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屬於裴徽的五萬人馬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 作者:九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那隻信鴿振翅高飛,宛如一道閃電劃過天際。
它好似一座堅不可摧的橋梁,緊密地連接著這座偏遠小鎮與遙遠的天工之城。
一旦被放飛,它便會不知疲倦、義無反顧地在兩地之間來迴穿梭飛行,仿佛是傳遞著生命之火的神聖使者,以這個時代人類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將重要的信息送達目的地。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郭襄陽的預料。
還沒等到援兵到來,張通儒一行人早已迅速跨上他們的快馬,揚起陣陣塵土,向著範陽方向疾馳而去。
馬蹄聲響徹雲霄,仿佛是大地在痛苦地呻吟。
眼看著敵人漸行漸遠,郭襄陽心中焦急萬分,但此刻他別無選擇,隻能孤身一人奮起直追。
當天夜晚,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
郭襄陽如同鬼魅一般悄然靠近敵人的營地,他身輕如燕,腳步幾乎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就在對方守衛稍有鬆懈之時,郭襄陽突然暴起發難,手中長劍猶如閃電般刺出,瞬間就結果了一名敵人的性命。
然而,他的行動還是引起了其他人的警覺,剩下的五名敵人迅速反應過來,聯手向他發起攻擊。
郭襄陽身陷重圍,但他毫不畏懼,施展出自己精湛的武藝奮力抵抗。
一時間刀光劍影交錯,火星四濺。
盡管郭襄陽拚盡全力,但終究寡不敵眾,被對方聯手擊退。
不僅如此,在激烈的戰鬥中,他還不慎受了一點輕傷。
不過,郭襄陽並沒有因此退縮,他一邊迅速與沿途不良府的各個據點取得聯係,請求他們派出人手進行攔截。
另一邊則繼續緊咬著張通儒一行人不放,尋找機會再次發動偷襲。
他深知,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拖慢對方的行進速度,為後續的計劃爭取更多時間。
……
……
長安城內,裴徽已經將給哥舒翰脫罪以及保下熊虎中的各項事宜都進行了縝密的部署。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他便毫不猶豫地帶著李太白和一隊訓練有素的不良人護衛,快馬加鞭地離開了長安城,向著藍田縣陰水穀水泉村疾馳而去。
在這些天裏,裴徽可謂是殫精竭慮。
他仔細研究分析了當前的局勢,並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反複推演。
越深入思考,他心中越是震驚不已——隻要安祿山膽敢舉兵謀反,那麽曆史的車輪極有可能會沿著原本的軌跡無情地滾滾向前!
原因無他,隻因當今的皇帝李隆基沉迷酒色、怠於政事,而宰相楊國忠更是專權跋扈、結黨營私。整個朝廷從上至下腐敗不堪,徇私舞弊之風盛行,這種狀況與原本曆史上安祿山舉兵謀反時簡直一模一樣。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裴徽深感無力改變。
此外,在大唐這片廣袤的土地之上,土地兼並現象愈演愈烈,已經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
無數底層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仿佛墜入無底深淵一般絕望無助。
這種淒慘的景象,竟與原本曆史中的情況毫無二致。
然而,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安祿山和朝廷上下提前得知了安祿山將要舉兵謀反的消息,並為此做出了一些所謂的未雨綢繆的準備工作。
可是,在裴徽看來,這些準備簡直如同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盡管裴徽在暗地裏成功保住了王忠嗣的性命,但在當前局勢下,要想讓王忠嗣重新手握兵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至於像哥舒翰那樣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將,卻因曆史的變故,不幸落入安祿山精心設計的陰謀陷阱,如今已身陷囹圄。
裴徽縱然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保住了哥舒翰的生命安全,但想要讓哥舒翰重新獲取李隆基的信任,放其迴河西掌兵,依然困難重重。
因此,此時此刻,對於裴徽來說,真正需要關注的重點並不在於朝堂之上的明爭暗鬥,而是在城外那支完全隸屬於他個人指揮的強大軍隊。
畢竟,經曆過諸多風雨的裴徽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在這個動蕩不安、戰亂頻仍的亂世之中,隻有手中牢牢掌控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夠成為主宰天地乾坤、左右局勢發展的真正王者!
正因如此,在這段時間裏,裴徽就好似一頭隱匿於黑暗之中伺機而動的獵豹一般,不動聲色地下達著一道道密令給郭千裏、侯小亮、魏建東、馮進軍和張巡等心腹之人。
他命這些得力幹將悄悄地籌備軍備、訓練士卒,可謂是不遺餘力。
不知不覺間,裴徽在暗地裏所掌控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有近五萬人之多!
