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威脅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聞忙笑道:“我可不會騙人,再說了,這也沒有騙人的必要啊!這質量如何陛下心裏也清楚!”
此話一出,徐皇後等人的目光也下意識的看向了朱棣。
若是能夠得到朱棣的認可,那可是她們的無上榮耀。
朱棣見狀也笑著點了點頭,說道:“的確是上等,這一點毋庸置疑,隻是沒想到你們後宮竟然也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這個舉動讓朱棣很是受用。
雖然在經濟上並不能提供多大的幫助,可情緒價值就高了啊!
朱棣是皇帝,可同樣也是一個男人,見到自己的女人如此懂事,見到這後宮知曉為自己分憂解難,這就夠了。
更何況這些絲綢的質量也的確非常高。
也的的確確能夠幫他解決一些麻煩。
徐皇後一看朱棣都這麽說了,頓時喜上眉梢,激動的笑道:“既然這樣,那好,我馬上讓她們開工,以後後宮就暫時幫忙生產絲綢。”
朱棣聞言一臉欣慰的笑著說道:“既然這樣,那好,以後每個月我再另外發一份薪水好了!”
徐皇後急忙笑著說道:“不用的,朝廷已經給了他們薪水,不需要另外發了,朝廷現在也困難,等一切好了再說吧!”
“是啊陛下,這都是我們心甘情願的,不要錢!”
“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陛下的人,自然要為陛下分擔!”
“隻恨不是男兒身,否則,定當在朝為官,為陛下分憂解難!”
不少妃子也紛紛開口,一臉誠懇的看著朱棣表忠心。
她們就算是再傻,此時也迴過神兒了,紛紛看著朱棣開始表忠心。
朱棣見狀滿意的點了點頭,隻是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徐聞卻上前走了一步。
朱棣見狀看著徐聞笑著問道:“你有話說?”
徐聞忙點頭說道:“我是這麽想的,四海商會在外麵收購這些絲綢也都是給很高的價格,到時候我讓人過來收購的時候完全按照外麵的價格來收購。”
“甚至可以多加一點,畢竟這裏的質量更好,這麽一來,諸位做了事情就不怕沒有迴報,絲綢都是能夠賣錢的,也能夠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如何?”
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是眼睛一亮。
特別是那些宮女,本以為這次要白忙活,撈不到一點好處,可誰曾想徐聞竟然要按照外麵的市場價格來收購這些絲綢。
這麽一來,她們可是能夠賺取到銀子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他們這些宮女每日不辭辛苦在這裏工作,為的也不過是碎銀幾兩。現在有機會可以光明正大的賺錢,哪個人不願意呢?
再者說了,就算徐聞給的價格比外麵低一些,他們也是願意的,至少這活兒沒白幹。
之前徐皇後說讓他們支援朝廷的時候,他們雖然嘴上沒說什麽,可心裏還是多多少少有些不願意的,畢竟沒人願意平白無故的給人幹活,哪怕這個人是皇帝也不行。
可他們畏懼皇帝,所以隻能把心中的不滿強行壓下去。
可現在徐聞的話簡直說到他們的心坎上了。
朱棣一聽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有些擔憂的看著徐聞說道:“這樣一來,你們會不會有壓力?”
