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精銳交鋒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漢王府人馬出動之際。
暗衛的騎兵也從樹林中殺出。
不管戰船防護如何到位,他們都不敢賭那萬分之一的意外。
暗衛夜以繼日的訓練,就是為了名字中的這個“衛”字。
四海商會從海外貿易獲取的龐大收益,其中不少就花在了暗衛身上。
不管是餉銀,還是裝備,都絕對是現在大明朝頂級的那批。
他們身下騎的戰馬,是徐聞在塞上馬場,結合了中亞汗血寶馬和蒙古馬培育出來的新一代戰馬,兼具耐力和衝擊力,馬身還披掛了皮鐵相間的馬甲。
騎士們則身著全身消光處理過的衝壓板甲,很符合暗衛這個稱唿。
內裏還有一層鎖子甲護身,可謂防護到了牙齒。
馬後掛著火銃,單手弩,長矛,馬刀,分別對應著遠中近三個距離交戰範圍。
各種武器也是最新最好的,剛剛通過試驗的最新式燧發槍,就裝備給了他們。
因為良品率的原因,這樣一支槍的造價,堪比一匹戰馬。
而冷兵器也是精工細作,任何一柄如果放到草原上,都會引起部落間的哄搶,這都是可以當作傳家寶的武器。
這樣豪華的配置,哪怕有四海商會的財力支撐,也沒有裝備多少部隊。
目前護衛著朱高熾的這支騎兵,已經差不多占了一半的數量。
能夠和這樣的精銳對抗,還有勇氣發起衝鋒,漢王的親衛戰力也不遑多讓。
朱高煦在政治智慧上或許差了點,但是關於戰爭的技能,他差不多都點滿了。
靖難戰爭中,徐聞使用的各種新戰法,新武器,都被他全盤接收。
巡邊時期,詢問所做的各種部署,改革,朱高煦也全部記錄下來,這些都用在了自己的親兵上。
最關鍵一點,他手底下的親衛,都是見過血的。
朱棣掃平漠北後,整個草原已經沒有成建製的敵軍。
但為了長治久安,大明邊軍已經形成了習慣,每年春秋兩季,都會前出草原練兵,隻要發現疑似蒙元餘孽,就會毫不留情地進行打擊,這也是徐聞默許的。
草原上的人哭,總好過中原的百姓哭。
滿清時期對於草原的控製就很好,徐聞不介意借鑒一下。
朱高煦就陸陸續續讓自己的親兵混入這些邊軍中,參加了對草原的打擊。
也就是現在暗衛麵對的部隊,一個個野性十足,當看到自己對麵的半具裝騎兵後,不懼反喜,吼叫著就衝了上去。
胯下被朱高煦精心挑選的漠北戰駒也感受到主人的戰意,猛然加速,拉近和敵人的距離。
兩支可謂是當世單兵能力最強的騎兵,在這個不知名地展開了戰鬥!
雙方師出同源,主要作戰思想都是沿襲徐聞對騎兵的定義,機動,火力,防護。
兩百步距離上,暗衛首先開火,新式燧發槍將命中率提高了不少,至少不是隨緣射擊。
使用半定裝彈藥,讓騎士不用臨時壓火藥,到了距離,提槍就射。
但馬上還是太過顛簸。
“劈劈啪啪”一陣槍響後。
對麵的馬隊隻少了四五個人,這種高速疾馳,在腎上腺的作用下,漢王部根本不在乎身邊同伴的死活。
上麵交待的任務就隻有一個,拖住對方,生死已經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燧發槍哪怕是改進過,騎兵對抗中,也不過一發的時間。
在暗衛換單手弩的空隙,對麵也發動自己的攻擊。
朱高煦親衛戰鬥經驗都是和草原上的蠻子們廝殺出來,甚至不少就是直接招募的蠻子,戰鬥風格也有所沿襲。
遠距離用的騎弓,在雙方拉近到一百步時,他們的命中率高得可怕。
一陣箭雨雖不密集,卻精準地命中暗衛馬隊的最厚處。
然而僅僅隻是這樣了,什麽都沒有發生,暗衛一個落馬的都沒有,不少騎士隻是聽到自己的盔甲叮的一聲,精鋼製成的破甲頭就被彈飛了,衝壓出來的鎧甲,頭盔自帶弧形,對於這個時代的箭支,天生就有克製。
麻煩了,帶隊的劉五心中微微一沉,他不怕死,隻是怕自己的死沒有價值,耽誤了王爺的大事,對麵這些鐵王八不好對付啊。
“上三眼銃先射一輪,然後換鈍器,近身和他們幹了!”