而在這支龐大的隊伍當中,最為耀眼矚目的當屬郭千裏統領的那八千五百名金吾衛精銳騎兵。
要知道,這些士兵可都是裴徽從金吾衛大營千挑萬選出來的精銳之士。
他們被裴徽巧妙地收歸到自己的麾下,並安置在了天工之城內。
不僅如此,裴徽為了徹底籠絡住這些將士們的心,還采取了一係列周全且貼心的舉措。
他先是將所有士兵的家眷全都遷移至城中妥善安頓下來,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接著又為這些將士及其家屬們精心安排了各種各樣讓人羨慕不已的營生。
對於那些擁有一定品級的將領們,裴徽更是毫不吝嗇地賜予了他們價值不菲的商鋪作為獎賞。
除此之外,裴徽給予這些士兵的軍餉也要比普通金吾衛高出整整三倍之多。
而且,他還會時常親自帶領親信前往軍營,與士兵們促膝長談,開展細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
再加上有著在金吾衛中威望頗高、深受眾人敬重的郭千裏將軍親自統率,這八千五百名金吾衛精騎早已對裴徽忠心耿耿、誓死相隨。
而且,這八千五百精銳騎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可以說,如今的他們已然成為了裴徽手中一支鋼鐵勁旅。
第二支軍隊,乃是源自於陰水穀水泉村的那一支充滿神秘色彩的暗兵。
這支軍隊最初的時候,是歸屬於太子李琮麾下的。
當時,他們的規模相對較小,僅僅隻有五千人左右。
如果這支軍隊在此時此刻被曝光出來,那麽眾多的蛛絲馬跡以及確鑿無疑的證據都會清晰地顯示出,它實際上仍然是太子李琮暗地裏私自培養和掌控的私人武裝力量。
經曆了長達大半年時間的大規模招兵買馬之後,如今這支軍隊已經迅速壯大到了一萬之眾。
在這一萬人當中,有七千人是步兵,而另外的三千人則組成了強大的騎兵隊伍。
現階段,這支實力不容小覷的軍隊交由馮進軍來全權負責訓練以及統率事宜。
不僅如此,在各級軍隊之中,還分布著不少由裴徽精心從不良府以及天工之城內部嚴格篩選出來的心腹人員。
要知道,馮進軍可是曾經擔任過王忠嗣親兵統領一職的人物,他在練兵打仗方麵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簡直可以說是無比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整整一萬人裏麵,差不多有接近一半數量的士兵都是最近幾個月才剛剛招募進來的新兵。
因此,對於他們來說,現在這個階段正處於需要爭分奪秒抓緊練兵、提升戰鬥力的關鍵時期。
第三支軍隊,乃是藏匿於秦嶺山脈深處那神秘莫測的黑蛇穀之中的整整兩萬馬賊!
這樣一支剽悍的隊伍之前隻是是京兆杜氏在暗地裏秘密飼養的私人兵馬。
自從裴徽成功地收服了杜綰和杜黃裳這對父子之後,在杜黃裳全心全意的輔佐之下,裴徽派遣自己手下練兵和統兵能力都堪稱卓越非凡的良將——張巡,前往黑蛇穀接管這支強悍的軍隊。
不僅如此,現如今這支軍隊賴以生存的糧草以及軍餉等重要物資,也已經像堅固無比的鐵鉗一樣,被裴徽緊緊地握在了手中。
如此一來,黑蛇穀中的局勢基本上可以說是已經穩定下來了。
張巡原名楊南寧,原本是鎮守河西邊境的邊軍將領,更是王忠嗣將軍精心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
隻可惜後來遭受到李林甫的蠱惑,被誘騙到了繁華喧囂的長安城,擔任起了旅賁軍中郎將一職。
然而就在三個月之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深陷京兆杜氏謀反之案當中。
不過幸運的是,關鍵時刻裴徽出手相助,在暗中給予了他庇佑,最終使得張巡得以逃過一劫。
此後,他歸入裴徽帳下效力,並重新恢複了自己原來的名字——張巡。
第四支軍隊是由裴徽指派侯小亮統率的五千名藍田縣城防軍步兵。
根據大唐相關明文規定,小小的藍田縣最多隻允許擁有區區兩千名縣兵而已。
所以,從表麵上來看,外界所知曉的也僅僅隻是這兩千縣兵罷了。
然而,事情遠沒有這麽簡單。
裴徽暗地裏授意侯小亮單獨又悄悄地招募了足足三千名來自外地流民之中的健壯男子,並對他們展開了嚴格而又係統的軍事訓練。
盡管經過一番訓練之後,這些人的戰鬥能力相較於其他正規軍隊而言還是稍顯遜色一些,而且整支隊伍全部都是步兵編製,缺乏騎兵等其他兵種的配合與支持。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這五千人馬確實是裴徽目前在官場上唯一可以輕而易舉就調動起來的兵力資源了。
要知道,裴徽本人可是身負藍田縣令這一官職重任呢!