雖然徐聞這麽做是為了大明王朝好是為了他朱棣好,可他畢竟是長輩是徐聞的便宜嶽父也不好占便宜占得太過分。
畢竟徐聞這些年跟著他已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女兒也跟著徐聞過日子,如果把徐聞整的太慘,光是他女兒那一關他都過不去。
徐皇後雖然沒有開口,不過也有些擔憂地看向了徐聞,對於徐聞他也是比較喜歡的,自然不想自己這個女婿也跟著吃虧。
感受著兩人對自己的關心,徐聞的臉上也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自信地說道:“按照市場價格收購,我又不用多出一毛錢,就算是真的多出錢了,對我來說錢財也沒有太大的壓力,現在根本花不完,所以呢,你也不需要擔心,就按我說的做就行了。”
朱棣看著徐聞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等會兒你跟我一起去禦書房,我給你寫一道聖旨,你給鄭和送過去,另外你抽空再去一趟景德鎮,看看那邊到底是怎麽迴事。”
有了這些人的幫助,絲綢在供貨上絕對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畢竟後宮內的宮女以及嬪妃加起來數量實在是太驚人了。
這絕對是一股非常可怕的生產力也足以保證鄭和那邊不再因為絲綢緊缺而擔憂,但是瓷器卻不同了。
皇宮內沒有辦法生產瓷器。
景德鎮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現在他們也不清楚,派其他人過去,朱棣也害怕對方沒有辦法完成這件事,畢竟這件事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些日子,他的心裏一直備受煎熬,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迫切的希望北伐,希望通過自己的種種行為來讓天下人知道他朱棣當這個皇帝絕對實實至名歸。
可朝廷實在是太窮了,窮的根本沒有辦法支撐他出去打一場。
現如今他所有的希望都在鄭和的身上。
這麽多的貨物,隻要鄭和能夠正常的運出去,然後賣掉,那麽他就不會再這麽缺錢了。
徐聞一聽又要讓他出差,頓時眉頭皺了一下,顯得有幾分不爽。雖然從京師到景德鎮不過區區幾百裏的路程。可一來一迴也夠折騰人的。
“這事別人不能幹嗎?”
徐聞有些不自然地笑著問道。
朱棣一聽頓時意味深長的盯著徐聞笑著說道:“這事兒別人當然能幹,可如果別人沒有把這件事辦好,從而拖延了下西洋的時間,耽誤了鄭和的事情,你說這個後果誰負責呢?到時候……。”
後麵的話朱棣沒有再說出來了,可意思已經很明顯,那就是在告訴徐聞。這件事你不親自盯著,你不親自負責。一旦出了問題到時候銀兩的缺口就是要找你開刀。
徐聞一聽,頓時一臉無奈。
此話一出,徐皇後等人的目光也下意識的看向了朱棣。
若是能夠得到朱棣的認可,那可是她們的無上榮耀。
朱棣見狀也笑著點了點頭,說道:“的確是上等,這一點毋庸置疑,隻是沒想到你們後宮竟然也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這個舉動讓朱棣很是受用。
雖然在經濟上並不能提供多大的幫助,可情緒價值就高了啊!
朱棣是皇帝,可同樣也是一個男人,見到自己的女人如此懂事,見到這後宮知曉為自己分憂解難,這就夠了。
更何況這些絲綢的質量也的確非常高。
也的的確確能夠幫他解決一些麻煩。
徐皇後一看朱棣都這麽說了,頓時喜上眉梢,激動的笑道:“既然這樣,那好,我馬上讓她們開工,以後後宮就暫時幫忙生產絲綢。”
朱棣聞言一臉欣慰的笑著說道:“既然這樣,那好,以後每個月我再另外發一份薪水好了!”
徐皇後急忙笑著說道:“不用的,朝廷已經給了他們薪水,不需要另外發了,朝廷現在也困難,等一切好了再說吧!”
“是啊陛下,這都是我們心甘情願的,不要錢!”
“就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陛下的人,自然要為陛下分擔!”
“隻恨不是男兒身,否則,定當在朝為官,為陛下分憂解難!”
不少妃子也紛紛開口,一臉誠懇的看著朱棣表忠心。
她們就算是再傻,此時也迴過神兒了,紛紛看著朱棣開始表忠心。
朱棣見狀滿意的點了點頭,隻是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徐聞卻上前走了一步。
朱棣見狀看著徐聞笑著問道:“你有話說?”
徐聞忙點頭說道:“我是這麽想的,四海商會在外麵收購這些絲綢也都是給很高的價格,到時候我讓人過來收購的時候完全按照外麵的價格來收購。”
“甚至可以多加一點,畢竟這裏的質量更好,這麽一來,諸位做了事情就不怕沒有迴報,絲綢都是能夠賣錢的,也能夠解決朝廷的燃眉之急,如何?”
