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晉陽城失守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 作者:九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13章 晉陽城失守
隻見約有兩百名身騎雄壯戰馬的狼鷹衛,如同鬼魅一般,毫無征兆地從城內東城門附近的陰暗角落裏衝殺而出。
他們行動如風,勢若雷霆,直直地朝著負責接應的那一千龍武軍步兵猛撲過去。
於敬東所率領的那兩百名狼鷹衛,皆是從眾多士兵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頂尖兵王。
他們每個人都擁有著超乎常人的戰鬥技巧和強大實力,以一擋十絕非虛言。
而此刻,麵對這區區一千名普通步兵,對於這些身經百戰、訓練有素的狼鷹衛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更不用說他們胯下還騎著風馳電掣般的戰馬,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鋼鐵洪流,向著敵人發起了勢不可擋的衝鋒!
僅僅隻是數個唿吸的時間,那原本看似數量眾多的一千步兵,就在這雷霆萬鈞般的衝擊之下瞬間崩潰。
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
整個戰場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鮮血四濺,斷臂殘肢隨處可見。
“完了……一切都完了!”楊文科望著在很短時間內便被易主的東門,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
他怎麽也想不到,城內竟然還有這麽一支強悍的叛軍騎兵,一千名負責接應的龍武軍步兵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楊文科臉色慘白如紙,在極度驚恐之下,毫不猶豫地掉轉馬頭,帶著殘存的一千多殘兵敗將繞過城牆,朝著南方倉皇逃竄而去。
與此同時,遠處觀戰的崔乾佑看到東城門口已然易主,不禁欣喜若狂。
然而,這份喜悅之中卻又夾雜著些許遺憾:“唉!真是可惜啊,終究還是沒能一舉將敵軍全部殲滅,讓那楊文科給跑了。而且,這頭功居然落到了嚴莊的手中。”
盡管心有不甘,但崔乾佑深知此時並非追擊殘敵的時候。
他果斷地下達命令,不再分兵去追捕楊文科及其殘部,而是指揮著麾下兩萬餘人的精銳鐵騎,徑直衝進了東城門。
刹那間,馬蹄聲響徹整個晉陽城,仿佛地震一般震撼人心。
叛軍騎兵氣勢洶洶地湧入城中。
一場血腥殘酷的殺戮就此拉開帷幕,街道上、房屋內,到處都彌漫著濃烈的死亡氣息。
而位於城頭上的陳玄禮,目睹著這一幕慘劇發生,心中也是萬念俱灰。
他明白,如今大勢已去,再做無謂的抵抗他恐怕會死在晉陽城裏麵。
於是,在深深歎息一聲之後,陳玄禮毅然決然地帶領著僅剩的兩千餘名親兵衝下城頭,向南門方向逃離這個即將淪為人間地獄的地方。
城頭和城內原本還有一萬多名嚴陣以待的步兵,本來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叛軍入侵。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作為主帥的陳玄禮竟然臨陣脫逃!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軍隊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
由於主帥的逃離,士兵們失去了統一的指揮與調度,一時間群龍無首。
將領們四處尋找自己的上級,而普通士兵則茫然失措地在城中亂竄,完全無法有效地組織起來抗擊敵人。
此刻,城中各處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喊殺聲、咆哮聲響徹雲霄。
在這漆黑如墨的夜晚,攻入城中的叛軍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湧進來。
他們迅速兵分三路,分別朝著另外三處城門猛撲而去。
城牆上那一萬多人馬眼見形勢危急,匆忙跳下城牆想要增援其他城門,但卻被滿城的混亂所阻礙。
人群被切割得七零八落,各自為戰,最終被叛軍逐個擊破,分割包圍。
盡管這些龍武軍戰士們拚死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難以給予其他三處城門有力的支援。
