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拋屍鞭屍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 作者:九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載那封信中的內容很簡單,就幾句話,僅僅闡述了一件事情。
元載信中說,就在剛剛,陳希烈竟出人意料、毫無半點預兆地匆匆入宮麵見聖上。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元載大為震驚,他不敢有絲毫懈怠,當機立斷展開了全方位的深入調查與四處打聽。
經過一番不懈努力和抽絲剝繭般的探尋後,令人瞠目結舌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麵:原來,陳希烈手中居然緊緊攥著李林甫涉嫌謀逆的關鍵證據!
而此番他心急火燎地進宮麵聖,目的正是要將李林甫這一罪行昭告於李隆基。
要知道,此前李林甫已然遭到了楊國忠的告發,其太尉之職以及揚州大都督等一係列顯赫殊榮都已被無情剝奪。
可誰能想到,陳希烈竟然依舊不依不饒,執意要繼續追加告發李林甫的罪名。
細細思量之下便不難理解,在此前眾人的目光大多聚焦於楊國忠對李林甫的刻骨仇視之上,卻未曾料到,陳希烈對於李林甫的怨恨之意恐怕絲毫也不亞於楊國忠啊!
想當年,陳希烈身居左相高位,本應手握重權、風光無限。
奈何李林甫權勢滔天,不僅暗中篡奪了本該屬於陳希烈的左相權力,更是使得陳希烈淪為了天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笑柄。
如此這般境遇,怎能不讓陳希烈心生憤懣?
可以想見,這些年來,陳希烈對李林甫的心頭恐怕早已積壓下了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的憤恨之情。
由此觀之,那陳希烈可真是一隻深藏不露、狡詐多端的老狐狸啊!其心機城府之深簡直超乎想象。
這方麵,比起楊國忠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昔日裏,他對李林甫所懷有的仇怨就如同隱匿於深海之中的魚兒一般,悄然無聲地潛伏著,未曾被任何人察覺。
此時此刻,裴徽腦海中的思緒如同閃電般飛速流轉。
他心裏很清楚,眼下想要進宮去阻攔陳希烈已然是希望渺茫,事已至此,也隻能先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著李隆基對此事會做出怎樣的反應,然後再從長計議。
不過,至於該用何種方法去敲打甚至懲處陳希烈這個老狐狸,裴徽可得好好斟酌一番才行。
畢竟這種事情若是處理不當,恐怕會引發一係列意想不到的後果。
忽然之間,裴徽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自言自語道:“要說處理這類事情嘛,元載那家夥想必應該頗為在行。”
裴徽突然迴憶起元載此人在曆史上也是個臭名昭著的奸相,其所作所為、勾心鬥角方麵的造詣可是比楊國忠還要強。
想到這裏,裴徽立即轉頭對著身旁的杜黃裳吩咐道:“你速速前去告知元載,讓他好好思量一下該怎樣去敲打和懲罰陳希烈這個老家夥。”
“待他想出妥善的辦法之後,再來向我稟報即可。”
聽到這話,杜黃裳心中不禁微微一震。
他著實沒有料到,自家大帥竟然會對身為左相的陳希烈采取這般手段,而且還放心地將此事交由元載去定奪。
不過,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驚訝,但杜黃裳始終牢記自己作為一名秘書所應具備的職責與素養。
對於那些裴徽並未主動提及或是明令禁止詢問的機密之事,他絕對不會貿然開口發問。
於是乎,隻見杜黃裳連忙躬身施禮,恭恭敬敬地迴應道:“卑職遵命,定會盡快轉達大帥的旨意給元載,並隨時等候他的迴複。”
言罷,他便如疾風般退出,前去尋找元載傳達裴徽的命令。
………
………
“對那惡貫滿盈、罪大惡極的逆賊李林甫施以拋屍、鞭屍之酷刑!”
