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急流勇退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06章 急流勇退
“越國公就是對你二叔太了解,所以才會選擇去山東,畢竟我那弟弟全天下就沒幾個他怕的,這其中除了你皇爺爺外,就是越國公。”
朱高熾在教兒子,徐聞同樣在和兒子對話。
楊士奇和父親對話的時候,他們就在身後,全程聆聽,並沒有插話。
徐聞的想法,他們也大致猜到一些,父子三人到家後,徐華才開口道:“父親,不把我調走吧,這樣你就不用辭去兵部尚書。”
“想什麽了,你以為父親是因為你的事情離開嗎?我們兩個還不夠格。”
都不用父親開口,徐謙先開口了,自己這個哥哥打仗沒問題,智商也在線,就是有些時候想問題耿直了一點。
徐華說這話的時候,當然也是經過思考的,所以馬上反駁道。
“這些我當然知道,但現在如果父親請辭,旁人看來,是為我們兩個讓位置,兩兄弟總要有個表態吧,你在中樞,不管是天子還是太子都倚重於你,而京營有英國公坐鎮,有沒有我來說,並不太重要。”
“哼哼,我還不知道你,就是北京沒有仗打,所以渾身不舒服對吧?”
兩兄弟之間,誰還不知道誰啊,徐謙馬上揭哥哥的老底。
徐聞這時才開口道。
“行了,你們兩個都多大了,都是當爹的人,能不能成熟一點?”
其實對於徐華徐謙能夠互相鬥嘴,徐聞內心深處還是挺開心的。
那種表麵上假惺惺的兄友弟恭,才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一麵。
眼下這種毫不留情的互損,正說明兩個人關係不錯。
“你們兩個都給我在京師好好待著,沒你們什麽事,天子能夠給你們現在的職位,你們心裏也清楚,肯定不僅僅因為你們是我徐聞的兒子,而是有這個能力,能夠勝任當前的職位,否則捅出了簍子,陛下識人不明,而我教子無方,大家都麵上無光。”
“況且你們在北京,就和我在北京沒多大的區別,暗衛和四海商會你們也都能調動,足夠你們穩住場麵了,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聽過徐聞和楊士奇的對話,兄弟二人知道父親要去幹嗎。
徐華勸不放心,說道:“父親,漢王那邊雖然對您敬重有加,可他剛剛被我挫敗過一次,現在應該正在氣頭上,如果您貿然去山東,會不會有風險?”
徐聞傲然一笑:“有什麽風險,就憑他朱高煦?”
他很少在兒子麵前直唿宗室名字。
這次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去山東坐鎮,就是吃準了朱高煦在自己眼皮底下翻不起什麽風浪來。
徐聞不知道朱高熾能撐多久。
如果按照曆史上那樣,還有短短數月壽命的話,那自己就不得不去山東。
沒自己壓住,容易熱血上頭的漢王,還不知道做出什麽過分的舉動出來。
他朱高煦死不要緊,但是弄的山東一地糜爛,漕運斷絕,那就是大問題,終究還是苦了百姓。
所以徐聞隻能以身入局,壓製住漢王朱高煦。
讓這段時間政權能夠平穩過渡,不至於有什麽動蕩。
他把兩個兒子留在京師,也讓他更放心去山東,起碼不用擔心背後起火。
徐聞平時在幾個兒子眼中,都是那種老持穩重的形象,讓幾個兒子很是向往,不自覺地模仿。
但這偶露崢嶸一句話,才讓他們想起,自家老爹當年也是個膽大包天的人物!
不僅在朝會上當眾噴過建文皇帝,還逼得藩王下跪認錯。
又在沒有皇帝旨意之下,帶兵血洗江南,殺人抄家!
現在父親的謙遜,不過是達到一定層次的內斂。
內心深處依舊是那個桀驁的越國公徐聞!
