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楊國忠的恐慌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 作者:九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此時此刻的李岫,就好似一攤毫無生氣的爛泥一樣,綿軟無力地癱倒在了石棺的另一側。
隻見他的嘴巴微微張開,不停地嘟囔著什麽,但聲音含糊不清,讓人難以聽清具體的話語。
再瞧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整個人仿佛失去了靈魂一般,眼神空洞無神,呆呆地望著前方,到現在都還沒能從那種恍惚的狀態中迴過神來。
就在這一瞬間,李岫的腦海中像是突然打開了一道記憶的閘門,無數的畫麵如潮水般洶湧而至。
那些畫麵如同正在播放的電影一般,不斷地在他眼前閃現而過,每一個片段都是他與父親李林甫共同度過的時光和經曆。
自小的時候開始,李岫便是在極度寵溺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他就像一朵生長在溫室中的嬌嫩花朵,備受嗬護,錦衣玉食的生活讓他從未嚐受過一絲一毫的困苦。
每日裏,他不是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歡樂氛圍中,就是縱情享受著各種奢華的娛樂活動,過著那種紙醉金迷、窮奢極欲的逍遙日子。
對於李岫,李林甫是寄予了厚望的。
可是,李岫的種種表現卻總是令人大失所望,顯得極為平庸,絲毫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才華和智慧。
麵對這樣不爭氣的兒子,父親曾經有一段時間感到無比的絕望和憤怒,甚至動過要從其他兒子當中挑選更優秀人才的念頭。
但是,經過一番仔細的考察之後,他無奈地發現,其餘的兒子要麽是同樣的紈絝子弟,要麽就是資質平庸之輩,根本無法擔當起家族未來發展的重任。
百般無奈之下,李林甫隻得咬咬牙,繼續將心血傾注在這個不成器的兒子身上,希望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培養,讓他有所長進。
隻可惜,李岫自身實在是天資愚鈍、能力有限,盡管李林甫費盡心思地教導和引導,他始終未能真正領悟其中的精髓。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一直等到父親離世之時,李岫依舊未能承擔起那份沉甸甸的家族責任。
幸運的是,李林甫敏銳地察覺到他難以擔當重任時,便絞盡腦汁,精心策劃著要把十七妹小仙許配給裴徽。
後來發生的一切都充分表明,父親的這個決定堪稱神來之筆,實在是無比英明。
倘若沒有裴徽的全力相助與支持,他們整個家族恐怕早就麵臨家破人亡的慘境了。
而父親本人,也必然會遭遇那種極其悲慘的結局——真正意義上的暴屍荒野,甚至被鞭笞屍體以警示眾人。
李岫沉浸在對自己過往人生的追憶之中,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翻遍記憶的每一個角落,居然找不出哪怕僅僅一件能夠令他深感自豪或者心滿意足之事。
如果不是一直以來仰仗著父親的庇護以及悉心提攜,那麽他這一生簡直就隻能被視為一個毫無用處、徹頭徹尾的廢物罷了。
當然啦,相較於他而言,他的那些兄弟們則更是糟糕得讓人不忍直視。
不過呢,值得慶幸的是,李嶼自從開始追隨裴徽辦事以後,整個人仿佛脫胎換骨一般,變得越來越優秀出眾起來。
然而,對於李岫此刻腦海中的這些紛繁複雜的思緒,裴徽卻是渾然不覺。
眼見著李岫根本無法依靠,裴徽毫不猶豫地當機立斷,迅速召喚來了幾名身強力壯的不良人,並向李嶼下達命令,要求他無論如何也要想方設法將李林甫的屍骨從那口冰冷堅硬的石棺當中移出,然後妥善放置到那具精致華美的梨木棺材裏麵去。
盡管已經讓陳希烈趕緊迴去向李隆基稟報情況,但不管怎樣,李林甫的墳墓都是非遷不可了,而且還得將其遷往別的地方重新安葬。
此時的李嶼和那幾位不良人一個個都緊張到了極點,就好像即將麵臨一場生死大戰似的。
隻見他們手忙腳亂地各自找來了一塊布,然後小心翼翼地如同捂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樣緊緊捂住自己的口鼻。
稍微商量了一下之後,他們才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般緩緩踏進了那口石棺之中,準備動手搬運李林甫的屍體。
很明顯,對於這樣的事情,無論是李嶼還是那幾個不良人,都完全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啊!
