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王莽複古改製,天下大亂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末災禍頻發,百姓苦不堪言,如今老好人王莽代漢,百姓並無怨言,反而很是支持,百姓希望他能夠拯救萬民於水火。】
【王莽登基之後,大刀闊斧發動改革。】
【官製上全麵複古,效仿周代製度,在三公之外設置“三弧”,用來輔助和檢舉三公的不法行為。】
【三公之外另設四輔,高於三公,屬於榮譽頭銜。】
【王莽把官職名按照古籍上的名稱,全改成了古稱,如大司農更名羲和、廷尉更名大理,諸侯王更是都改稱公,以符合古製,契合周代天下一統的理念。】
【王莽還瘋狂改名,比如長樂宮改成了常樂室,未央宮改成了壽成室。】
【地名上更是一通改,全國半數以上的郡縣都被改了名字,不僅給當時人造成麻煩,更是給後世曆史研究者造成了困擾,多少曆史學者一見到莽曰,都是心肝發顫。】
東漢。
班固放下《漢書》,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終於有人說出我的心聲了,我修漢書容易麽?
就王莽改的這些地名,每次我看到都發怵,趴在地上挨個比對,生怕弄錯嘍。
還有那四十八萬封請願書,嚴格的說一共是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知道是怎麽來的麽,都是我細致考證出來的!
就王莽這個王八蛋,我特麽真想穿迴去殺了這貨。
要不是他沒留下墓,我高低上他墓上撒潑尿,以解我心頭之恨!
【如果說前麵的改名還算上靠譜,接下來各種離譜的製度改革來了。】
【王莽自詡為黃帝、堯舜的後代,齊國王室後裔,於是承認王、田等五姓為宗室,允許這幾個姓的人世代不交稅,不服徭役,還從裏麵選了幾人封公封侯。】
【按道理來說,劉氏宗親如今已經是故國餘孽,王莽卻保留了劉姓免除賦稅和勞役的特權。】
【不僅如此,王莽將漢高祖廟改為文祖廟,每年還要到劉姓皇帝廟祭祀。】
漢高祖時期。
“啥東西?篡了大漢,還祭拜我?他也不怕做噩夢。”
“這人腦子是不是被驢踢了。”
劉邦一頭霧水,看不懂王莽的操作。
看著蕭何若有所思的樣子,劉邦問道:“蕭何,他這是什麽操作,你看明白了麽?”
“依臣之見,應該是效仿古代堯舜禪讓,意思是自願行為,是合乎法度和禮儀的,之前用您的口吻讓位,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蕭何解釋道。
“明白了,”劉邦連連點頭,“就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唄!”
“呃,也可以說是這麽迴事。”
蕭何有些汗顏,陛下果然性情中人,言語這麽直接。
漢武帝時期。
“荒唐!簡直荒唐!王、劉乃是大姓,另外幾個姓人數也不少,怎麽能都免賦稅呢?”
桑弘羊看著幹著急,他是搞經濟的,眼看這麽多錢流失,就跟自己丟了錢一樣,心疼極了。
“咳咳,劉姓可以。”
衛青提醒道。
“劉姓那麽多人!”桑弘羊一跺腳一迴頭 ,正撞見似笑非笑的漢武帝。
瞬間他心都涼了,對呀,我是在漢武帝時期啊,怎麽代入到新朝角度了!
“必須得免賦稅!”
桑弘羊斬釘截鐵地說,一臉義憤填膺。
“哦?展開說說為啥,劉姓不是故國餘孽麽?怎麽就得免賦稅呢?”
劉徹樂嗬嗬道。
完了,武帝一笑,生死難料。
桑弘羊的心拔涼拔涼的,硬著頭皮道:“王莽恢複古製,想要正統,必然要善待劉氏族人,更何況劉家勢力依然不小,貿然撤銷,怕是會引起動亂。”
“倒是有幾分道理,朕算你過關了。”
劉徹思索片刻說道。
桑弘羊擦了擦額頭冷汗,嚇死老子了,差點交代在這了。
【為了抑製漢末的土地兼並,王莽恢複周朝時期的井田製,將天下土地收歸國有,統稱為王田,禁止土地和女婢買賣,凡是反對者都流放偏遠之地。】
【當年他為了家奴殺了自己的兒子,天下稱讚他,那是因為死的是他的兒子。】
【可是現在要動的是天下豪強的利益,情況就不一樣了,這項舉措引起了地方強烈不滿,根本無法執行。】
【這一製度不僅沒有解決社會問題,反而讓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為此王莽不得不下詔,允許出賣私人占有的王田,違反買賣禁令的人,也不追究責任。】
【如此朝令夕改,給朝廷的權威造成了極大地損害。】
【王莽又推行錢幣改革,短短十餘年,足足進行了四次幣製改革,越改錢幣質量越差,弄得百姓私下用漢朝五銖錢交易。】
【為了增加收入,王莽設置六項經濟製度,由官府壟斷酒、食鹽、鐵器,山河湖泊開采的資源要征收稅,聽起來很不錯,實則給了底層官員極大的權力,短短幾年財政癱瘓,民不聊生。】
萬曆年間。
張居正看王莽改革,看的是心驚肉跳。
這哪是改革,這是在給自己挖墳呐,越挖越深。
這麽說吧,也就是王莽口碑好權力大,要換成他張居正,這麽改,那指定活不過一個月。
“感謝王莽的無私奉獻,讓本閣老引以為戒!”
