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百折不撓呂相國
開局主動辭官,皇帝卻要逼我淨身 作者:為輕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沉默片刻,呂慧終於開口。
招義陷落的責任,他沒法兒辯駁,朝中眾臣已經給他定了性,就連永昌帝都對他表達了強烈不滿。
“啟奏陛下,招義縣失陷太過突然,但也必須盡快派兵過去,以免事態擴大。”
永昌帝皺眉道,“短時間到哪兒派那麽多兵力過去?”
南夏兵力是不少,但相當一部分兵力掌握在世家門閥手上,緊急情況下能夠抽調過去的兵力著實有限,除了其他邊境地區的兵力不能動之外,就隻剩下京營附近的守備兵力了。
要想奪迴招義,非十數萬兵馬不能成事啊!
呂慧:“陛下,可把駐紮在霍丘一帶的兵馬調到招義附近。”
“霍丘?”永昌帝急道,“一旦動了霍丘的兵馬,萬一穎上有異動怎麽辦?”
呂慧搖了搖頭,“如今我大夏最大隱患不是穎上,而是已經吞並了招義縣的大隋!
而且這次大隋突然南下並吞招義,穎王府同樣會極為緊張。
試問,一旦大隋對我大夏大舉動兵,穎王府還能獨善其身嗎?他同樣會有兔死狐悲之憂。
所以撤掉霍丘的駐軍,不但能解招義之危,同時還可以向穎上示好,兩全其美。
另外,招義失陷,能不能奪取迴來放在一邊,但朝廷必須有所行動,以展示我大夏守土保國的決心,同時也可防止大隋野心繼續在我大夏擴張。
為此,臣願意親赴穎上,向穎王府陳明利害,共同抵禦大隋南侵。”
永昌帝聞言大為欣慰,“呂相剛剛迴京,朕實在不忍心讓人太過勞累啊。”
這話聽聽也就算了。
呂慧當即迴道,“為陛下分憂,乃臣份內之事。”
盡管呂慧提出了應對之策,但朝堂上君臣對後續事態發展,依然一片悲觀。
“另外,馬上就要年關了,這個季節哪怕是大隋,應該也不至於急著動兵南下。
但為了以策萬全,臣建議,派出使臣秘密前往契丹,聯合契丹一同應對大隋的威脅。”
聯合契丹?
此言一出,不僅永昌帝愣了,群臣更是反應極其強烈。
“啟奏陛下,臣反對呂相提出的建議!”
禮部尚書莫懷德第一個站了出來,怒視著呂慧。
“契丹乃我中原漢人共敵,幾十年來一直在北方殘害中原百姓,如今呂相卻提議與這番邦蠻夷結盟,實為漢賊之舉。
且不說這樣做會不會起到製衡大隋的效果,萬一事泄,必會受到所有中原百姓共同唾棄!
呂相之舉,實為掘我大夏氣運的斷根之舉,萬萬不能答應!”
緊接著,吏部尚書季永圖,戶部尚書呂不凡等人同仇敵愾,相繼附議。
永昌帝也覺得這個提議太過瘋狂,無奈看向呂慧,“呂相,你也聽到了?”
呂慧不為所動,沉著應對,“陛下誤會臣的意思了。
臣提出的所謂與契丹結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實際上就是讓契丹替我大夏承擔大隋擴張的壓力而已,並沒有真的要與契丹聯合用兵之意。
臣之前就已經收到了千機司匯報的契丹方麵相關情報。
長山郡戰事之後,原契丹南京留守蕭力夫去向不明。
新任契丹南京留守耶律留情曾以此為由再次帶兵進逼長山郡,隻是因為天氣原因,最終草草收兵而已。
但長山郡戰敗,已被契丹人視為奇恥大辱。
這是他們數十年來與中原勢力交鋒以來第一次慘敗,而且主將生死不明,所以契丹人勢必會尋機報仇。
這個時候,隻要我大夏派出使臣向他們示好,並暗示我大夏會在大隋南部主動牽製大隋,契丹人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再次對大隋用兵,如此我大夏危機自然可解,甚至完全有可能一舉收複招義,將大隋再次驅趕到江北。”
永昌帝聞言龍顏大閱,看向呂慧的目光也柔和了許多。
說到底,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呂相能解朕之憂啊!
