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無孝子。
葬禮上,哭天搶地表現得極為誇張的,往往不是常年伺候在側的子女。
反倒是那些日複一日照顧服侍、將老人給送走的,在喪事上很難哭的出來。
任何能加上“價值”後綴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比如情緒。
消耗久了,自然也就消耗空了。
就像此時的陰萌,她笑了,不是強顏歡笑,而是一種解脫和慶幸。
她爺爺被困在棺材裏,她則被困在棺材鋪裏。
爺孫倆,各自都在煎熬。
現在,終於雙方都得到了解脫。
慶幸則是因為,她撐到了最後,她沒有流露出不耐,沒有表現出低落,她一直以積極陽光的姿態每天幫爺爺換尿布擦身子,趴在棺材邊給爺爺說話。
她知道這是自己應該做的,畢竟她是爺爺帶大的,她會為某一刻心底忽然升騰的麻木與厭惡而感到自我惡心,然後是對自我的批判與教育。
她很害怕自己會撐不住,她不希望在自己爺爺麵前展現出不符合“乖孫女”的一麵,哪怕僅僅是絲毫,都絕不允許。
現在,她贏了。
贏得了餘生問心無愧。
譚文彬率先上前也同樣笑著說道:“老爺子走得安詳,是喜喪了。”
潤生:“辦喪事吧。”
喪事很簡單,因為真的沒外客,陰萌不需要纏黑紗係白繩去下跪請人。
店鋪招牌兩側,掛上了兩盞白燈籠。
門口擺著一個花圈,留款是三個人的名字,挽聯是李追遠寫的,因為四個人裏,就他寫的一手好毛筆字。
鋪子裏本就有台老舊音響,現在被擺在外頭,放起了哀樂。
但這裏是豐都,又是鬼街,門麵還是棺材鋪,哪怕布置這麽多東西出來,路過的人也不會認為是死了人,會下意識認為這是在搞活動增添氛圍。
一時間,進店看看的客人比往常都要多出一些。
給老頭換好壽衣後,陰萌就穿上孝服盤腿坐在靈堂前。
譚文彬和潤生相對而坐燒著紙錢。
紙灰屑飄轉,屋子裏有些燎悶。
恰好外頭下起了雨,李追遠幹脆合上族譜,搬起小板凳往店門口一坐。
雨水帶來了清新的空氣,也澆謝了街上的行人。
潤生問道:“你們這裏喪事怎麽安排,要停靈多久?”
陰萌:“我想今晚就給爺爺下葬。”
潤生提醒道:“這不符合規矩。”
除非世道混亂、事急從權,否則真沒聽說過哪裏會當天死當晚就葬的。
陰萌:“無所謂規矩不規矩了。”
譚文彬馬上附和道:“生前盡孝的就是有底氣,也確實不用演戲了”
潤生問道:“那我給你推過去,你家祖墳在哪裏?”
陰萌搖搖頭:“我家沒有祖墳,我家傳統是水葬。”
潤生:“哪個水域?”
陰萌再次搖頭:“我不知道,爺爺在的時候沒跟我細說過這些。”
坐在鋪門口背對著眾人聽雨的李追遠開口道:“九拐河。”
陰萌好奇道:“小遠,伱是怎麽知道的?”
“你家族譜上有寫。”
“有寫?族譜我是看過的,我不記得有些這個。”
“是後頭的筆記,你們家一個明朝的先人,記錄了自己父親下葬的流程,寫得很詳細。”
“哦,怪不得,那些筆記我是沒看,太多了也太密了,字也很難看懂。”
李追遠:“你阿爺,確實太粗心大意了。”
明明自己早已一把年紀了,這些身後事的安排居然不提前告知孫女。
當然,也可能老頭早就不看重這些規矩了,畢竟連族譜都能說借就借。
兒子“失蹤無音訊”,唯一的血親還是孫女,他自個兒又身體不好,應該是早就做好了家族傳承斷絕的準備,否則也不會連走陰之法也不教給陰萌。
“那,你來幫我安排爺爺的下葬好不好,小遠?”
