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出兵安南(祝大家除夕快樂!)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聞一聽,笑著搖了搖頭說道:
“微臣隻是臣子,張輔是我推薦認為比較合適的,最終的選擇自然還是在陛下手裏,我可不敢擅作主張!”
這麽一番話可謂是給足了朱棣的麵子。
朱棣的臉上也浮現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同樣對於徐聞的表現十分滿意。
按道理,徐聞幾乎是功高震主的存在,可不管在什麽時候,徐聞都不曾忘記自己臣子的身份,這種態度一直都是讓朱棣著迷,喜歡的。
所以如果徐聞真的選擇張輔,他也不會拒絕。
放眼整個朝堂,能夠讓他朱棣放心的臣子還真沒有幾個,徐聞就是其中之一。
朱棣滿意的看著徐聞笑著說道:“朕說真的,你要是堅持的話我可以讓步!”
徐聞忙恭敬的說道:“不用,陛下的考慮也對,張輔還年輕,這一次沉澱一下也是好事!”
朱棣點了點頭深吸了一口氣,笑著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廢話了,張輔,從這一刻開始你就是副將,聖旨在三天之後下達。”
張輔聞言,頓時一臉激動,忙上前行禮,激動的說道:“多謝陛下,張輔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朱棣點了點頭,看著張輔說道:“你也別失落,你是國公推舉的人,不管什麽時候朕都會給你機會,正如你所言,隻要你有能力,位列三卿也隻是等閑!”
“微臣明白!”
張輔笑著說道。
“行吧,這件事兒就這麽定下了,你們都迴去吧,出兵八十萬,朕也要調度一下!”
朱棣有些頭疼的說道。
這麽絕對是一筆恐怖的開支啊!
“是!”
眾人忙行禮起身離開。
一出禦書房姚廣孝就急忙看著徐聞討好的解釋道:“這事兒可跟老和尚沒關係啊,我什麽都沒說,這都是那位自己想的!”
徐聞眉頭皺了一下,不過他倒是相信姚廣孝沒有從中作梗,這姚廣孝也是個聰明人,犯不著這樣。
而且這家夥一直很神秘,似乎對權力也沒有那麽的癡迷,也沒有自己的黨羽,自然不需要開口。
可這件事兒要說朱棣自己想出來的,徐聞還是有些不相信的。
“昨天我離開之後,陛下是否見過其他人?”
徐聞隨意的問道。
姚廣孝一聽緩緩搖了搖頭說道:“這我就不清楚了,我昨天一直在禦書房,中途陛下的確是出去了兩次,可見沒見過誰,也不清楚。”
徐聞撇了撇嘴,不耐煩的說道:“行了,問你也是白問,走了!”
說完帶著張輔一起離開。
張輔見徐聞的心情似乎不太好,急忙上前小聲的說道:“公爺,豈實副將也不錯的,我有幫我出頭的!”
“我知道!”
徐聞意味深長的笑著說道。
“知道?”
張輔愣了一下,既然知道為何如此生氣?
不過徐聞沒有說,他也不敢問,隻能帶著一肚子的疑惑跟徐聞一起離開。
而這兩天朱棣也不斷在召集群臣商量出兵的事情。
八十萬大軍的補給,後勤工作可不是一件小事兒。
雖然徐聞這裏也還有一些家底,可朱棣畢竟是長輩,又是一國之君,讓他找徐聞開口,他實在是不好意思。
以至於幾乎每天都是在高強度的商討,籌錢。
一直到第三天上午,聖旨才下達。
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沐晟為副將軍,率兵號稱八十萬征討安南。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動,所有的百姓也都是人心惶惶。
八十萬大軍,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可皇帝已經下定決心,誰也改變不了。
如此又過了一個月,糧草大軍集結完畢。
朱棣帶著文武百官親自送行。
朱能穿著穿著盔甲在前,張輔,沐晟兩位副將在後,每個人都穿著戰甲,紅色的披風,倒是給人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
朱棣的眼中更是並射出可怕的寒芒,盯著朱能說道:“朱能,這一次你代表的是朕,是整個大明,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總之,八十萬明軍必須要踏平安南。”
“此事你做好了,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可同樣你要是做錯了,也別怪朕不給你留情麵,另外我給你陪的這兩名副將也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如果遇事不決可以商討,萬萬不可自大!”
