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大明最後的猛人——孫傳庭(下)
我刷的短視頻通古代,古人看麻了 作者:黑瞳使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傳庭乘勝追擊,聯合洪承疇擊敗新任闖王李自成,李自成僅以十八騎走脫。】
【至此,陝西境內起義軍幾乎被全殲,就在此時清軍南下,崇禎急調孫傳庭、洪承疇等人迴防,致使起義軍得到喘息之機。】
洪武年間。
“孫傳庭這人不錯,有於謙的幾分神韻,有此人是咱大明之福。”
朱元璋絲毫不吝讚賞之詞,隨即感慨道:“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都是能征善戰之人,咱大明從來不缺勇將,隻可惜天意弄人,匪軍都快滅了,偏偏女真人又南下了,隻能說是天要亡咱的大明朝。”
一眾朝臣心情沉重,眼睜睜看著苦心建立的大明朝一步步走向無底深淵,奮力掙紮卻難逃滅亡的結局,他們的心裏堵的難受。
永樂年間。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點道理都不懂麽!”
“眼瞅著匪軍要亡了,扭過頭去對付清軍,難道就差孫傳庭一個將領麽?”
朱棣豁然起身,痛斥崇禎愚蠢。
【原本對抗清軍的將領是盧象升,有他在對付清軍不是問題,問題是崇禎本身多疑,對於在外打仗的將領根本不信任,給盧象升派去了監軍太監高起潛,而盧象升就是被這個太監給活活坑死了。】
【盧象升死後,孫傳庭接替他成為總督,沒多久崇禎皇帝又犯了老毛病,他聽信高起潛、楊嗣昌的讒言,將孫傳庭逮捕入獄。】
【三年後,熊文燦、楊嗣昌等人鎮壓起義軍不力,導致李自成、張獻忠重新坐大,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崇禎不得不起用孫傳庭。】
孫傳庭沒有推辭,沒有怨言,他默默地走出牢獄。
再次麵見崇禎皇帝,孫傳庭的心中沒有了曾經的激動和豪情。
崇禎皇帝還是那副老樣子,許諾了很多的好處,賜予了他官位和尚方寶劍,讓他便宜行事。
孫傳庭再次出山,這一次不是為了皇帝,而是為了守護大明江山。
孫傳庭來到陝西,他發現與幾年前相比,陝西的形勢早已大變。
糧不足斤,兵不足數,武器生鏽,政令難行,比以前多的隻是饑餓的災民,以及越來越富的地主豪紳。
這鮮明的對比,讓孫傳庭心中充滿愧疚與恨意。
看著滿地的流民,孫傳庭的眼中充滿了迷茫:“我守護的,真的是大明江山麽?”
他知道那些地主豪紳才是大明的蛀蟲,確切的說不僅他知道,全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下到底層官吏上到廟堂之上那群人,一個個裝聾作啞粉飾太平,大明徹底爛在根上了。
“既然國家糜爛至此,無人敢出頭”,孫傳庭狀若瘋狂:“那我就來做一記猛藥,縱使粉身碎骨也要挽救天下黎民蒼生。”
畫麵一轉。
孫傳庭冷眼看著腳下的賀人龍斥責道:“三戰三逃,致使大軍潰散,你該死!”
尚方寶劍當頭劈下,賀人龍人頭落地,在場將官無不側目。
對待地主豪紳,孫傳庭也毫不客氣,讓他們捐錢捐餉。
主動捐的好說,不主動捐的,那他就上門去要,再敢不給可就要吃些苦頭。
在孫傳庭的治理下,明軍實力得以增長,可另一方麵,李自成的勢力越來越大,已達數十萬之眾。
這時候崇禎坐不住了,一方麵朝廷馬上沒錢了,另一方麵陝西地主豪紳不斷造謠孫傳庭要擁兵自重,崇禎本就不多的信任很快消失殆盡,他急令孫傳庭出關與李自成決戰。
詔書言辭激烈,不容孫傳庭有任何拒絕的餘地。
永樂年間。
朱棣氣得渾身發抖:“這個廢物氣死朕了,他懂打仗麽,跳來跳去的,我看他和朱祁鎮沒啥兩樣。”
“不對,還不如朱祁鎮呢,至少朱祁鎮沒把大明整亡了!”
“咳咳咳!”