潤生:“叫哥。”
譚文彬打了個樣:“小遠哥,中午想吃啥,我去買。”
陰萌起身離開蒲團,走到李追遠身側,半蹲下來:
“小遠哥,幫幫我。”
李追遠點點頭。
陰萌舒了口氣,扭頭對譚文彬喊道:“去那頭王嬢嬢鹵菜店,我想吃豬蹄。”
譚文彬撐開傘,走入雨幕。
不多時,他就提著一大袋吃的迴來了。
沒酒,但有好肉好菜。
四人圍坐一圈,塑料袋撩開,就擺在地上。
米飯是家裏的,潤生親自煮的,沒敢讓陰萌插手。
一大盆米飯被端上來,李追遠和陰萌一人半碗,餘下幾乎沒怎麽減的這一盆,則全部交給潤生和譚文彬。
吃飯時,譚文彬問道:“接下來你打算做什麽,繼續開這棺材鋪麽?”
陰萌停下啃豬蹄的動作,偷偷看了一眼李追遠,小聲道:“我都喊哥了。”
“啥意思?”譚文彬一時沒聽懂。
潤生:“賴上了。”
陰萌伸腿踹了一下潤生。
譚文彬有些意外道:“你咋想的,想跟我們走?這兒離南通可挺遠的。”
陰萌無所謂道:“反正我現在也沒親人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去哪兒都可以,我也沒什麽朋友,就你們仨。”
譚文彬有些為難道:“可是,李大爺家裏已經有我一個吃幹飯的了。”
陰萌:“我可以幹活兒啊,幫忙做飯什麽的。”
潤生:“……”
譚文彬:“……”
李追遠也不得不開口道:“跟我們迴家後,你可以什麽都不做,但千萬不要手癢了去做飯。”
連譚文彬那種鐵胃都扛不住,怕是陰萌到家做一頓飯,就能直接把自己和太爺給送走。
“你答應啦?”陰萌開心地問道,“那我就跟你們去南通了。”
“嗯,好。”
老頭,你這孫女,其實比你想的要聰明得多。
飯後,門外音響繼續放著哀樂,大家則坐在靈堂前打起了牌。
起初玩的是四人鬥地主,打了一陣後,三人就默契地把李追遠給排除,玩起了三人鬥地主。
到下午時,三人才散場。
店鋪裏的東西需要處理,那些手工品本就不值幾個錢,送人都可以,店鋪裏真正值錢的,還是棺材,老頭用掉一口,還剩四口。
好在,棺材在時下可是硬通貨。
誰家都有老人,而老人在死前都會為自己提前準備好壽材。
為了盡快出手,陰萌直接打了五折,四口棺材很快被賣掉,拿的還是現錢。
潤生和譚文彬就推著車,將四口棺材分別送到人鋪子上去,是的,都沒出鬼街,就被其它商戶給買下了。
他們也不怕棺材臨時擺店外會影響生意,在這兒,尋常得就跟擺了個招財貓似的。
陰萌坐在那裏數著錢:“還好,下個月房租還沒給,到時候屋子裏餘下的玩意兒,就都留給房東了。”
潤生將中午剩下的熟菜都丟下去,煮了一大鍋雜燴粥。
吃飽喝足後,外頭天也全黑了。
陰福海的棺材被放在推車上,潤生一個人在前頭推車,譚文彬在後頭推,陰萌跟著車走,李追遠則坐在棺材蓋上,手裏撐著傘。
不是男孩拿大和故意偷懶,而是下葬的路本就不好走,他需要坐得高看得遠來規劃。
夜間下葬,還是在鬼街,要是悶頭亂撞,天知道會碰到什麽。
明兒個就要返程了,李追遠可不想在今晚再遇上點突發節目。
出了街,離了縣,過了村,棺材被運到了那處河灘,一路平安順利。
前頭就是九拐頭,當地人又叫九龍拐,顧名思義,就是河段在這裏蜿蜒曲折,極端的彎轉很多。
過了這九龍拐,這條河餘下就一路筆直,可直匯長江。
從風水上來講,這裏蓄勢建壘,衝淤待放。
在這兒水葬,寓意死者蕩滌生前塵埃,洗去一切因果。
見到實景後,李追遠感到些許奇怪。
因為按理說,這兒其實不是水葬的好位置。
在正常人眼裏,逝者應該獲得的是安息,可這裏,則是輕裝遠行。
要是把這兒選作新生兒接受洗禮賜福以及成年禮舉行的地方,倒是更為合適。
岸灘上,譚文彬擺好了供桌。
李追遠看向陰萌:“會念悼詞麽?”