劉五大聲唿喊道。
這麽多年仗打下來,什麽敵人沒遇到過,靖難之役中,敲碎的鐵王八還少嗎,無非就是多費點力氣,他堅信,隻要能靠近,自己絕對能一錘一錘砸爛對方。
親衛們此刻展現了高超的騎術,一個個鬆開韁繩,拿出火折子,點燃了三眼銃的火繩。
暗衛分布在這一側騎兵隻有一百餘,帶隊的為一名小旗,現在這個距離,他已經能夠看清對方的一舉一動。
敵人嫻熟的動作,讓小旗看了隻能感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一個個的都是好漢子,本該出現在保家衛國,開疆擴土的戰場上,卻為了一己私欲,在這裏和自己捉對廝殺。
他可憐對方的遭遇,但絕不會手軟,暗衛的騎士不用小旗多吩咐。
長時間的訓練,已經讓他們對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使用什麽武器,都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不等對方三眼銃開火,暗衛第二波的攻擊已經開始。
手弩看似不大,但以精鋼做臂,威力卻一點都不小。
尤其是距離拉近後,命中率大大提高。
一輪攢射,漢王親衛直接減員四分之一。
他們身上北伐時期的騎甲雖然已經改良過,但還是不足以防禦經過多次測驗。
最終才定型的三鏃破甲箭,配合鋼臂弩的高初速,對現在漢王親衛還在使用的老式鏟狀破甲箭,形成了帶差碾壓。
哪怕是暗衛自己的板甲,也防禦不住,所以才會選擇在內層再加輕便鎖甲。
這時漢王親衛也終於發動了他們第一次攻擊。
三眼銃的爆鳴聲此起彼伏地響起來,整個戰場都被大量的黑煙所遮蔽。
此情此景,也讓小旗明白,為什麽公爺一定要淘汰三眼銃,哪怕它威力更大。
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速度和視野,往往比威力大重要很多。
暗衛的騎兵也從樹林中殺出。
不管戰船防護如何到位,他們都不敢賭那萬分之一的意外。
暗衛夜以繼日的訓練,就是為了名字中的這個“衛”字。
四海商會從海外貿易獲取的龐大收益,其中不少就花在了暗衛身上。
不管是餉銀,還是裝備,都絕對是現在大明朝頂級的那批。
他們身下騎的戰馬,是徐聞在塞上馬場,結合了中亞汗血寶馬和蒙古馬培育出來的新一代戰馬,兼具耐力和衝擊力,馬身還披掛了皮鐵相間的馬甲。
騎士們則身著全身消光處理過的衝壓板甲,很符合暗衛這個稱唿。
內裏還有一層鎖子甲護身,可謂防護到了牙齒。
馬後掛著火銃,單手弩,長矛,馬刀,分別對應著遠中近三個距離交戰範圍。
各種武器也是最新最好的,剛剛通過試驗的最新式燧發槍,就裝備給了他們。
因為良品率的原因,這樣一支槍的造價,堪比一匹戰馬。
而冷兵器也是精工細作,任何一柄如果放到草原上,都會引起部落間的哄搶,這都是可以當作傳家寶的武器。
這樣豪華的配置,哪怕有四海商會的財力支撐,也沒有裝備多少部隊。
目前護衛著朱高熾的這支騎兵,已經差不多占了一半的數量。
能夠和這樣的精銳對抗,還有勇氣發起衝鋒,漢王的親衛戰力也不遑多讓。
朱高煦在政治智慧上或許差了點,但是關於戰爭的技能,他差不多都點滿了。
靖難戰爭中,徐聞使用的各種新戰法,新武器,都被他全盤接收。
巡邊時期,詢問所做的各種部署,改革,朱高煦也全部記錄下來,這些都用在了自己的親兵上。
最關鍵一點,他手底下的親衛,都是見過血的。
朱棣掃平漠北後,整個草原已經沒有成建製的敵軍。
但為了長治久安,大明邊軍已經形成了習慣,每年春秋兩季,都會前出草原練兵,隻要發現疑似蒙元餘孽,就會毫不留情地進行打擊,這也是徐聞默許的。
草原上的人哭,總好過中原的百姓哭。
滿清時期對於草原的控製就很好,徐聞不介意借鑒一下。
朱高煦就陸陸續續讓自己的親兵混入這些邊軍中,參加了對草原的打擊。
也就是現在暗衛麵對的部隊,一個個野性十足,當看到自己對麵的半具裝騎兵後,不懼反喜,吼叫著就衝了上去。
胯下被朱高煦精心挑選的漠北戰駒也感受到主人的戰意,猛然加速,拉近和敵人的距離。
兩支可謂是當世單兵能力最強的騎兵,在這個不知名地展開了戰鬥!
