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帖木兒親征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該死的帖木兒,真是好大的膽子,竟然敢殺我抄使臣?”
“不錯,他們難道吃了熊心豹子膽不成?竟然敢進攻我大明?”
“唿蠻夷大膽,居然敢犯天朝大明?”
一時間群臣激憤,武將喝罵。
漢王等靖難將領們也怒了,紛紛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父皇,兒臣願意做先鋒,正麵痛擊帖木兒!”
漢王彎腰抱拳,目光堅定的看著朱棣說道。
“微臣鬥膽,願意隨漢王一起出征!”
“微臣鬥膽,請陛下給我五萬人馬,我要滅了帖木兒的二十萬大軍!”
“我大明王朝乃天朝上國,豈能被他欺負?”
幾乎所有的武將都走了出來。
張輔等年輕一輩雖然沒有資格上前,可此時一個個的眼中也都充滿了憤怒,甚至都死死的握緊了拳頭。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自周朝時期各國之間就定下的一個潛規則。
畢竟很多時候都需要使臣負責兩國之間的溝通聯係,如果使臣被殺的話,那麽就無法傳達彼此的意圖跟訴求。
非常不利於雙方。
還會留下千古罵名。
所以幾乎很少有人敢殺使臣。
可現在帖木兒殺了使臣,這完全是鐵了心想要跟大明拚命啊!
同樣也是在踩著天朝上國的顏麵。
這也是為什麽這些武將如此激動的原因。
這種行為同樣也是武將最為討厭的,沒有之一。
打仗可以,光明正大也行,偷雞摸狗也罷,總不能心眼兒小到連一個傳話的人都要殺吧!
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人做這種沒腦子的事情啊!
朱棣坐在朝堂之上,聽著下麵眾人的吵鬧,這臉色也是越發的難看。
在他看來,帖木兒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羞辱,一種對他朱棣的羞辱。
這簡直讓他要氣炸了。
作為一個皇帝,被人這麽羞辱都不敢還手的話,以後他還有什麽顏麵在外麵行走呢?
更何況,他心中的那一根刺就更加不允許他當做沒事人一樣。
而且大明王朝跟帖木兒之間早就不和,在他老子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曾經想要西征,甚至當年都考慮過遷都西安準備長期備戰,徹底解決了這個大麻煩。
為此,朱元璋更是做了一係列的動員,將藍玉派去練兵。
如果不是朱標巡視西安後忽然暴斃,恐怕朱元璋早就已經出征了。
現在他父親沒有做成的事情,落在了他的身上,若是他能夠做成這件事兒,那功勞之大自然是毋庸置疑。
甚至會極大的改變人們對他的看法。
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有些分量的人都被他叫過來了。
為的便是商量一個對策,他要親自西征痛擊帖木兒。
他要把他父親都沒有做成的事情徹底做成了。
他要讓這天下的人都見識到他的才華跟能力。
他要讓這天下所有人都覺得他這個皇帝當的稱職,當的好,當的沒有任何的缺陷。
他要證明他自己。
看著朝堂之上情緒無比激動的武將,朱棣的心裏也隱隱有幾分得意。
這些人也感受到了恥辱,那麽在對戰的時候,就能夠爆發出更加強大的實力。
眾誌成城能夠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是最強,最恐怖的。
隻是他已經習慣了聽取徐聞的建議,經過這麽多年的磨合,除了姚廣孝之外,他最信任,最願意聽從的就是徐聞。
隻是當他看向徐聞的時候卻明顯愣了一下。
此時整個朝堂都在無比激烈的討論,咆哮。
甚至連文官都是一臉的激動在一旁出謀劃策。
可徐聞這個越國公,這個駙馬爺卻僅僅隻是皺著眉頭,不但沒有開口,甚至朱棣都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擔憂。
那感覺仿佛沒有聽到帖木兒殺了大明使臣一般。
朱棣眉頭皺了一下,輕聲喊道:“徐聞,你有什麽看法?”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看向了徐聞。
徐聞現如今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除了他的身份地位之外,跟他的才華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以說,整個朝堂上有接近七成的人都見識過徐聞的恐怖,都直接或者是間接的受過徐聞的恩惠,也很清楚徐聞的為人,以及在朱棣心中的分量。
不誇張的說,此時徐聞的態度跟想法,甚至能夠左右朱棣的想法。
他們再多人,吵的再厲害,也抵不上徐聞的一句話。
正在搜腸刮肚的徐聞一聽急忙看著朱棣笑著說道:“陛下跟諸位不需要這麽勞師動眾,帖木兒不會打過來的!”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是眼睛一瞪愣了一下,不明白徐聞為何會說這樣的話。
便是朱棣都愣了一下,隨後看著徐聞問道:“為何?難道你有什麽消息?”
