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眼珠子滴溜一轉,趕至楊培風身側,從寬大的衣袖內抓了把丹丸喂他,卻不料,後者隻偏過頭並抬手一擋,立時散落滿地。竟寧死不吃。
“哎呀嗬!”
他又忙不迭彎腰去撿,嘴裏碎碎念個不停,“暴餮天物,罪過罪過,祖師勿怪……”
楊培風偏似個不識好歹的,擲地有聲道:“你我恩怨已清,道長自便吧。”
人固有一死,幹幹淨淨地走,挺好。
念及此處,年輕人長歎了口氣,而後微微並攏雙指,凝了一縷劍氣,就要點向天靈搗毀上丹。自絕於此。
卻在這生死關頭,虛空中及時傳來一聲嘹亮的嗬斥,令他手臂一頓。
“楊培風!”
來人降下,眨眼間飛至近處,雙臂環胸質問道:“你與世人兩清,獨欠我一人而死?”
楊培風久未作聲。他是欠了對方太多,太多。
他喚來“聽蟬”,又沉默片刻後,方才鼓足勇氣道:“唯,唯以此刀,聊表寸心。”
霎時,對方的臉色,肉眼可見地變得陰沉,“好!你有種。你不妨再說一次?”
楊培風縮了縮脖子,自覺失言,哪還敢吭聲?他正想著該如何解釋,或者直接認個錯,服個軟唄,結果就被她捏嘴,塞了顆丹藥吞下。
“師傅送我保命的九轉定神丹,你又欠了我的。”
接著,她話鋒一轉:“你那一劍我看清了。還行。”
“哎,沒用的。我已油盡燈枯,此番重圍,哪裏脫得了身?”楊培風神色黯然。
他不怕死,真的不怕,至少在江不庭出現之前,世間已少有他掛念的人和事了。
也就大姐、小妹,以及陸健。
但其實無論怎麽講,他們一家,少他楊培風一人,不少。多他楊培風一人,真多。
至於“事”。大虞英傑無數,老皇帝有經天緯地之能,何須他來謀劃?
至多至多,想想木奴豐的橘子。
江不庭撇嘴,豪氣幹雲道:“這臭道士不算,不過帶你一個累贅,便再有十倍之敵。江某何懼?”
楊培風當即豎起一個大拇指,驚為天人:“女俠,好氣魄!”
本來想豎兩個的,他真沒招。
上官甘棠則聳了聳肩,轉身就走,看得虛空中眾人目瞪口呆。
立馬就有人開口譏諷:“閣下倒真會識時務,知難而退。”
上官甘棠頭也不迴道:“聽人勸吃飽飯。她都說不懼,咱還上趕著找不痛快作甚?而且我隻要太華劍。楊培風死不死,幹我屁事。”
其實還有幾點原因,他沒明說。
年輕人嘴臭,不認他這從舅父,也沒啥大不了的,二人本就不熟。但上官枳與他,還真是一起長大的堂兄妹。
若為大道爭鋒,不能相讓,那沒辦法,順手也就打殺了。
可事到如今,他若仍不顧一切欲殺之後快,就得不償失。更沒必要。
“取舍”二字,向來是求道之人的必修課。
見他走得決絕,眾人未免感到一陣失望,少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好在每逢此時,總有耐不住性子的“天才”,能琢磨出些辦法。
就有名黑衣劍客笑道:“楊培風,我這裏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聽哪個?”
楊培風用腳底板都知道對方沒憋好屁,白了他一眼,懶得理會。
而這人當真厚顏無恥,盡管其口中的好消息,於楊培風而言,的確是天大的喜訊。
“你部人馬已下梁都,圍宮半日,梁帝自縊,駕崩。”
風輕雲淡的一席話,對虞梁二國,無異於變天。
這裏多有從梁都附近,被天地異象吸引而來的修士,但無一人反駁黑衣劍客。足可見,對方所言不虛。
“我計成了。”楊培風大喜過望,便投桃報李,迴問道:“所以你的壞消息是……”
隻見此人緩緩抽出配劍,朗聲道:“虞國大興不義之兵,害梁國臣民,罄竹難書。今我等替天行道,可為可不為耶?”