就在這時,李嶼咬著牙,仿佛肩上扛著一座沉重無比的大山一般,艱難地負責抬起李林甫屍體的頭部。
而另外兩名不良人呢,則是哆哆嗦嗦、戰戰兢兢地像是抬著兩根剛剛被火燒得通紅的鐵棍一樣,分別抬起了屍體的兩隻腿腳。
誰能想到,就在他們三個人剛剛一起用力抬起的時候,那具原本看上去還算完整的屍骨竟然一下子就像失去了支撐的房屋一樣,“嘩啦”一聲瞬間崩塌瓦解開來。
刹那間,李嶼和那三名不良人的臉色變得煞白如紙,驚恐萬狀的表情同時浮現在他們的臉上。
緊接著,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裴徽,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
麵對這樣的突發狀況,裴徽心中也不禁暗暗叫苦。
他本來想要開口安慰李嶼和那兩名不良人說不必太過在意是否能夠保持住屍體原來的樣子,可是話到嘴邊卻又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畢竟,這種話要是從一個女婿嘴裏說出來,怎麽聽都會讓人覺得不太合適呀。
就在這時,隻見那李騰空麵色平靜如水,雲淡風輕地開口說道:“諸位不必過於在意這些屍體是否完整無缺,隻需將屍骨統統轉移至新準備好的棺材之中即可。”
此言一出,李嶼和那兩名不良人的心頭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一直緊繃著的神經瞬間鬆弛下來。
然而,盡管如此,他們仍然需要強忍著那股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斷湧上喉頭的惡心感覺,手腳並用、忙不迭失地開始行動起來,其慌亂之態恰似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說句實話,對於自己的生父李林甫,李嶼心中著實難以萌發出太多的親情。
要知道,自從記事以來,李林甫就從未正眼瞧過他這個兒子一眼,始終將他視為一個毫無用處的紈絝子弟。
每一次父子二人見麵之時,等待李嶼的都絕非是什麽父慈子孝的溫馨場景,而是要麽像疾風驟雨般劈頭蓋臉而來的一頓臭罵,要麽就是毫不留情、如暴風雷霆般直接揮起手掌狠狠地扇在他的臉上。
長此以往,李嶼對於父親李林甫除了畏懼之外,幾乎再沒有其他任何情感可言。
……
……
而與此同時,遠在右相府中的楊國忠聽到手下傳來的消息後,整個人如遭五雷轟頂一般呆立當場。
他瞪大了雙眼,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死死地盯著眼前前來稟報情況的心腹幕僚,喉嚨深處發出一聲低沉沙啞卻又震耳欲聾的怒吼:“什麽?整整三百四十一名殺手竟然就這樣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怎麽可能!他們到底是怎麽辦事的!”
“那可是整整三百四十一名高手啊!每一個都是本相耗費多年心血,暗中精心培養出來的頂尖殺手啊!你居然敢告訴本相說他們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楊國忠瞪大雙眼,額頭上青筋暴起,滿臉怒容,聲音震耳欲聾。
站在下方的心腹幕僚身體一顫,連忙低頭應道:“主公息怒,小人已經盡力調查此事了……”
“息怒?你讓本相如何息怒!這些人可是本相花費了無數錢財、精力和時間才培養起來的,如今卻莫名其妙地失蹤了!”
楊國忠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來,茶水濺出,灑落一地。
他喘著粗氣,繼續吼道:“還有那個何順呢!他可是這三百多名殺手中的領隊,也是本相最為倚重之人!難道連他也憑空消失了不成?”
