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風長歎了口氣,過往的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當年新帝繼位,大虞文武官員、各地豪族,多為楊老太爺黨羽。陛下要權,於是楊老太爺激流勇退,以大將軍致仕。”
“後來,為雪青枳之恥、拔除桐洲積弊數百年之毒瘡,陛下決心親征梁國,甚至不惜同太子妥協。”
“三軍開拔錢糧其次,首要必先安定後方。倘若兵敗梁國,陛下與太子皆死無葬身之所,楊老太爺就是一麵足可號令天下的大纛!九五尊位唾手可得。自然而然,當太子少保竇牝死在我的劍下後,他就開始為自己準備身後事了。”
“那天深夜,楊老太爺喝完最後一杯鬆花釀,拉著我的手說了很多話,其中大多我已記不太清。但我承諾他的事,至今未敢遺忘半字。”
江不庭望著他,好奇問道:“你如何迴複的?”
楊培風雲淡風輕道:“隻要我還沒死,楊氏就會一直走下去。”
沒有豪言壯語,聽著不叫人慷慨激昂,不像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人能說的。
但聽到這句話後的老人,那飽經風霜的眼睛,就此輕輕闔上。走得安詳。
楊培風臉色陰鷙,嗤笑道:“磨都沒拉完,他們便迫不及待殺驢,也就這點手段了。”
江不庭寬慰道:“老人家未必曉得這事。”
“絕無可能!”楊培風斷然否定。
有時也別太小覷了人。
作為大虞執牛耳者,張恆那點鬼祟手段,豈能瞞過老人的火眼金睛?
不但楊老太爺心知肚明,老皇帝與不歸統領吳循亦不例外。
天下太多人知道。
知他隻是一枚隨用隨棄的棋子,是真正楊氏後人的“替身”。
而天下人,獨拿他當傻子。
楊培風怒而叩桌,極為憤慨道:“他們行恬不知恥之事,我倒羞於被指為食言而肥的小人。所謂死恩殉義,吾為一‘信’字而死,又如何呢?”
他主意已定,為自己聲名也好,為大虞國祚也罷,決不能臨陣脫逃。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事情並未水落石出,這後來的幾人是他助力也說不定。
畢竟無論怎麽講,他們皆為大虞臣子,是虞人。
大公與小私孰輕孰重,這些佩金帶紫之人,豈會不知?
楊培風幽幽歎息,好像一口氣吐走了所有的怒火,“按既定計劃走吧。”
江不庭眨了眨好看的眸子,“什麽計劃?”
楊培風悄聲道:“當然是……奪魁瓦山。”
江不庭吭了兩聲。
好吧,真個是不得了的計劃。
她也不懷疑對方是否大言不慚,隻點頭示意場中的青衫劍客,道:“你應該猜到了。就是這人,好像是叫楊慎,背景極其複雜,從大虞朝堂到各地望族,以及一些大小仙門中,都有他存在過的痕跡。”
楊培風不安道:“事辦得很壯觀?”
竟拖泥帶水查出這些個隱秘。
江不庭驚奇道:“不都是你安排的嗎?”