一個多時辰之後,隨著這道聖旨如晴天霹靂一般從宮中傳出,整個朝野上下瞬間陷入了一片嘩然。
朝廷百官和各個權貴對此反應各異。
有的幸災樂禍,心中暗自竊喜終於能看到這個奸臣得到應有的懲罰。
有的則唏噓感歎,感慨世事無常,曾經權傾朝野的李林甫死後接竟然先後被當今右相和左相接連報複,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場。
當然,也有不少人像看戲一樣,靜靜地等待著裴徽這邊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想要看一場熱鬧。
畢竟,李林甫與裴徽之間的翁婿關係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經此一事,許多人對左相陳希烈的看法竟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被人暗中嘲笑軟弱無能的陳希烈,因為勇猛的“雄起”了一下,突然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一時間,陳希烈在朝野之中的威望如同雨後春筍般節節攀升。
要知道,李林甫在位時樹敵無數,仇家遍布天下。
如今他遭逢大難,那些曾經飽受其欺壓的人們自然是拍手稱快。
這種快意恩仇的情緒就像洶湧澎湃的江水一般,迅速蔓延開來,而且隻會越來越多。
……
……
此時此刻,時令已經悄然來到了十一月初。
長安城中已然略略泛起了一絲寒意,就連這初冬的冷風似乎也在為李林甫的悲慘遭遇而感到悲涼。
按照李隆基下達的旨意,李林甫之子李岫不僅被革除了官職,更是被嚴厲地要求親自帶領人手去挖掘父親的墳墓,並執行拋屍和鞭屍的酷刑。
陳希烈緊緊握著手中那卷象征著無上權威的聖旨,宛如一頭饑餓已久、兇猛無比的老虎一般,氣勢洶洶地衝進了李家府邸。
他宣讀完聖旨之後,目光淩厲,一臉快意的看著李岫,下令將李岫強行帶走。
緊接著,陳希烈在護衛、兵吏、工匠和隨從的簇擁之下,絲毫沒有停留,帶著李岫風馳電掣般地朝著城外快速趕去。
此刻的李岫,內心深處對陳希烈的憤恨已然如同燃燒得正旺的熊熊烈火,無法遏製。
他那雙原本清澈的眼眸因為極度的憤怒而變得赤紅一片,仿佛要噴出火來。
他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嘴唇都被咬破流出鮮血也渾然不覺,隻是聲嘶力竭地咒罵著:“陳希烈啊陳希烈!想當年,你不過就是一個無能之輩罷了。你心裏比誰都清楚,如果不是我的父親對你全力舉薦,不遺餘力地在聖上麵前美言,你又怎麽可能有機會登上這令人矚目的左相之位?更別提能披上那件象征著無上榮耀和權力的紫袍了!”
然而,麵對著李岫如此激憤的怒斥,陳希烈臉上竟然沒有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愧疚之色,反而顯得異常坦然。
隻見他悠然自得地輕撫著自己下巴上那幾縷稀疏的胡須,用一種義正辭嚴、振振有詞的口吻大聲迴應道:“哼!本相乃是堂堂大唐的宰相,而且還是聖上親自冊封的宰相!哪裏來的什麽李林甫這個亂臣賊子一力推薦之說?簡直是一派胡言!”
說到這裏,陳希烈稍稍頓了一下,接著繼續毫不留情地反駁道:“再者說了,李林甫之所以會被聖人降下旨意拋屍鞭屍,那完全是因為他罪大惡極,所犯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他不僅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甚至還妄圖顛覆我大唐的朝綱,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本相身為大唐的忠臣良相,自然應當順應聖意,對這種奸佞之人嚴懲不貸。”
“如果本相真像你所說的那般恩將仇報,早就已經跟楊國忠沆瀣一氣,聯起手來將你們李家滿門上下全部打入死囚大牢了!哪還會留到今日讓你來在此處血口噴人?”
“你胡說八道……”李岫被氣得麵色鐵青,雙眼圓睜,仿佛眼珠子都要從眼眶裏蹦出來一般,嘴裏喘著粗氣,胸膛劇烈起伏,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直燒得他七竅生煙。
此刻的他怒不可遏,隻想衝著陳希烈狠狠地破口大罵一通,好發泄一下心中那快要噴湧而出的憤怒和委屈。
然而,就在他即將開口之際,旁邊一名身穿綠袍的官員卻快如閃電般地搶在了他前麵說話。
隻見這名綠袍官員一臉傲慢,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口吻對李岫嗬斥道:“李岫啊李岫,若不是看在裴帥的那麽一丁點薄麵上,你這條小命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裏去了,如今隻不過是讓你去刨個墳、鞭幾下屍體罷了,你竟然還不知足?真應該對你千恩萬謝才對!”