說起這個何順,他原本是某邊軍的一員武將。
此人兇殘成性,為了貪圖軍功,竟然喪心病狂地屠殺無辜村鎮,用百姓們的首級來冒領軍功。
事情敗露後,他被打入大牢,判處斬首之刑。
然而,就在行刑前夕,幸得楊國忠暗中運作,用其他罪囚頂替了他的位置,這才勉強保住了他一條小命。
自那以後,何順對楊國忠心懷感激,從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於他,替他四處籠絡各路窮兇極惡的亡命之徒,逐漸組建起了這支令人聞風喪膽的殺手隊伍。
此時,那位心腹幕僚戰戰兢兢地迴答道:“迴稟右相,卑職確實已經派人在何順家中以及城中各處仔細尋找過了,但始終不見他的蹤影。”
“而且據卑職所知,何順和那三百四十名高手自從出城執行任務之後,就仿佛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聽到這裏,楊國忠氣得渾身發抖,指著心腹幕僚的鼻子大罵道:“你這沒用的蠢貨!難道就沒有想到派人去城外李林甫的陵墓附近找找看嗎?說不定他們就是在那裏遭遇了什麽不測!”
心腹幕僚聽到楊國忠的問話後,急忙躬身迴應道:“啟稟右相,卑職早已派遣人手前往城外李林甫陵墓周邊尋覓,然而截至目前,他們仍未返迴。”
楊國忠聽聞此言,麵色愈發陰沉,猶如烏雲密布一般,其步伐也開始在屋內急速徘徊起來。隻見他緊緊咬住牙關,從牙縫中擠出一句充滿憤恨的話語:“哼!此外,本帥方才獲知了一個令人惱怒的消息——那陳希烈居然已安然無恙地迴到了長安城!如此看來,何順那愚不可及的家夥所執行的任務已然宣告失敗!”
說到此處,楊國忠不禁停下腳步,雙眉緊皺,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之色,喃喃自語道:“如今本帥最為擔憂之事,便是是否會有我方之人成為對方的俘虜而僥幸存活下來。若是真有活口被對方擒獲,後果必將不堪設想啊……”
正當楊國忠陷入沉思之際,忽然間,屋外傳來一陣匆忙而又沉重的腳步聲,聲音由遠及近,迅速朝房間靠近。
不多時,一名身形矯健、神色緊張的心腹護衛急匆匆地衝進了屋子。
還未來得及喘口氣,楊國忠便如同餓虎撲食般猛地上前一步,急切地喝問道:“究竟如何?何順他們身在何處!可曾尋到相關人員?”
麵對楊國忠的質問,心腹護衛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單膝跪地,抱拳行禮,然後快速迴答道:“迴右相,卑職帶人將李林甫陵墓附近方圓十裏之地幾乎翻了個底朝天,但始終未能覓得何順等人的半點蹤影。”
“不過,卑職來到李林甫陵墓周邊時,眼前所見令人觸目驚心。”
“那片區域布滿了慘烈的廝殺痕跡,血跡斑斑,顯示出這裏曾經經曆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惡戰。”
楊國忠聽聞手下稟報之後,臉色刹那間變得極為難看,就好像一隻變色龍在瞬息之間變換著顏色,時而鐵青,時而煞白。
終於,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扯開嗓子破口大罵起來:“何順這個沒用的廢物!居然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十有八九被人給生擒活捉了去!”