沒過多久,大部分士兵都倒在了血泊之中,剩下的人也或被殺、或投降、或四散逃竄。
短短時間內,曾經固若金湯的晉陽城就徹底淪陷,陷入了無盡的混亂與恐慌之中。
大街小巷裏,人們驚慌失措地奔跑唿喊,商鋪民宅紛紛緊閉大門,試圖躲避這場可怕的災難。
與此同時,陳玄禮倒是憑借著他敏捷的反應速度,成功帶領著兩千多騎兵從南門狼狽出逃。
在他身後,還緊跟著一些同樣幸運逃脫的步兵。
然而,這位昔日威風凜凜的龍武軍大將軍如今已被嚇得魂飛魄散,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拚命逃跑,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緊。
至於那些仍被困在城中的將士和平民百姓,他早已無暇顧及。
此時,陳玄禮如疾風般策騎狂奔,迎風烈烈,發如亂草,時不時地倉惶迴顧。
他發現,在他們身後,遠遠地,一道由火把組成的騎兵洪流如洶湧的波濤般滾滾而至,緊緊地追殺著他們。
陳玄禮雖然在拚命逃命,但精神卻有些恍惚,甚至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噩夢之中。
半個時辰之前,他還堅信今晚上一定能夠重創叛軍,然而,命運卻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無情地將他的美夢撕得粉碎。
“啊!”一聲慘絕人寰的驚叫,陳玄禮身前的一名騎兵忽然如斷了線的風箏般,連人帶馬撲倒在地。
陳玄禮大驚失色,還以為前方有敵人設下埋伏。
緊接著衝在前麵的騎兵接二連三地如被收割的麥子般,連人帶馬摔倒在地。
隻聽得人喊馬嘶,此起彼伏,卻不見一人一馬能夠重新站起。
陳玄禮咬牙切齒,怒不可遏地罵道:“前方盡是陰險狡詐的陷馬坑,往西方向逃,那邊有郭子儀帶領的援兵。”
在這漆黑如墨的夜晚,陳玄禮也無法分辨前方是道路還是荒野,隻能領著人馬如無頭蒼蠅般向西北方向狼狽逃竄而去。
就在這短暫的耽擱之間,後方的追兵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迅速逼近。
隻見叛軍的騎兵隊伍猶如一道鋼鐵洪流,以驚人的速度分成四路,分別朝著陳玄禮率領的這兩千多人的頭部、中部和尾部猛撲過來。
與此同時,另外一支叛軍則巧妙地繞行了一個弧線,截斷了他們前方僅僅一箭之遙的道路,如此布局,顯然是抱定了誌在必得的決心,絕不允許陳玄禮等人再有絲毫逃脫的機會。
……
……
隻見約有兩百名身騎雄壯戰馬的狼鷹衛,如同鬼魅一般,毫無征兆地從城內東城門附近的陰暗角落裏衝殺而出。
他們行動如風,勢若雷霆,直直地朝著負責接應的那一千龍武軍步兵猛撲過去。
於敬東所率領的那兩百名狼鷹衛,皆是從眾多士兵當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頂尖兵王。
他們每個人都擁有著超乎常人的戰鬥技巧和強大實力,以一擋十絕非虛言。
而此刻,麵對這區區一千名普通步兵,對於這些身經百戰、訓練有素的狼鷹衛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更不用說他們胯下還騎著風馳電掣般的戰馬,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鋼鐵洪流,向著敵人發起了勢不可擋的衝鋒!
僅僅隻是數個唿吸的時間,那原本看似數量眾多的一千步兵,就在這雷霆萬鈞般的衝擊之下瞬間崩潰。
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
整個戰場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鮮血四濺,斷臂殘肢隨處可見。
“完了……一切都完了!”楊文科望著在很短時間內便被易主的東門,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
他怎麽也想不到,城內竟然還有這麽一支強悍的叛軍騎兵,一千名負責接應的龍武軍步兵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楊文科臉色慘白如紙,在極度驚恐之下,毫不猶豫地掉轉馬頭,帶著殘存的一千多殘兵敗將繞過城牆,朝著南方倉皇逃竄而去。
與此同時,遠處觀戰的崔乾佑看到東城門口已然易主,不禁欣喜若狂。
然而,這份喜悅之中卻又夾雜著些許遺憾:“唉!真是可惜啊,終究還是沒能一舉將敵軍全部殲滅,讓那楊文科給跑了。而且,這頭功居然落到了嚴莊的手中。”
盡管心有不甘,但崔乾佑深知此時並非追擊殘敵的時候。
