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你們都擔心我突然病死是吧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 作者:九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隻需告訴本節度是誰下的命令,讓你殺了一府太守全家即可。這不過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而已,難道你說不出來?”
安祿山一邊說著,一邊微微仰起頭來,用一種居高臨下的目光注視著跪在下方的馬宏濤。
那一句粗俗的罵人話語從安祿山那張肥胖得五官幾乎都要被擠成一團的臉上飄了出來,這原本應該令人感到厭惡和反感的話語,此刻配上他那副滑稽可笑的模樣,反倒讓人覺得有些忍俊不禁。
就好像是舞台上那跳梁小醜正在賣力地賣弄著自己的醜態,企圖吸引觀眾們的注意力一般。
然而,此時此刻的馬宏濤卻是連半點兒笑容也不敢露出來。
他誠惶誠恐地抬頭快速瞥了安祿山一眼後,又趕忙像觸電般迅速低下頭去,將身子壓得更低,顯得愈發恭敬謙卑。
接著,他用略微顫抖的聲音說道:“卑職此前曾派遣專人快馬加鞭送信至範陽,想要向節度使您請示此事該如何處置。”
“但沒想到那名信使返迴之後卻說,當時節度使您正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根本無暇顧及此事。”
“恰巧那時二公子路過,見到了卑職所派出的信使。”
“當他聽聞事情如此緊急之後,便當機立斷,直接讓那信使迴來傳話給卑職,命令卑職立刻動手斬殺太守張誌明全家。”
在安祿山右手邊騎著戰馬的安慶緒,此刻心中暗自咒罵了一句,但臉上卻絲毫不敢表露出來。
還沒等到安祿山張口說話,隻見安慶緒極為恭順地說道:“父親!當時那個前來報信的使者說張誌明已經有了潛逃的念頭。”
“而且,父親您之前也曾經明確地下過命令,隻要是朝廷所任命的那些文官,如果他們一心向著朝廷,不肯聽從咱們範陽這邊的指令,那就可以毫不留情地把他們全家都給滅掉。”
“所以,孩兒就讓那個使者趕緊折返迴去,直接告訴馬宏濤將軍,讓他立刻動手把人殺了,然後再來向父親您匯報這件事情。”
然而,安慶緒有意隱瞞了一個重要的細節,那就是當天他之所以會碰巧遇見馬宏濤派來的信使,實際上是因為嚴莊恰好就在那個時候找他有點要緊事商量,所以他才會出現在那裏。
安祿山聽了這番話之後,並沒有馬上做出迴應,而是陷入了一陣沉默之中。
他的內心此時就好像原本平靜無波的湖麵突然被人投進了一顆石子似的,頓時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
以安祿山的閱曆和智慧,他很快就洞察到了這背後隱藏的真相——這其實是自己的兒子以及手下的部眾們在暗中催促他盡快起兵謀反的手段之一罷了。
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自從他狼狽地逃離長安城,一路逃竄到範陽之後,其子以及那些追隨他的部眾們,類似於逼迫他趕快起兵謀反的舉動,便猶如洶湧澎湃的波濤一般,一浪接著一浪。
其實,他心裏跟明鏡兒似的,非常清楚其中的緣由所在。
因為他自己也深知,他的身體狀況已經越來越糟糕了,就好像那風中即將熄滅的殘燭,搖搖晃晃,隨時都有可能倒下。
如果哪一天他突然遭遇不測身亡了,或者說幹脆直接病倒在床上,再也沒有精力去處理政務了,那麽就算範陽集團仍然決定要起兵造反,最終肯定也會像一麵被狠狠打碎的鏡子那樣,四分五裂,分成好幾個互不相容的部分。
這樣的局麵,顯然不是他的兒子安慶緒以及其他那些心懷不軌、野心勃勃的部眾們所願意看到的結果。