此時的楊國忠,神色陰沉到了極點,簡直像是能夠從臉上擠出黑色的墨汁一般。
他一言不發地站在原地,沉默了好一會兒。
隨後,他用一種低沉而壓抑的聲音緩緩說道:“依本相看,這事兒絕非陳希烈所為。’
“以陳希烈那點兒微末道行,斷然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手筆。想必,何順是落入了裴徽那個心狠手辣、詭計多端的家夥手中。”
隻要一想到裴徽平日裏慣用的那些陰險狡詐的手段,楊國忠的心裏就如同有十五個吊桶在同時打水,七上八下地亂作一團,愈發感到坐立難安。
經過短暫的思考,楊國忠深知不能再拖延下去,於是果斷做出決定,要親自出馬前去尋找裴徽,當麵與他商談這件棘手之事。
……
……
隻見他的嘴巴微微張開,不停地嘟囔著什麽,但聲音含糊不清,讓人難以聽清具體的話語。
再瞧他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整個人仿佛失去了靈魂一般,眼神空洞無神,呆呆地望著前方,到現在都還沒能從那種恍惚的狀態中迴過神來。
就在這一瞬間,李岫的腦海中像是突然打開了一道記憶的閘門,無數的畫麵如潮水般洶湧而至。
那些畫麵如同正在播放的電影一般,不斷地在他眼前閃現而過,每一個片段都是他與父親李林甫共同度過的時光和經曆。
自小的時候開始,李岫便是在極度寵溺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他就像一朵生長在溫室中的嬌嫩花朵,備受嗬護,錦衣玉食的生活讓他從未嚐受過一絲一毫的困苦。
每日裏,他不是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歡樂氛圍中,就是縱情享受著各種奢華的娛樂活動,過著那種紙醉金迷、窮奢極欲的逍遙日子。
對於李岫,李林甫是寄予了厚望的。
可是,李岫的種種表現卻總是令人大失所望,顯得極為平庸,絲毫沒有展現出應有的才華和智慧。
麵對這樣不爭氣的兒子,父親曾經有一段時間感到無比的絕望和憤怒,甚至動過要從其他兒子當中挑選更優秀人才的念頭。
但是,經過一番仔細的考察之後,他無奈地發現,其餘的兒子要麽是同樣的紈絝子弟,要麽就是資質平庸之輩,根本無法擔當起家族未來發展的重任。
百般無奈之下,李林甫隻得咬咬牙,繼續將心血傾注在這個不成器的兒子身上,希望能夠通過後天的努力培養,讓他有所長進。
隻可惜,李岫自身實在是天資愚鈍、能力有限,盡管李林甫費盡心思地教導和引導,他始終未能真正領悟其中的精髓。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一直等到父親離世之時,李岫依舊未能承擔起那份沉甸甸的家族責任。
幸運的是,李林甫敏銳地察覺到他難以擔當重任時,便絞盡腦汁,精心策劃著要把十七妹小仙許配給裴徽。
後來發生的一切都充分表明,父親的這個決定堪稱神來之筆,實在是無比英明。
倘若沒有裴徽的全力相助與支持,他們整個家族恐怕早就麵臨家破人亡的慘境了。
而父親本人,也必然會遭遇那種極其悲慘的結局——真正意義上的暴屍荒野,甚至被鞭笞屍體以警示眾人。
李岫沉浸在對自己過往人生的追憶之中,然而令人沮喪的是,翻遍記憶的每一個角落,居然找不出哪怕僅僅一件能夠令他深感自豪或者心滿意足之事。
如果不是一直以來仰仗著父親的庇護以及悉心提攜,那麽他這一生簡直就隻能被視為一個毫無用處、徹頭徹尾的廢物罷了。
當然啦,相較於他而言,他的那些兄弟們則更是糟糕得讓人不忍直視。
不過呢,值得慶幸的是,李嶼自從開始追隨裴徽辦事以後,整個人仿佛脫胎換骨一般,變得越來越優秀出眾起來。
然而,對於李岫此刻腦海中的這些紛繁複雜的思緒,裴徽卻是渾然不覺。
眼見著李岫根本無法依靠,裴徽毫不猶豫地當機立斷,迅速召喚來了幾名身強力壯的不良人,並向李嶼下達命令,要求他無論如何也要想方設法將李林甫的屍骨從那口冰冷堅硬的石棺當中移出,然後妥善放置到那具精致華美的梨木棺材裏麵去。
盡管已經讓陳希烈趕緊迴去向李隆基稟報情況,但不管怎樣,李林甫的墳墓都是非遷不可了,而且還得將其遷往別的地方重新安葬。
此時的李嶼和那幾位不良人一個個都緊張到了極點,就好像即將麵臨一場生死大戰似的。
隻見他們手忙腳亂地各自找來了一塊布,然後小心翼翼地如同捂著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樣緊緊捂住自己的口鼻。
稍微商量了一下之後,他們才膽戰心驚、如履薄冰般緩緩踏進了那口石棺之中,準備動手搬運李林甫的屍體。
很明顯,對於這樣的事情,無論是李嶼還是那幾個不良人,都完全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迴啊!
