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不擇手段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11章 不擇手段
漢王府新來的謀士,被劈頭蓋臉罵過一次後。
他才想起有人談起過前麵漢王府刺殺太子的那次行動。
也是遇到了暗衛,兩百精銳全軍覆沒,就連消息都沒有傳出來,死得無聲無息。
哪怕是漢王朱高煦這種天才級將領,也無法判斷暗衛現在的戰力到什麽程度了。
隻能推斷,至少不會比漢王府的王府親衛差。
此刻謀士才後悔了,他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生大半的本事,全在嘴上。
從漢王的日常聊天中就聽得出來,自己這位主子,對徐聞是又恨又怕。
身為帝王,怎麽能有畏懼呢?
所以他才會大膽提出建議,幹掉徐聞!
本以為能夠以此討好漢王,卻沒想馬屁拍到了馬蹄上。
其他謀士也都幸災樂禍。
這人那嘴巴除了在漢王前麵會說好話,對其他人就沒那麽客氣了,陰陽刻薄,讓人聽得都不舒服。
這廝才來幾天,就成功引起了其他人反感。
大家都是來討口生活的,分屬同僚,何必如此。
其他老成持重的謀士這時才提議。
“漢王息怒,新來的同仁可能確實不太熟悉越國公,我建議還是靜觀其變吧。”
“很明顯,越國公就是衝我們漢王府來的,對外一點風聲都沒有露,就是直奔濟南。”
“然而我們不知道他身上究竟有沒有新皇的密旨,又或者是單純的過來監視我們,隻有探明情況後,才好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聽著老牌謀士分析的頭頭是道,朱高煦把自己的胡須都捏斷幾根,氣惱道:
“隻能看著了,要不然還能怎麽辦?打又打不過,罵也罵不過,煩死了!你們這麽多人,就不能想個靠譜點的辦法出來嗎?”
此言一出,等於主上在指著這些謀臣們在罵。
你們這些廢物,一點用都沒有!
謀臣們也急了,可以摸魚,可以混日子,但是不能讓主君認為自己真沒有水平啊!
大家水平可能一般,但勝在人多,群策群力。
絞盡腦汁後,幾個謀臣嘀咕了一番,推舉了一個人出來開口道:
“辦法倒不是沒有,就是看漢王敢不敢用了?”
這種激將之法,對目前階段的朱高煦來說,那是一用一個準。
“趕緊說,別遮遮掩掩的,都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麽是本王不敢的,再怎麽樣,也比窩囊的圈養在這裏好。”
朱高煦所說,也是他一直有其他想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一個曾經縱橫天下的無敵戰帥,現在就如同困獸一般,被限製在這小小的王城之中,動彈不得。
對朱高煦來說,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折磨。
如果朱高煦不曾見識過外麵的廣闊天空,他可能願意就此度過一生。
畢竟吃穿用度,宗室都給得很足,皆是帝國頂級。
奈何漢王曾經擁有過更多,那一旦失去,就會更加的痛苦,所以內心的煎熬驅使他必須反抗。
“聽聞王爺和白蓮教有所聯係。”
話剛剛出口,朱高煦雙目圓睜,怒視著對方:“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消息!”
朱元璋因為自身原因,所以對各種宗教管控甚嚴,尤其是各種民間邪教淫祀,進行堅決打擊。
白蓮教自唐、宋以來,在民間延續了數百年,發展非常迅猛。
洪武、永樂年間多次發生白蓮教武裝暴動。
甚至有的還建號稱帝的。
故而,白蓮教一直是朝廷重點打擊的目標。
漢王雖然現在圈地被封,但也是明室宗親。
要是被人傳聞和白蓮教牽扯上了關係,會對漢王府名聲有所影響。
“說,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消息!”
在王府中,謀士們見到的是漢王都是脾氣暴躁,但並不暴戾。
此刻當他真正展現戰場殺將之姿時,這幫文人哪頂得住,當即跪倒,結結巴巴地迴答道。
“是李忠,李忠說的……在王府中看到……白蓮聖母的佛像。”
“嗯?”