陰萌攤開雙手,她今天已經習慣了這種迴應了:“不會,不懂。”
李追遠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吃虧了,因為自己這相當於是在給老頭坐齋。
可偏偏這一項,並不在買賣交易裏。
李追遠走到供桌前,指了指自己身側,對陰萌道:“持香跪這兒吧。”
“哎,好。”
陰萌很聽話,將香點燃後跪下,雙手持香,高於頭頂。
李追遠對潤生做了個手勢,潤生將岸邊的棺材,推入了水中。
隻是棺材並未被水流順勢衝下去,而是繼續滯留在岸邊。
李追遠用蠟燭點燃黃紙,揮舞之下,將燃著的黃紙分批撒向空中,丟在地上和拋入河內。
借著那還未熄滅的光火,李追遠雙手撐著供桌,眼眸微垂,身子微搖,嘴裏念誦起悼詞。
悼詞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謳歌讚美陰長生,也就是所謂的豐都大帝。
這些,李追遠是完全背誦那份筆記裏的記錄,也沒什麽需要修改的地方。
後半段,則需要講述其生平,不能抄了,要根據“當逝人”具體情況。
隻是,老頭真沒什麽好吹的,他不僅沒把家族傳承發揚壯大,反而幾乎要在他手裏斷絕了。
要不是那獨眼婆搶先一步毒死了人,老頭還得擔上牽連滅門的因果,至於你有什麽苦衷緣由,天道是不管的。
既然生平沒什麽業績和亮點,李追遠能吹的,也就隻剩下個“兢兢業業”。
為了湊悼詞的內容,李追遠把這個點,從多個方麵多個角度,反複進行形容。
等覺得差不多後,李追遠才開始收尾,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隻見男孩先是深吸一口氣,隨即身子前傾,進入了半走陰狀態;
他的聲音,也不再僅僅存在於現實,還傳去了另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
“李追遠代孝子陰萌,
叩請豐都大帝,定黃泉、鎮陰司、開陰門。
接,
陰氏子弟陰福海,
歸豐都,步往生,入極樂。”
李追遠後仰起脖子,結束走陰,然後對身側的陰萌道:“叩首。”
陰萌馬上對著河麵磕頭行禮。
禮畢。
風起河灘,哪怕是普通人都能察覺到這風的森寒詭異。
下一刻,原本似乎還對陽間仍有眷戀的棺材,終於脫離了岸邊,向河流深處漂去。
譚文彬看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麽,一隻手捂住自己的嘴防止尖叫出聲另一隻手使勁捶著潤生的臂膀。
潤生懂彬彬的意思,他也看見了,在棺材下方的水麵裏,出現了四道陰影。
陰影越來越凝實,棺材逐漸脫離了水麵,下方的陰影化作了四個鬼氣沉沉的實質存在,它們扛著棺材,繼續在河流裏前進。
潤生吸了吸鼻子,好濃鬱的水屍臭味。
這抬棺的四個,好像是死倒。
李追遠同樣看著這場景,他看出來的,其實比潤生更多一些,比如這抬棺四人,之前應該是這條河域裏不知哪年溺死的屍體,他們沒有被水流衝走,而是深埋在河底泥沙下。
此刻,則全部“複蘇”,像是被臨時征發了徭役,充當起了抬棺匠。
這再次證明了李追遠先前的猜測,這座豐都鬼城,確實有著獨屬於它的特殊。
同時,也間接印證了另一個猜測,陰長生吞屍丹“成仙”,這“仙”應該是其字麵意義的反義。
而陰長生所說,他成仙後才看見的那幾十位不喜出門潛心隱居的道友,大概率也不是什麽仙風道骨的存在,而是強橫可怕的死倒。
就是不知道他們私下裏有沒有交流過……以及,自己以後是否也有機會,去接觸到他們。
“咯咯咯!~~~”
明明距天亮還早,可附近不知從哪裏傳來了高亢的雞鳴聲。
太陽沒被叫出來,可頭頂雲層上,卻出現了一片詭異的紅,將河灘和河麵上,映襯得極為陰森與壓抑。
這一現象轉瞬即逝,快得能讓你誤以為隻是刹那的眼花。
然後,原本雖然“漂遠”卻還在視線中的那口棺材,也消失不見了。
譚文彬手撐著潤生的肩膀用力跳了好幾下:
“咦,怎麽忽然沒了,是沉了麽?”