朱棣一陣急火攻心。
迴到光幕中。
孫傳庭接到詔書頓時麵如死灰,該來的總會來的,陛下還是不信我啊。
他苦笑一聲,拔出寶劍,整軍待發。
大軍出潼關,路上忽聽一群小兒在唱童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副將麵露怒色,當即就要將孩童們抓起來。
孫傳庭製止了他:“不過是一些不通世事的孩童罷了。”
“可是,軍心。”副將有些猶豫。
“軍心,民心。。。”孫傳庭搖了搖頭:“再者說,這天下的百姓,你能抓的過來麽?”
副將啞口無言。
軍行數百裏,孫傳庭終於見到了曾經的敵人。
闖軍早已不再是那群連飯都吃不飽的流民了, 他們軍容整肅,裝備精良,比大明的精銳也絲毫不遜色。
闖王的大旗隨風飄動,旗下模糊可見一人騎著駿馬氣勢非凡。
孫傳庭深吸一口氣,這是一場他輸不起的戰爭,李自成能夠敗無數次,但他不能,一次都不能。
號角聲吹響,利劍出鞘,那一日殘陽如血。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起義軍用督師大纛騙開潼關,潼關破,孫傳庭屍骨無存。】
【由於孫傳庭下落不明,崇禎皇帝懷疑他假死脫身,於是沒有給予任何追封。】
【三百年後,清朝乾隆皇帝表彰明末殉節臣子,賜予孫傳庭“忠靖”諡號。】
【從孫傳庭身死,到大明王朝滅亡不過五個月,《明史》歎曰“傳庭死,而明亡矣。”】
洪武年間。
“這個畜生,居然涼薄至此,他這麽幹其他人怎麽想,誰還敢為我大明出力。”
“孫傳庭一心為大明,力挽狂瀾於既倒,最後屍骨無存,他崇禎居然不加以封賞,反而懷疑人家怕死逃亡,實在昏庸至極!”
朱元璋怒拍桌子,眼中滿是憤怒與失望。
徐達等人也點頭附和,他們為孫傳庭感到不值,同時也為自己感到慶幸。
雖然陛下脾氣不好,但是有戰功他是真賞啊,隻要你人不飄,不觸及到陛下的逆鱗,安樂到死不是問題。
朱元璋怒未消,冷哼道:“如此不識人才,枉為一國之君。孫傳庭若在我麾下,定能成就一番大業,怎麽也能封個伯。”
【至此,陝西境內起義軍幾乎被全殲,就在此時清軍南下,崇禎急調孫傳庭、洪承疇等人迴防,致使起義軍得到喘息之機。】
洪武年間。
“孫傳庭這人不錯,有於謙的幾分神韻,有此人是咱大明之福。”
朱元璋絲毫不吝讚賞之詞,隨即感慨道:“袁崇煥、孫傳庭、孫承宗都是能征善戰之人,咱大明從來不缺勇將,隻可惜天意弄人,匪軍都快滅了,偏偏女真人又南下了,隻能說是天要亡咱的大明朝。”
一眾朝臣心情沉重,眼睜睜看著苦心建立的大明朝一步步走向無底深淵,奮力掙紮卻難逃滅亡的結局,他們的心裏堵的難受。
永樂年間。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這點道理都不懂麽!”
“眼瞅著匪軍要亡了,扭過頭去對付清軍,難道就差孫傳庭一個將領麽?”
朱棣豁然起身,痛斥崇禎愚蠢。
【原本對抗清軍的將領是盧象升,有他在對付清軍不是問題,問題是崇禎本身多疑,對於在外打仗的將領根本不信任,給盧象升派去了監軍太監高起潛,而盧象升就是被這個太監給活活坑死了。】
【盧象升死後,孫傳庭接替他成為總督,沒多久崇禎皇帝又犯了老毛病,他聽信高起潛、楊嗣昌的讒言,將孫傳庭逮捕入獄。】
【三年後,熊文燦、楊嗣昌等人鎮壓起義軍不力,導致李自成、張獻忠重新坐大,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崇禎不得不起用孫傳庭。】
孫傳庭沒有推辭,沒有怨言,他默默地走出牢獄。
再次麵見崇禎皇帝,孫傳庭的心中沒有了曾經的激動和豪情。
崇禎皇帝還是那副老樣子,許諾了很多的好處,賜予了他官位和尚方寶劍,讓他便宜行事。
孫傳庭再次出山,這一次不是為了皇帝,而是為了守護大明江山。
孫傳庭來到陝西,他發現與幾年前相比,陝西的形勢早已大變。
糧不足斤,兵不足數,武器生鏽,政令難行,比以前多的隻是饑餓的災民,以及越來越富的地主豪紳。
這鮮明的對比,讓孫傳庭心中充滿愧疚與恨意。
看著滿地的流民,孫傳庭的眼中充滿了迷茫:“我守護的,真的是大明江山麽?”
