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讓沒有合適衣服的黔首們幹活就有點太不人道了,畢竟民夫們幹活凍感冒了還有傷兵營照顧,黔首們家裏的壯勞力病了會影響開春的耕種,所以當地監工的漢軍士兵婉言謝絕了這些民眾。
等路修到武都郡的時候,當地的氐人也被動員了起來,由於上次一涼州保衛戰隻當了拉拉隊,氐人的首領雷淇隻能一邊心中哀歎“一步慢步步都慢”一邊盯著涼州的動靜,在發現漢軍大冬天修路後雖然覺得冬天幹活有些耗費人力不過還是捏著鼻子又把武都郡的族人們動員起來,一起參與修路。
當自益州出發的大軍經過漫長的跋涉,終於望見了涼州邊界的時候,那些新修的煤渣路在日光下泛著別樣的光澤,以至於前排的士兵衝著後麵的同袍喊道:
“前麵就是涼州啦!”
車隊就這麽順著煤渣路前行,很快士兵們就發現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嶄新的邸閣,用於提供熱水,還可以給軍中補充糧草。還有漢軍在此地招唿:
“有頭疼腦熱的可以來這邊看看啊,不著急的可以往前再走走,優先急症——”
看到此景的薑維忍不住轉頭看向自己的老師:“丞相,這也是您提前安排好的麽?”
“不是。”諸葛亮搖了搖頭,“這定是幼常他們搞出來的。”
他又看了看不遠處在這裏販賣衣服和毛皮的氐人部落,忍不住樂出了聲。
那些氐人正用生硬的漢話叫賣:
“保暖的皮毛!保暖的皮毛!涼州比益州冷一些,買一件吧!”
“蕎麵團子,有甜的有鹹的,好吃頂餓!”
薑維也看到了那些氐人,不過他沒有點評對方的做法,而是喚來了附近邸閣駐守的漢軍,詢問可曾有過販賣時候的衝突。
“不曾有過。”那名屯長解釋,“馬將軍之前曾經帶人巡視過,告訴這裏的氐人賣東西不能強買強賣也不能過高價格,隻要氐人商販不違反這兩個原則,我們就不幹擾他們,也不收稅。”
“哦?不收商稅是誰出的主意?”
“是楊長史,說是來這邊的人肯定是咱們漢軍的士兵和家眷,若是收稅他們肯定要漲價,到時候坑的還是同袍們,左右不差這些錢,便沒收稅。”
讓這名盡忠職守的屯長迴到自己崗位後,丞相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昔日涼州人口稀少。再加上連年戰亂,每次大戰必有大量傷亡,男丁數量銳減,民族構成複雜,主要為漢、羌、戎混居,又因習俗不同積累矛盾,想不到僅僅兩年的功夫便能恢複成這樣。”
“全賴丞相治理得好。”薑維自己就是天水人士,自然知道昔日的涼州是什麽模樣,聞言忍不住拍了拍老師的馬屁。
不過諸葛亮卻搖了搖頭:“卻是不敢當,涼州恢複迅速,一方麵是軍中將士們用命,另一方麵卻要感謝後世郎君們送來的各種東西。別的不說,如果沒有姬夫子和郎君們不斷送來的良種,我們現在就該原地休養,兩年之內都沒有糧食出去打仗。”
目前網友們送來的良種已經推廣到了整個季漢,除去幾個依舊在種植原有糧食的縣,其他郡縣都在推廣新種和堆肥技術,人畜糞便、秸稈、骨頭、田螺殼——各種各樣被列出土化肥清單的東西都被收集起來製作肥料(也有先用來堆硝再當化肥的),源源不斷運往各地的堆肥場,順帶還讓道路上的衛生好了不少。
另外就是網友們送來的藥物,雖然早期是以青黴素為主,偶爾混有其它藥物,不過很快網友們就開始根據各地情況的不同開始在不同的地方提供不同類型的藥物,拿到《赤腳醫生手冊》的季漢醫師們最開始隻是照著上麵描寫的救治步驟做一些救治工作,但是很快就開始摸索著按照上麵的圖樣尋找草藥,甚至有些膽大心細的醫師開始照著書上的示意圖試著做些簡單的手術。