潤生:“被接走了。”
李追遠手抓著供桌,額頭上全是汗,不停做著深唿吸。
陰萌從地上爬起來,關心地問道:“小遠……哥,你沒事吧?”
她挺愧疚,以為男孩是因為幫她辦喪事而透支了。
可實際上,在學會陰家十二法門補齊了那塊最基礎的短板後,李追遠現在可不會再像以前那般容易流鼻血。
他現在這狀況,是極度的後怕。
因為就在剛才,哪怕時間再短,他都來得及瞬間走陰,跑去前麵“看看”。
這個念頭剛升起,他就察覺到了一股巨大的危機感。
好像隻要自己這麽做了,就會看見真正的恐怖。
這麽多年過去了,陰家人死了,依舊能引得“四鬼抬棺”接引,證明其運行的邏輯,還沒崩壞。
這是否也意味著,陰長生,豐都大帝……他還在?
閉上眼,艱難地咽了口唾沫,再睜開眼時,李追遠唿吸得以平緩。
他轉身,麵朝豐都鬼街的方向,眼裏的駭然被一抹淡淡的興奮所取代:
真好,你還在。
這個世界,真是越來越有趣了。
男孩放心了,因為他確信,就算是等自己長大後,也不會感到乏味無聊。
收拾好東西,四人迴到了鬼街棺材鋪。
清倉甩賣處理後,鋪子裏很是空蕩,大家隻能打地鋪將就一晚,沒了棺材後,竟甚是想念。
翌日上午,四人拿著各自行李,在鬼街碼頭上了船。
不用再去萬州了,接下來要直奔山城。
陰萌站在船頭,看著腳下江麵被不斷切開。
站船尾有些戀戀不舍的,是李追遠。
像是一道名菜,淺嚐輒止,迴味無窮的同時,依舊保留著巨大的期待。
雖然知道這是一種作死,但他相信,等自己長大且時機成熟後,會再次迴到這座鬼城,去嚐試挖掘其核心處的秘密。
碼頭漸遠,街道漸遠,山也在漸遠,可未來,卻在一步步接近。
迴到山城後,李追遠給薛亮亮打了電話。
薛亮亮告知男孩竹簡的複原工作還需要挺長一段時間,到時候等他結束手裏的這個項目迴金陵時,會把複原好的竹簡帶迴來,親自去南通交給男孩。
沒在山城做過多耽擱,四人去了火車站,買了迴去的車票。
隻不過這次沒有薛亮亮的渠道關係,四人隻買到了硬臥票,一個間裏六個人,而且沒一張是底臥。
饒是李追遠還小,但躺在硬臥鋪上依舊感到逼仄。
另外仨更慘,這鋪位隻能躺不能坐,整得不上不下很是煎熬。
因此,除了晚上睡覺,其餘時間他們仨都喜歡在外頭過道裏活動。
譚文彬特意叮囑了陰萌好幾次,不要在火車上送吃的喝的,不要和任何陌生人有過多接觸。
實在上次那個紅衣小女孩給眾人留下了太深的陰影,真不想再被白眼狼一次了。
到站南通時已是後半夜,車站外頭不多的出租車和黑車在聽到是要去鄉下後,都選擇拒載。
後來實在是沒辦法,譚文彬去電話亭裏打電話唿了譚雲龍。
四人在馬路邊坐等了一段時間,一輛飄散著濃鬱海鮮味的皮卡停在了麵前。
譚雲龍將手中煙頭丟出車窗,催促道:“快上車,我得抓緊時間還車呢,人早上要用這車進貨。”
皮卡開到思源村時,天已經亮了。
車停下時,譚雲龍看向自己兒子,問道:“跟我迴家去,你媽想你了。”
“沒事,我明天迴去,讓我媽再多享受一天期待母子重逢的快樂。”
說完,不等自己老子罵人,譚文彬就先一步下了車。
在其他人還在拿行李時,他就揮舞著雙臂很是興奮地向家跑去,一邊跑還在一邊喊:
“李大爺,李大爺!”
壩子上傳來李三江明知故問的笑罵聲:
“我說,這大早上的,是誰啊?”
“是壯壯,壯壯迴來了!”