滿朝文武也都死死的盯著徐聞,想要知道徐聞憑什麽如此的篤定。
徐聞一聽,這心裏頓時也有些著急了,他怎麽知道這件事兒的還真不好解釋啊!
就算他解釋了,眼前這些人恐怕也不會相信吧!
畢竟已經超越了他們的認知。
恐怕隻要他說出去,馬上就會被當成失心瘋了。
稍微遲疑了一下,在眾人幾乎都失去耐心的時候,徐聞才故作高深的看著朱棣笑道:“微臣也略懂一些星象之術,經過我的觀天象可以斷定帖木兒半年之內必死!”
“所以實在是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去跟一個私人計較,咱們隻需要繼續等待便是!”
眾人一聽頓時有些啞然。
都沒有想到徐聞竟然會給出這麽一個說法。
可一時間又不好反駁,畢竟徐聞的身份太尊貴,而且現在也是門生遍地,反駁徐聞那可等於是通知得罪了無數的青年才俊,這個後果可不是任何人能夠承受的。
朱棣聞言眉頭也微微皺了一下,這觀星術也不是什麽秘密,當年的劉伯溫就十分的擅長這些,而且朱元璋能夠逆襲翻盤,劉伯溫可是出了很大的力。
這其中的秘密外人不知道,他朱棣自然是一清二楚啊!
不過事關重大,朱棣還是看向了朝中的大臣。
“不錯,他們難道吃了熊心豹子膽不成?竟然敢進攻我大明?”
“唿蠻夷大膽,居然敢犯天朝大明?”
一時間群臣激憤,武將喝罵。
漢王等靖難將領們也怒了,紛紛從人群中走了出來。
“父皇,兒臣願意做先鋒,正麵痛擊帖木兒!”
漢王彎腰抱拳,目光堅定的看著朱棣說道。
“微臣鬥膽,願意隨漢王一起出征!”
“微臣鬥膽,請陛下給我五萬人馬,我要滅了帖木兒的二十萬大軍!”
“我大明王朝乃天朝上國,豈能被他欺負?”
幾乎所有的武將都走了出來。
張輔等年輕一輩雖然沒有資格上前,可此時一個個的眼中也都充滿了憤怒,甚至都死死的握緊了拳頭。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自周朝時期各國之間就定下的一個潛規則。
畢竟很多時候都需要使臣負責兩國之間的溝通聯係,如果使臣被殺的話,那麽就無法傳達彼此的意圖跟訴求。
非常不利於雙方。
還會留下千古罵名。
所以幾乎很少有人敢殺使臣。
可現在帖木兒殺了使臣,這完全是鐵了心想要跟大明拚命啊!
同樣也是在踩著天朝上國的顏麵。
這也是為什麽這些武將如此激動的原因。
這種行為同樣也是武將最為討厭的,沒有之一。
打仗可以,光明正大也行,偷雞摸狗也罷,總不能心眼兒小到連一個傳話的人都要殺吧!
古往今來,也沒有幾個人做這種沒腦子的事情啊!
朱棣坐在朝堂之上,聽著下麵眾人的吵鬧,這臉色也是越發的難看。
在他看來,帖木兒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羞辱,一種對他朱棣的羞辱。
這簡直讓他要氣炸了。
作為一個皇帝,被人這麽羞辱都不敢還手的話,以後他還有什麽顏麵在外麵行走呢?