這位綠袍官員可不是什麽普通人物,他乃是陳希烈近些日子以來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籠絡並收服的十幾名心腹之一。
而這次陳希烈之所以膽敢鼓足勇氣進宮告發李林甫,正是因為聽信了此人的讒言——說這樣做可以大大提升他這個左相在朝野上下的威望。
此時,李岫聽到綠袍官員的這番話後,更是氣得渾身發抖,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那名綠袍官員,口中仍然想要據理力爭一番。
可是,還沒等他來得及把話說出口,一直站在一旁冷眼旁觀的陳希烈突然間覺得自己身為堂堂一國之宰相,與這麽一個既沒有官職又沒有爵位的逆賊之子在這裏糾纏不清、交談爭論,簡直就是自降身份,有辱斯文。
想到這裏,陳希烈猛地一甩衣袖,然後昂首挺胸,邁著大步流星的步伐徑直朝著停放在不遠處的馬車走去。
那名綠袍官員見狀,趕忙一路小跑著追上去,迅速伸出手來,搶先一步將馬車上的門簾給掀開了。
接著,他又彎下腰,擺出一副畢恭畢敬的姿態,小心翼翼地攙扶著陳希烈登上了馬車的車廂。
李岫寧死都不想去刨了父親的墳且還要鞭屍,此時轉身拔腿便跑。
然而,他才剛剛跑出幾步遠,那些如狼似虎、兇神惡煞的士兵們便如疾風一般迅速追了上來。
他們個個身強力壯,身手敏捷,很快就將李岫團團圍住。
李岫見逃跑無望,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賴皮似的死活不肯起來。
那幾名士兵見狀,相視一眼,二話不說,伸手抓住李岫的胳膊和腿腳,如同拖著一條死狗一般,硬生生地把他塞進了一輛早已等候多時的馬車之中。
隨後,車夫一揮馬鞭,馬車疾馳而出,朝著城外飛奔而去。
………
………
與此同時,不良府內氣氛凝重,一片肅穆。
杜黃裳麵色緊張,腳步匆匆地走進大堂,對著正端坐在堂上的裴徽抱拳施禮,然後恭敬地稟報道:“大帥!大事不好啊!李岫公子竟然被陳希烈那廝強行帶走,此時已經出了明德門,直直奔向李林甫的陵墓方向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裴徽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水,雙眉緊緊皺起,仿佛凝結了一層厚厚的寒霜。
他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地罵道:“好一個陳希烈,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說罷,裴徽霍然站起身來,當即決定進宮麵聖,要為李林甫求情。
可是,就在裴徽準備動身之際,突然有一名宮廷使者快馬加鞭趕到了不良府。
使者手持聖旨,高聲宣讀道:“聖人有旨,三日之內,嚴禁裴徽入宮麵聖!違令者嚴懲不貸!”