(本章完)
葬禮上,哭天搶地表現得極為誇張的,往往不是常年伺候在側的子女。
反倒是那些日複一日照顧服侍、將老人給送走的,在喪事上很難哭的出來。
任何能加上“價值”後綴的東西,都是有限的,比如情緒。
消耗久了,自然也就消耗空了。
就像此時的陰萌,她笑了,不是強顏歡笑,而是一種解脫和慶幸。
她爺爺被困在棺材裏,她則被困在棺材鋪裏。
爺孫倆,各自都在煎熬。
現在,終於雙方都得到了解脫。
慶幸則是因為,她撐到了最後,她沒有流露出不耐,沒有表現出低落,她一直以積極陽光的姿態每天幫爺爺換尿布擦身子,趴在棺材邊給爺爺說話。
她知道這是自己應該做的,畢竟她是爺爺帶大的,她會為某一刻心底忽然升騰的麻木與厭惡而感到自我惡心,然後是對自我的批判與教育。
她很害怕自己會撐不住,她不希望在自己爺爺麵前展現出不符合“乖孫女”的一麵,哪怕僅僅是絲毫,都絕不允許。
現在,她贏了。
贏得了餘生問心無愧。
譚文彬率先上前也同樣笑著說道:“老爺子走得安詳,是喜喪了。”
潤生:“辦喪事吧。”
喪事很簡單,因為真的沒外客,陰萌不需要纏黑紗係白繩去下跪請人。
店鋪招牌兩側,掛上了兩盞白燈籠。
門口擺著一個花圈,留款是三個人的名字,挽聯是李追遠寫的,因為四個人裏,就他寫的一手好毛筆字。
鋪子裏本就有台老舊音響,現在被擺在外頭,放起了哀樂。
但這裏是豐都,又是鬼街,門麵還是棺材鋪,哪怕布置這麽多東西出來,路過的人也不會認為是死了人,會下意識認為這是在搞活動增添氛圍。
一時間,進店看看的客人比往常都要多出一些。
給老頭換好壽衣後,陰萌就穿上孝服盤腿坐在靈堂前。
譚文彬和潤生相對而坐燒著紙錢。
紙灰屑飄轉,屋子裏有些燎悶。
恰好外頭下起了雨,李追遠幹脆合上族譜,搬起小板凳往店門口一坐。
雨水帶來了清新的空氣,也澆謝了街上的行人。
潤生問道:“你們這裏喪事怎麽安排,要停靈多久?”
陰萌:“我想今晚就給爺爺下葬。”
潤生提醒道:“這不符合規矩。”
除非世道混亂、事急從權,否則真沒聽說過哪裏會當天死當晚就葬的。
陰萌:“無所謂規矩不規矩了。”
譚文彬馬上附和道:“生前盡孝的就是有底氣,也確實不用演戲了”
潤生問道:“那我給你推過去,你家祖墳在哪裏?”
陰萌搖搖頭:“我家沒有祖墳,我家傳統是水葬。”
潤生:“哪個水域?”
陰萌再次搖頭:“我不知道,爺爺在的時候沒跟我細說過這些。”
坐在鋪門口背對著眾人聽雨的李追遠開口道:“九拐河。”
陰萌好奇道:“小遠,伱是怎麽知道的?”
“你家族譜上有寫。”
“有寫?族譜我是看過的,我不記得有些這個。”
“是後頭的筆記,你們家一個明朝的先人,記錄了自己父親下葬的流程,寫得很詳細。”
“哦,怪不得,那些筆記我是沒看,太多了也太密了,字也很難看懂。”
李追遠:“你阿爺,確實太粗心大意了。”
明明自己早已一把年紀了,這些身後事的安排居然不提前告知孫女。
當然,也可能老頭早就不看重這些規矩了,畢竟連族譜都能說借就借。
兒子“失蹤無音訊”,唯一的血親還是孫女,他自個兒又身體不好,應該是早就做好了家族傳承斷絕的準備,否則也不會連走陰之法也不教給陰萌。
“那,你來幫我安排爺爺的下葬好不好,小遠?”
