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燒殺劫掠才能提振士氣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 作者:九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乾佑端坐在馬背之上,身軀挺直,目光如同鷹隼一般銳利,緊緊地凝視著地平線上那座逐漸顯現出來的真定城垣。
在那寒鐵打造而成的麵甲之下,隱隱約約地露出了一抹冰冷至極的笑容,令人不寒而栗。
安祿山麾下的大軍氣勢洶洶,宛如洶湧澎湃的波濤一般滾滾而南下。
這位以奇襲戰術而聲名遠揚的幽州悍將,在短短七天時間,親自揮舞手中的利刃,毫不留情地斬殺了不少寧死不屈、堅決不肯效忠於安祿山的官員們。
崔乾佑已經率領兩萬精銳先鋒兵馬,風馳電掣般地抵達了真定城的城牆之下。
此時此刻,他身上那件玄黑色的甲胄和披風上麵,依然還沾染著尚未幹涸的暗褐色血漬。
就在這時,隻聽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一名探馬如同離弦之箭一般飛馳而來,濺起滿地的泥雪。
待到臨近崔乾佑身前時,這名探馬猛地勒住韁繩,戰馬長嘶一聲人立而起,隨後才穩住身形,翻身下馬跪地稟報:“啟稟將軍!顏杲卿將我方派去勸降的信使候斬首示眾,並把信使和一隊斥候首級懸於北門之上!”
聽聞此言,崔乾佑微微眯起雙眼,朝著真定城的方向望去。
隻見那城頭之上高高飄揚著一麵巨大的“顏”字大旗,在狂風的吹拂之下獵獵作響,宛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焰。
而在那大旗旁邊,隱約可以看見有十二顆血淋淋的人頭被懸掛在那裏,隨著唿嘯而過的朔風來迴搖晃,就好像是十二麵染滿鮮血的旗幟一般,顯得格外觸目驚心。
崔乾佑緊緊握住韁繩的雙手青筋凸起,仿佛一條條虯龍在皮膚下蜿蜒遊動,隨時都會掙脫束縛而出。
他目光如炬,死死地盯著城頭那一堆鮮血淋漓的首級。
其中一顆頭顱是早些年曾跟隨他一同征戰沙場、抗擊契丹的老斥候。
可如今,這位老斥候卻身首異處,那怒目圓睜的雙眼宛如兩把鋒利無比的利劍,直直地刺向他,似乎在質問著什麽。
毫無疑問,崔乾佑絕對稱得上是一位領軍打仗的卓越將領。
自從他領受先鋒軍令以來,就像一支離弦之箭一般飛速前進。
每天三更時分便開始生火做飯,五更之時已經拔營啟程,一天能夠行軍六十多裏。
一路上,其他的城池在他眼中都如同過眼雲煙,他唯一的目標就是直搗太原。
趁著朝廷的大軍還沒有反應過來,迅速奪取孟津渡,然後橫渡黃河,一舉攻入東都洛陽。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路走來,根本不需要崔乾佑主動出兵攻打。
大多數大大小小的州縣城池,一見安祿山率領的大軍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兇猛撲來,紛紛嚇得魂飛魄散,望風而降。
對於這些主動投降的城池,崔乾佑毫不留情地選擇了拒絕接納,而是直接讓後軍前去占領接管。
但是,唯有常山府的真定城與眾不同。
這座城池不但沒有表示出絲毫的歸順之意,其太守顏杲卿更是膽大妄為,竟然公然斬殺了崔乾佑派出的信使,並派出一隊精銳騎兵出城,將他的一小隊斥候殺得片甲不留。