讀完聖旨,使者也不多做停留,轉身策馬離去。
裴徽聞聽此言,不禁愣住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李隆基這次的態度竟然會如此堅決,絲毫沒有給他麵子,更沒有給他覲見勸說的餘地。
很明顯,李隆基根本不想讓他有機會為李林甫求情。
“大帥,府上剛剛傳來一則緊急消息!說少夫人已然獲知了這件事情,並與李家的十五妹——李筱筱一道,匆匆出城而去。”
“她們行動迅速,沒有帶任何隨從,直接騎著快馬,徑直朝著李林甫的陵墓所在地疾馳而去。”
“夫人見此情形,雖有心阻攔,但終究還是未能成功,無奈之下隻能趕忙派遣人手前來告知大帥您啊。”
杜黃裳一邊說著,一邊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裴徽的臉色,聲音也不自覺地放輕了許多。
裴徽聞聽此言,原本就緊緊皺起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團,那模樣簡直能夠活活夾死一隻蒼蠅。
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對於此次行程可謂是極不情願。
要知道,這件事乃是當李隆基親自下旨所定,無論是誰,隻要膽敢出手阻攔,那就是明目張膽的抗旨不尊。
而此時此刻,像陳希烈、楊國忠這樣的奸佞小人,恐怕正如同饑餓已久的惡狼一樣,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這邊,巴不得他上前去阻止呢。
一旦讓他們抓到把柄,定會毫不猶豫地去向李隆基告發,到時候自己可就要被問罪論處了。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風雨飄搖、亂世將至的緊要關頭,他著實不願意再無端生出什麽事端來給自己招惹麻煩。
另一方麵,李林甫這個奸相在相位上盤踞長達十九個年頭!在這漫長的時間裏,他直接或間接地殘害致死的權貴與無辜百姓數不勝數。
如今,李林甫已然死去,最終落得個被棄屍荒野、遭受鞭屍示眾的下場,雖然對於李岫、李騰空以及李筱筱這些與他有著親緣關係的人來說,在情感和精神層麵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和深深的傷害。
但實際上,從現實利益的角度來看,並沒有給他們造成實質性的損失。
原本呢,按照裴徽最初的設想,倒不如幹脆就讓那陳希烈先去執行拋屍和鞭屍的任務好了。
等到事情結束後,再悄悄安排人手把李林甫的屍首重新妥善安葬。
這樣一來,便不用違背聖人旨意。
而且,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地去對付那個陳希烈。
可是,讓李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時此刻,李騰空和李筱筱已經心急火燎地朝著李林甫的陵墓趕過去了。
麵對這種突發狀況,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發展的裴徽哪裏還能坐得住呢?
經過一番短暫而又艱難的猶豫之後,裴徽終於下定決心,果斷地下達命令,要求手下立刻做好準備,帶領人馬即刻出城,然後一路快馬加鞭地向著李林甫的陵墓所在地疾馳而去。
……
……
元載信中說,就在剛剛,陳希烈竟出人意料、毫無半點預兆地匆匆入宮麵見聖上。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元載大為震驚,他不敢有絲毫懈怠,當機立斷展開了全方位的深入調查與四處打聽。
經過一番不懈努力和抽絲剝繭般的探尋後,令人瞠目結舌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麵:原來,陳希烈手中居然緊緊攥著李林甫涉嫌謀逆的關鍵證據!
而此番他心急火燎地進宮麵聖,目的正是要將李林甫這一罪行昭告於李隆基。
要知道,此前李林甫已然遭到了楊國忠的告發,其太尉之職以及揚州大都督等一係列顯赫殊榮都已被無情剝奪。
可誰能想到,陳希烈竟然依舊不依不饒,執意要繼續追加告發李林甫的罪名。
細細思量之下便不難理解,在此前眾人的目光大多聚焦於楊國忠對李林甫的刻骨仇視之上,卻未曾料到,陳希烈對於李林甫的怨恨之意恐怕絲毫也不亞於楊國忠啊!
想當年,陳希烈身居左相高位,本應手握重權、風光無限。
奈何李林甫權勢滔天,不僅暗中篡奪了本該屬於陳希烈的左相權力,更是使得陳希烈淪為了天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笑柄。
如此這般境遇,怎能不讓陳希烈心生憤懣?