潤生:“叫哥。”
譚文彬打了個樣:“小遠哥,中午想吃啥,我去買。”
陰萌起身離開蒲團,走到李追遠身側,半蹲下來:
“小遠哥,幫幫我。”
李追遠點點頭。
陰萌舒了口氣,扭頭對譚文彬喊道:“去那頭王嬢嬢鹵菜店,我想吃豬蹄。”
譚文彬撐開傘,走入雨幕。
不多時,他就提著一大袋吃的迴來了。
沒酒,但有好肉好菜。
四人圍坐一圈,塑料袋撩開,就擺在地上。
米飯是家裏的,潤生親自煮的,沒敢讓陰萌插手。
一大盆米飯被端上來,李追遠和陰萌一人半碗,餘下幾乎沒怎麽減的這一盆,則全部交給潤生和譚文彬。
吃飯時,譚文彬問道:“接下來你打算做什麽,繼續開這棺材鋪麽?”
陰萌停下啃豬蹄的動作,偷偷看了一眼李追遠,小聲道:“我都喊哥了。”
“啥意思?”譚文彬一時沒聽懂。
潤生:“賴上了。”
陰萌伸腿踹了一下潤生。
譚文彬有些意外道:“你咋想的,想跟我們走?這兒離南通可挺遠的。”
陰萌無所謂道:“反正我現在也沒親人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去哪兒都可以,我也沒什麽朋友,就你們仨。”
譚文彬有些為難道:“可是,李大爺家裏已經有我一個吃幹飯的了。”
陰萌:“我可以幹活兒啊,幫忙做飯什麽的。”
潤生:“……”
譚文彬:“……”
李追遠也不得不開口道:“跟我們迴家後,你可以什麽都不做,但千萬不要手癢了去做飯。”
連譚文彬那種鐵胃都扛不住,怕是陰萌到家做一頓飯,就能直接把自己和太爺給送走。
“你答應啦?”陰萌開心地問道,“那我就跟你們去南通了。”
“嗯,好。”
老頭,你這孫女,其實比你想的要聰明得多。
飯後,門外音響繼續放著哀樂,大家則坐在靈堂前打起了牌。
起初玩的是四人鬥地主,打了一陣後,三人就默契地把李追遠給排除,玩起了三人鬥地主。
到下午時,三人才散場。
店鋪裏的東西需要處理,那些手工品本就不值幾個錢,送人都可以,店鋪裏真正值錢的,還是棺材,老頭用掉一口,還剩四口。
好在,棺材在時下可是硬通貨。
誰家都有老人,而老人在死前都會為自己提前準備好壽材。
為了盡快出手,陰萌直接打了五折,四口棺材很快被賣掉,拿的還是現錢。
潤生和譚文彬就推著車,將四口棺材分別送到人鋪子上去,是的,都沒出鬼街,就被其它商戶給買下了。
他們也不怕棺材臨時擺店外會影響生意,在這兒,尋常得就跟擺了個招財貓似的。
陰萌坐在那裏數著錢:“還好,下個月房租還沒給,到時候屋子裏餘下的玩意兒,就都留給房東了。”
潤生將中午剩下的熟菜都丟下去,煮了一大鍋雜燴粥。
吃飽喝足後,外頭天也全黑了。
陰福海的棺材被放在推車上,潤生一個人在前頭推車,譚文彬在後頭推,陰萌跟著車走,李追遠則坐在棺材蓋上,手裏撐著傘。
不是男孩拿大和故意偷懶,而是下葬的路本就不好走,他需要坐得高看得遠來規劃。
夜間下葬,還是在鬼街,要是悶頭亂撞,天知道會碰到什麽。
明兒個就要返程了,李追遠可不想在今晚再遇上點突發節目。
出了街,離了縣,過了村,棺材被運到了那處河灘,一路平安順利。
前頭就是九拐頭,當地人又叫九龍拐,顧名思義,就是河段在這裏蜿蜒曲折,極端的彎轉很多。
過了這九龍拐,這條河餘下就一路筆直,可直匯長江。
從風水上來講,這裏蓄勢建壘,衝淤待放。
在這兒水葬,寓意死者蕩滌生前塵埃,洗去一切因果。
見到實景後,李追遠感到些許奇怪。
因為按理說,這兒其實不是水葬的好位置。
在正常人眼裏,逝者應該獲得的是安息,可這裏,則是輕裝遠行。
要是把這兒選作新生兒接受洗禮賜福以及成年禮舉行的地方,倒是更為合適。
岸灘上,譚文彬擺好了供桌。
李追遠看向陰萌:“會念悼詞麽?”