他知道那些地主豪紳才是大明的蛀蟲,確切的說不僅他知道,全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下到底層官吏上到廟堂之上那群人,一個個裝聾作啞粉飾太平,大明徹底爛在根上了。
“既然國家糜爛至此,無人敢出頭”,孫傳庭狀若瘋狂:“那我就來做一記猛藥,縱使粉身碎骨也要挽救天下黎民蒼生。”
畫麵一轉。
孫傳庭冷眼看著腳下的賀人龍斥責道:“三戰三逃,致使大軍潰散,你該死!”
尚方寶劍當頭劈下,賀人龍人頭落地,在場將官無不側目。
對待地主豪紳,孫傳庭也毫不客氣,讓他們捐錢捐餉。
主動捐的好說,不主動捐的,那他就上門去要,再敢不給可就要吃些苦頭。
在孫傳庭的治理下,明軍實力得以增長,可另一方麵,李自成的勢力越來越大,已達數十萬之眾。
這時候崇禎坐不住了,一方麵朝廷馬上沒錢了,另一方麵陝西地主豪紳不斷造謠孫傳庭要擁兵自重,崇禎本就不多的信任很快消失殆盡,他急令孫傳庭出關與李自成決戰。
詔書言辭激烈,不容孫傳庭有任何拒絕的餘地。
永樂年間。
朱棣氣得渾身發抖:“這個廢物氣死朕了,他懂打仗麽,跳來跳去的,我看他和朱祁鎮沒啥兩樣。”
“不對,還不如朱祁鎮呢,至少朱祁鎮沒把大明整亡了!”
“咳咳咳!”
朱棣一陣急火攻心。
迴到光幕中。
孫傳庭接到詔書頓時麵如死灰,該來的總會來的,陛下還是不信我啊。
他苦笑一聲,拔出寶劍,整軍待發。
大軍出潼關,路上忽聽一群小兒在唱童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副將麵露怒色,當即就要將孩童們抓起來。
孫傳庭製止了他:“不過是一些不通世事的孩童罷了。”
“可是,軍心。”副將有些猶豫。
“軍心,民心。。。”孫傳庭搖了搖頭:“再者說,這天下的百姓,你能抓的過來麽?”
副將啞口無言。
軍行數百裏,孫傳庭終於見到了曾經的敵人。
闖軍早已不再是那群連飯都吃不飽的流民了, 他們軍容整肅,裝備精良,比大明的精銳也絲毫不遜色。
闖王的大旗隨風飄動,旗下模糊可見一人騎著駿馬氣勢非凡。
孫傳庭深吸一口氣,這是一場他輸不起的戰爭,李自成能夠敗無數次,但他不能,一次都不能。
號角聲吹響,利劍出鞘,那一日殘陽如血。
【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起義軍用督師大纛騙開潼關,潼關破,孫傳庭屍骨無存。】
【由於孫傳庭下落不明,崇禎皇帝懷疑他假死脫身,於是沒有給予任何追封。】
【三百年後,清朝乾隆皇帝表彰明末殉節臣子,賜予孫傳庭“忠靖”諡號。】
【從孫傳庭身死,到大明王朝滅亡不過五個月,《明史》歎曰“傳庭死,而明亡矣。”】
洪武年間。
“這個畜生,居然涼薄至此,他這麽幹其他人怎麽想,誰還敢為我大明出力。”
“孫傳庭一心為大明,力挽狂瀾於既倒,最後屍骨無存,他崇禎居然不加以封賞,反而懷疑人家怕死逃亡,實在昏庸至極!”
朱元璋怒拍桌子,眼中滿是憤怒與失望。
徐達等人也點頭附和,他們為孫傳庭感到不值,同時也為自己感到慶幸。
雖然陛下脾氣不好,但是有戰功他是真賞啊,隻要你人不飄,不觸及到陛下的逆鱗,安樂到死不是問題。
朱元璋怒未消,冷哼道:“如此不識人才,枉為一國之君。孫傳庭若在我麾下,定能成就一番大業,怎麽也能封個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