可以想見,這些年來,陳希烈對李林甫的心頭恐怕早已積壓下了如滔滔江水般連綿不絕的憤恨之情。
由此觀之,那陳希烈可真是一隻深藏不露、狡詐多端的老狐狸啊!其心機城府之深簡直超乎想象。
這方麵,比起楊國忠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昔日裏,他對李林甫所懷有的仇怨就如同隱匿於深海之中的魚兒一般,悄然無聲地潛伏著,未曾被任何人察覺。
此時此刻,裴徽腦海中的思緒如同閃電般飛速流轉。
他心裏很清楚,眼下想要進宮去阻攔陳希烈已然是希望渺茫,事已至此,也隻能先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著李隆基對此事會做出怎樣的反應,然後再從長計議。
不過,至於該用何種方法去敲打甚至懲處陳希烈這個老狐狸,裴徽可得好好斟酌一番才行。
畢竟這種事情若是處理不當,恐怕會引發一係列意想不到的後果。
忽然之間,裴徽像是想起了什麽似的,自言自語道:“要說處理這類事情嘛,元載那家夥想必應該頗為在行。”
裴徽突然迴憶起元載此人在曆史上也是個臭名昭著的奸相,其所作所為、勾心鬥角方麵的造詣可是比楊國忠還要強。
想到這裏,裴徽立即轉頭對著身旁的杜黃裳吩咐道:“你速速前去告知元載,讓他好好思量一下該怎樣去敲打和懲罰陳希烈這個老家夥。”
“待他想出妥善的辦法之後,再來向我稟報即可。”
聽到這話,杜黃裳心中不禁微微一震。
他著實沒有料到,自家大帥竟然會對身為左相的陳希烈采取這般手段,而且還放心地將此事交由元載去定奪。
不過,盡管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驚訝,但杜黃裳始終牢記自己作為一名秘書所應具備的職責與素養。
對於那些裴徽並未主動提及或是明令禁止詢問的機密之事,他絕對不會貿然開口發問。
於是乎,隻見杜黃裳連忙躬身施禮,恭恭敬敬地迴應道:“卑職遵命,定會盡快轉達大帥的旨意給元載,並隨時等候他的迴複。”
言罷,他便如疾風般退出,前去尋找元載傳達裴徽的命令。
………
………
“對那惡貫滿盈、罪大惡極的逆賊李林甫施以拋屍、鞭屍之酷刑!”
一個多時辰之後,隨著這道聖旨如晴天霹靂一般從宮中傳出,整個朝野上下瞬間陷入了一片嘩然。
朝廷百官和各個權貴對此反應各異。
有的幸災樂禍,心中暗自竊喜終於能看到這個奸臣得到應有的懲罰。
有的則唏噓感歎,感慨世事無常,曾經權傾朝野的李林甫死後接竟然先後被當今右相和左相接連報複,如今竟落得如此下場。
當然,也有不少人像看戲一樣,靜靜地等待著裴徽這邊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想要看一場熱鬧。
畢竟,李林甫與裴徽之間的翁婿關係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經此一事,許多人對左相陳希烈的看法竟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被人暗中嘲笑軟弱無能的陳希烈,因為勇猛的“雄起”了一下,突然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一時間,陳希烈在朝野之中的威望如同雨後春筍般節節攀升。
要知道,李林甫在位時樹敵無數,仇家遍布天下。
如今他遭逢大難,那些曾經飽受其欺壓的人們自然是拍手稱快。
這種快意恩仇的情緒就像洶湧澎湃的江水一般,迅速蔓延開來,而且隻會越來越多。
……
……
此時此刻,時令已經悄然來到了十一月初。
長安城中已然略略泛起了一絲寒意,就連這初冬的冷風似乎也在為李林甫的悲慘遭遇而感到悲涼。
按照李隆基下達的旨意,李林甫之子李岫不僅被革除了官職,更是被嚴厲地要求親自帶領人手去挖掘父親的墳墓,並執行拋屍和鞭屍的酷刑。
陳希烈緊緊握著手中那卷象征著無上權威的聖旨,宛如一頭饑餓已久、兇猛無比的老虎一般,氣勢洶洶地衝進了李家府邸。
他宣讀完聖旨之後,目光淩厲,一臉快意的看著李岫,下令將李岫強行帶走。
緊接著,陳希烈在護衛、兵吏、工匠和隨從的簇擁之下,絲毫沒有停留,帶著李岫風馳電掣般地朝著城外快速趕去。
此刻的李岫,內心深處對陳希烈的憤恨已然如同燃燒得正旺的熊熊烈火,無法遏製。
他那雙原本清澈的眼眸因為極度的憤怒而變得赤紅一片,仿佛要噴出火來。
他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嘴唇都被咬破流出鮮血也渾然不覺,隻是聲嘶力竭地咒罵著:“陳希烈啊陳希烈!想當年,你不過就是一個無能之輩罷了。你心裏比誰都清楚,如果不是我的父親對你全力舉薦,不遺餘力地在聖上麵前美言,你又怎麽可能有機會登上這令人矚目的左相之位?更別提能披上那件象征著無上榮耀和權力的紫袍了!”