陰萌攤開雙手,她今天已經習慣了這種迴應了:“不會,不懂。”
李追遠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吃虧了,因為自己這相當於是在給老頭坐齋。
可偏偏這一項,並不在買賣交易裏。
李追遠走到供桌前,指了指自己身側,對陰萌道:“持香跪這兒吧。”
“哎,好。”
陰萌很聽話,將香點燃後跪下,雙手持香,高於頭頂。
李追遠對潤生做了個手勢,潤生將岸邊的棺材,推入了水中。
隻是棺材並未被水流順勢衝下去,而是繼續滯留在岸邊。
李追遠用蠟燭點燃黃紙,揮舞之下,將燃著的黃紙分批撒向空中,丟在地上和拋入河內。
借著那還未熄滅的光火,李追遠雙手撐著供桌,眼眸微垂,身子微搖,嘴裏念誦起悼詞。
悼詞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謳歌讚美陰長生,也就是所謂的豐都大帝。
這些,李追遠是完全背誦那份筆記裏的記錄,也沒什麽需要修改的地方。
後半段,則需要講述其生平,不能抄了,要根據“當逝人”具體情況。
隻是,老頭真沒什麽好吹的,他不僅沒把家族傳承發揚壯大,反而幾乎要在他手裏斷絕了。
要不是那獨眼婆搶先一步毒死了人,老頭還得擔上牽連滅門的因果,至於你有什麽苦衷緣由,天道是不管的。
既然生平沒什麽業績和亮點,李追遠能吹的,也就隻剩下個“兢兢業業”。
為了湊悼詞的內容,李追遠把這個點,從多個方麵多個角度,反複進行形容。
等覺得差不多後,李追遠才開始收尾,這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隻見男孩先是深吸一口氣,隨即身子前傾,進入了半走陰狀態;
他的聲音,也不再僅僅存在於現實,還傳去了另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
“李追遠代孝子陰萌,
叩請豐都大帝,定黃泉、鎮陰司、開陰門。
接,
陰氏子弟陰福海,
歸豐都,步往生,入極樂。”
李追遠後仰起脖子,結束走陰,然後對身側的陰萌道:“叩首。”
陰萌馬上對著河麵磕頭行禮。
禮畢。
風起河灘,哪怕是普通人都能察覺到這風的森寒詭異。
下一刻,原本似乎還對陽間仍有眷戀的棺材,終於脫離了岸邊,向河流深處漂去。
譚文彬看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麽,一隻手捂住自己的嘴防止尖叫出聲另一隻手使勁捶著潤生的臂膀。
潤生懂彬彬的意思,他也看見了,在棺材下方的水麵裏,出現了四道陰影。
陰影越來越凝實,棺材逐漸脫離了水麵,下方的陰影化作了四個鬼氣沉沉的實質存在,它們扛著棺材,繼續在河流裏前進。
潤生吸了吸鼻子,好濃鬱的水屍臭味。
這抬棺的四個,好像是死倒。
李追遠同樣看著這場景,他看出來的,其實比潤生更多一些,比如這抬棺四人,之前應該是這條河域裏不知哪年溺死的屍體,他們沒有被水流衝走,而是深埋在河底泥沙下。
此刻,則全部“複蘇”,像是被臨時征發了徭役,充當起了抬棺匠。
這再次證明了李追遠先前的猜測,這座豐都鬼城,確實有著獨屬於它的特殊。
同時,也間接印證了另一個猜測,陰長生吞屍丹“成仙”,這“仙”應該是其字麵意義的反義。
而陰長生所說,他成仙後才看見的那幾十位不喜出門潛心隱居的道友,大概率也不是什麽仙風道骨的存在,而是強橫可怕的死倒。
就是不知道他們私下裏有沒有交流過……以及,自己以後是否也有機會,去接觸到他們。
“咯咯咯!~~~”
明明距天亮還早,可附近不知從哪裏傳來了高亢的雞鳴聲。
太陽沒被叫出來,可頭頂雲層上,卻出現了一片詭異的紅,將河灘和河麵上,映襯得極為陰森與壓抑。
這一現象轉瞬即逝,快得能讓你誤以為隻是刹那的眼花。
然後,原本雖然“漂遠”卻還在視線中的那口棺材,也消失不見了。
譚文彬手撐著潤生的肩膀用力跳了好幾下:
“咦,怎麽忽然沒了,是沉了麽?”