張居正對著光幕行了一禮。
【對外,王莽對周邊各族更是歧視,將匈奴單於改名為降奴單於。】
【王莽拋棄西漢時期寬鬆的民族政策,不顧國內越來越尖銳的矛盾,大肆征討。】
【他騙殺了高句麗王朱猛,僅僅是因為覺得對方是蠻夷不配稱王,事後將高句麗王貶為侯,把高句麗改成下句麗,從此高句麗徹底與中原王朝決裂,成為仇敵。】
秦始皇時期。
“歧視蠻夷,有毛病麽?寡人看沒什麽問題。”
“本就缺乏教化才會稱為蠻夷,他們不通禮數,隻有刀劍加身,才能讓他們聽話。”
嬴政托著下巴,悠悠說道。
“陛下,您說的有理,不過顯然王莽那個時候,國家新立,國內還不穩,行寬鬆之策更好一些。”
蒙毅解釋道。
“嘖嘖,寡人一舉掃滅六國,國家如此不穩,依然北擊匈奴,收複河套。”
嬴政撇撇嘴,表示不屑。
蒙毅無奈,那不是你牛逼麽,王莽哪能跟你比。
【王莽的這些騷操作下來,不僅沒能解決社會矛盾,反而得罪了所有人,弄的天下動蕩,加上王莽上台後,天災進一步加劇,百姓生活不下去,國內頻繁掀起起義,外部又有外敵襲擾。】
【王莽登基之後,大刀闊斧發動改革。】
【官製上全麵複古,效仿周代製度,在三公之外設置“三弧”,用來輔助和檢舉三公的不法行為。】
【三公之外另設四輔,高於三公,屬於榮譽頭銜。】
【王莽把官職名按照古籍上的名稱,全改成了古稱,如大司農更名羲和、廷尉更名大理,諸侯王更是都改稱公,以符合古製,契合周代天下一統的理念。】
【王莽還瘋狂改名,比如長樂宮改成了常樂室,未央宮改成了壽成室。】
【地名上更是一通改,全國半數以上的郡縣都被改了名字,不僅給當時人造成麻煩,更是給後世曆史研究者造成了困擾,多少曆史學者一見到莽曰,都是心肝發顫。】
東漢。
班固放下《漢書》,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終於有人說出我的心聲了,我修漢書容易麽?
就王莽改的這些地名,每次我看到都發怵,趴在地上挨個比對,生怕弄錯嘍。
還有那四十八萬封請願書,嚴格的說一共是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知道是怎麽來的麽,都是我細致考證出來的!
就王莽這個王八蛋,我特麽真想穿迴去殺了這貨。
要不是他沒留下墓,我高低上他墓上撒潑尿,以解我心頭之恨!
【如果說前麵的改名還算上靠譜,接下來各種離譜的製度改革來了。】
【王莽自詡為黃帝、堯舜的後代,齊國王室後裔,於是承認王、田等五姓為宗室,允許這幾個姓的人世代不交稅,不服徭役,還從裏麵選了幾人封公封侯。】
【按道理來說,劉氏宗親如今已經是故國餘孽,王莽卻保留了劉姓免除賦稅和勞役的特權。】
【不僅如此,王莽將漢高祖廟改為文祖廟,每年還要到劉姓皇帝廟祭祀。】
漢高祖時期。
“啥東西?篡了大漢,還祭拜我?他也不怕做噩夢。”
“這人腦子是不是被驢踢了。”
劉邦一頭霧水,看不懂王莽的操作。
看著蕭何若有所思的樣子,劉邦問道:“蕭何,他這是什麽操作,你看明白了麽?”