在遠在長安的裴徽與顏真卿和真定府太守顏杲卿近幾個月以來的精心策劃、秘密布局之下,常山府真定城中已然悄無聲息地匯聚了多達上萬的精銳人馬。
不僅如此,城中糧草堆積如山,儲備十分充裕;而用於防守城池的各類軍械裝備更是應有盡有,無一不備。
正因為後方有這樣一支萬人敵軍,崔乾佑就如同一隻被緊緊束縛住雙翅的兇猛雄鷹,再也無法像之前那樣盲目地率軍前行。
畢竟,如果不能成功攻克真定城,那麽顏杲卿隨時都有可能出手截斷他軍隊的糧草供應。
更糟糕的是,倘若他在前線不幸遭遇敗績,這支擁有一萬之眾的兵馬還有極大的可能性會如饑餓的猛虎一般,毫不留情地切斷他的退路。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崔乾佑迫不得已隻能迅速掉轉馬頭,帶領著大軍兇猛地撲向真定府。
此時,崔乾佑緊急召集了都尉級別及以上的所有軍將前來商議軍事對策。
軍中那幾位身經百戰的中郎將們個個鬥誌昂揚,紛紛主動請纓出戰,強烈要求率領麾下將士攻擊真定城。
本來,崔乾佑內心深處也沒有太把真定城裏的這一萬多人馬當迴事兒。
在他看來,這些人的戰鬥力跟自己所統率的軍隊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相差甚遠。
但是此時此刻,對他而言最至關重要的並非敵軍人數多少或者戰鬥力強弱,而是寶貴無比的時間。
若是繼續在此地拖延下去,那麽太原城、黃河渡口以及洛陽城等地都會做好了充足的防禦準備。
如此一來,想要攻破這些城池就勢必會變得異常艱難。
隻見崔乾佑神色凝重,目光堅定而銳利,他雙手握拳,沉聲說道:“兩日之內,必須攻破這座城池!”
他之所以定下這樣緊迫的期限,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兩日之後,後續的安祿山大軍將會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地相繼抵達此地。
然而,有一句話他卻並未當眾說出口,那就是不管兩日之後是否能夠成功攻克眼前的真定城,他都已經決定放棄這座城池,毫不遲疑地率領軍隊馬不停蹄地殺向太原。
之所以沒有把這句話講出來,是因為他深知一旦講明,攻城的將士們可能就會心生僥幸心理,隻是眼巴巴地盼望著兩日的期限一到,便撤離。
畢竟攻城戰傷亡最重。
此時,軍帳之中燭光搖曳,猶如夜空中舞動的精靈。真定城的城主布局圖在案幾上鋪展開來,上麵繪製著密密麻麻的線條和標記,宛如一幅神秘莫測的畫卷。
中郎將李歸仁咬牙道:“將軍,給末將五千精兵,末將必定能在酉時之前攻破城門!”
李歸仁所率領的陌刀營,向來以勇猛無畏著稱於河東、河北一帶。
他們曾經在契丹戰場上猶如鬼魅一般神出鬼沒,勢如破竹地連續攻破三座大寨,令敵人聞風喪膽。
此時此刻,營帳之外整齊排列著三百名身強力壯的陌刀手。
這些戰士們神情肅穆,手中拿著麻布,輕輕地蘸取著油脂,然後小心翼翼地擦拭著那鋒利無比、長達七尺的陌刀刀鋒。
每一次觸摸都如同在輕柔地撫摸著自己最為珍視的生命一般。
崔乾佑略一猶豫,沉聲說道:“明日寅時三刻準時發動攻擊!準備好三十架雲梯分別攻打北門和東門;李歸仁率領陌刀營作為主攻部隊,集中力量進攻南門。撞木車必須像鐵錘一樣狠狠地撞擊城門,務必連續衝破三道沉重的門閂!”
隨著他的話語,手中的長刀在地圖上劃過一道深深的痕跡,仿佛是他堅定不移的決心留下的烙印。
最後,崔乾佑提高嗓音喊道:“告訴我們英勇的將士們,凡是能夠率先登上城牆的人,賞賜千戶之爵;若有誰能取下顏杲卿那顆頭顱,直接封為萬戶侯!”
