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紀綱的苦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鄭和見狀倒是不敢再廢話,急忙彎腰畢恭畢敬的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
朱棣聞言,微微頷首,滿意的說道:“你們跟國公都是朕的功臣,朕是不會忘記的,你們放心。”
“這都是臣子分內的事情,陛下無需如此!”
鄭和急忙恭敬說道。
“好了,你放心便是功是功過是過,我是不會弄錯的。”
朱棣說完看向了一旁的紀綱,眼神冷漠了一分,嗬斥道:“這麽說,你還沒有抓到幕後黑手?”
紀綱聞言心裏暗叫一聲不好,急忙跪在了地上,一臉慚愧的說道:“卑職無能,現在還沒有什麽線索。”
朱棣一聽臉色再度難看了一分,正如徐聞之前所猜測的那樣,下西洋幾乎是朱棣最後的手段了,所以這對他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事情。
任何人膽敢在下西洋這件事兒上搗亂,那都是要死的。
不誇張的說,就目前大明王朝的情況,如果下西洋失敗,朱棣恐怕隻能對一些豪門動手了。
這幾乎就是飲鴆止渴,豪門的錢財很多,可卻不是那麽容易拿走的。
甚至有些豪門都傳承了幾百年,根深蒂固。
不單單是在朝堂之上,在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影子。
如果能夠一舉鎮壓那還好,可如果搞不定,又招惹了這些豪門世家,那可是非常致命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道理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
上一次之所以能夠光明正大的動了上官家,那是因為徐聞在暗中操作,讓南方的那些豪門世家吃了個啞巴虧。
可同樣,這樣舉動也一定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想要讓他們再吃虧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他們一定會第一時間抱團,讓人無從下手。
所以下西洋也越發的迫在眉睫了。
可現在,他手中最強大的錦衣衛竟然抓不住人,他心中的不爽可想而知?
“紀綱,別讓朕失望啊!”
朱棣意味深長的盯著紀綱說道。
“是,紀綱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紀綱神色惶恐的說道,他感受到了危機,一旦朱棣拋棄他,那就是他死的時候。
這些年跟隨朱棣,他得罪了多少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徐聞見狀,急忙上前一步,行禮之後,才看著朱棣說道:“陛下此事不能怪紀綱,微臣也有一定的責任。”
“而且紀大人剛來,什麽都不知道,調查不出來結果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紀大人對陛下的忠心,微臣可以保證,絕無二心!”
徐聞斬釘截鐵的說道。
他跟紀綱的關係不錯,紀綱也曾經給他幫了不少忙,不管是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底下,紀綱都把徐聞當成了朋友。
這個時候是最需要有人幫他說話的時候,徐聞怎麽能坐視不理呢?
別說這麽做不會對他造成什麽影響,就算是真有什麽影響,他徐聞也認了。
果然,徐聞一開口,紀綱馬上就是一臉的感激。
朱棣的臉色也稍微好看了一分,盯著紀綱冷冷的說道:“這一次看在國公的麵子上,就算了,若是再有下次,別怪朕不講情麵,你作為錦衣衛指揮使,這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在你的掌控之中,否則,朕弄這個錦衣衛做什麽?”
紀綱忙彎腰,卑微的說道:“陛下放心,紀綱一定拚命!”
此時已經不是竭盡全力的時候了。
他隻能用拚命來表達自己的忠心了。
朱棣見狀不悅的說道:“起來吧,去布放,一定要保證十一號的順利出行,若是出了任何的意外,我第一個要你的腦袋!”
“是,我現在就去!”
紀綱急忙轉身殺氣騰騰的朝著外麵走去。
徐聞見狀也有些唏噓,都說錦衣衛的人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可誰又知道,皇帝在背後給了錦衣衛多大的壓力呢?
尋常人辦差辦砸了,頂多就隻是一頓臭罵。
可錦衣衛若是辦砸了,那隨時都是掉腦袋的事情啊!
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錦衣衛怎麽可能心平氣和的辦案呢?