這個提議的確不錯。
招義陷落雖然是事實,但完全可以把失陷說成了大夏與大隋在招義爭鋒,彼此戰事膠著,變壞事為好事嘛。
隻要契丹人想報仇,就一定會想辦法抓住這一點,趁機從北方對大隋造成威脅,如此一來大隋還有精力攻打大夏嗎?
能不能守住招義還兩說呢!
“好!”
“呂相這個提議不錯,諸卿可有異議?”
這一迴,沒有人再說什麽了。
甚至連一向交往楚昊的董全和杜襄等人也不再反對。
他們是和楚昊私交好,可以因為擔心楚昊個人安全而偷偷通風報信,但不代表不顧及大夏朝廷利益,這一點他們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隻要不是真正要勾結契丹人入侵中原,又能避免大夏被大隋吞並,呂慧這提議還是相當中肯的。
而且,根據呂慧這提議,甚至可以再派使臣到北燕遊說一番,再次幫大夏分擔一些壓力。
盡管最近一段時期北燕因為內部分崩離析混亂不堪,存在感降到最低了,但畢竟北燕和大隋同樣是死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
朝堂上一致通過了呂慧的提議,相關準備事宜也開始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不過,呂慧並沒有第一時間直接趕往穎上,而是單獨被永昌帝召到了禦書房中。
“呂相,你之前信誓旦旦說過,這次一定會將楚昊抓捕迴京的,結果卻失敗了,到底是怎麽迴事?”
永昌帝突然間這一問,頓時讓呂慧產生了濃濃的危機感。
陛下在千機司裏有眼線……一定是這樣!
這次他大張旗鼓帶兵前往陳留,同時還發動了大量千機司密探隨行,為的就是要確保行動萬無一失。
如果不是因為天命特使突然現身,讓他不得不作出妥協,這次行動一定會圓滿成功。
如今他空著手迴來,陛下現在又再次提出疑問,顯然是有人秘密對陛下說了什麽!
如果不能給陛下一個合理的解釋,他這次就不算成功渡過危機,同時還會在陛下心中留下懷疑的種子,那可就麻煩了……
招義陷落的責任,他沒法兒辯駁,朝中眾臣已經給他定了性,就連永昌帝都對他表達了強烈不滿。
“啟奏陛下,招義縣失陷太過突然,但也必須盡快派兵過去,以免事態擴大。”
永昌帝皺眉道,“短時間到哪兒派那麽多兵力過去?”
南夏兵力是不少,但相當一部分兵力掌握在世家門閥手上,緊急情況下能夠抽調過去的兵力著實有限,除了其他邊境地區的兵力不能動之外,就隻剩下京營附近的守備兵力了。
要想奪迴招義,非十數萬兵馬不能成事啊!
呂慧:“陛下,可把駐紮在霍丘一帶的兵馬調到招義附近。”
“霍丘?”永昌帝急道,“一旦動了霍丘的兵馬,萬一穎上有異動怎麽辦?”
呂慧搖了搖頭,“如今我大夏最大隱患不是穎上,而是已經吞並了招義縣的大隋!
而且這次大隋突然南下並吞招義,穎王府同樣會極為緊張。
試問,一旦大隋對我大夏大舉動兵,穎王府還能獨善其身嗎?他同樣會有兔死狐悲之憂。
所以撤掉霍丘的駐軍,不但能解招義之危,同時還可以向穎上示好,兩全其美。
另外,招義失陷,能不能奪取迴來放在一邊,但朝廷必須有所行動,以展示我大夏守土保國的決心,同時也可防止大隋野心繼續在我大夏擴張。
為此,臣願意親赴穎上,向穎王府陳明利害,共同抵禦大隋南侵。”
永昌帝聞言大為欣慰,“呂相剛剛迴京,朕實在不忍心讓人太過勞累啊。”
這話聽聽也就算了。
呂慧當即迴道,“為陛下分憂,乃臣份內之事。”
盡管呂慧提出了應對之策,但朝堂上君臣對後續事態發展,依然一片悲觀。
“另外,馬上就要年關了,這個季節哪怕是大隋,應該也不至於急著動兵南下。
但為了以策萬全,臣建議,派出使臣秘密前往契丹,聯合契丹一同應對大隋的威脅。”
聯合契丹?