這番豪言壯語傳出去之後,瞬間點燃了全體士兵心中的鬥誌,眾人齊聲高唿響應,一時間殺聲震天,氣勢如虹。
然而,就在這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之中,打發走其他人的崔乾佑卻顯得格外凝重。
因為距離他在安祿山麵前立下的要攻下太原府城的軍令狀規定期限,僅僅隻剩下了短短的半個月時間。
而且還有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讓他頗為擔憂。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軍隊的行進速度,崔乾佑果斷地決定不攜帶過多的糧草物資。
這導致,他目前軍中所儲備的糧草最多隻能支撐三天時間而已。
然而,那負責運輸後續糧草的車隊行進速度遠比他們慢,按照當前的進度推算,至少還需要五天之後才有可能趕上他的部隊。
更糟糕的是,僅僅兩天之後,他們就必須再次啟程前往太原府,如此一來,那慢吞吞的運糧隊伍恐怕永遠都無法與主力部隊會合了。
正因如此,自從踏上征程以來,崔乾佑所率領的這支軍隊主要依靠從沿途那些主動投靠他們的城池當中強行搜刮一些糧草來勉強維持生計。
可是現在,這座真定城竟然堅決拒絕投降,這無疑直接導致了他們的糧草供應鏈條出現了嚴重的斷裂情況。
不僅如此,崔乾佑派遣前往城中勸降的信使被斬首示眾,對於崔乾佑麾下眾多將士們的士氣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
安祿山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裏,可謂是殫精竭慮、煞費苦心,一心想要把麾下眾將的心思都聚攏起來。
為此,他用盡各種手段和計謀,不遺餘力地清除那些對自己心懷二意之人。
就在七天之前,他更是別出心裁地在範陽城頭導演了一出好戲——宣稱得到聖人旨意,命他統率大軍前往長安鏟除奸佞之臣。
然而,盡管他機關算盡,可若想讓底下的將士們打心底裏相信這並非舉旗叛亂,那無疑是異想天開。
所以,一旦踏上這條反叛之路,將士們內心深處必然會承受巨大的壓力與負罪感。
麵對如此棘手的狀況,崔乾佑深知當務之急便是想盡一切辦法穩住部下的軍心士氣。
想到這裏,他稍作沉吟後,果斷喚來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心腹愛將張日秋,並下達命令道:“如今軍中糧草供應已顯緊張,你即刻率領兩千精兵強將,無論如何也要設法籌措一批糧草迴來。”
張日秋聞聽此言,不由得微微一怔,麵露難色地迴應道:“將軍啊,眼下這真定城久攻不下,城中的糧倉自然也牢牢掌握在敵軍手中。咱們又該去哪裏尋得糧草呢?”
崔乾佑惡狠狠地瞪著張日秋,那眼神仿佛要噴出火來一般,同時口中大聲嗬斥道:“哼!這城外尚有一些村鎮存在,裏麵居住著為數眾多的百姓,其中必然有充足的糧草可供取用,你難道就如此愚鈍,連這點都想不到嗎?為何不從他們那裏去設法弄到糧草呢?”
張日秋被崔乾佑這麽一吼,心中不禁一顫,但很快便鎮定下來,他緊緊皺起眉頭,一臉為難地說道:“將軍,這真定城外的百姓們可都是咱們節度使大人所管轄之下的子民呀!而咱們此次起兵,對外宣稱的旗號乃是清君側,旨在鏟除奸佞、匡扶朝綱,如果就這樣公然地去搶掠他們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口糧,恐怕會引起民憤,於咱們的名聲和大業不利啊!”
崔乾佑聽後更是怒不可遏,扯開嗓子破口大罵道:“蠢貨!如今大軍行進至此,若不能及時解決糧草問題,下麵的人馬餓著肚子怎麽能打好仗呢?”