雙方師出同源,主要作戰思想都是沿襲徐聞對騎兵的定義,機動,火力,防護。
兩百步距離上,暗衛首先開火,新式燧發槍將命中率提高了不少,至少不是隨緣射擊。
使用半定裝彈藥,讓騎士不用臨時壓火藥,到了距離,提槍就射。
但馬上還是太過顛簸。
“劈劈啪啪”一陣槍響後。
對麵的馬隊隻少了四五個人,這種高速疾馳,在腎上腺的作用下,漢王部根本不在乎身邊同伴的死活。
上麵交待的任務就隻有一個,拖住對方,生死已經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事情。
燧發槍哪怕是改進過,騎兵對抗中,也不過一發的時間。
在暗衛換單手弩的空隙,對麵也發動自己的攻擊。
朱高煦親衛戰鬥經驗都是和草原上的蠻子們廝殺出來,甚至不少就是直接招募的蠻子,戰鬥風格也有所沿襲。
遠距離用的騎弓,在雙方拉近到一百步時,他們的命中率高得可怕。
一陣箭雨雖不密集,卻精準地命中暗衛馬隊的最厚處。
然而僅僅隻是這樣了,什麽都沒有發生,暗衛一個落馬的都沒有,不少騎士隻是聽到自己的盔甲叮的一聲,精鋼製成的破甲頭就被彈飛了,衝壓出來的鎧甲,頭盔自帶弧形,對於這個時代的箭支,天生就有克製。
麻煩了,帶隊的劉五心中微微一沉,他不怕死,隻是怕自己的死沒有價值,耽誤了王爺的大事,對麵這些鐵王八不好對付啊。
“上三眼銃先射一輪,然後換鈍器,近身和他們幹了!”
劉五大聲唿喊道。
這麽多年仗打下來,什麽敵人沒遇到過,靖難之役中,敲碎的鐵王八還少嗎,無非就是多費點力氣,他堅信,隻要能靠近,自己絕對能一錘一錘砸爛對方。
親衛們此刻展現了高超的騎術,一個個鬆開韁繩,拿出火折子,點燃了三眼銃的火繩。
暗衛分布在這一側騎兵隻有一百餘,帶隊的為一名小旗,現在這個距離,他已經能夠看清對方的一舉一動。
敵人嫻熟的動作,讓小旗看了隻能感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一個個的都是好漢子,本該出現在保家衛國,開疆擴土的戰場上,卻為了一己私欲,在這裏和自己捉對廝殺。
他可憐對方的遭遇,但絕不會手軟,暗衛的騎士不用小旗多吩咐。
長時間的訓練,已經讓他們對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使用什麽武器,都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不等對方三眼銃開火,暗衛第二波的攻擊已經開始。
手弩看似不大,但以精鋼做臂,威力卻一點都不小。
尤其是距離拉近後,命中率大大提高。
一輪攢射,漢王親衛直接減員四分之一。
他們身上北伐時期的騎甲雖然已經改良過,但還是不足以防禦經過多次測驗。
最終才定型的三鏃破甲箭,配合鋼臂弩的高初速,對現在漢王親衛還在使用的老式鏟狀破甲箭,形成了帶差碾壓。
哪怕是暗衛自己的板甲,也防禦不住,所以才會選擇在內層再加輕便鎖甲。
這時漢王親衛也終於發動了他們第一次攻擊。
三眼銃的爆鳴聲此起彼伏地響起來,整個戰場都被大量的黑煙所遮蔽。
此情此景,也讓小旗明白,為什麽公爺一定要淘汰三眼銃,哪怕它威力更大。
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速度和視野,往往比威力大重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