朱高煦輕哼一聲,把目光投向了李忠。
這人跪倒的比剛剛那人還快,還一個勁地磕頭道:
“王爺饒命,王爺饒命啊,我真的隻是無意中看到的,有人和府中衛兵交談,臨走之時,露出了頸後的刺青,我家鄉曾有人白蓮教秘密傳教,認得那正是白蓮聖母,而交談的衛兵則是王爺的親兵,所以才敢鬥膽推斷,王爺和對方有聯係。”
懾於朱高煦的壓力,李忠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部說了出來。
“起來吧。”
朱高煦的聲音陰沉。
“以後不該看的別看,看到也不要亂說。”
“多謝王爺。”
李忠死命地磕著頭,額頭都青了。
剛剛被漢王冰冷的眼神直視,他差點以為自己下一秒就要被拖出去砍了。
現在的磕頭不僅僅是謝恩,而是被嚇得腿軟,根本站不起來,隻能用這種方式掩飾自己。
除了那少數幾位一直跟在朱高煦身邊的老人,其他謀士都重新認識了朱高煦。
這個在他們眼中好勇無謀的漢王,也是胸有丘壑之人,願意聽他們的建議。
隻是因為自己提出的方案,符合他的想法,所以才會被采用。
眼前這位畢竟是大明漢王,一刀一槍從沙場拚出來的王位。
火發完,開始有人出來圓場。
“王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都到這個時候了,有什麽方法都用出來吧!”
自己手上的底牌本就不多,朱高煦還是有些糾結。
不過這句話裏麵,還是有他認同的特點,那就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那邊我會派人接觸的,不用你們插手了!”
朱高煦最終還是下了決定。
靖難期間,白蓮教不甘寂寞,在北平意欲起勢,拉攏當時的北平府主官徐聞,甚至用上了綁架。
被徐聞反殺兩個教中元老,睡了聖女白鳳,白蓮教這才老實。
八年前漢王謀反失敗,被罰就藩山東,給了白蓮教與之接觸的機會。
雙方沆瀣一氣,互相支持。
漢王府每年花那麽多資源養著這群教徒,如今總是要發揮點作用的。
謀士們齊唿:“王爺英明!”
卻沒一人再追問怎麽聯係。
方才李忠的遭遇這些謀士明白,朱高煦願意讓他們碰的,他們才能伸手。
不說的,就別瞎插手。
天家子弟,終歸是有自己的底線。
漢王府新來的謀士,被劈頭蓋臉罵過一次後。
他才想起有人談起過前麵漢王府刺殺太子的那次行動。
也是遇到了暗衛,兩百精銳全軍覆沒,就連消息都沒有傳出來,死得無聲無息。
哪怕是漢王朱高煦這種天才級將領,也無法判斷暗衛現在的戰力到什麽程度了。
隻能推斷,至少不會比漢王府的王府親衛差。
此刻謀士才後悔了,他最擅長的就是察言觀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生大半的本事,全在嘴上。
從漢王的日常聊天中就聽得出來,自己這位主子,對徐聞是又恨又怕。
身為帝王,怎麽能有畏懼呢?
所以他才會大膽提出建議,幹掉徐聞!
本以為能夠以此討好漢王,卻沒想馬屁拍到了馬蹄上。
其他謀士也都幸災樂禍。
這人那嘴巴除了在漢王前麵會說好話,對其他人就沒那麽客氣了,陰陽刻薄,讓人聽得都不舒服。
這廝才來幾天,就成功引起了其他人反感。
大家都是來討口生活的,分屬同僚,何必如此。
其他老成持重的謀士這時才提議。
“漢王息怒,新來的同仁可能確實不太熟悉越國公,我建議還是靜觀其變吧。”
“很明顯,越國公就是衝我們漢王府來的,對外一點風聲都沒有露,就是直奔濟南。”
“然而我們不知道他身上究竟有沒有新皇的密旨,又或者是單純的過來監視我們,隻有探明情況後,才好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聽著老牌謀士分析的頭頭是道,朱高煦把自己的胡須都捏斷幾根,氣惱道:
“隻能看著了,要不然還能怎麽辦?打又打不過,罵也罵不過,煩死了!你們這麽多人,就不能想個靠譜點的辦法出來嗎?”
此言一出,等於主上在指著這些謀臣們在罵。
你們這些廢物,一點用都沒有!
謀臣們也急了,可以摸魚,可以混日子,但是不能讓主君認為自己真沒有水平啊!
大家水平可能一般,但勝在人多,群策群力。
絞盡腦汁後,幾個謀臣嘀咕了一番,推舉了一個人出來開口道:
“辦法倒不是沒有,就是看漢王敢不敢用了?”