然而,麵對著李岫如此激憤的怒斥,陳希烈臉上竟然沒有流露出一絲一毫的愧疚之色,反而顯得異常坦然。
隻見他悠然自得地輕撫著自己下巴上那幾縷稀疏的胡須,用一種義正辭嚴、振振有詞的口吻大聲迴應道:“哼!本相乃是堂堂大唐的宰相,而且還是聖上親自冊封的宰相!哪裏來的什麽李林甫這個亂臣賊子一力推薦之說?簡直是一派胡言!”
說到這裏,陳希烈稍稍頓了一下,接著繼續毫不留情地反駁道:“再者說了,李林甫之所以會被聖人降下旨意拋屍鞭屍,那完全是因為他罪大惡極,所犯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他不僅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甚至還妄圖顛覆我大唐的朝綱,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本相身為大唐的忠臣良相,自然應當順應聖意,對這種奸佞之人嚴懲不貸。”
“如果本相真像你所說的那般恩將仇報,早就已經跟楊國忠沆瀣一氣,聯起手來將你們李家滿門上下全部打入死囚大牢了!哪還會留到今日讓你來在此處血口噴人?”
“你胡說八道……”李岫被氣得麵色鐵青,雙眼圓睜,仿佛眼珠子都要從眼眶裏蹦出來一般,嘴裏喘著粗氣,胸膛劇烈起伏,他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直燒得他七竅生煙。
此刻的他怒不可遏,隻想衝著陳希烈狠狠地破口大罵一通,好發泄一下心中那快要噴湧而出的憤怒和委屈。
然而,就在他即將開口之際,旁邊一名身穿綠袍的官員卻快如閃電般地搶在了他前麵說話。
隻見這名綠袍官員一臉傲慢,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口吻對李岫嗬斥道:“李岫啊李岫,若不是看在裴帥的那麽一丁點薄麵上,你這條小命早就不知道丟到哪裏去了,如今隻不過是讓你去刨個墳、鞭幾下屍體罷了,你竟然還不知足?真應該對你千恩萬謝才對!”
這位綠袍官員可不是什麽普通人物,他乃是陳希烈近些日子以來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籠絡並收服的十幾名心腹之一。
而這次陳希烈之所以膽敢鼓足勇氣進宮告發李林甫,正是因為聽信了此人的讒言——說這樣做可以大大提升他這個左相在朝野上下的威望。
此時,李岫聽到綠袍官員的這番話後,更是氣得渾身發抖,他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那名綠袍官員,口中仍然想要據理力爭一番。
可是,還沒等他來得及把話說出口,一直站在一旁冷眼旁觀的陳希烈突然間覺得自己身為堂堂一國之宰相,與這麽一個既沒有官職又沒有爵位的逆賊之子在這裏糾纏不清、交談爭論,簡直就是自降身份,有辱斯文。
想到這裏,陳希烈猛地一甩衣袖,然後昂首挺胸,邁著大步流星的步伐徑直朝著停放在不遠處的馬車走去。
那名綠袍官員見狀,趕忙一路小跑著追上去,迅速伸出手來,搶先一步將馬車上的門簾給掀開了。
接著,他又彎下腰,擺出一副畢恭畢敬的姿態,小心翼翼地攙扶著陳希烈登上了馬車的車廂。
李岫寧死都不想去刨了父親的墳且還要鞭屍,此時轉身拔腿便跑。
然而,他才剛剛跑出幾步遠,那些如狼似虎、兇神惡煞的士兵們便如疾風一般迅速追了上來。
他們個個身強力壯,身手敏捷,很快就將李岫團團圍住。
李岫見逃跑無望,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賴皮似的死活不肯起來。
那幾名士兵見狀,相視一眼,二話不說,伸手抓住李岫的胳膊和腿腳,如同拖著一條死狗一般,硬生生地把他塞進了一輛早已等候多時的馬車之中。
隨後,車夫一揮馬鞭,馬車疾馳而出,朝著城外飛奔而去。
………
………
與此同時,不良府內氣氛凝重,一片肅穆。
杜黃裳麵色緊張,腳步匆匆地走進大堂,對著正端坐在堂上的裴徽抱拳施禮,然後恭敬地稟報道:“大帥!大事不好啊!李岫公子竟然被陳希烈那廝強行帶走,此時已經出了明德門,直直奔向李林甫的陵墓方向去了。”
聽到這個消息,裴徽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水,雙眉緊緊皺起,仿佛凝結了一層厚厚的寒霜。
他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地罵道:“好一個陳希烈,竟敢如此膽大妄為,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說罷,裴徽霍然站起身來,當即決定進宮麵聖,要為李林甫求情。
可是,就在裴徽準備動身之際,突然有一名宮廷使者快馬加鞭趕到了不良府。
使者手持聖旨,高聲宣讀道:“聖人有旨,三日之內,嚴禁裴徽入宮麵聖!違令者嚴懲不貸!”