就在這時,李嶼咬著牙,仿佛肩上扛著一座沉重無比的大山一般,艱難地負責抬起李林甫屍體的頭部。
而另外兩名不良人呢,則是哆哆嗦嗦、戰戰兢兢地像是抬著兩根剛剛被火燒得通紅的鐵棍一樣,分別抬起了屍體的兩隻腿腳。
誰能想到,就在他們三個人剛剛一起用力抬起的時候,那具原本看上去還算完整的屍骨竟然一下子就像失去了支撐的房屋一樣,“嘩啦”一聲瞬間崩塌瓦解開來。
刹那間,李嶼和那三名不良人的臉色變得煞白如紙,驚恐萬狀的表情同時浮現在他們的臉上。
緊接著,他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裴徽,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
麵對這樣的突發狀況,裴徽心中也不禁暗暗叫苦。
他本來想要開口安慰李嶼和那兩名不良人說不必太過在意是否能夠保持住屍體原來的樣子,可是話到嘴邊卻又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畢竟,這種話要是從一個女婿嘴裏說出來,怎麽聽都會讓人覺得不太合適呀。
就在這時,隻見那李騰空麵色平靜如水,雲淡風輕地開口說道:“諸位不必過於在意這些屍體是否完整無缺,隻需將屍骨統統轉移至新準備好的棺材之中即可。”
此言一出,李嶼和那兩名不良人的心頭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一直緊繃著的神經瞬間鬆弛下來。
然而,盡管如此,他們仍然需要強忍著那股如同潮水一般源源不斷湧上喉頭的惡心感覺,手腳並用、忙不迭失地開始行動起來,其慌亂之態恰似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說句實話,對於自己的生父李林甫,李嶼心中著實難以萌發出太多的親情。
要知道,自從記事以來,李林甫就從未正眼瞧過他這個兒子一眼,始終將他視為一個毫無用處的紈絝子弟。
每一次父子二人見麵之時,等待李嶼的都絕非是什麽父慈子孝的溫馨場景,而是要麽像疾風驟雨般劈頭蓋臉而來的一頓臭罵,要麽就是毫不留情、如暴風雷霆般直接揮起手掌狠狠地扇在他的臉上。
長此以往,李嶼對於父親李林甫除了畏懼之外,幾乎再沒有其他任何情感可言。
……
……
而與此同時,遠在右相府中的楊國忠聽到手下傳來的消息後,整個人如遭五雷轟頂一般呆立當場。
他瞪大了雙眼,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死死地盯著眼前前來稟報情況的心腹幕僚,喉嚨深處發出一聲低沉沙啞卻又震耳欲聾的怒吼:“什麽?整整三百四十一名殺手竟然就這樣憑空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怎麽可能!他們到底是怎麽辦事的!”
“那可是整整三百四十一名高手啊!每一個都是本相耗費多年心血,暗中精心培養出來的頂尖殺手啊!你居然敢告訴本相說他們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楊國忠瞪大雙眼,額頭上青筋暴起,滿臉怒容,聲音震耳欲聾。
站在下方的心腹幕僚身體一顫,連忙低頭應道:“主公息怒,小人已經盡力調查此事了……”
“息怒?你讓本相如何息怒!這些人可是本相花費了無數錢財、精力和時間才培養起來的,如今卻莫名其妙地失蹤了!”
楊國忠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來,茶水濺出,灑落一地。
他喘著粗氣,繼續吼道:“還有那個何順呢!他可是這三百多名殺手中的領隊,也是本相最為倚重之人!難道連他也憑空消失了不成?”