“雖然你有八十萬大軍,可那安南也號稱是三十萬大軍,你們長途跋涉,不占什麽太大的優勢,明白嗎?”
朱能一聽,急忙跪在地上,目光堅定的看著朱棣說道:“陛下放心,末將就算是死,也一定踏平安南,給陛下一個交代,給我大明一個交代,讓這天下都見識到我上國天朝的厲害!”
朱棣聞言,頓時開懷大笑了起來,“好,朕在京師等你們的好消息,出發吧!”
“是!”
朱能起身,大手一揮,豪情萬丈的怒吼道:“出發!”
頓時,號角聲響起。
三軍齊刷刷的轉身朝著安南而去。
朱棣看著那浩浩蕩蕩的大軍,瞳孔也微微一縮,冷冷的說道:“希望順利吧!”
“恭送將軍!”
滿朝文武也盯著大軍的背影,高唿道。
隨後一行人也都在朱棣的帶領之下轉身離開。
“國公!”
朱棣輕聲喊道。
“微臣在!”
徐聞急忙加快步伐跟了上去。
朱棣看著徐聞,小聲說道:“事關重大,你可不上朝,但是一定要給盯緊了戰事,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找紀綱,這一次我們不能輸,知道嗎?”
“明白!”
徐聞神色凝重的說道。
這一戰不但對大明王朝來說十分的重要,對於朱棣來說也同樣如此。
不誇張的說八十萬大軍的出行,幾乎耗盡了大明王朝最後的底蘊。
這一戰若是贏了,那麽他們自然能夠以戰養戰,得到喘息,甚至能夠小賺一些。
所以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如果敗了,那就是大明王朝敗了,就是他朱棣敗了。
到時候不但內部會出現很嚴重可怕的事情,驟變的番邦,恐怕也會蠢蠢欲動,特別是草原上的那些部落,一定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這一點朱棣能夠看出來,徐聞何嚐看不出來呢?
“微臣隻是臣子,張輔是我推薦認為比較合適的,最終的選擇自然還是在陛下手裏,我可不敢擅作主張!”
這麽一番話可謂是給足了朱棣的麵子。
朱棣的臉上也浮現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同樣對於徐聞的表現十分滿意。
按道理,徐聞幾乎是功高震主的存在,可不管在什麽時候,徐聞都不曾忘記自己臣子的身份,這種態度一直都是讓朱棣著迷,喜歡的。
所以如果徐聞真的選擇張輔,他也不會拒絕。
放眼整個朝堂,能夠讓他朱棣放心的臣子還真沒有幾個,徐聞就是其中之一。
朱棣滿意的看著徐聞笑著說道:“朕說真的,你要是堅持的話我可以讓步!”
徐聞忙恭敬的說道:“不用,陛下的考慮也對,張輔還年輕,這一次沉澱一下也是好事!”
朱棣點了點頭深吸了一口氣,笑著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就不廢話了,張輔,從這一刻開始你就是副將,聖旨在三天之後下達。”
張輔聞言,頓時一臉激動,忙上前行禮,激動的說道:“多謝陛下,張輔一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朱棣點了點頭,看著張輔說道:“你也別失落,你是國公推舉的人,不管什麽時候朕都會給你機會,正如你所言,隻要你有能力,位列三卿也隻是等閑!”
“微臣明白!”
張輔笑著說道。
“行吧,這件事兒就這麽定下了,你們都迴去吧,出兵八十萬,朕也要調度一下!”
朱棣有些頭疼的說道。
這麽絕對是一筆恐怖的開支啊!
“是!”
眾人忙行禮起身離開。
一出禦書房姚廣孝就急忙看著徐聞討好的解釋道:“這事兒可跟老和尚沒關係啊,我什麽都沒說,這都是那位自己想的!”