(這也是為什麽早先不能隻帶一本過來然後讓其他人抄寫,三國時候的紙跟現代沒法比,並不具備大批量裝訂成冊的條件,而竹簡更是沒法抄寫圖樣,而醫學上輕微的差別就可能導致醫療事故)
由於書上還畫有人體內髒示意圖,所以還有醫師大著膽子用死者的身體與書上內容驗證,其中又以涼州地區的醫師經驗最為豐富(因為這邊打了不少仗,屍體管夠),就是鐵匠們打造的手術器械有點簡陋。
當然漢軍用的醫療器械大部分是網友們送來的,還搭配了消毒的流程,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許多病人讓醫師看病的時候都是出於“搏一搏命“的狀態,因此不會有醫鬧。倒是因為不少醫師能治療以前不會治的病,被安上了神醫的名頭。
金城的水力車床還在製作各種箭杆和長槍,而冀縣這邊的水力作坊則重新開始打造農具。一方麵是因為移民和民夫的到來衝擊了原本的農具市場,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陳軒最近又給甲胄廠裏麵添了一套水磨車床設備,可以批量製作刀片。
————現代時間線————
甲胄廠的老師傅們得知又加了一套設備的時候還是很高興的——這意味著老板看好未來的行業發展,打算投資擴大生產。
畢竟老板是個二代,誰知道他會不會心血來潮摻和甲胄的生意然後興趣一散就把工廠賣了,而副廠長什麽技術都不懂,整個一個老板的傳聲筒和人形圖章,最大的愛好是耍大槍。
在摸熟了這套設備的使用後,老師們試著做了第一批刀劍——趙星告訴他們要做成環首刀和戚家刀的樣子,主要是練手,這兩種刀的造型不複雜,做壞了也不心疼。
雖然對副廠長質疑自己的技術有些不滿,老師傅們還是做了一批刀劍,這些刀劍全靠銑床磨床加工,沒有任何鍛打淬火程序,若是讓現代刀劍愛好者看到怕不是要怒批這些刀劍都是樣子貨,一點靈魂都沒有。
等路修到武都郡的時候,當地的氐人也被動員了起來,由於上次一涼州保衛戰隻當了拉拉隊,氐人的首領雷淇隻能一邊心中哀歎“一步慢步步都慢”一邊盯著涼州的動靜,在發現漢軍大冬天修路後雖然覺得冬天幹活有些耗費人力不過還是捏著鼻子又把武都郡的族人們動員起來,一起參與修路。
當自益州出發的大軍經過漫長的跋涉,終於望見了涼州邊界的時候,那些新修的煤渣路在日光下泛著別樣的光澤,以至於前排的士兵衝著後麵的同袍喊道:
“前麵就是涼州啦!”
車隊就這麽順著煤渣路前行,很快士兵們就發現沿途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嶄新的邸閣,用於提供熱水,還可以給軍中補充糧草。還有漢軍在此地招唿:
“有頭疼腦熱的可以來這邊看看啊,不著急的可以往前再走走,優先急症——”
看到此景的薑維忍不住轉頭看向自己的老師:“丞相,這也是您提前安排好的麽?”
“不是。”諸葛亮搖了搖頭,“這定是幼常他們搞出來的。”
他又看了看不遠處在這裏販賣衣服和毛皮的氐人部落,忍不住樂出了聲。
那些氐人正用生硬的漢話叫賣:
“保暖的皮毛!保暖的皮毛!涼州比益州冷一些,買一件吧!”
“蕎麵團子,有甜的有鹹的,好吃頂餓!”
薑維也看到了那些氐人,不過他沒有點評對方的做法,而是喚來了附近邸閣駐守的漢軍,詢問可曾有過販賣時候的衝突。
“不曾有過。”那名屯長解釋,“馬將軍之前曾經帶人巡視過,告訴這裏的氐人賣東西不能強買強賣也不能過高價格,隻要氐人商販不違反這兩個原則,我們就不幹擾他們,也不收稅。”
“哦?不收商稅是誰出的主意?”