一通怒罵過後,崔乾佑稍稍平複了一下情緒,但臉上仍帶著餘怒未消的神色,他強忍著心頭的火氣,盡量用平和一些的語氣向張日秋解釋道:“你好好想想看,自從咱們發兵以來,一路上雖然還算順利,但下麵將士們的士氣卻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種情況眼下或許尚不顯著,但若任其發展下去,等咱們到達太原府時,隻怕士兵們早已疲憊不堪、無心戀戰,屆時咱們豈不是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所以說,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弄到足夠的糧草,以穩定軍心、鼓舞士氣!”
“末將明白了!”張日秋抱拳迴應道。他乃是土生土長的河北人士,性格豪爽直率,然而此刻其內心深處卻隱隱有著一絲不忍。”
“畢竟,舉兵造反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事,而眼下還要縱容手下將士們去燒殺搶掠,這實在有違他一直秉持的道義準則。”
“但他心裏也很清楚,事到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再滿口仁義道德,恐怕最終隻能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想到此處,張日秋一咬牙,狠下心來說道:“將軍所言極是,這些日子以來咱們未曾經曆過血腥殺戮,如今即將麵臨攻城之戰,如此打法必然會對士氣造成不小的影響。確實需要讓兒郎們放手去搶奪一番,方能提振士氣啊!”
緊接著,張日秋又補充道:“末將計劃安排各個部屬輪流出城搶奪,每次行動持續半天時間。這樣既能保證有足夠的人手參與掠奪,又不會過度分散兵力,影響整體攻城部署。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崔乾佑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隨即大手一揮,說道:“去吧!速去籌備此事。”
眼見張日秋已然完全領會自己的意圖,崔乾佑心中略感寬慰。
要知道,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帶兵打仗絕非易事。
此時的軍隊遠遠未能達到後世那種高度職業化、紀律嚴明且無條件服從命令的程度。
每名將領和士卒都有著各自的想法和盤算。
即便身為一軍之主擁有極高的威望和卓越的才能,但若底下的部將及士兵與其意見不合,那麽想要順利調遣兵馬也是困難重重。
………
………
在那寒鐵打造而成的麵甲之下,隱隱約約地露出了一抹冰冷至極的笑容,令人不寒而栗。
安祿山麾下的大軍氣勢洶洶,宛如洶湧澎湃的波濤一般滾滾而南下。
這位以奇襲戰術而聲名遠揚的幽州悍將,在短短七天時間,親自揮舞手中的利刃,毫不留情地斬殺了不少寧死不屈、堅決不肯效忠於安祿山的官員們。
崔乾佑已經率領兩萬精銳先鋒兵馬,風馳電掣般地抵達了真定城的城牆之下。
此時此刻,他身上那件玄黑色的甲胄和披風上麵,依然還沾染著尚未幹涸的暗褐色血漬。
就在這時,隻聽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一名探馬如同離弦之箭一般飛馳而來,濺起滿地的泥雪。
待到臨近崔乾佑身前時,這名探馬猛地勒住韁繩,戰馬長嘶一聲人立而起,隨後才穩住身形,翻身下馬跪地稟報:“啟稟將軍!顏杲卿將我方派去勸降的信使候斬首示眾,並把信使和一隊斥候首級懸於北門之上!”