“依臣之見,應該是效仿古代堯舜禪讓,意思是自願行為,是合乎法度和禮儀的,之前用您的口吻讓位,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蕭何解釋道。
“明白了,”劉邦連連點頭,“就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唄!”
“呃,也可以說是這麽迴事。”
蕭何有些汗顏,陛下果然性情中人,言語這麽直接。
漢武帝時期。
“荒唐!簡直荒唐!王、劉乃是大姓,另外幾個姓人數也不少,怎麽能都免賦稅呢?”
桑弘羊看著幹著急,他是搞經濟的,眼看這麽多錢流失,就跟自己丟了錢一樣,心疼極了。
“咳咳,劉姓可以。”
衛青提醒道。
“劉姓那麽多人!”桑弘羊一跺腳一迴頭 ,正撞見似笑非笑的漢武帝。
瞬間他心都涼了,對呀,我是在漢武帝時期啊,怎麽代入到新朝角度了!
“必須得免賦稅!”
桑弘羊斬釘截鐵地說,一臉義憤填膺。
“哦?展開說說為啥,劉姓不是故國餘孽麽?怎麽就得免賦稅呢?”
劉徹樂嗬嗬道。
完了,武帝一笑,生死難料。
桑弘羊的心拔涼拔涼的,硬著頭皮道:“王莽恢複古製,想要正統,必然要善待劉氏族人,更何況劉家勢力依然不小,貿然撤銷,怕是會引起動亂。”
“倒是有幾分道理,朕算你過關了。”
劉徹思索片刻說道。
桑弘羊擦了擦額頭冷汗,嚇死老子了,差點交代在這了。
【為了抑製漢末的土地兼並,王莽恢複周朝時期的井田製,將天下土地收歸國有,統稱為王田,禁止土地和女婢買賣,凡是反對者都流放偏遠之地。】
【當年他為了家奴殺了自己的兒子,天下稱讚他,那是因為死的是他的兒子。】
【可是現在要動的是天下豪強的利益,情況就不一樣了,這項舉措引起了地方強烈不滿,根本無法執行。】
【這一製度不僅沒有解決社會問題,反而讓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為此王莽不得不下詔,允許出賣私人占有的王田,違反買賣禁令的人,也不追究責任。】
【如此朝令夕改,給朝廷的權威造成了極大地損害。】
【王莽又推行錢幣改革,短短十餘年,足足進行了四次幣製改革,越改錢幣質量越差,弄得百姓私下用漢朝五銖錢交易。】
【為了增加收入,王莽設置六項經濟製度,由官府壟斷酒、食鹽、鐵器,山河湖泊開采的資源要征收稅,聽起來很不錯,實則給了底層官員極大的權力,短短幾年財政癱瘓,民不聊生。】
萬曆年間。
張居正看王莽改革,看的是心驚肉跳。
這哪是改革,這是在給自己挖墳呐,越挖越深。
這麽說吧,也就是王莽口碑好權力大,要換成他張居正,這麽改,那指定活不過一個月。
“感謝王莽的無私奉獻,讓本閣老引以為戒!”
張居正對著光幕行了一禮。
【對外,王莽對周邊各族更是歧視,將匈奴單於改名為降奴單於。】
【王莽拋棄西漢時期寬鬆的民族政策,不顧國內越來越尖銳的矛盾,大肆征討。】
【他騙殺了高句麗王朱猛,僅僅是因為覺得對方是蠻夷不配稱王,事後將高句麗王貶為侯,把高句麗改成下句麗,從此高句麗徹底與中原王朝決裂,成為仇敵。】
秦始皇時期。
“歧視蠻夷,有毛病麽?寡人看沒什麽問題。”
“本就缺乏教化才會稱為蠻夷,他們不通禮數,隻有刀劍加身,才能讓他們聽話。”
嬴政托著下巴,悠悠說道。
“陛下,您說的有理,不過顯然王莽那個時候,國家新立,國內還不穩,行寬鬆之策更好一些。”
蒙毅解釋道。
“嘖嘖,寡人一舉掃滅六國,國家如此不穩,依然北擊匈奴,收複河套。”
嬴政撇撇嘴,表示不屑。
蒙毅無奈,那不是你牛逼麽,王莽哪能跟你比。
【王莽的這些騷操作下來,不僅沒能解決社會矛盾,反而得罪了所有人,弄的天下動蕩,加上王莽上台後,天災進一步加劇,百姓生活不下去,國內頻繁掀起起義,外部又有外敵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