倘若真的到了那種生死攸關、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那麽憑借他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以及合法身份地位,完全有理由也有資格名正言順地下達命令去調動並指揮這五千名縣兵投入戰鬥當中。
毫無疑問,這支看似不起眼的城防軍步兵部隊必定會在某個特定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展現出其強大無比的力量和價值所在,從而一舉成為左右整個戰局勝負走向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第五支軍隊,乃是裴徽打著維護天工之城治安的旗號而精心籌建的一支治安團隊,總計擁有三千名英勇無畏的戰士。
從外表來看,它似乎僅僅是個與尋常捕快或者防火隊伍別無二致的組織罷了。
然而,在這看似平凡無奇的表象之下,實則隱藏著令人震驚的真相——裴徽早已暗自按照城防軍隊的高標準來對其展開嚴苛的訓練,並為之配備了精良無比的武器裝備。
這支軍隊,一直以來都由魏建東潛藏於暗處進行機密地操練。
可以說,這支原本就不該現身於世的軍隊,恰恰如同裴徽隱匿起來的一把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絕世利劍一般。
在平日裏頭,它猶如一頭正在酣睡中的兇猛雄獅,默默地收斂自身的氣息與鋒芒,絲毫不顯山露水。
但是,隻要時機一到,待到那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當它驟然展露自己的銳利獠牙之時,或許便能如同一道劃破天際的閃電般,給敵人帶來一場雷霆萬鈞、猝不及防的毀滅性打擊,進而一舉徹底改變整個戰場的局勢發展方向。
如今,五處強大兵力加起來,裴徽手中所能直接調遣指揮的人馬總數已經赫然飆升至驚人的四萬六千五百餘人!
如此規模龐大的軍事力量,無疑使得亂世到來的時候,他在大唐的實際影響力與威懾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
……
它好似一座堅不可摧的橋梁,緊密地連接著這座偏遠小鎮與遙遠的天工之城。
一旦被放飛,它便會不知疲倦、義無反顧地在兩地之間來迴穿梭飛行,仿佛是傳遞著生命之火的神聖使者,以這個時代人類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將重要的信息送達目的地。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郭襄陽的預料。
還沒等到援兵到來,張通儒一行人早已迅速跨上他們的快馬,揚起陣陣塵土,向著範陽方向疾馳而去。
馬蹄聲響徹雲霄,仿佛是大地在痛苦地呻吟。
眼看著敵人漸行漸遠,郭襄陽心中焦急萬分,但此刻他別無選擇,隻能孤身一人奮起直追。
當天夜晚,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
郭襄陽如同鬼魅一般悄然靠近敵人的營地,他身輕如燕,腳步幾乎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就在對方守衛稍有鬆懈之時,郭襄陽突然暴起發難,手中長劍猶如閃電般刺出,瞬間就結果了一名敵人的性命。
然而,他的行動還是引起了其他人的警覺,剩下的五名敵人迅速反應過來,聯手向他發起攻擊。
郭襄陽身陷重圍,但他毫不畏懼,施展出自己精湛的武藝奮力抵抗。
一時間刀光劍影交錯,火星四濺。
盡管郭襄陽拚盡全力,但終究寡不敵眾,被對方聯手擊退。
不僅如此,在激烈的戰鬥中,他還不慎受了一點輕傷。
不過,郭襄陽並沒有因此退縮,他一邊迅速與沿途不良府的各個據點取得聯係,請求他們派出人手進行攔截。
另一邊則繼續緊咬著張通儒一行人不放,尋找機會再次發動偷襲。
他深知,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拖慢對方的行進速度,為後續的計劃爭取更多時間。
……
……
長安城內,裴徽已經將給哥舒翰脫罪以及保下熊虎中的各項事宜都進行了縝密的部署。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他便毫不猶豫地帶著李太白和一隊訓練有素的不良人護衛,快馬加鞭地離開了長安城,向著藍田縣陰水穀水泉村疾馳而去。
在這些天裏,裴徽可謂是殫精竭慮。
他仔細研究分析了當前的局勢,並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反複推演。
越深入思考,他心中越是震驚不已——隻要安祿山膽敢舉兵謀反,那麽曆史的車輪極有可能會沿著原本的軌跡無情地滾滾向前!