畢竟,如今的大唐雖然內部腐朽墮落,由於土地兼並問題異常嚴重,導致廣大老百姓都被殘酷地剝削和壓榨嚴重,但是還遠遠沒有到達那種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地步。
所以,如果他們能夠齊心協力一起謀反的話,或許還有那麽一絲成功的希望。
可要是真的就這樣分裂成了好幾部分,各自為政,那麽想要奪取天下的願望恐怕就隻能像是那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映照在鏡子裏麵的花朵一樣,看起來美好卻遙不可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了。
安慶緒與馬宏濤等眾人靜靜地等候了好一會兒,卻發現安祿山一直緊閉雙唇,沉默不語。
他們的心開始不由自主地狂跳起來,一種深深的恐懼逐漸彌漫開來。
尤其是跪在地上的馬宏濤,盡管此時正值嚴寒的天氣,但他的額頭卻早已布滿了豆大的汗珠,一顆顆順著臉頰滑落下來。
他的麵色蒼白得如同一張白紙,沒有絲毫血色,身體也不受控製地劇烈顫抖著,就好似那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落葉一般,似乎下一刻便會被無情的狂風給狠狠地吹落在地。
安慶緒的心裏暗自犯起了嘀咕,如果此時此刻父親真的動了殺心,想要取馬宏濤的性命,那麽自己究竟應該怎樣開口進諫才能夠保住他呢?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安慶緒終於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像是給自己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勇氣,然後用略微有些顫抖的聲音輕輕地說道:“父親,依孩兒所見,這附近說不定隱藏著不良府的探子,正在暗中窺視我們的一舉一動。”
“與其在此處僵持不下,倒不如先率領大軍進城稍作歇息,再從長計議……”
聽到安慶緒的這番話,安祿山猛地轉過頭來,他那肥胖的臉龐就像一潭死水一樣平靜無波,讓人根本無法揣測到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隻見他冷冷地盯著安慶緒,緩緩開口質問道:“怎麽?難道說你擔心我會突然一命嗚唿,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為你打下這片錦繡山河、讓你坐享天子之位不成?”
“孩兒絕不敢有如此忤逆不孝的念頭啊!”安慶緒聞言頓時嚇得麵如土色,整張臉刹那間變得比之前的馬宏濤還要慘白幾分。
他手忙腳亂地趕緊從馬上一躍而下,三步並作兩步衝到安祿山麵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隻是眼神隱晦的看了一眼嚴莊,給嚴莊傳遞了某種信息。
“主公啊,如今可是在眾多將士們的眼皮子底下,您還是多少給二公子留存些許顏麵吧,不然此事若是傳揚開來,恐怕會在引起軍中一些將士閑言碎語!”嚴莊驅動胯下戰馬上前,將嗓音壓得極低,以唯有他與安祿山兩人方能聽清的聲音說道。
安祿山聽到這番話後,雙目微微眯縫起來,眼神之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思索之色。
十數息之後,當他轉頭望向身旁的安慶緒時,臉上的神情卻猶如春日裏和煦的微風輕輕吹拂著冰冷的堅冰,緩緩地變得柔和了下來。
隻見他悠悠地歎息了一聲,然後用一種緩慢而又沉穩的語調說道:“也罷,此次權且作罷,但下不為例,切不可再有下次了!”