聽聞此言,崔乾佑微微眯起雙眼,朝著真定城的方向望去。
隻見那城頭之上高高飄揚著一麵巨大的“顏”字大旗,在狂風的吹拂之下獵獵作響,宛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焰。
而在那大旗旁邊,隱約可以看見有十二顆血淋淋的人頭被懸掛在那裏,隨著唿嘯而過的朔風來迴搖晃,就好像是十二麵染滿鮮血的旗幟一般,顯得格外觸目驚心。
崔乾佑緊緊握住韁繩的雙手青筋凸起,仿佛一條條虯龍在皮膚下蜿蜒遊動,隨時都會掙脫束縛而出。
他目光如炬,死死地盯著城頭那一堆鮮血淋漓的首級。
其中一顆頭顱是早些年曾跟隨他一同征戰沙場、抗擊契丹的老斥候。
可如今,這位老斥候卻身首異處,那怒目圓睜的雙眼宛如兩把鋒利無比的利劍,直直地刺向他,似乎在質問著什麽。
毫無疑問,崔乾佑絕對稱得上是一位領軍打仗的卓越將領。
自從他領受先鋒軍令以來,就像一支離弦之箭一般飛速前進。
每天三更時分便開始生火做飯,五更之時已經拔營啟程,一天能夠行軍六十多裏。
一路上,其他的城池在他眼中都如同過眼雲煙,他唯一的目標就是直搗太原。
趁著朝廷的大軍還沒有反應過來,迅速奪取孟津渡,然後橫渡黃河,一舉攻入東都洛陽。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路走來,根本不需要崔乾佑主動出兵攻打。
大多數大大小小的州縣城池,一見安祿山率領的大軍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兇猛撲來,紛紛嚇得魂飛魄散,望風而降。
對於這些主動投降的城池,崔乾佑毫不留情地選擇了拒絕接納,而是直接讓後軍前去占領接管。
但是,唯有常山府的真定城與眾不同。
這座城池不但沒有表示出絲毫的歸順之意,其太守顏杲卿更是膽大妄為,竟然公然斬殺了崔乾佑派出的信使,並派出一隊精銳騎兵出城,將他的一小隊斥候殺得片甲不留。
在遠在長安的裴徽與顏真卿和真定府太守顏杲卿近幾個月以來的精心策劃、秘密布局之下,常山府真定城中已然悄無聲息地匯聚了多達上萬的精銳人馬。
不僅如此,城中糧草堆積如山,儲備十分充裕;而用於防守城池的各類軍械裝備更是應有盡有,無一不備。
正因為後方有這樣一支萬人敵軍,崔乾佑就如同一隻被緊緊束縛住雙翅的兇猛雄鷹,再也無法像之前那樣盲目地率軍前行。
畢竟,如果不能成功攻克真定城,那麽顏杲卿隨時都有可能出手截斷他軍隊的糧草供應。
更糟糕的是,倘若他在前線不幸遭遇敗績,這支擁有一萬之眾的兵馬還有極大的可能性會如饑餓的猛虎一般,毫不留情地切斷他的退路。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崔乾佑迫不得已隻能迅速掉轉馬頭,帶領著大軍兇猛地撲向真定府。
此時,崔乾佑緊急召集了都尉級別及以上的所有軍將前來商議軍事對策。
軍中那幾位身經百戰的中郎將們個個鬥誌昂揚,紛紛主動請纓出戰,強烈要求率領麾下將士攻擊真定城。
本來,崔乾佑內心深處也沒有太把真定城裏的這一萬多人馬當迴事兒。
在他看來,這些人的戰鬥力跟自己所統率的軍隊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相差甚遠。
但是此時此刻,對他而言最至關重要的並非敵軍人數多少或者戰鬥力強弱,而是寶貴無比的時間。
若是繼續在此地拖延下去,那麽太原城、黃河渡口以及洛陽城等地都會做好了充足的防禦準備。
如此一來,想要攻破這些城池就勢必會變得異常艱難。
隻見崔乾佑神色凝重,目光堅定而銳利,他雙手握拳,沉聲說道:“兩日之內,必須攻破這座城池!”
他之所以定下這樣緊迫的期限,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兩日之後,後續的安祿山大軍將會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地相繼抵達此地。
然而,有一句話他卻並未當眾說出口,那就是不管兩日之後是否能夠成功攻克眼前的真定城,他都已經決定放棄這座城池,毫不遲疑地率領軍隊馬不停蹄地殺向太原。
之所以沒有把這句話講出來,是因為他深知一旦講明,攻城的將士們可能就會心生僥幸心理,隻是眼巴巴地盼望著兩日的期限一到,便撤離。
畢竟攻城戰傷亡最重。
此時,軍帳之中燭光搖曳,猶如夜空中舞動的精靈。真定城的城主布局圖在案幾上鋪展開來,上麵繪製著密密麻麻的線條和標記,宛如一幅神秘莫測的畫卷。
中郎將李歸仁咬牙道:“將軍,給末將五千精兵,末將必定能在酉時之前攻破城門!”
