜很是氣憤,這不就是說我是孝宗的兒子麽!
朱厚熜年紀雖小,卻很有主見,他拒絕了群臣的提議,要求走正陽門。
這個合理的提議被大臣們否決,大臣們堅定地表示你朱厚熜必須走側門。
要是一般孩子現在也許就被嚇住了,但朱厚熜不是一般人,他給大臣們兩個選擇,要麽走正陽門,要麽我不做皇帝了!
此話一出,輪到大臣們傻眼了,遺詔都寫完了,也沒法改了。
在朱厚熜的堅持下,大臣們妥協了,車駕得以從正陽門進入,進奉天殿。
這次波折看似隻是小孩子的一次任性,本質上則是朱厚熜與大臣們的第一次交鋒。
洪武年間。
“哼!我看這些朝臣真是越發放肆了,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裏。”
朱元璋可不管什麽禮法問題,他看到的就是這些文臣妄圖挑戰皇權。
此話一出,底下的文臣害怕極了,生怕朱元璋一生氣再弄個洪武大案。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繼位,改明年為嘉靖,開啟了長達四十五年的統治。】
【嘉靖這個年號是朱厚熜自己定的,意為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可見他初登皇位時的理想。】
光幕前的皇帝們來了興趣。
哎呦,不容易,大明終於又來個命長的。
讓咱們看看這位又是何種奇才。
【登基不過幾天,大臣們又一次發難,他們集體上奏要求朱厚熜認孝宗皇帝為父。】
這可氣壞了朱厚熜,合著以後我父母不再是我父母了,世間哪有這番道理。
憤怒之後,朱厚熜找來了首輔楊廷和,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豈料這位四朝元老根本不給皇帝麵子,直接駁迴了朱厚熜的聖旨。
大禮儀之爭就此開始。
此事看起來是能否改換父母的問題,實則是皇權與文官集團之間的又一次較量。
雙方鬥的你來我往,互有勝負,誰都不讓誰。
這一鬧,足足持續了三年。
嘉靖三年,張璁抓住遺詔漏洞用禮法駁倒了眾大臣,他也因此被朱厚熜任命為翰林學士。
大臣們傻眼了,走投無路之下使出了了絕活。
早朝一過,二百多位官員齊齊跪在左順門前,又哭又鬧,撒潑打滾,尋死覓活。
聽聞此事,朱厚熜是瞠目結舌,沒想到往日斯斯文文的大臣們,竟然有如此狂放的一麵。
這幫人從早嚎到晚,吵的朱厚熜忍無可忍。
他派遣錦衣衛想想嚇一嚇這些人,沒想到他們看見錦衣衛更興奮了,哭的更歡了。
朱厚熜動了真怒,他命令錦衣衛將這些人抓起來,脫光褲子打廷杖,這一場廷杖下來,有十六人被活活打死,重傷幾十人,不識相的全部流放、革職。
至此,這場認誰為爹的鬧劇才宣告結束。
永樂年間。
“小宗入大宗,有違禮法啊。”
一名大臣神色激動。
“噓!”
另一名大臣趕忙捂住對方的嘴,指了指龍椅上的朱棣。
剛剛說話的大臣被嚇出一身冷汗。
對啊,大明第一次小宗入大宗,可就是眼前這位爺幹的。
朱棣聽到了對方的話,臉色不太好看,開口辯解道:“朱厚熜沒有錯,改人父母才是真正的有違禮法。”
朱棣這話說的是咬牙切齒,這貨改了自己的廟號,偏偏還得為他說話,簡直比吃了蒼蠅還惡心。
朱厚照一路走,一路玩,到了清江浦,他玩心又起,乘坐一艘小船,在水中垂釣。
這時意外發生了,朱厚照一個站立不穩,跌落水中。
護衛們七手八腳把驚慌失措的朱厚照拉上岸。
朱厚照受到驚嚇,從此一病不起,整日躺在床上養病,再也沒有往日的活力。
【六個月後,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的身體再也撐不住了,於豹房病逝,年僅三十一歲,廟號武宗。】
弘治年間。
“我兒就這麽死了?”
朱佑樘隻覺一陣天旋地轉,栽倒在地。
“陛下!”
三位內閣大臣見狀,趕忙上前攙扶。
朱佑樘雙眼通紅,心中充滿絕望。
自己的獨苗苗這麽年輕就走了,這一脈算是徹底斷絕了。
從朱高熾開始,就沒一個活的長的,老朱家究竟是造了什麽孽啊。
朱佑樘痛苦的閉上眼。
“哎,命也。”
洪武年間。
“如此年紀輕輕,怎能不讓人扼腕歎息。”
看到朱佑樘早逝,朱元璋有些傷感,這孩子比朱標走的還要早,老朱家的娃怎麽都去世的這麽早。
“也罷,這娃也算是解脫了。”
朱元璋長歎一聲。
在他看來,朱厚照不適合當皇帝,當個王爺也許更好,樂得逍遙自在。
永樂年間。
“還真死了!?”
朱棣麵露驚愕,之前還說這小子怎麽還不死呢,結果一扭頭的功夫還真死了!