原因無他,隻因當今的皇帝李隆基沉迷酒色、怠於政事,而宰相楊國忠更是專權跋扈、結黨營私。整個朝廷從上至下腐敗不堪,徇私舞弊之風盛行,這種狀況與原本曆史上安祿山舉兵謀反時簡直一模一樣。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裴徽深感無力改變。
此外,在大唐這片廣袤的土地之上,土地兼並現象愈演愈烈,已經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
無數底層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仿佛墜入無底深淵一般絕望無助。
這種淒慘的景象,竟與原本曆史中的情況毫無二致。
然而,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安祿山和朝廷上下提前得知了安祿山將要舉兵謀反的消息,並為此做出了一些所謂的未雨綢繆的準備工作。
可是,在裴徽看來,這些準備簡直如同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實質性的問題。
盡管裴徽在暗地裏成功保住了王忠嗣的性命,但在當前局勢下,要想讓王忠嗣重新手握兵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至於像哥舒翰那樣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將,卻因曆史的變故,不幸落入安祿山精心設計的陰謀陷阱,如今已身陷囹圄。
裴徽縱然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保住了哥舒翰的生命安全,但想要讓哥舒翰重新獲取李隆基的信任,放其迴河西掌兵,依然困難重重。
因此,此時此刻,對於裴徽來說,真正需要關注的重點並不在於朝堂之上的明爭暗鬥,而是在城外那支完全隸屬於他個人指揮的強大軍隊。
畢竟,經曆過諸多風雨的裴徽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在這個動蕩不安、戰亂頻仍的亂世之中,隻有手中牢牢掌控著一支強大的軍隊,才能夠成為主宰天地乾坤、左右局勢發展的真正王者!
正因如此,在這段時間裏,裴徽就好似一頭隱匿於黑暗之中伺機而動的獵豹一般,不動聲色地下達著一道道密令給郭千裏、侯小亮、魏建東、馮進軍和張巡等心腹之人。
他命這些得力幹將悄悄地籌備軍備、訓練士卒,可謂是不遺餘力。
不知不覺間,裴徽在暗地裏所掌控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有近五萬人之多!
而在這支龐大的隊伍當中,最為耀眼矚目的當屬郭千裏統領的那八千五百名金吾衛精銳騎兵。
要知道,這些士兵可都是裴徽從金吾衛大營千挑萬選出來的精銳之士。
他們被裴徽巧妙地收歸到自己的麾下,並安置在了天工之城內。
不僅如此,裴徽為了徹底籠絡住這些將士們的心,還采取了一係列周全且貼心的舉措。
他先是將所有士兵的家眷全都遷移至城中妥善安頓下來,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接著又為這些將士及其家屬們精心安排了各種各樣讓人羨慕不已的營生。
對於那些擁有一定品級的將領們,裴徽更是毫不吝嗇地賜予了他們價值不菲的商鋪作為獎賞。
除此之外,裴徽給予這些士兵的軍餉也要比普通金吾衛高出整整三倍之多。
而且,他還會時常親自帶領親信前往軍營,與士兵們促膝長談,開展細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
再加上有著在金吾衛中威望頗高、深受眾人敬重的郭千裏將軍親自統率,這八千五百名金吾衛精騎早已對裴徽忠心耿耿、誓死相隨。
而且,這八千五百精銳騎兵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可以說,如今的他們已然成為了裴徽手中一支鋼鐵勁旅。
第二支軍隊,乃是源自於陰水穀水泉村的那一支充滿神秘色彩的暗兵。
這支軍隊最初的時候,是歸屬於太子李琮麾下的。
當時,他們的規模相對較小,僅僅隻有五千人左右。
如果這支軍隊在此時此刻被曝光出來,那麽眾多的蛛絲馬跡以及確鑿無疑的證據都會清晰地顯示出,它實際上仍然是太子李琮暗地裏私自培養和掌控的私人武裝力量。
經曆了長達大半年時間的大規模招兵買馬之後,如今這支軍隊已經迅速壯大到了一萬之眾。
在這一萬人當中,有七千人是步兵,而另外的三千人則組成了強大的騎兵隊伍。
現階段,這支實力不容小覷的軍隊交由馮進軍來全權負責訓練以及統率事宜。
不僅如此,在各級軍隊之中,還分布著不少由裴徽精心從不良府以及天工之城內部嚴格篩選出來的心腹人員。
要知道,馮進軍可是曾經擔任過王忠嗣親兵統領一職的人物,他在練兵打仗方麵所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簡直可以說是無比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整整一萬人裏麵,差不多有接近一半數量的士兵都是最近幾個月才剛剛招募進來的新兵。
因此,對於他們來說,現在這個階段正處於需要爭分奪秒抓緊練兵、提升戰鬥力的關鍵時期。
第三支軍隊,乃是藏匿於秦嶺山脈深處那神秘莫測的黑蛇穀之中的整整兩萬馬賊!