“你們就別為我擔心了,在京師幹好自己分內的活,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你們的老子我還沒有老到需要你們照顧的程度。”
徐聞吩咐道。
兩兄弟隻能乖乖地各迴各家了。
徐華徐謙雖然身上都有爵位,但越國公府內麵積不小,而且兄弟妯娌之間相處都還不錯,兩人也就懶得自立門戶。
既然父親不趕,那就心安理得地住下去。
迴到家中,徐華這站了一天,也有些疲倦了。
典禮上的這些繁文縟節,讓他很不適應。
相對而言,他還是更喜歡戰場上麵的真刀真槍。
一直在家等候的妻子,屏退左右仆人,親自為他送上熱水,毛巾,柔聲問道。
“這一天累壞了吧。”
徐華對妻子袒露心聲道。
“身體不累,心累,我都不知道父親這麽多年是怎麽堅持下來的,每一句話說出去之前,都要想半天,今天我對父親說的話,出自我的真心,幹脆調去邊鎮,在那裏當個總兵,練兵,殺敵,為國鎮守邊疆,這才是我平生所願。”
果然徐謙還是了解他哥的。
徐華一邊擦臉,妻子則在身後給他按摩解乏,然後輕聲細語安撫丈夫道。
“我知道京師這方天地困住你了,但現在新朝初立,你又是徐家人,還和當今聖上太子關係匪淺,大家都需要你在北京啊。”
他們兩夫妻成親已有八年,妻子並不是出自什麽名門望族,而是北伐期間,徐聞麾下陣亡的將領家屬。
在戰場上,徐聞已經教給徐華很多。
但是戰場下,他要學得更多。
所以給陣亡家屬送撫恤金的任務,就交給了徐華。
徐聞要兒子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體會,每一個將士的背後,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
他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要為這個家庭負責。
慈不掌兵,那就要讓自己手中的將士變得更有價值,發揮更大的作用。
徐華第一次見到自己妻子的時候,她正護住自己的兩個妹妹,手持鋼刀,和自己那些所謂的叔叔伯伯對峙。
“鄭彤,你們家就三個女孩,爹又沒了,我們是來幫你們的。”
“家裏沒了大人,你們很難支撐下去,跟我們走吧,至少管你們一口吃的,還送你們出嫁。”
“你爹在世的時候,和我們稱兄道弟,現在你拿著刀指著我們,是怎麽迴事?”
一群人圍在大門口叫嚷,卻沒一個敢上前。
因為有一個前車之鑒,正捂著自己的右手在一個勁哀嚎,鮮血從指縫中湧了出來,地上已經滴了一攤紅色。
“越國公就是對你二叔太了解,所以才會選擇去山東,畢竟我那弟弟全天下就沒幾個他怕的,這其中除了你皇爺爺外,就是越國公。”
朱高熾在教兒子,徐聞同樣在和兒子對話。
楊士奇和父親對話的時候,他們就在身後,全程聆聽,並沒有插話。
徐聞的想法,他們也大致猜到一些,父子三人到家後,徐華才開口道:“父親,不把我調走吧,這樣你就不用辭去兵部尚書。”
“想什麽了,你以為父親是因為你的事情離開嗎?我們兩個還不夠格。”
都不用父親開口,徐謙先開口了,自己這個哥哥打仗沒問題,智商也在線,就是有些時候想問題耿直了一點。
徐華說這話的時候,當然也是經過思考的,所以馬上反駁道。
“這些我當然知道,但現在如果父親請辭,旁人看來,是為我們兩個讓位置,兩兄弟總要有個表態吧,你在中樞,不管是天子還是太子都倚重於你,而京營有英國公坐鎮,有沒有我來說,並不太重要。”
“哼哼,我還不知道你,就是北京沒有仗打,所以渾身不舒服對吧?”
兩兄弟之間,誰還不知道誰啊,徐謙馬上揭哥哥的老底。
徐聞這時才開口道。
“行了,你們兩個都多大了,都是當爹的人,能不能成熟一點?”
其實對於徐華徐謙能夠互相鬥嘴,徐聞內心深處還是挺開心的。
那種表麵上假惺惺的兄友弟恭,才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一麵。
眼下這種毫不留情的互損,正說明兩個人關係不錯。
“你們兩個都給我在京師好好待著,沒你們什麽事,天子能夠給你們現在的職位,你們心裏也清楚,肯定不僅僅因為你們是我徐聞的兒子,而是有這個能力,能夠勝任當前的職位,否則捅出了簍子,陛下識人不明,而我教子無方,大家都麵上無光。”
“況且你們在北京,就和我在北京沒多大的區別,暗衛和四海商會你們也都能調動,足夠你們穩住場麵了,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聽過徐聞和楊士奇的對話,兄弟二人知道父親要去幹嗎。
徐華勸不放心,說道:“父親,漢王那邊雖然對您敬重有加,可他剛剛被我挫敗過一次,現在應該正在氣頭上,如果您貿然去山東,會不會有風險?”