這死的朕心裏一點不心疼呢!
“唉唉,老大,你看咱爹這嘴,跟開了光似的,說死還真死了,你小心點啊,咱爹可沒少罵你!”
朱高煦賤兮兮地說。
朱高熾瞪了朱高煦一眼:“小心的人應該是你,爹罵你的時候明顯比我多!”
【朱厚照死了,大明需要新的皇帝。】
對於皇帝的人選,大臣們犯了難。
正常來說應該是朱厚照的嫡長子繼承皇位,問題是他玩了這麽多年硬是一個子嗣都沒有。
既然不能父死子繼,那就兄終弟及吧,問題又來了,朱厚照的弟弟早夭,根本沒有親兄弟。
那就堂兄弟吧,經過精挑細選,大臣們選中了興獻王朱佑杬次子、朱厚照堂弟、時年十四歲的朱厚熜繼承大統。
永樂年間。
“朱厚熜?!”
朱棣感覺這個名字很是耳熟,一時間卻又有些想不起來。
“父皇,就是把你廟號改成明成祖那個貨!”
朱高煦嚷嚷道。
“原來是這個畜牲!”
朱棣咬牙切齒,眼中能噴出火。
【在大臣們看來,朱厚熜年紀尚小,一定可以輕鬆擺布,誰成想剛一見麵,朱厚熜就給眾人一個下馬威。】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來到京師。
他還沉浸在即將成為皇帝的喜悅中,一群官員擋住了他,要求他從東安門進。
東安門是給太子走的路,朱厚熜很是氣憤,這不就是說我是孝宗的兒子麽!
朱厚熜年紀雖小,卻很有主見,他拒絕了群臣的提議,要求走正陽門。
這個合理的提議被大臣們否決,大臣們堅定地表示你朱厚熜必須走側門。
要是一般孩子現在也許就被嚇住了,但朱厚熜不是一般人,他給大臣們兩個選擇,要麽走正陽門,要麽我不做皇帝了!
此話一出,輪到大臣們傻眼了,遺詔都寫完了,也沒法改了。
在朱厚熜的堅持下,大臣們妥協了,車駕得以從正陽門進入,進奉天殿。
這次波折看似隻是小孩子的一次任性,本質上則是朱厚熜與大臣們的第一次交鋒。
洪武年間。
“哼!我看這些朝臣真是越發放肆了,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裏。”
朱元璋可不管什麽禮法問題,他看到的就是這些文臣妄圖挑戰皇權。
此話一出,底下的文臣害怕極了,生怕朱元璋一生氣再弄個洪武大案。
【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繼位,改明年為嘉靖,開啟了長達四十五年的統治。】
【嘉靖這個年號是朱厚熜自己定的,意為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可見他初登皇位時的理想。】
光幕前的皇帝們來了興趣。
哎呦,不容易,大明終於又來個命長的。
讓咱們看看這位又是何種奇才。
【登基不過幾天,大臣們又一次發難,他們集體上奏要求朱厚熜認孝宗皇帝為父。】
這可氣壞了朱厚熜,合著以後我父母不再是我父母了,世間哪有這番道理。
憤怒之後,朱厚熜找來了首輔楊廷和,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豈料這位四朝元老根本不給皇帝麵子,直接駁迴了朱厚熜的聖旨。
大禮儀之爭就此開始。
此事看起來是能否改換父母的問題,實則是皇權與文官集團之間的又一次較量。
雙方鬥的你來我往,互有勝負,誰都不讓誰。
這一鬧,足足持續了三年。
嘉靖三年,張璁抓住遺詔漏洞用禮法駁倒了眾大臣,他也因此被朱厚熜任命為翰林學士。
大臣們傻眼了,走投無路之下使出了了絕活。
早朝一過,二百多位官員齊齊跪在左順門前,又哭又鬧,撒潑打滾,尋死覓活。
聽聞此事,朱厚熜是瞠目結舌,沒想到往日斯斯文文的大臣們,竟然有如此狂放的一麵。
這幫人從早嚎到晚,吵的朱厚熜忍無可忍。
他派遣錦衣衛想想嚇一嚇這些人,沒想到他們看見錦衣衛更興奮了,哭的更歡了。
朱厚熜動了真怒,他命令錦衣衛將這些人抓起來,脫光褲子打廷杖,這一場廷杖下來,有十六人被活活打死,重傷幾十人,不識相的全部流放、革職。
至此,這場認誰為爹的鬧劇才宣告結束。
永樂年間。
“小宗入大宗,有違禮法啊。”
一名大臣神色激動。
“噓!”
另一名大臣趕忙捂住對方的嘴,指了指龍椅上的朱棣。
剛剛說話的大臣被嚇出一身冷汗。
對啊,大明第一次小宗入大宗,可就是眼前這位爺幹的。
朱棣聽到了對方的話,臉色不太好看,開口辯解道:“朱厚熜沒有錯,改人父母才是真正的有違禮法。”
朱棣這話說的是咬牙切齒,這貨改了自己的廟號,偏偏還得為他說話,簡直比吃了蒼蠅還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