這樣一支剽悍的隊伍之前隻是是京兆杜氏在暗地裏秘密飼養的私人兵馬。
自從裴徽成功地收服了杜綰和杜黃裳這對父子之後,在杜黃裳全心全意的輔佐之下,裴徽派遣自己手下練兵和統兵能力都堪稱卓越非凡的良將——張巡,前往黑蛇穀接管這支強悍的軍隊。
不僅如此,現如今這支軍隊賴以生存的糧草以及軍餉等重要物資,也已經像堅固無比的鐵鉗一樣,被裴徽緊緊地握在了手中。
如此一來,黑蛇穀中的局勢基本上可以說是已經穩定下來了。
張巡原名楊南寧,原本是鎮守河西邊境的邊軍將領,更是王忠嗣將軍精心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
隻可惜後來遭受到李林甫的蠱惑,被誘騙到了繁華喧囂的長安城,擔任起了旅賁軍中郎將一職。
然而就在三個月之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深陷京兆杜氏謀反之案當中。
不過幸運的是,關鍵時刻裴徽出手相助,在暗中給予了他庇佑,最終使得張巡得以逃過一劫。
此後,他歸入裴徽帳下效力,並重新恢複了自己原來的名字——張巡。
第四支軍隊是由裴徽指派侯小亮統率的五千名藍田縣城防軍步兵。
根據大唐相關明文規定,小小的藍田縣最多隻允許擁有區區兩千名縣兵而已。
所以,從表麵上來看,外界所知曉的也僅僅隻是這兩千縣兵罷了。
然而,事情遠沒有這麽簡單。
裴徽暗地裏授意侯小亮單獨又悄悄地招募了足足三千名來自外地流民之中的健壯男子,並對他們展開了嚴格而又係統的軍事訓練。
盡管經過一番訓練之後,這些人的戰鬥能力相較於其他正規軍隊而言還是稍顯遜色一些,而且整支隊伍全部都是步兵編製,缺乏騎兵等其他兵種的配合與支持。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這五千人馬確實是裴徽目前在官場上唯一可以輕而易舉就調動起來的兵力資源了。
要知道,裴徽本人可是身負藍田縣令這一官職重任呢!
倘若真的到了那種生死攸關、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那麽憑借他手中所掌握的權力以及合法身份地位,完全有理由也有資格名正言順地下達命令去調動並指揮這五千名縣兵投入戰鬥當中。
毫無疑問,這支看似不起眼的城防軍步兵部隊必定會在某個特定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展現出其強大無比的力量和價值所在,從而一舉成為左右整個戰局勝負走向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第五支軍隊,乃是裴徽打著維護天工之城治安的旗號而精心籌建的一支治安團隊,總計擁有三千名英勇無畏的戰士。
從外表來看,它似乎僅僅是個與尋常捕快或者防火隊伍別無二致的組織罷了。
然而,在這看似平凡無奇的表象之下,實則隱藏著令人震驚的真相——裴徽早已暗自按照城防軍隊的高標準來對其展開嚴苛的訓練,並為之配備了精良無比的武器裝備。
這支軍隊,一直以來都由魏建東潛藏於暗處進行機密地操練。
可以說,這支原本就不該現身於世的軍隊,恰恰如同裴徽隱匿起來的一把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絕世利劍一般。
在平日裏頭,它猶如一頭正在酣睡中的兇猛雄獅,默默地收斂自身的氣息與鋒芒,絲毫不顯山露水。
但是,隻要時機一到,待到那千鈞一發的關鍵時刻,當它驟然展露自己的銳利獠牙之時,或許便能如同一道劃破天際的閃電般,給敵人帶來一場雷霆萬鈞、猝不及防的毀滅性打擊,進而一舉徹底改變整個戰場的局勢發展方向。
如今,五處強大兵力加起來,裴徽手中所能直接調遣指揮的人馬總數已經赫然飆升至驚人的四萬六千五百餘人!
如此規模龐大的軍事力量,無疑使得亂世到來的時候,他在大唐的實際影響力與威懾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