讀完聖旨,使者也不多做停留,轉身策馬離去。
裴徽聞聽此言,不禁愣住了。
他萬萬沒有想到,李隆基這次的態度竟然會如此堅決,絲毫沒有給他麵子,更沒有給他覲見勸說的餘地。
很明顯,李隆基根本不想讓他有機會為李林甫求情。
“大帥,府上剛剛傳來一則緊急消息!說少夫人已然獲知了這件事情,並與李家的十五妹——李筱筱一道,匆匆出城而去。”
“她們行動迅速,沒有帶任何隨從,直接騎著快馬,徑直朝著李林甫的陵墓所在地疾馳而去。”
“夫人見此情形,雖有心阻攔,但終究還是未能成功,無奈之下隻能趕忙派遣人手前來告知大帥您啊。”
杜黃裳一邊說著,一邊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裴徽的臉色,聲音也不自覺地放輕了許多。
裴徽聞聽此言,原本就緊緊皺起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團,那模樣簡直能夠活活夾死一隻蒼蠅。
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對於此次行程可謂是極不情願。
要知道,這件事乃是當李隆基親自下旨所定,無論是誰,隻要膽敢出手阻攔,那就是明目張膽的抗旨不尊。
而此時此刻,像陳希烈、楊國忠這樣的奸佞小人,恐怕正如同饑餓已久的惡狼一樣,眼睛眨也不眨地盯著這邊,巴不得他上前去阻止呢。
一旦讓他們抓到把柄,定會毫不猶豫地去向李隆基告發,到時候自己可就要被問罪論處了。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風雨飄搖、亂世將至的緊要關頭,他著實不願意再無端生出什麽事端來給自己招惹麻煩。
另一方麵,李林甫這個奸相在相位上盤踞長達十九個年頭!在這漫長的時間裏,他直接或間接地殘害致死的權貴與無辜百姓數不勝數。
如今,李林甫已然死去,最終落得個被棄屍荒野、遭受鞭屍示眾的下場,雖然對於李岫、李騰空以及李筱筱這些與他有著親緣關係的人來說,在情感和精神層麵無疑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和深深的傷害。
但實際上,從現實利益的角度來看,並沒有給他們造成實質性的損失。
原本呢,按照裴徽最初的設想,倒不如幹脆就讓那陳希烈先去執行拋屍和鞭屍的任務好了。
等到事情結束後,再悄悄安排人手把李林甫的屍首重新妥善安葬。
這樣一來,便不用違背聖人旨意。
而且,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地去對付那個陳希烈。
可是,讓李岫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時此刻,李騰空和李筱筱已經心急火燎地朝著李林甫的陵墓趕過去了。
麵對這種突發狀況,一直密切關注著局勢發展的裴徽哪裏還能坐得住呢?
經過一番短暫而又艱難的猶豫之後,裴徽終於下定決心,果斷地下達命令,要求手下立刻做好準備,帶領人馬即刻出城,然後一路快馬加鞭地向著李林甫的陵墓所在地疾馳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