話音剛落,他便毫不猶豫地一甩馬鞭,胯下駿馬猶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出,帶起一陣飛揚的塵土,轉眼間就衝進了宣平府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門。
安慶緒與馬宏濤見狀,先是對視了一眼,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那種如釋重負後的輕鬆之感。
緊接著,兩人不約而同地流露出滿臉感激之情,齊齊向著剛剛替他們解圍的嚴莊投去了充滿敬意的目光。
嚴莊則隻是微微一笑,朝著他們輕輕地頷首示意。
隨後,安慶緒和馬宏濤也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忙翻身躍上各自的馬背,緊緊跟隨在安祿山的身後,一同風馳電掣般地進入了城中。
“恭迎節度使入城!”就在此時,隻聽得城內傳來一聲好似洪鍾大呂一般響亮的高唿之聲。
原來是早已守候在此處多時的一名文官發出的。
伴隨著這聲高亢的唿喊,刹那間,整個宣平府城內頓時響起了震耳欲聾、鑼鼓喧天的歡慶之聲。
那激昂的鼓聲、悠揚的笛聲以及歡快的嗩呐聲交織在一起,仿佛要衝破雲霄一般,響徹天地之間。
一列列英姿颯爽、裝備精良的士兵整齊劃一地排列在街道兩側。
他們身姿筆挺,神情肅穆,每個人的眼神都緊緊鎖定在前方那道身影——安祿山身上。
這些士兵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良將,在此之前,他們為了今天的迎接還接受了為期整整三天高強度的特訓。
盡管訓練異常艱苦,但每一個人都毫無怨言,因為他們的心中早已燃起了一團熊熊烈火,而這團火正是源自對安祿山的絕對忠誠以及無限熾熱之情。
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整個範陽地區的將士們都經曆了一場深入骨髓的思想洗禮。
他們被反複灌輸一種信念:隻要堅定不移地追隨安祿山,就能夠搖身一變成為開國大功臣,並從此享受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
這種信念已經深深紮根在他們心底,無法動搖。
也正因為如此,此時此刻他們望向安祿山的目光之中充滿了熱切的期盼,那份渴望簡直比洶湧澎湃的滔滔江水還要綿長不絕。
然而,就在不久前發生在城外的那段小小的意外插曲,卻好似一盆冰冷刺骨的涼水,無情地潑在了安祿山原本滿心歡喜、誌得意滿的心頭上,瞬間熄滅了他心中正在燃燒的得意火焰。
此刻,當安祿山胯下戰馬邁著沉重的步伐從這些守衛著宣平府城的將士們麵前徐徐走過的時候,安祿山心中的感受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那些讓他成就感十足、誌得意滿的目光感受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讓他如芒在背的巨大壓力和步步緊逼之感。
他是想造反,但他不想在幾乎所有屬下都擔心他隨時會病死的狀態下造反。
……
……
安祿山一邊說著,一邊微微仰起頭來,用一種居高臨下的目光注視著跪在下方的馬宏濤。
那一句粗俗的罵人話語從安祿山那張肥胖得五官幾乎都要被擠成一團的臉上飄了出來,這原本應該令人感到厭惡和反感的話語,此刻配上他那副滑稽可笑的模樣,反倒讓人覺得有些忍俊不禁。
就好像是舞台上那跳梁小醜正在賣力地賣弄著自己的醜態,企圖吸引觀眾們的注意力一般。
然而,此時此刻的馬宏濤卻是連半點兒笑容也不敢露出來。
他誠惶誠恐地抬頭快速瞥了安祿山一眼後,又趕忙像觸電般迅速低下頭去,將身子壓得更低,顯得愈發恭敬謙卑。
接著,他用略微顫抖的聲音說道:“卑職此前曾派遣專人快馬加鞭送信至範陽,想要向節度使您請示此事該如何處置。”
“但沒想到那名信使返迴之後卻說,當時節度使您正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根本無暇顧及此事。”
“恰巧那時二公子路過,見到了卑職所派出的信使。”
“當他聽聞事情如此緊急之後,便當機立斷,直接讓那信使迴來傳話給卑職,命令卑職立刻動手斬殺太守張誌明全家。”
在安祿山右手邊騎著戰馬的安慶緒,此刻心中暗自咒罵了一句,但臉上卻絲毫不敢表露出來。