楊培風一頭霧水。
江不庭遂解釋來龍去脈:“有高人獻策,包括打草驚蛇、調虎離山,而使你讓我辦的事瞞天過海。都在他謀算中。”
聽到這裏,楊培風心中忽然有所猜測——吳循。
江不庭又點評道:“楊慎有真本事的。他臨時起意奪魁瓦山,或許真能辦到。”
屆時其聲名鵲起,也好接過扶風楊氏這杆大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就在他二人談話的功夫,場下已是打得山崩地裂。
蘇硯先就打過幾場,後又挨了江不庭一記襲殺,劍鋒已挫。但他卻也沒叫嚷半句比試不公的話。
隻是隨著時間推移,他不出意外地落入下風。
修行之路向來不是坦途,蜿蜒曲折的很。
諸多大修,將所能做到不同事的不同階段,劃分為境界,並稱在同一境界或在不同境界中反複“捶打”的過程,叫做修行。
好比“鑄劍”。
一塊精鐵剛鑄成劍胚,有了劍的雛形,能刺敵,亦能殺敵。但距離成為真正的寶劍,那就還需千錘萬打。
於是,鑄劍師破釜沉舟,將那劍胚狠狠一砸,就又恢複成一塊精鐵。即便它被捶打過,去除了些許雜質,變得更為純粹,但它同時也被斂藏了鋒芒,不再能殺敵。
江不庭曾與楊培風說過,每個境界最強盛,即為初破境、與即將破下一境界時。
為赴約瓦山而壓境之人,鮮少。
但選擇壓境天心,臨近大會再躋身十一境者,比比皆是。
江不庭、蘇硯、楊慎,甚至包括已經橫死的陳詞,都不例外。然後仍有一些有這個念頭,但卻因為種種外因而未實施的人,譬如木子寒。
楊培風不算,他破境天心就已經非常勉強。
當然,其中更有位最恐怖的存在,周旭。
其僅以天心修為,獨闖梁國北境某玄門,力克十二境強敵奪得重寶!倘若其躋身十一境,那這瓦山大會隻怕也不用比下去了。
這個時候,見場中二人相持不下,竟又有幾人聯袂入場,引得一片嘩然。
但這些人剛飛至一半,忽就臉色大變,又無一例外連滾帶爬地退迴。更叫看台上的人啼笑皆非。
隻因一黑袍劍客搶先登台。
可待眾人漸漸看清其麵容時,整座君山驟然陷入無盡死寂。
蘇、楊二人,紛紛罷手。
“他是……靈華仙人?”
不知是誰失聲喃喃了一句。
良久後,四周吵動聲突起。
有仙門前輩拍案而起,厲聲質問道:“尊駕壓境入場,該不會是要奪魁瓦山吧?此舉,恐會悖逆天道。”
“不,不是壓境!”蘇硯怛然失色,“他自斬修為了。”
木子涼道行甚高,一語道出乾坤,“而且是從新晉十三境,自毀了人身小天地,徹底跌境。”
這句話落下,四周再無任何質疑聲。眾人有且僅有一個念頭,權靈華瘋了。
鄢北風喟歎道:“此番氣魄,實不辱靈華仙人之名。”
葉辛跟著大笑道:“諸位道友若要奪魁,亦可自斬修為。畢竟木前輩金口玉言,凡不超過十一境,均可入場。”
“正是,正是……”
“後來,為雪青枳之恥、拔除桐洲積弊數百年之毒瘡,陛下決心親征梁國,甚至不惜同太子妥協。”
“三軍開拔錢糧其次,首要必先安定後方。倘若兵敗梁國,陛下與太子皆死無葬身之所,楊老太爺就是一麵足可號令天下的大纛!九五尊位唾手可得。自然而然,當太子少保竇牝死在我的劍下後,他就開始為自己準備身後事了。”
“那天深夜,楊老太爺喝完最後一杯鬆花釀,拉著我的手說了很多話,其中大多我已記不太清。但我承諾他的事,至今未敢遺忘半字。”
江不庭望著他,好奇問道:“你如何迴複的?”
楊培風雲淡風輕道:“隻要我還沒死,楊氏就會一直走下去。”
沒有豪言壯語,聽著不叫人慷慨激昂,不像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人能說的。
但聽到這句話後的老人,那飽經風霜的眼睛,就此輕輕闔上。走得安詳。
楊培風臉色陰鷙,嗤笑道:“磨都沒拉完,他們便迫不及待殺驢,也就這點手段了。”
江不庭寬慰道:“老人家未必曉得這事。”
“絕無可能!”楊培風斷然否定。
有時也別太小覷了人。
作為大虞執牛耳者,張恆那點鬼祟手段,豈能瞞過老人的火眼金睛?
不但楊老太爺心知肚明,老皇帝與不歸統領吳循亦不例外。
天下太多人知道。
知他隻是一枚隨用隨棄的棋子,是真正楊氏後人的“替身”。
而天下人,獨拿他當傻子。
楊培風怒而叩桌,極為憤慨道:“他們行恬不知恥之事,我倒羞於被指為食言而肥的小人。所謂死恩殉義,吾為一‘信’字而死,又如何呢?”
他主意已定,為自己聲名也好,為大虞國祚也罷,決不能臨陣脫逃。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事情並未水落石出,這後來的幾人是他助力也說不定。
畢竟無論怎麽講,他們皆為大虞臣子,是虞人。
大公與小私孰輕孰重,這些佩金帶紫之人,豈會不知?