這種激將之法,對目前階段的朱高煦來說,那是一用一個準。
“趕緊說,別遮遮掩掩的,都這個時候了,還有什麽是本王不敢的,再怎麽樣,也比窩囊的圈養在這裏好。”
朱高煦所說,也是他一直有其他想法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一個曾經縱橫天下的無敵戰帥,現在就如同困獸一般,被限製在這小小的王城之中,動彈不得。
對朱高煦來說,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折磨。
如果朱高煦不曾見識過外麵的廣闊天空,他可能願意就此度過一生。
畢竟吃穿用度,宗室都給得很足,皆是帝國頂級。
奈何漢王曾經擁有過更多,那一旦失去,就會更加的痛苦,所以內心的煎熬驅使他必須反抗。
“聽聞王爺和白蓮教有所聯係。”
話剛剛出口,朱高煦雙目圓睜,怒視著對方:“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消息!”
朱元璋因為自身原因,所以對各種宗教管控甚嚴,尤其是各種民間邪教淫祀,進行堅決打擊。
白蓮教自唐、宋以來,在民間延續了數百年,發展非常迅猛。
洪武、永樂年間多次發生白蓮教武裝暴動。
甚至有的還建號稱帝的。
故而,白蓮教一直是朝廷重點打擊的目標。
漢王雖然現在圈地被封,但也是明室宗親。
要是被人傳聞和白蓮教牽扯上了關係,會對漢王府名聲有所影響。
“說,你是從哪裏知道的消息!”
在王府中,謀士們見到的是漢王都是脾氣暴躁,但並不暴戾。
此刻當他真正展現戰場殺將之姿時,這幫文人哪頂得住,當即跪倒,結結巴巴地迴答道。
“是李忠,李忠說的……在王府中看到……白蓮聖母的佛像。”
“嗯?”
朱高煦輕哼一聲,把目光投向了李忠。
這人跪倒的比剛剛那人還快,還一個勁地磕頭道:
“王爺饒命,王爺饒命啊,我真的隻是無意中看到的,有人和府中衛兵交談,臨走之時,露出了頸後的刺青,我家鄉曾有人白蓮教秘密傳教,認得那正是白蓮聖母,而交談的衛兵則是王爺的親兵,所以才敢鬥膽推斷,王爺和對方有聯係。”
懾於朱高煦的壓力,李忠就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部說了出來。
“起來吧。”
朱高煦的聲音陰沉。
“以後不該看的別看,看到也不要亂說。”
“多謝王爺。”
李忠死命地磕著頭,額頭都青了。
剛剛被漢王冰冷的眼神直視,他差點以為自己下一秒就要被拖出去砍了。
現在的磕頭不僅僅是謝恩,而是被嚇得腿軟,根本站不起來,隻能用這種方式掩飾自己。
除了那少數幾位一直跟在朱高煦身邊的老人,其他謀士都重新認識了朱高煦。
這個在他們眼中好勇無謀的漢王,也是胸有丘壑之人,願意聽他們的建議。
隻是因為自己提出的方案,符合他的想法,所以才會被采用。
眼前這位畢竟是大明漢王,一刀一槍從沙場拚出來的王位。
火發完,開始有人出來圓場。
“王爺,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都到這個時候了,有什麽方法都用出來吧!”
自己手上的底牌本就不多,朱高煦還是有些糾結。
不過這句話裏麵,還是有他認同的特點,那就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那邊我會派人接觸的,不用你們插手了!”
朱高煦最終還是下了決定。
靖難期間,白蓮教不甘寂寞,在北平意欲起勢,拉攏當時的北平府主官徐聞,甚至用上了綁架。
被徐聞反殺兩個教中元老,睡了聖女白鳳,白蓮教這才老實。
八年前漢王謀反失敗,被罰就藩山東,給了白蓮教與之接觸的機會。
雙方沆瀣一氣,互相支持。
漢王府每年花那麽多資源養著這群教徒,如今總是要發揮點作用的。
謀士們齊唿:“王爺英明!”
卻沒一人再追問怎麽聯係。
方才李忠的遭遇這些謀士明白,朱高煦願意讓他們碰的,他們才能伸手。
不說的,就別瞎插手。
天家子弟,終歸是有自己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