朱棣見紀綱離開之後,這目光才落在了徐聞的跟鄭和的身上,臉上也難得露出了一抹笑容,輕聲問道:“鄭和都準備好了嗎?”
鄭和急忙上前彎腰,恭敬的說道:“萬事俱備!”
朱棣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曾經聽我的父皇說過有幾個擅長航海的人因為無法跟朝廷官員和平相處,選擇出海航行,這是名單,以及我的印信,你這次出海如果遇到了,大可以帶他們一起。”
“有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家夥幫忙,你的航海之路一定會非常順利,他們的經驗都是極為寶貴的,所以在他們的麵前,你萬萬不可大意啊!”
本來在決定下西洋的時候,他就已經派人在暗中搜查,隻是那些人心高氣傲,又居無定所,哪怕是他這位皇帝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尋找到對方。
隻是知道那幾位擅長水裏航海的人已經在海外了,他們不但有豐富的航海知識,同樣還有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鄭和目前最需要的。
如果能夠找到這些人幫忙,鄭和下西洋那安全係數就更高了。
鄭和一聽,朱棣如此為自己勞心勞力,頓時越發的惶恐,急忙上前接過了印信。
他目光堅定的看著朱棣說道:“陛下放心,微臣就算是死,也一定平安歸來,讓四海蠻夷知曉我大明的神威!”
朱棣見狀點了點頭,笑著說道:“你去安排吧,明天我等著看好戲!”
“是,微臣告退!”
鄭和說完,又對徐聞行禮之後才轉身離開。
整個花廳也一下子安靜了起來。
“都退下吧!”
朱棣有些疲憊的說道,又指了指徐聞,示意他留下。
眾人聞言忙轉身後退,整個花廳一時間隻剩下了徐聞跟朱棣兩人。
這麽大的陣仗也讓徐聞有些好奇,朱棣到底要跟他說什麽。
而朱棣卻也沒有開口的意思,就那麽靜靜的盯著徐聞,這一舉動頓時弄的徐聞心裏有些發毛。
朱棣聞言,微微頷首,滿意的說道:“你們跟國公都是朕的功臣,朕是不會忘記的,你們放心。”
“這都是臣子分內的事情,陛下無需如此!”
鄭和急忙恭敬說道。
“好了,你放心便是功是功過是過,我是不會弄錯的。”
朱棣說完看向了一旁的紀綱,眼神冷漠了一分,嗬斥道:“這麽說,你還沒有抓到幕後黑手?”
紀綱聞言心裏暗叫一聲不好,急忙跪在了地上,一臉慚愧的說道:“卑職無能,現在還沒有什麽線索。”
朱棣一聽臉色再度難看了一分,正如徐聞之前所猜測的那樣,下西洋幾乎是朱棣最後的手段了,所以這對他來說是無比重要的事情。
任何人膽敢在下西洋這件事兒上搗亂,那都是要死的。
不誇張的說,就目前大明王朝的情況,如果下西洋失敗,朱棣恐怕隻能對一些豪門動手了。
這幾乎就是飲鴆止渴,豪門的錢財很多,可卻不是那麽容易拿走的。
甚至有些豪門都傳承了幾百年,根深蒂固。
不單單是在朝堂之上,在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影子。
如果能夠一舉鎮壓那還好,可如果搞不定,又招惹了這些豪門世家,那可是非常致命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個道理朱棣比任何人都清楚。
上一次之所以能夠光明正大的動了上官家,那是因為徐聞在暗中操作,讓南方的那些豪門世家吃了個啞巴虧。
可同樣,這樣舉動也一定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想要讓他們再吃虧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他們一定會第一時間抱團,讓人無從下手。
所以下西洋也越發的迫在眉睫了。
可現在,他手中最強大的錦衣衛竟然抓不住人,他心中的不爽可想而知?
“紀綱,別讓朕失望啊!”