說起這個何順,他原本是某邊軍的一員武將。
此人兇殘成性,為了貪圖軍功,竟然喪心病狂地屠殺無辜村鎮,用百姓們的首級來冒領軍功。
事情敗露後,他被打入大牢,判處斬首之刑。
然而,就在行刑前夕,幸得楊國忠暗中運作,用其他罪囚頂替了他的位置,這才勉強保住了他一條小命。
自那以後,何順對楊國忠心懷感激,從此死心塌地地追隨於他,替他四處籠絡各路窮兇極惡的亡命之徒,逐漸組建起了這支令人聞風喪膽的殺手隊伍。
此時,那位心腹幕僚戰戰兢兢地迴答道:“迴稟右相,卑職確實已經派人在何順家中以及城中各處仔細尋找過了,但始終不見他的蹤影。”
“而且據卑職所知,何順和那三百四十名高手自從出城執行任務之後,就仿佛人間蒸發一般,再也沒有任何消息傳來。”
聽到這裏,楊國忠氣得渾身發抖,指著心腹幕僚的鼻子大罵道:“你這沒用的蠢貨!難道就沒有想到派人去城外李林甫的陵墓附近找找看嗎?說不定他們就是在那裏遭遇了什麽不測!”
心腹幕僚聽到楊國忠的問話後,急忙躬身迴應道:“啟稟右相,卑職早已派遣人手前往城外李林甫陵墓周邊尋覓,然而截至目前,他們仍未返迴。”
楊國忠聽聞此言,麵色愈發陰沉,猶如烏雲密布一般,其步伐也開始在屋內急速徘徊起來。隻見他緊緊咬住牙關,從牙縫中擠出一句充滿憤恨的話語:“哼!此外,本帥方才獲知了一個令人惱怒的消息——那陳希烈居然已安然無恙地迴到了長安城!如此看來,何順那愚不可及的家夥所執行的任務已然宣告失敗!”
說到此處,楊國忠不禁停下腳步,雙眉緊皺,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之色,喃喃自語道:“如今本帥最為擔憂之事,便是是否會有我方之人成為對方的俘虜而僥幸存活下來。若是真有活口被對方擒獲,後果必將不堪設想啊……”
正當楊國忠陷入沉思之際,忽然間,屋外傳來一陣匆忙而又沉重的腳步聲,聲音由遠及近,迅速朝房間靠近。
不多時,一名身形矯健、神色緊張的心腹護衛急匆匆地衝進了屋子。
還未來得及喘口氣,楊國忠便如同餓虎撲食般猛地上前一步,急切地喝問道:“究竟如何?何順他們身在何處!可曾尋到相關人員?”
麵對楊國忠的質問,心腹護衛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單膝跪地,抱拳行禮,然後快速迴答道:“迴右相,卑職帶人將李林甫陵墓附近方圓十裏之地幾乎翻了個底朝天,但始終未能覓得何順等人的半點蹤影。”
“不過,卑職來到李林甫陵墓周邊時,眼前所見令人觸目驚心。”
“那片區域布滿了慘烈的廝殺痕跡,血跡斑斑,顯示出這裏曾經經曆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惡戰。”
楊國忠聽聞手下稟報之後,臉色刹那間變得極為難看,就好像一隻變色龍在瞬息之間變換著顏色,時而鐵青,時而煞白。
終於,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扯開嗓子破口大罵起來:“何順這個沒用的廢物!居然連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十有八九被人給生擒活捉了去!”
此時的楊國忠,神色陰沉到了極點,簡直像是能夠從臉上擠出黑色的墨汁一般。
他一言不發地站在原地,沉默了好一會兒。
隨後,他用一種低沉而壓抑的聲音緩緩說道:“依本相看,這事兒絕非陳希烈所為。’
“以陳希烈那點兒微末道行,斷然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手筆。想必,何順是落入了裴徽那個心狠手辣、詭計多端的家夥手中。”
隻要一想到裴徽平日裏慣用的那些陰險狡詐的手段,楊國忠的心裏就如同有十五個吊桶在同時打水,七上八下地亂作一團,愈發感到坐立難安。
經過短暫的思考,楊國忠深知不能再拖延下去,於是果斷做出決定,要親自出馬前去尋找裴徽,當麵與他商談這件棘手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