緊接著,便聽大片大片的刀劍聲響起。驚擾了黎明。
“白臉”唱罷,就見“紅臉”登場好言勸道:“楊公啊,你身上的寶貝再多,也架不住這些人欲壑難填!須知形勢不由人,所謂權宜之計。您大可手書一封,交給他們去大虞討幾分微薄‘賞銀’,此事便也罷了。”
什麽叫趁火打劫?
這便是了!
虛空中那些剛下了瓦山的煉氣士,足有數千之巨,傾大虞一國之府庫怕也難以滿足。
“劫掠麽?有點意思。”楊培風笑了,伸手隨意指了指,“你們不就地搶梁國,怎念上遠在萬裏外的大虞了?”
有人嚷道:“我等替天行道,楊公可別將話說太難聽。”
瓦山風平浪靜,可虞梁大戰卻如火如荼。連日征戰,兩國所折損的高修數量,駭人聽聞。即便仍有大批高手,多也堅守職位,無暇他顧。方才讓這些人,耀武揚威。
楊培風吃了一顆丹藥後,命雖勉強吊住,但卻難以動彈,無計可施。
形勢逼人,他仍毫無懼色,破口大罵道:“去你娘的!一些雞零雜碎,也敢與本公討價還價?最好是一刀斬了我,方可免來日大禍臨頭。”
“狂妄!”
黑衣劍客怒喝,毅然出劍。
江不庭那不服輸的脾氣,哪裏願和人磨嘴皮子,她隻與周旭叮囑一句道:“看好他!”
最後那個“他”字尚未說完,一道淩厲劍光就已從黑衣劍客頭頂劈下,嚇得四周之人急忙躲避。
上官甘棠不戰而退,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在瓦山就見識過江不庭的手段,豈是楊培風那偽十一之流能比?除了最開始的驚天一劍。
充當出頭鳥的黑衣劍客,其實與江不庭同境,甚至還高出周旭一境。這也是他的底氣。
但等他接下劍光後,當即色變,急道:“這妮子好生厲害,快來助我!”
一劍之威,就讓他氣息受挫。
然而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完全脫離了他的預料。
誠然,有人相助。
但卻是江不庭孤身撞入人群!一記重劍橫掃,勢如破竹,離她較近的幾人直接負傷敗逃。
“哎呀嗬!”
他又忙不迭彎腰去撿,嘴裏碎碎念個不停,“暴餮天物,罪過罪過,祖師勿怪……”
楊培風偏似個不識好歹的,擲地有聲道:“你我恩怨已清,道長自便吧。”
人固有一死,幹幹淨淨地走,挺好。
念及此處,年輕人長歎了口氣,而後微微並攏雙指,凝了一縷劍氣,就要點向天靈搗毀上丹。自絕於此。
卻在這生死關頭,虛空中及時傳來一聲嘹亮的嗬斥,令他手臂一頓。
“楊培風!”
來人降下,眨眼間飛至近處,雙臂環胸質問道:“你與世人兩清,獨欠我一人而死?”
楊培風久未作聲。他是欠了對方太多,太多。
他喚來“聽蟬”,又沉默片刻後,方才鼓足勇氣道:“唯,唯以此刀,聊表寸心。”
霎時,對方的臉色,肉眼可見地變得陰沉,“好!你有種。你不妨再說一次?”
楊培風縮了縮脖子,自覺失言,哪還敢吭聲?他正想著該如何解釋,或者直接認個錯,服個軟唄,結果就被她捏嘴,塞了顆丹藥吞下。
“師傅送我保命的九轉定神丹,你又欠了我的。”
接著,她話鋒一轉:“你那一劍我看清了。還行。”
“哎,沒用的。我已油盡燈枯,此番重圍,哪裏脫得了身?”楊培風神色黯然。
他不怕死,真的不怕,至少在江不庭出現之前,世間已少有他掛念的人和事了。
也就大姐、小妹,以及陸健。
但其實無論怎麽講,他們一家,少他楊培風一人,不少。多他楊培風一人,真多。
至於“事”。大虞英傑無數,老皇帝有經天緯地之能,何須他來謀劃?
至多至多,想想木奴豐的橘子。
江不庭撇嘴,豪氣幹雲道:“這臭道士不算,不過帶你一個累贅,便再有十倍之敵。江某何懼?”