還沒等到安祿山張口說話,隻見安慶緒極為恭順地說道:“父親!當時那個前來報信的使者說張誌明已經有了潛逃的念頭。”
“而且,父親您之前也曾經明確地下過命令,隻要是朝廷所任命的那些文官,如果他們一心向著朝廷,不肯聽從咱們範陽這邊的指令,那就可以毫不留情地把他們全家都給滅掉。”
“所以,孩兒就讓那個使者趕緊折返迴去,直接告訴馬宏濤將軍,讓他立刻動手把人殺了,然後再來向父親您匯報這件事情。”
然而,安慶緒有意隱瞞了一個重要的細節,那就是當天他之所以會碰巧遇見馬宏濤派來的信使,實際上是因為嚴莊恰好就在那個時候找他有點要緊事商量,所以他才會出現在那裏。
安祿山聽了這番話之後,並沒有馬上做出迴應,而是陷入了一陣沉默之中。
他的內心此時就好像原本平靜無波的湖麵突然被人投進了一顆石子似的,頓時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
以安祿山的閱曆和智慧,他很快就洞察到了這背後隱藏的真相——這其實是自己的兒子以及手下的部眾們在暗中催促他盡快起兵謀反的手段之一罷了。
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自從他狼狽地逃離長安城,一路逃竄到範陽之後,其子以及那些追隨他的部眾們,類似於逼迫他趕快起兵謀反的舉動,便猶如洶湧澎湃的波濤一般,一浪接著一浪。
其實,他心裏跟明鏡兒似的,非常清楚其中的緣由所在。
因為他自己也深知,他的身體狀況已經越來越糟糕了,就好像那風中即將熄滅的殘燭,搖搖晃晃,隨時都有可能倒下。
如果哪一天他突然遭遇不測身亡了,或者說幹脆直接病倒在床上,再也沒有精力去處理政務了,那麽就算範陽集團仍然決定要起兵造反,最終肯定也會像一麵被狠狠打碎的鏡子那樣,四分五裂,分成好幾個互不相容的部分。
這樣的局麵,顯然不是他的兒子安慶緒以及其他那些心懷不軌、野心勃勃的部眾們所願意看到的結果。
畢竟,如今的大唐雖然內部腐朽墮落,由於土地兼並問題異常嚴重,導致廣大老百姓都被殘酷地剝削和壓榨嚴重,但是還遠遠沒有到達那種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地步。
所以,如果他們能夠齊心協力一起謀反的話,或許還有那麽一絲成功的希望。
可要是真的就這樣分裂成了好幾部分,各自為政,那麽想要奪取天下的願望恐怕就隻能像是那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映照在鏡子裏麵的花朵一樣,看起來美好卻遙不可及,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了。
安慶緒與馬宏濤等眾人靜靜地等候了好一會兒,卻發現安祿山一直緊閉雙唇,沉默不語。
他們的心開始不由自主地狂跳起來,一種深深的恐懼逐漸彌漫開來。
尤其是跪在地上的馬宏濤,盡管此時正值嚴寒的天氣,但他的額頭卻早已布滿了豆大的汗珠,一顆顆順著臉頰滑落下來。
他的麵色蒼白得如同一張白紙,沒有絲毫血色,身體也不受控製地劇烈顫抖著,就好似那寒風中瑟瑟發抖的落葉一般,似乎下一刻便會被無情的狂風給狠狠地吹落在地。
安慶緒的心裏暗自犯起了嘀咕,如果此時此刻父親真的動了殺心,想要取馬宏濤的性命,那麽自己究竟應該怎樣開口進諫才能夠保住他呢?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安慶緒終於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像是給自己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勇氣,然後用略微有些顫抖的聲音輕輕地說道:“父親,依孩兒所見,這附近說不定隱藏著不良府的探子,正在暗中窺視我們的一舉一動。”
“與其在此處僵持不下,倒不如先率領大軍進城稍作歇息,再從長計議……”
聽到安慶緒的這番話,安祿山猛地轉過頭來,他那肥胖的臉龐就像一潭死水一樣平靜無波,讓人根本無法揣測到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隻見他冷冷地盯著安慶緒,緩緩開口質問道:“怎麽?難道說你擔心我會突然一命嗚唿,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為你打下這片錦繡山河、讓你坐享天子之位不成?”