徐聞眉頭皺了一下,不過他倒是相信姚廣孝沒有從中作梗,這姚廣孝也是個聰明人,犯不著這樣。
而且這家夥一直很神秘,似乎對權力也沒有那麽的癡迷,也沒有自己的黨羽,自然不需要開口。
可這件事兒要說朱棣自己想出來的,徐聞還是有些不相信的。
“昨天我離開之後,陛下是否見過其他人?”
徐聞隨意的問道。
姚廣孝一聽緩緩搖了搖頭說道:“這我就不清楚了,我昨天一直在禦書房,中途陛下的確是出去了兩次,可見沒見過誰,也不清楚。”
徐聞撇了撇嘴,不耐煩的說道:“行了,問你也是白問,走了!”
說完帶著張輔一起離開。
張輔見徐聞的心情似乎不太好,急忙上前小聲的說道:“公爺,豈實副將也不錯的,我有幫我出頭的!”
“我知道!”
徐聞意味深長的笑著說道。
“知道?”
張輔愣了一下,既然知道為何如此生氣?
不過徐聞沒有說,他也不敢問,隻能帶著一肚子的疑惑跟徐聞一起離開。
而這兩天朱棣也不斷在召集群臣商量出兵的事情。
八十萬大軍的補給,後勤工作可不是一件小事兒。
雖然徐聞這裏也還有一些家底,可朱棣畢竟是長輩,又是一國之君,讓他找徐聞開口,他實在是不好意思。
以至於幾乎每天都是在高強度的商討,籌錢。
一直到第三天上午,聖旨才下達。
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張輔,沐晟為副將軍,率兵號稱八十萬征討安南。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動,所有的百姓也都是人心惶惶。
八十萬大軍,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啊!
可皇帝已經下定決心,誰也改變不了。
如此又過了一個月,糧草大軍集結完畢。
朱棣帶著文武百官親自送行。
朱能穿著穿著盔甲在前,張輔,沐晟兩位副將在後,每個人都穿著戰甲,紅色的披風,倒是給人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
朱棣的眼中更是並射出可怕的寒芒,盯著朱能說道:“朱能,這一次你代表的是朕,是整個大明,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總之,八十萬明軍必須要踏平安南。”
“此事你做好了,自然少不了你的好處,可同樣你要是做錯了,也別怪朕不給你留情麵,另外我給你陪的這兩名副將也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如果遇事不決可以商討,萬萬不可自大!”
“雖然你有八十萬大軍,可那安南也號稱是三十萬大軍,你們長途跋涉,不占什麽太大的優勢,明白嗎?”
朱能一聽,急忙跪在地上,目光堅定的看著朱棣說道:“陛下放心,末將就算是死,也一定踏平安南,給陛下一個交代,給我大明一個交代,讓這天下都見識到我上國天朝的厲害!”
朱棣聞言,頓時開懷大笑了起來,“好,朕在京師等你們的好消息,出發吧!”
“是!”
朱能起身,大手一揮,豪情萬丈的怒吼道:“出發!”
頓時,號角聲響起。
三軍齊刷刷的轉身朝著安南而去。
朱棣看著那浩浩蕩蕩的大軍,瞳孔也微微一縮,冷冷的說道:“希望順利吧!”
“恭送將軍!”
滿朝文武也盯著大軍的背影,高唿道。
隨後一行人也都在朱棣的帶領之下轉身離開。
“國公!”
朱棣輕聲喊道。
“微臣在!”
徐聞急忙加快步伐跟了上去。
朱棣看著徐聞,小聲說道:“事關重大,你可不上朝,但是一定要給盯緊了戰事,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找紀綱,這一次我們不能輸,知道嗎?”
“明白!”
徐聞神色凝重的說道。
這一戰不但對大明王朝來說十分的重要,對於朱棣來說也同樣如此。
不誇張的說八十萬大軍的出行,幾乎耗盡了大明王朝最後的底蘊。
這一戰若是贏了,那麽他們自然能夠以戰養戰,得到喘息,甚至能夠小賺一些。
所以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如果敗了,那就是大明王朝敗了,就是他朱棣敗了。
到時候不但內部會出現很嚴重可怕的事情,驟變的番邦,恐怕也會蠢蠢欲動,特別是草原上的那些部落,一定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這一點朱棣能夠看出來,徐聞何嚐看不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