楊培風幽幽歎息,好像一口氣吐走了所有的怒火,“按既定計劃走吧。”
江不庭眨了眨好看的眸子,“什麽計劃?”
楊培風悄聲道:“當然是……奪魁瓦山。”
江不庭吭了兩聲。
好吧,真個是不得了的計劃。
她也不懷疑對方是否大言不慚,隻點頭示意場中的青衫劍客,道:“你應該猜到了。就是這人,好像是叫楊慎,背景極其複雜,從大虞朝堂到各地望族,以及一些大小仙門中,都有他存在過的痕跡。”
楊培風不安道:“事辦得很壯觀?”
竟拖泥帶水查出這些個隱秘。
江不庭驚奇道:“不都是你安排的嗎?”
楊培風一頭霧水。
江不庭遂解釋來龍去脈:“有高人獻策,包括打草驚蛇、調虎離山,而使你讓我辦的事瞞天過海。都在他謀算中。”
聽到這裏,楊培風心中忽然有所猜測——吳循。
江不庭又點評道:“楊慎有真本事的。他臨時起意奪魁瓦山,或許真能辦到。”
屆時其聲名鵲起,也好接過扶風楊氏這杆大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就在他二人談話的功夫,場下已是打得山崩地裂。
蘇硯先就打過幾場,後又挨了江不庭一記襲殺,劍鋒已挫。但他卻也沒叫嚷半句比試不公的話。
隻是隨著時間推移,他不出意外地落入下風。
修行之路向來不是坦途,蜿蜒曲折的很。
諸多大修,將所能做到不同事的不同階段,劃分為境界,並稱在同一境界或在不同境界中反複“捶打”的過程,叫做修行。
好比“鑄劍”。
一塊精鐵剛鑄成劍胚,有了劍的雛形,能刺敵,亦能殺敵。但距離成為真正的寶劍,那就還需千錘萬打。
於是,鑄劍師破釜沉舟,將那劍胚狠狠一砸,就又恢複成一塊精鐵。即便它被捶打過,去除了些許雜質,變得更為純粹,但它同時也被斂藏了鋒芒,不再能殺敵。
江不庭曾與楊培風說過,每個境界最強盛,即為初破境、與即將破下一境界時。
為赴約瓦山而壓境之人,鮮少。
但選擇壓境天心,臨近大會再躋身十一境者,比比皆是。
江不庭、蘇硯、楊慎,甚至包括已經橫死的陳詞,都不例外。然後仍有一些有這個念頭,但卻因為種種外因而未實施的人,譬如木子寒。
楊培風不算,他破境天心就已經非常勉強。
當然,其中更有位最恐怖的存在,周旭。
其僅以天心修為,獨闖梁國北境某玄門,力克十二境強敵奪得重寶!倘若其躋身十一境,那這瓦山大會隻怕也不用比下去了。
這個時候,見場中二人相持不下,竟又有幾人聯袂入場,引得一片嘩然。
但這些人剛飛至一半,忽就臉色大變,又無一例外連滾帶爬地退迴。更叫看台上的人啼笑皆非。
隻因一黑袍劍客搶先登台。
可待眾人漸漸看清其麵容時,整座君山驟然陷入無盡死寂。
蘇、楊二人,紛紛罷手。
“他是……靈華仙人?”
不知是誰失聲喃喃了一句。
良久後,四周吵動聲突起。
有仙門前輩拍案而起,厲聲質問道:“尊駕壓境入場,該不會是要奪魁瓦山吧?此舉,恐會悖逆天道。”
“不,不是壓境!”蘇硯怛然失色,“他自斬修為了。”
木子涼道行甚高,一語道出乾坤,“而且是從新晉十三境,自毀了人身小天地,徹底跌境。”
這句話落下,四周再無任何質疑聲。眾人有且僅有一個念頭,權靈華瘋了。
鄢北風喟歎道:“此番氣魄,實不辱靈華仙人之名。”
葉辛跟著大笑道:“諸位道友若要奪魁,亦可自斬修為。畢竟木前輩金口玉言,凡不超過十一境,均可入場。”
“正是,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