李歸仁所率領的陌刀營,向來以勇猛無畏著稱於河東、河北一帶。
他們曾經在契丹戰場上猶如鬼魅一般神出鬼沒,勢如破竹地連續攻破三座大寨,令敵人聞風喪膽。
此時此刻,營帳之外整齊排列著三百名身強力壯的陌刀手。
這些戰士們神情肅穆,手中拿著麻布,輕輕地蘸取著油脂,然後小心翼翼地擦拭著那鋒利無比、長達七尺的陌刀刀鋒。
每一次觸摸都如同在輕柔地撫摸著自己最為珍視的生命一般。
崔乾佑略一猶豫,沉聲說道:“明日寅時三刻準時發動攻擊!準備好三十架雲梯分別攻打北門和東門;李歸仁率領陌刀營作為主攻部隊,集中力量進攻南門。撞木車必須像鐵錘一樣狠狠地撞擊城門,務必連續衝破三道沉重的門閂!”
隨著他的話語,手中的長刀在地圖上劃過一道深深的痕跡,仿佛是他堅定不移的決心留下的烙印。
最後,崔乾佑提高嗓音喊道:“告訴我們英勇的將士們,凡是能夠率先登上城牆的人,賞賜千戶之爵;若有誰能取下顏杲卿那顆頭顱,直接封為萬戶侯!”
這番豪言壯語傳出去之後,瞬間點燃了全體士兵心中的鬥誌,眾人齊聲高唿響應,一時間殺聲震天,氣勢如虹。
然而,就在這緊張而有序的氛圍之中,打發走其他人的崔乾佑卻顯得格外凝重。
因為距離他在安祿山麵前立下的要攻下太原府城的軍令狀規定期限,僅僅隻剩下了短短的半個月時間。
而且還有另外一件棘手的事情讓他頗為擔憂。
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軍隊的行進速度,崔乾佑果斷地決定不攜帶過多的糧草物資。
這導致,他目前軍中所儲備的糧草最多隻能支撐三天時間而已。
然而,那負責運輸後續糧草的車隊行進速度遠比他們慢,按照當前的進度推算,至少還需要五天之後才有可能趕上他的部隊。
更糟糕的是,僅僅兩天之後,他們就必須再次啟程前往太原府,如此一來,那慢吞吞的運糧隊伍恐怕永遠都無法與主力部隊會合了。
正因如此,自從踏上征程以來,崔乾佑所率領的這支軍隊主要依靠從沿途那些主動投靠他們的城池當中強行搜刮一些糧草來勉強維持生計。
可是現在,這座真定城竟然堅決拒絕投降,這無疑直接導致了他們的糧草供應鏈條出現了嚴重的斷裂情況。
不僅如此,崔乾佑派遣前往城中勸降的信使被斬首示眾,對於崔乾佑麾下眾多將士們的士氣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麵影響。
安祿山在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裏,可謂是殫精竭慮、煞費苦心,一心想要把麾下眾將的心思都聚攏起來。
為此,他用盡各種手段和計謀,不遺餘力地清除那些對自己心懷二意之人。
就在七天之前,他更是別出心裁地在範陽城頭導演了一出好戲——宣稱得到聖人旨意,命他統率大軍前往長安鏟除奸佞之臣。
然而,盡管他機關算盡,可若想讓底下的將士們打心底裏相信這並非舉旗叛亂,那無疑是異想天開。
所以,一旦踏上這條反叛之路,將士們內心深處必然會承受巨大的壓力與負罪感。
麵對如此棘手的狀況,崔乾佑深知當務之急便是想盡一切辦法穩住部下的軍心士氣。
想到這裏,他稍作沉吟後,果斷喚來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心腹愛將張日秋,並下達命令道:“如今軍中糧草供應已顯緊張,你即刻率領兩千精兵強將,無論如何也要設法籌措一批糧草迴來。”
張日秋聞聽此言,不由得微微一怔,麵露難色地迴應道:“將軍啊,眼下這真定城久攻不下,城中的糧倉自然也牢牢掌握在敵軍手中。咱們又該去哪裏尋得糧草呢?”