朱棣意味深長的盯著紀綱說道。
“是,紀綱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紀綱神色惶恐的說道,他感受到了危機,一旦朱棣拋棄他,那就是他死的時候。
這些年跟隨朱棣,他得罪了多少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徐聞見狀,急忙上前一步,行禮之後,才看著朱棣說道:“陛下此事不能怪紀綱,微臣也有一定的責任。”
“而且紀大人剛來,什麽都不知道,調查不出來結果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紀大人對陛下的忠心,微臣可以保證,絕無二心!”
徐聞斬釘截鐵的說道。
他跟紀綱的關係不錯,紀綱也曾經給他幫了不少忙,不管是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底下,紀綱都把徐聞當成了朋友。
這個時候是最需要有人幫他說話的時候,徐聞怎麽能坐視不理呢?
別說這麽做不會對他造成什麽影響,就算是真有什麽影響,他徐聞也認了。
果然,徐聞一開口,紀綱馬上就是一臉的感激。
朱棣的臉色也稍微好看了一分,盯著紀綱冷冷的說道:“這一次看在國公的麵子上,就算了,若是再有下次,別怪朕不講情麵,你作為錦衣衛指揮使,這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在你的掌控之中,否則,朕弄這個錦衣衛做什麽?”
紀綱忙彎腰,卑微的說道:“陛下放心,紀綱一定拚命!”
此時已經不是竭盡全力的時候了。
他隻能用拚命來表達自己的忠心了。
朱棣見狀不悅的說道:“起來吧,去布放,一定要保證十一號的順利出行,若是出了任何的意外,我第一個要你的腦袋!”
“是,我現在就去!”
紀綱急忙轉身殺氣騰騰的朝著外麵走去。
徐聞見狀也有些唏噓,都說錦衣衛的人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可誰又知道,皇帝在背後給了錦衣衛多大的壓力呢?
尋常人辦差辦砸了,頂多就隻是一頓臭罵。
可錦衣衛若是辦砸了,那隨時都是掉腦袋的事情啊!
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之下,錦衣衛怎麽可能心平氣和的辦案呢?
朱棣見紀綱離開之後,這目光才落在了徐聞的跟鄭和的身上,臉上也難得露出了一抹笑容,輕聲問道:“鄭和都準備好了嗎?”
鄭和急忙上前彎腰,恭敬的說道:“萬事俱備!”
朱棣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曾經聽我的父皇說過有幾個擅長航海的人因為無法跟朝廷官員和平相處,選擇出海航行,這是名單,以及我的印信,你這次出海如果遇到了,大可以帶他們一起。”
“有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家夥幫忙,你的航海之路一定會非常順利,他們的經驗都是極為寶貴的,所以在他們的麵前,你萬萬不可大意啊!”
本來在決定下西洋的時候,他就已經派人在暗中搜查,隻是那些人心高氣傲,又居無定所,哪怕是他這位皇帝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尋找到對方。
隻是知道那幾位擅長水裏航海的人已經在海外了,他們不但有豐富的航海知識,同樣還有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鄭和目前最需要的。
如果能夠找到這些人幫忙,鄭和下西洋那安全係數就更高了。
鄭和一聽,朱棣如此為自己勞心勞力,頓時越發的惶恐,急忙上前接過了印信。
他目光堅定的看著朱棣說道:“陛下放心,微臣就算是死,也一定平安歸來,讓四海蠻夷知曉我大明的神威!”
朱棣見狀點了點頭,笑著說道:“你去安排吧,明天我等著看好戲!”
“是,微臣告退!”
鄭和說完,又對徐聞行禮之後才轉身離開。
整個花廳也一下子安靜了起來。
“都退下吧!”
朱棣有些疲憊的說道,又指了指徐聞,示意他留下。
眾人聞言忙轉身後退,整個花廳一時間隻剩下了徐聞跟朱棣兩人。
這麽大的陣仗也讓徐聞有些好奇,朱棣到底要跟他說什麽。
而朱棣卻也沒有開口的意思,就那麽靜靜的盯著徐聞,這一舉動頓時弄的徐聞心裏有些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