潤生:“被接走了。”
李追遠手抓著供桌,額頭上全是汗,不停做著深唿吸。
陰萌從地上爬起來,關心地問道:“小遠……哥,你沒事吧?”
她挺愧疚,以為男孩是因為幫她辦喪事而透支了。
可實際上,在學會陰家十二法門補齊了那塊最基礎的短板後,李追遠現在可不會再像以前那般容易流鼻血。
他現在這狀況,是極度的後怕。
因為就在剛才,哪怕時間再短,他都來得及瞬間走陰,跑去前麵“看看”。
這個念頭剛升起,他就察覺到了一股巨大的危機感。
好像隻要自己這麽做了,就會看見真正的恐怖。
這麽多年過去了,陰家人死了,依舊能引得“四鬼抬棺”接引,證明其運行的邏輯,還沒崩壞。
這是否也意味著,陰長生,豐都大帝……他還在?
閉上眼,艱難地咽了口唾沫,再睜開眼時,李追遠唿吸得以平緩。
他轉身,麵朝豐都鬼街的方向,眼裏的駭然被一抹淡淡的興奮所取代:
真好,你還在。
這個世界,真是越來越有趣了。
男孩放心了,因為他確信,就算是等自己長大後,也不會感到乏味無聊。
收拾好東西,四人迴到了鬼街棺材鋪。
清倉甩賣處理後,鋪子裏很是空蕩,大家隻能打地鋪將就一晚,沒了棺材後,竟甚是想念。
翌日上午,四人拿著各自行李,在鬼街碼頭上了船。
不用再去萬州了,接下來要直奔山城。
陰萌站在船頭,看著腳下江麵被不斷切開。
站船尾有些戀戀不舍的,是李追遠。
像是一道名菜,淺嚐輒止,迴味無窮的同時,依舊保留著巨大的期待。
雖然知道這是一種作死,但他相信,等自己長大且時機成熟後,會再次迴到這座鬼城,去嚐試挖掘其核心處的秘密。
碼頭漸遠,街道漸遠,山也在漸遠,可未來,卻在一步步接近。
迴到山城後,李追遠給薛亮亮打了電話。
薛亮亮告知男孩竹簡的複原工作還需要挺長一段時間,到時候等他結束手裏的這個項目迴金陵時,會把複原好的竹簡帶迴來,親自去南通交給男孩。
沒在山城做過多耽擱,四人去了火車站,買了迴去的車票。
隻不過這次沒有薛亮亮的渠道關係,四人隻買到了硬臥票,一個間裏六個人,而且沒一張是底臥。
饒是李追遠還小,但躺在硬臥鋪上依舊感到逼仄。
另外仨更慘,這鋪位隻能躺不能坐,整得不上不下很是煎熬。
因此,除了晚上睡覺,其餘時間他們仨都喜歡在外頭過道裏活動。
譚文彬特意叮囑了陰萌好幾次,不要在火車上送吃的喝的,不要和任何陌生人有過多接觸。
實在上次那個紅衣小女孩給眾人留下了太深的陰影,真不想再被白眼狼一次了。
到站南通時已是後半夜,車站外頭不多的出租車和黑車在聽到是要去鄉下後,都選擇拒載。
後來實在是沒辦法,譚文彬去電話亭裏打電話唿了譚雲龍。
四人在馬路邊坐等了一段時間,一輛飄散著濃鬱海鮮味的皮卡停在了麵前。
譚雲龍將手中煙頭丟出車窗,催促道:“快上車,我得抓緊時間還車呢,人早上要用這車進貨。”
皮卡開到思源村時,天已經亮了。
車停下時,譚雲龍看向自己兒子,問道:“跟我迴家去,你媽想你了。”
“沒事,我明天迴去,讓我媽再多享受一天期待母子重逢的快樂。”
說完,不等自己老子罵人,譚文彬就先一步下了車。
在其他人還在拿行李時,他就揮舞著雙臂很是興奮地向家跑去,一邊跑還在一邊喊:
“李大爺,李大爺!”
壩子上傳來李三江明知故問的笑罵聲:
“我說,這大早上的,是誰啊?”
“是壯壯,壯壯迴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