崔乾佑惡狠狠地瞪著張日秋,那眼神仿佛要噴出火來一般,同時口中大聲嗬斥道:“哼!這城外尚有一些村鎮存在,裏麵居住著為數眾多的百姓,其中必然有充足的糧草可供取用,你難道就如此愚鈍,連這點都想不到嗎?為何不從他們那裏去設法弄到糧草呢?”
張日秋被崔乾佑這麽一吼,心中不禁一顫,但很快便鎮定下來,他緊緊皺起眉頭,一臉為難地說道:“將軍,這真定城外的百姓們可都是咱們節度使大人所管轄之下的子民呀!而咱們此次起兵,對外宣稱的旗號乃是清君側,旨在鏟除奸佞、匡扶朝綱,如果就這樣公然地去搶掠他們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口糧,恐怕會引起民憤,於咱們的名聲和大業不利啊!”
崔乾佑聽後更是怒不可遏,扯開嗓子破口大罵道:“蠢貨!如今大軍行進至此,若不能及時解決糧草問題,下麵的人馬餓著肚子怎麽能打好仗呢?”
一通怒罵過後,崔乾佑稍稍平複了一下情緒,但臉上仍帶著餘怒未消的神色,他強忍著心頭的火氣,盡量用平和一些的語氣向張日秋解釋道:“你好好想想看,自從咱們發兵以來,一路上雖然還算順利,但下麵將士們的士氣卻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種情況眼下或許尚不顯著,但若任其發展下去,等咱們到達太原府時,隻怕士兵們早已疲憊不堪、無心戀戰,屆時咱們豈不是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兒了?所以說,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弄到足夠的糧草,以穩定軍心、鼓舞士氣!”
“末將明白了!”張日秋抱拳迴應道。他乃是土生土長的河北人士,性格豪爽直率,然而此刻其內心深處卻隱隱有著一絲不忍。”
“畢竟,舉兵造反本就是大逆不道之事,而眼下還要縱容手下將士們去燒殺搶掠,這實在有違他一直秉持的道義準則。”
“但他心裏也很清楚,事到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再滿口仁義道德,恐怕最終隻能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想到此處,張日秋一咬牙,狠下心來說道:“將軍所言極是,這些日子以來咱們未曾經曆過血腥殺戮,如今即將麵臨攻城之戰,如此打法必然會對士氣造成不小的影響。確實需要讓兒郎們放手去搶奪一番,方能提振士氣啊!”
緊接著,張日秋又補充道:“末將計劃安排各個部屬輪流出城搶奪,每次行動持續半天時間。這樣既能保證有足夠的人手參與掠奪,又不會過度分散兵力,影響整體攻城部署。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崔乾佑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隨即大手一揮,說道:“去吧!速去籌備此事。”
眼見張日秋已然完全領會自己的意圖,崔乾佑心中略感寬慰。
要知道,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帶兵打仗絕非易事。
此時的軍隊遠遠未能達到後世那種高度職業化、紀律嚴明且無條件服從命令的程度。
每名將領和士卒都有著各自的想法和盤算。
即便身為一軍之主擁有極高的威望和卓越的才能,但若底下的部將及士兵與其意見不合,那麽想要順利調遣兵馬也是困難重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