更何況,他心中的那一根刺就更加不允許他當做沒事人一樣。
而且大明王朝跟帖木兒之間早就不和,在他老子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曾經想要西征,甚至當年都考慮過遷都西安準備長期備戰,徹底解決了這個大麻煩。
為此,朱元璋更是做了一係列的動員,將藍玉派去練兵。
如果不是朱標巡視西安後忽然暴斃,恐怕朱元璋早就已經出征了。
現在他父親沒有做成的事情,落在了他的身上,若是他能夠做成這件事兒,那功勞之大自然是毋庸置疑。
甚至會極大的改變人們對他的看法。
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有些分量的人都被他叫過來了。
為的便是商量一個對策,他要親自西征痛擊帖木兒。
他要把他父親都沒有做成的事情徹底做成了。
他要讓這天下的人都見識到他的才華跟能力。
他要讓這天下所有人都覺得他這個皇帝當的稱職,當的好,當的沒有任何的缺陷。
他要證明他自己。
看著朝堂之上情緒無比激動的武將,朱棣的心裏也隱隱有幾分得意。
這些人也感受到了恥辱,那麽在對戰的時候,就能夠爆發出更加強大的實力。
眾誌成城能夠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是最強,最恐怖的。
隻是他已經習慣了聽取徐聞的建議,經過這麽多年的磨合,除了姚廣孝之外,他最信任,最願意聽從的就是徐聞。
隻是當他看向徐聞的時候卻明顯愣了一下。
此時整個朝堂都在無比激烈的討論,咆哮。
甚至連文官都是一臉的激動在一旁出謀劃策。
可徐聞這個越國公,這個駙馬爺卻僅僅隻是皺著眉頭,不但沒有開口,甚至朱棣都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任何的擔憂。
那感覺仿佛沒有聽到帖木兒殺了大明使臣一般。
朱棣眉頭皺了一下,輕聲喊道:“徐聞,你有什麽看法?”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看向了徐聞。
徐聞現如今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除了他的身份地位之外,跟他的才華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可以說,整個朝堂上有接近七成的人都見識過徐聞的恐怖,都直接或者是間接的受過徐聞的恩惠,也很清楚徐聞的為人,以及在朱棣心中的分量。
不誇張的說,此時徐聞的態度跟想法,甚至能夠左右朱棣的想法。
他們再多人,吵的再厲害,也抵不上徐聞的一句話。
正在搜腸刮肚的徐聞一聽急忙看著朱棣笑著說道:“陛下跟諸位不需要這麽勞師動眾,帖木兒不會打過來的!”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所有人都是眼睛一瞪愣了一下,不明白徐聞為何會說這樣的話。
便是朱棣都愣了一下,隨後看著徐聞問道:“為何?難道你有什麽消息?”
滿朝文武也都死死的盯著徐聞,想要知道徐聞憑什麽如此的篤定。
徐聞一聽,這心裏頓時也有些著急了,他怎麽知道這件事兒的還真不好解釋啊!
就算他解釋了,眼前這些人恐怕也不會相信吧!
畢竟已經超越了他們的認知。
恐怕隻要他說出去,馬上就會被當成失心瘋了。
稍微遲疑了一下,在眾人幾乎都失去耐心的時候,徐聞才故作高深的看著朱棣笑道:“微臣也略懂一些星象之術,經過我的觀天象可以斷定帖木兒半年之內必死!”
“所以實在是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去跟一個私人計較,咱們隻需要繼續等待便是!”
眾人一聽頓時有些啞然。
都沒有想到徐聞竟然會給出這麽一個說法。
可一時間又不好反駁,畢竟徐聞的身份太尊貴,而且現在也是門生遍地,反駁徐聞那可等於是通知得罪了無數的青年才俊,這個後果可不是任何人能夠承受的。
朱棣聞言眉頭也微微皺了一下,這觀星術也不是什麽秘密,當年的劉伯溫就十分的擅長這些,而且朱元璋能夠逆襲翻盤,劉伯溫可是出了很大的力。
這其中的秘密外人不知道,他朱棣自然是一清二楚啊!
不過事關重大,朱棣還是看向了朝中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