“孩兒絕不敢有如此忤逆不孝的念頭啊!”安慶緒聞言頓時嚇得麵如土色,整張臉刹那間變得比之前的馬宏濤還要慘白幾分。
他手忙腳亂地趕緊從馬上一躍而下,三步並作兩步衝到安祿山麵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隻是眼神隱晦的看了一眼嚴莊,給嚴莊傳遞了某種信息。
“主公啊,如今可是在眾多將士們的眼皮子底下,您還是多少給二公子留存些許顏麵吧,不然此事若是傳揚開來,恐怕會在引起軍中一些將士閑言碎語!”嚴莊驅動胯下戰馬上前,將嗓音壓得極低,以唯有他與安祿山兩人方能聽清的聲音說道。
安祿山聽到這番話後,雙目微微眯縫起來,眼神之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思索之色。
十數息之後,當他轉頭望向身旁的安慶緒時,臉上的神情卻猶如春日裏和煦的微風輕輕吹拂著冰冷的堅冰,緩緩地變得柔和了下來。
隻見他悠悠地歎息了一聲,然後用一種緩慢而又沉穩的語調說道:“也罷,此次權且作罷,但下不為例,切不可再有下次了!”
話音剛落,他便毫不猶豫地一甩馬鞭,胯下駿馬猶如離弦之箭一般疾馳而出,帶起一陣飛揚的塵土,轉眼間就衝進了宣平府城那高大巍峨的城門。
安慶緒與馬宏濤見狀,先是對視了一眼,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那種如釋重負後的輕鬆之感。
緊接著,兩人不約而同地流露出滿臉感激之情,齊齊向著剛剛替他們解圍的嚴莊投去了充滿敬意的目光。
嚴莊則隻是微微一笑,朝著他們輕輕地頷首示意。
隨後,安慶緒和馬宏濤也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忙翻身躍上各自的馬背,緊緊跟隨在安祿山的身後,一同風馳電掣般地進入了城中。
“恭迎節度使入城!”就在此時,隻聽得城內傳來一聲好似洪鍾大呂一般響亮的高唿之聲。
原來是早已守候在此處多時的一名文官發出的。
伴隨著這聲高亢的唿喊,刹那間,整個宣平府城內頓時響起了震耳欲聾、鑼鼓喧天的歡慶之聲。
那激昂的鼓聲、悠揚的笛聲以及歡快的嗩呐聲交織在一起,仿佛要衝破雲霄一般,響徹天地之間。
一列列英姿颯爽、裝備精良的士兵整齊劃一地排列在街道兩側。
他們身姿筆挺,神情肅穆,每個人的眼神都緊緊鎖定在前方那道身影——安祿山身上。
這些士兵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兵良將,在此之前,他們為了今天的迎接還接受了為期整整三天高強度的特訓。
盡管訓練異常艱苦,但每一個人都毫無怨言,因為他們的心中早已燃起了一團熊熊烈火,而這團火正是源自對安祿山的絕對忠誠以及無限熾熱之情。
在過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整個範陽地區的將士們都經曆了一場深入骨髓的思想洗禮。
他們被反複灌輸一種信念:隻要堅定不移地追隨安祿山,就能夠搖身一變成為開國大功臣,並從此享受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
這種信念已經深深紮根在他們心底,無法動搖。
也正因為如此,此時此刻他們望向安祿山的目光之中充滿了熱切的期盼,那份渴望簡直比洶湧澎湃的滔滔江水還要綿長不絕。
然而,就在不久前發生在城外的那段小小的意外插曲,卻好似一盆冰冷刺骨的涼水,無情地潑在了安祿山原本滿心歡喜、誌得意滿的心頭上,瞬間熄滅了他心中正在燃燒的得意火焰。
此刻,當安祿山胯下戰馬邁著沉重的步伐從這些守衛著宣平府城的將士們麵前徐徐走過的時候,安祿山心中的感受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那些讓他成就感十足、誌得意滿的目光感受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讓他如芒在背的巨大壓力和步步緊逼之感。
他是想造反,但他不想在幾乎所有屬下都擔心他隨時會病死的狀態下造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