楊培風當即豎起一個大拇指,驚為天人:“女俠,好氣魄!”
本來想豎兩個的,他真沒招。
上官甘棠則聳了聳肩,轉身就走,看得虛空中眾人目瞪口呆。
立馬就有人開口譏諷:“閣下倒真會識時務,知難而退。”
上官甘棠頭也不迴道:“聽人勸吃飽飯。她都說不懼,咱還上趕著找不痛快作甚?而且我隻要太華劍。楊培風死不死,幹我屁事。”
其實還有幾點原因,他沒明說。
年輕人嘴臭,不認他這從舅父,也沒啥大不了的,二人本就不熟。但上官枳與他,還真是一起長大的堂兄妹。
若為大道爭鋒,不能相讓,那沒辦法,順手也就打殺了。
可事到如今,他若仍不顧一切欲殺之後快,就得不償失。更沒必要。
“取舍”二字,向來是求道之人的必修課。
見他走得決絕,眾人未免感到一陣失望,少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好在每逢此時,總有耐不住性子的“天才”,能琢磨出些辦法。
就有名黑衣劍客笑道:“楊培風,我這裏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聽哪個?”
楊培風用腳底板都知道對方沒憋好屁,白了他一眼,懶得理會。
而這人當真厚顏無恥,盡管其口中的好消息,於楊培風而言,的確是天大的喜訊。
“你部人馬已下梁都,圍宮半日,梁帝自縊,駕崩。”
風輕雲淡的一席話,對虞梁二國,無異於變天。
這裏多有從梁都附近,被天地異象吸引而來的修士,但無一人反駁黑衣劍客。足可見,對方所言不虛。
“我計成了。”楊培風大喜過望,便投桃報李,迴問道:“所以你的壞消息是……”
隻見此人緩緩抽出配劍,朗聲道:“虞國大興不義之兵,害梁國臣民,罄竹難書。今我等替天行道,可為可不為耶?”
緊接著,便聽大片大片的刀劍聲響起。驚擾了黎明。
“白臉”唱罷,就見“紅臉”登場好言勸道:“楊公啊,你身上的寶貝再多,也架不住這些人欲壑難填!須知形勢不由人,所謂權宜之計。您大可手書一封,交給他們去大虞討幾分微薄‘賞銀’,此事便也罷了。”
什麽叫趁火打劫?
這便是了!
虛空中那些剛下了瓦山的煉氣士,足有數千之巨,傾大虞一國之府庫怕也難以滿足。
“劫掠麽?有點意思。”楊培風笑了,伸手隨意指了指,“你們不就地搶梁國,怎念上遠在萬裏外的大虞了?”
有人嚷道:“我等替天行道,楊公可別將話說太難聽。”
瓦山風平浪靜,可虞梁大戰卻如火如荼。連日征戰,兩國所折損的高修數量,駭人聽聞。即便仍有大批高手,多也堅守職位,無暇他顧。方才讓這些人,耀武揚威。
楊培風吃了一顆丹藥後,命雖勉強吊住,但卻難以動彈,無計可施。
形勢逼人,他仍毫無懼色,破口大罵道:“去你娘的!一些雞零雜碎,也敢與本公討價還價?最好是一刀斬了我,方可免來日大禍臨頭。”
“狂妄!”
黑衣劍客怒喝,毅然出劍。
江不庭那不服輸的脾氣,哪裏願和人磨嘴皮子,她隻與周旭叮囑一句道:“看好他!”
最後那個“他”字尚未說完,一道淩厲劍光就已從黑衣劍客頭頂劈下,嚇得四周之人急忙躲避。
上官甘棠不戰而退,最大的原因,自然是在瓦山就見識過江不庭的手段,豈是楊培風那偽十一之流能比?除了最開始的驚天一劍。
充當出頭鳥的黑衣劍客,其實與江不庭同境,甚至還高出周旭一境。這也是他的底氣。
但等他接下劍光後,當即色變,急道:“這妮子好生厲害,快來助我!”
一劍之威,就讓他氣息受挫。
然而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完全脫離了他的預料。
誠然,有人相助。
但卻是江不庭孤身撞入人群!一記重劍橫掃,勢如破竹,離她較近的幾人直接負傷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