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是眼睛一亮。
特別是那些宮女,本以為這次要白忙活,撈不到一點好處,可誰曾想徐聞竟然要按照外麵的市場價格來收購這些絲綢。
這麽一來,她們可是能夠賺取到銀子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他們這些宮女每日不辭辛苦在這裏工作,為的也不過是碎銀幾兩。現在有機會可以光明正大的賺錢,哪個人不願意呢?
再者說了,就算徐聞給的價格比外麵低一些,他們也是願意的,至少這活兒沒白幹。
之前徐皇後說讓他們支援朝廷的時候,他們雖然嘴上沒說什麽,可心裏還是多多少少有些不願意的,畢竟沒人願意平白無故的給人幹活,哪怕這個人是皇帝也不行。
可他們畏懼皇帝,所以隻能把心中的不滿強行壓下去。
可現在徐聞的話簡直說到他們的心坎上了。
朱棣一聽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有些擔憂的看著徐聞說道:“這樣一來,你們會不會有壓力?”
雖然徐聞這麽做是為了大明王朝好是為了他朱棣好,可他畢竟是長輩是徐聞的便宜嶽父也不好占便宜占得太過分。
畢竟徐聞這些年跟著他已經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女兒也跟著徐聞過日子,如果把徐聞整的太慘,光是他女兒那一關他都過不去。
徐皇後雖然沒有開口,不過也有些擔憂地看向了徐聞,對於徐聞他也是比較喜歡的,自然不想自己這個女婿也跟著吃虧。
感受著兩人對自己的關心,徐聞的臉上也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自信地說道:“按照市場價格收購,我又不用多出一毛錢,就算是真的多出錢了,對我來說錢財也沒有太大的壓力,現在根本花不完,所以呢,你也不需要擔心,就按我說的做就行了。”
朱棣看著徐聞滿意地點了點頭,笑著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等會兒你跟我一起去禦書房,我給你寫一道聖旨,你給鄭和送過去,另外你抽空再去一趟景德鎮,看看那邊到底是怎麽迴事。”
有了這些人的幫助,絲綢在供貨上絕對沒有什麽太大的問題,畢竟後宮內的宮女以及嬪妃加起來數量實在是太驚人了。
這絕對是一股非常可怕的生產力也足以保證鄭和那邊不再因為絲綢緊缺而擔憂,但是瓷器卻不同了。
皇宮內沒有辦法生產瓷器。
景德鎮那邊到底是什麽情況?現在他們也不清楚,派其他人過去,朱棣也害怕對方沒有辦法完成這件事,畢竟這件事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些日子,他的心裏一直備受煎熬,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迫切的希望北伐,希望通過自己的種種行為來讓天下人知道他朱棣當這個皇帝絕對實實至名歸。
可朝廷實在是太窮了,窮的根本沒有辦法支撐他出去打一場。
現如今他所有的希望都在鄭和的身上。
這麽多的貨物,隻要鄭和能夠正常的運出去,然後賣掉,那麽他就不會再這麽缺錢了。
徐聞一聽又要讓他出差,頓時眉頭皺了一下,顯得有幾分不爽。雖然從京師到景德鎮不過區區幾百裏的路程。可一來一迴也夠折騰人的。
“這事別人不能幹嗎?”
徐聞有些不自然地笑著問道。
朱棣一聽頓時意味深長的盯著徐聞笑著說道:“這事兒別人當然能幹,可如果別人沒有把這件事辦好,從而拖延了下西洋的時間,耽誤了鄭和的事情,你說這個後果誰負責呢?到時候……。”
後麵的話朱棣沒有再說出來了,可意思已經很明顯,那就是在告訴徐聞。這件事你不親自盯著,你不親自負責。一旦出了問題到時候銀兩的缺口就是要找你開刀。
徐聞一聽,頓時一臉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