徐聞傲然一笑:“有什麽風險,就憑他朱高煦?”
他很少在兒子麵前直唿宗室名字。
這次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去山東坐鎮,就是吃準了朱高煦在自己眼皮底下翻不起什麽風浪來。
徐聞不知道朱高熾能撐多久。
如果按照曆史上那樣,還有短短數月壽命的話,那自己就不得不去山東。
沒自己壓住,容易熱血上頭的漢王,還不知道做出什麽過分的舉動出來。
他朱高煦死不要緊,但是弄的山東一地糜爛,漕運斷絕,那就是大問題,終究還是苦了百姓。
所以徐聞隻能以身入局,壓製住漢王朱高煦。
讓這段時間政權能夠平穩過渡,不至於有什麽動蕩。
他把兩個兒子留在京師,也讓他更放心去山東,起碼不用擔心背後起火。
徐聞平時在幾個兒子眼中,都是那種老持穩重的形象,讓幾個兒子很是向往,不自覺地模仿。
但這偶露崢嶸一句話,才讓他們想起,自家老爹當年也是個膽大包天的人物!
不僅在朝會上當眾噴過建文皇帝,還逼得藩王下跪認錯。
又在沒有皇帝旨意之下,帶兵血洗江南,殺人抄家!
現在父親的謙遜,不過是達到一定層次的內斂。
內心深處依舊是那個桀驁的越國公徐聞!
“你們就別為我擔心了,在京師幹好自己分內的活,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你們的老子我還沒有老到需要你們照顧的程度。”
徐聞吩咐道。
兩兄弟隻能乖乖地各迴各家了。
徐華徐謙雖然身上都有爵位,但越國公府內麵積不小,而且兄弟妯娌之間相處都還不錯,兩人也就懶得自立門戶。
既然父親不趕,那就心安理得地住下去。
迴到家中,徐華這站了一天,也有些疲倦了。
典禮上的這些繁文縟節,讓他很不適應。
相對而言,他還是更喜歡戰場上麵的真刀真槍。
一直在家等候的妻子,屏退左右仆人,親自為他送上熱水,毛巾,柔聲問道。
“這一天累壞了吧。”
徐華對妻子袒露心聲道。
“身體不累,心累,我都不知道父親這麽多年是怎麽堅持下來的,每一句話說出去之前,都要想半天,今天我對父親說的話,出自我的真心,幹脆調去邊鎮,在那裏當個總兵,練兵,殺敵,為國鎮守邊疆,這才是我平生所願。”
果然徐謙還是了解他哥的。
徐華一邊擦臉,妻子則在身後給他按摩解乏,然後輕聲細語安撫丈夫道。
“我知道京師這方天地困住你了,但現在新朝初立,你又是徐家人,還和當今聖上太子關係匪淺,大家都需要你在北京啊。”
他們兩夫妻成親已有八年,妻子並不是出自什麽名門望族,而是北伐期間,徐聞麾下陣亡的將領家屬。
在戰場上,徐聞已經教給徐華很多。
但是戰場下,他要學得更多。
所以給陣亡家屬送撫恤金的任務,就交給了徐華。
徐聞要兒子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體會,每一個將士的背後,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
他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要為這個家庭負責。
慈不掌兵,那就要讓自己手中的將士變得更有價值,發揮更大的作用。
徐華第一次見到自己妻子的時候,她正護住自己的兩個妹妹,手持鋼刀,和自己那些所謂的叔叔伯伯對峙。
“鄭彤,你們家就三個女孩,爹又沒了,我們是來幫你們的。”
“家裏沒了大人,你們很難支撐下去,跟我們走吧,至少管你們一口吃的,還送你們出嫁。”
“你爹在世的時候,和我們稱兄道弟,現在你拿著刀指著我們,是怎麽迴事?”
一群人圍在大門口叫嚷,卻沒一個敢上前。
因為有一個前車之鑒,正捂著自己的右手在一個勁哀嚎,鮮血從指縫中湧了出來,地上已經滴了一攤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