“是楊長史,說是來這邊的人肯定是咱們漢軍的士兵和家眷,若是收稅他們肯定要漲價,到時候坑的還是同袍們,左右不差這些錢,便沒收稅。”
讓這名盡忠職守的屯長迴到自己崗位後,丞相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昔日涼州人口稀少。再加上連年戰亂,每次大戰必有大量傷亡,男丁數量銳減,民族構成複雜,主要為漢、羌、戎混居,又因習俗不同積累矛盾,想不到僅僅兩年的功夫便能恢複成這樣。”
“全賴丞相治理得好。”薑維自己就是天水人士,自然知道昔日的涼州是什麽模樣,聞言忍不住拍了拍老師的馬屁。
不過諸葛亮卻搖了搖頭:“卻是不敢當,涼州恢複迅速,一方麵是軍中將士們用命,另一方麵卻要感謝後世郎君們送來的各種東西。別的不說,如果沒有姬夫子和郎君們不斷送來的良種,我們現在就該原地休養,兩年之內都沒有糧食出去打仗。”
目前網友們送來的良種已經推廣到了整個季漢,除去幾個依舊在種植原有糧食的縣,其他郡縣都在推廣新種和堆肥技術,人畜糞便、秸稈、骨頭、田螺殼——各種各樣被列出土化肥清單的東西都被收集起來製作肥料(也有先用來堆硝再當化肥的),源源不斷運往各地的堆肥場,順帶還讓道路上的衛生好了不少。
另外就是網友們送來的藥物,雖然早期是以青黴素為主,偶爾混有其它藥物,不過很快網友們就開始根據各地情況的不同開始在不同的地方提供不同類型的藥物,拿到《赤腳醫生手冊》的季漢醫師們最開始隻是照著上麵描寫的救治步驟做一些救治工作,但是很快就開始摸索著按照上麵的圖樣尋找草藥,甚至有些膽大心細的醫師開始照著書上的示意圖試著做些簡單的手術。
(這也是為什麽早先不能隻帶一本過來然後讓其他人抄寫,三國時候的紙跟現代沒法比,並不具備大批量裝訂成冊的條件,而竹簡更是沒法抄寫圖樣,而醫學上輕微的差別就可能導致醫療事故)
由於書上還畫有人體內髒示意圖,所以還有醫師大著膽子用死者的身體與書上內容驗證,其中又以涼州地區的醫師經驗最為豐富(因為這邊打了不少仗,屍體管夠),就是鐵匠們打造的手術器械有點簡陋。
當然漢軍用的醫療器械大部分是網友們送來的,還搭配了消毒的流程,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許多病人讓醫師看病的時候都是出於“搏一搏命“的狀態,因此不會有醫鬧。倒是因為不少醫師能治療以前不會治的病,被安上了神醫的名頭。
金城的水力車床還在製作各種箭杆和長槍,而冀縣這邊的水力作坊則重新開始打造農具。一方麵是因為移民和民夫的到來衝擊了原本的農具市場,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陳軒最近又給甲胄廠裏麵添了一套水磨車床設備,可以批量製作刀片。
————現代時間線————
甲胄廠的老師傅們得知又加了一套設備的時候還是很高興的——這意味著老板看好未來的行業發展,打算投資擴大生產。
畢竟老板是個二代,誰知道他會不會心血來潮摻和甲胄的生意然後興趣一散就把工廠賣了,而副廠長什麽技術都不懂,整個一個老板的傳聲筒和人形圖章,最大的愛好是耍大槍。
在摸熟了這套設備的使用後,老師們試著做了第一批刀劍——趙星告訴他們要做成環首刀和戚家刀的樣子,主要是練手,這兩種刀的造型不複雜,做壞了也不心疼。
雖然對副廠長質疑自己的技術有些不滿,老師傅們還是做了一批刀劍,這些刀劍全靠銑床磨床加工,沒有任何鍛打淬火程序,若是讓現代刀劍愛好者看到怕不是要怒批這些刀劍都是樣子貨,一點靈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