此言一出,不僅永昌帝愣了,群臣更是反應極其強烈。
“啟奏陛下,臣反對呂相提出的建議!”
禮部尚書莫懷德第一個站了出來,怒視著呂慧。
“契丹乃我中原漢人共敵,幾十年來一直在北方殘害中原百姓,如今呂相卻提議與這番邦蠻夷結盟,實為漢賊之舉。
且不說這樣做會不會起到製衡大隋的效果,萬一事泄,必會受到所有中原百姓共同唾棄!
呂相之舉,實為掘我大夏氣運的斷根之舉,萬萬不能答應!”
緊接著,吏部尚書季永圖,戶部尚書呂不凡等人同仇敵愾,相繼附議。
永昌帝也覺得這個提議太過瘋狂,無奈看向呂慧,“呂相,你也聽到了?”
呂慧不為所動,沉著應對,“陛下誤會臣的意思了。
臣提出的所謂與契丹結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實際上就是讓契丹替我大夏承擔大隋擴張的壓力而已,並沒有真的要與契丹聯合用兵之意。
臣之前就已經收到了千機司匯報的契丹方麵相關情報。
長山郡戰事之後,原契丹南京留守蕭力夫去向不明。
新任契丹南京留守耶律留情曾以此為由再次帶兵進逼長山郡,隻是因為天氣原因,最終草草收兵而已。
但長山郡戰敗,已被契丹人視為奇恥大辱。
這是他們數十年來與中原勢力交鋒以來第一次慘敗,而且主將生死不明,所以契丹人勢必會尋機報仇。
這個時候,隻要我大夏派出使臣向他們示好,並暗示我大夏會在大隋南部主動牽製大隋,契丹人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再次對大隋用兵,如此我大夏危機自然可解,甚至完全有可能一舉收複招義,將大隋再次驅趕到江北。”
永昌帝聞言龍顏大閱,看向呂慧的目光也柔和了許多。
說到底,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呂相能解朕之憂啊!
這個提議的確不錯。
招義陷落雖然是事實,但完全可以把失陷說成了大夏與大隋在招義爭鋒,彼此戰事膠著,變壞事為好事嘛。
隻要契丹人想報仇,就一定會想辦法抓住這一點,趁機從北方對大隋造成威脅,如此一來大隋還有精力攻打大夏嗎?
能不能守住招義還兩說呢!
“好!”
“呂相這個提議不錯,諸卿可有異議?”
這一迴,沒有人再說什麽了。
甚至連一向交往楚昊的董全和杜襄等人也不再反對。
他們是和楚昊私交好,可以因為擔心楚昊個人安全而偷偷通風報信,但不代表不顧及大夏朝廷利益,這一點他們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隻要不是真正要勾結契丹人入侵中原,又能避免大夏被大隋吞並,呂慧這提議還是相當中肯的。
而且,根據呂慧這提議,甚至可以再派使臣到北燕遊說一番,再次幫大夏分擔一些壓力。
盡管最近一段時期北燕因為內部分崩離析混亂不堪,存在感降到最低了,但畢竟北燕和大隋同樣是死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
朝堂上一致通過了呂慧的提議,相關準備事宜也開始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不過,呂慧並沒有第一時間直接趕往穎上,而是單獨被永昌帝召到了禦書房中。
“呂相,你之前信誓旦旦說過,這次一定會將楚昊抓捕迴京的,結果卻失敗了,到底是怎麽迴事?”
永昌帝突然間這一問,頓時讓呂慧產生了濃濃的危機感。
陛下在千機司裏有眼線……一定是這樣!
這次他大張旗鼓帶兵前往陳留,同時還發動了大量千機司密探隨行,為的就是要確保行動萬無一失。
如果不是因為天命特使突然現身,讓他不得不作出妥協,這次行動一定會圓滿成功。
如今他空著手迴來,陛下現在又再次提出疑問,顯然是有人秘密對陛下說了什麽!
如果不能給陛下一個合理的解釋,他這次就不算成功渡過危機,同時還會在陛下心中留下懷疑的種子,那可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