他果斷地下達命令,不再分兵去追捕楊文科及其殘部,而是指揮著麾下兩萬餘人的精銳鐵騎,徑直衝進了東城門。
刹那間,馬蹄聲響徹整個晉陽城,仿佛地震一般震撼人心。
叛軍騎兵氣勢洶洶地湧入城中。
一場血腥殘酷的殺戮就此拉開帷幕,街道上、房屋內,到處都彌漫著濃烈的死亡氣息。
而位於城頭上的陳玄禮,目睹著這一幕慘劇發生,心中也是萬念俱灰。
他明白,如今大勢已去,再做無謂的抵抗他恐怕會死在晉陽城裏麵。
於是,在深深歎息一聲之後,陳玄禮毅然決然地帶領著僅剩的兩千餘名親兵衝下城頭,向南門方向逃離這個即將淪為人間地獄的地方。
城頭和城內原本還有一萬多名嚴陣以待的步兵,本來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叛軍入侵。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作為主帥的陳玄禮竟然臨陣脫逃!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軍隊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
由於主帥的逃離,士兵們失去了統一的指揮與調度,一時間群龍無首。
將領們四處尋找自己的上級,而普通士兵則茫然失措地在城中亂竄,完全無法有效地組織起來抗擊敵人。
此刻,城中各處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喊殺聲、咆哮聲響徹雲霄。
在這漆黑如墨的夜晚,攻入城中的叛軍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湧進來。
他們迅速兵分三路,分別朝著另外三處城門猛撲而去。
城牆上那一萬多人馬眼見形勢危急,匆忙跳下城牆想要增援其他城門,但卻被滿城的混亂所阻礙。
人群被切割得七零八落,各自為戰,最終被叛軍逐個擊破,分割包圍。
盡管這些龍武軍戰士們拚死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難以給予其他三處城門有力的支援。
沒過多久,大部分士兵都倒在了血泊之中,剩下的人也或被殺、或投降、或四散逃竄。
短短時間內,曾經固若金湯的晉陽城就徹底淪陷,陷入了無盡的混亂與恐慌之中。
大街小巷裏,人們驚慌失措地奔跑唿喊,商鋪民宅紛紛緊閉大門,試圖躲避這場可怕的災難。
與此同時,陳玄禮倒是憑借著他敏捷的反應速度,成功帶領著兩千多騎兵從南門狼狽出逃。
在他身後,還緊跟著一些同樣幸運逃脫的步兵。
然而,這位昔日威風凜凜的龍武軍大將軍如今已被嚇得魂飛魄散,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拚命逃跑,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緊。
至於那些仍被困在城中的將士和平民百姓,他早已無暇顧及。
此時,陳玄禮如疾風般策騎狂奔,迎風烈烈,發如亂草,時不時地倉惶迴顧。
他發現,在他們身後,遠遠地,一道由火把組成的騎兵洪流如洶湧的波濤般滾滾而至,緊緊地追殺著他們。
陳玄禮雖然在拚命逃命,但精神卻有些恍惚,甚至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場噩夢之中。
半個時辰之前,他還堅信今晚上一定能夠重創叛軍,然而,命運卻如同一頭兇猛的巨獸,無情地將他的美夢撕得粉碎。
“啊!”一聲慘絕人寰的驚叫,陳玄禮身前的一名騎兵忽然如斷了線的風箏般,連人帶馬撲倒在地。
陳玄禮大驚失色,還以為前方有敵人設下埋伏。
緊接著衝在前麵的騎兵接二連三地如被收割的麥子般,連人帶馬摔倒在地。
隻聽得人喊馬嘶,此起彼伏,卻不見一人一馬能夠重新站起。
陳玄禮咬牙切齒,怒不可遏地罵道:“前方盡是陰險狡詐的陷馬坑,往西方向逃,那邊有郭子儀帶領的援兵。”
在這漆黑如墨的夜晚,陳玄禮也無法分辨前方是道路還是荒野,隻能領著人馬如無頭蒼蠅般向西北方向狼狽逃竄而去。
就在這短暫的耽擱之間,後方的追兵如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迅速逼近。
隻見叛軍的騎兵隊伍猶如一道鋼鐵洪流,以驚人的速度分成四路,分別朝著陳玄禮率領的這兩千多人的頭部、中部和尾部猛撲過來。
與此同時,另外一支叛軍則巧妙地繞行了一個弧線,截斷了他們前方僅僅一箭之遙的道路,如此布局,顯然是抱定了誌在必得的決心,絕不允許陳玄禮等人再有絲毫逃脫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