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故地重遊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13章 故地重遊
越國公一行人到達山東境內後,就直接停在了濟南府。
安成公主朱月蓉有些不解。
“夫君不迴老家看一下嗎?”
看著眼前的大明湖,徐聞悠悠道:“我不打算迴清河縣了,就在這大明湖住下吧!每天都能看到這番美景。”
此時正是繁花似錦的季節,大明湖畔風光無限。
這是徐聞第三次來到大明湖。
第一次,他十七歲時,來參加鄉試,在此遊玩過。
第二次,靖難期間,他出奇策拿下濟南,朱棣在此開慶功宴。
徐聞很喜歡大明湖的風景,早就想著住在這兒養老。
暗衛先行在大明湖邊準備了一個大院子。
徐聞和朱月蓉就坐在主樓二樓。
推開窗,就能看到一片花海,和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令人望之心曠神怡。
“看著這樣的景色,感覺心胸都開闊不少。”
朱月蓉開心道。
“你喜歡就好,那我們就在這裏住下了。”
徐聞指了指大明湖南麵肉眼可見的濟南貢院,笑道:“為夫十七歲那年,就在那裏參加鄉試,奪得山東解元,自此平步青雲。”
他與妻子說起了當年。
嶽盈盈等人也在旁聽著,臉上浮起迴憶。
當年鄉試,隻有嶽盈盈和嶽衝二人陪著徐聞,三人一起住在那邊稍遠的便宜客棧,同甘共苦。
安成公主認真聽著,隻恨晚遇了徐聞幾年。
其實,她認識徐聞算是早的了,十三四歲的時候。
故地重遊,徐聞帶著家人在大明湖附近散步,有說有笑的。
並沒有大張旗鼓,附近的暗衛皆是便衣,裏裏外外足有數百人。
包括大明湖中,十二個時辰不斷有人潛伏其中。
定居濟南,徐聞隻需要讓需要知道的人知曉就好。
嗯,這個人特指某漢王。
其他人他不打算驚動,所以才會住在大明湖邊,而不是濟南府中心。
徐聞此次過來,是以勢壓人。
其他那些無用的社交,他都不想沾惹。
徐聞清楚隻要自己亮明身份,那就沒有安靜的時候了。
整個山東大小官員都會來拜見,然後還有各地的書生,也會聞訊而來,想想就有些頭大。
自己的行動被朱高煦監控,徐聞同樣也掌握著對方的行蹤。
現在手頭就有漢王府的最近動向,徐聞看得麵色嚴肅。
從表麵上看,這些情報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包括往來的人員,還是各種采買,都和往常一樣。
但暗衛作為現在整個大明朝最頂級的情報機構,肯定不會滿足這些表麵數據,他們要查出這些表象下所掩蓋的真實。
於是徐聞手上的情報就有這些信息:
“午後三刻,三輛垃圾車駛出,雖臭不可聞,但車轍印較一天前加深三分,推測其中有兵甲之物……”
“王府修葺,入民工五十餘人,出五十餘人,人數相等,其中有十餘人身高相同,麵容不對,觀之步態及手部痕跡,推斷為軍中人士。”
“王府采買馬車空車出王府,車轍印比滿載進入時更深,且有護衛相送,懷疑藏有貴重物品。”
如此記錄,有厚厚的一疊,無不證明整個漢王府都在積極準備著什麽,他們自認為很隱蔽,卻全部被暗衛偵測出來。
徐聞把情報往桌子上一丟,走到窗前,看著眼前湖景,心中稍定。
此番來濟南府,除了躲過封王之後的這波風頭,給朱高熾在朝堂上足夠的發揮空間外。
徐聞就是想讓朱高煦能夠老實點,不要再搞事,安心當自己的富貴王爺不好嗎?
自己給這個弟子能夠爭取的待遇,在藩王中已經算頂級。
甚至還有四海商會的股份,每年都有海量的分紅。
目前看來,朱高煦表麵上老實了一點,但老實的不多,私底下的一堆的小動作,這是真不領自己的情啊!
拿著四海商會的錢,來反對四海省會的其他股東,朱高煦真是把事情做絕了。
喚來身邊暗衛,徐聞直接下令:“從這個月開始,四海商會給漢王府的供奉就斷了吧,問起來就說最近台風頻發,商會損失重大,希望所有股東共克時艱。”
想玩這些,那就要做好被報複的準備。
徐聞隻能希望自己的敲打,能夠讓朱高煦懂點事,稍微老實點,不要再給自己搞事。
那麽這些送出去的錢財,兵甲都去了哪裏?
徐聞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如果在濟南府,那朱高煦是肯定不敢明著造反的,那麽他的小動作主攻方向是哪裏。
暗衛其實也在進行追查,最終顯示都是分散流入了民間,分散在整個膠東。
兵甲也是如此,有些甚至散布到了村子裏麵,一個村裏麵,可能就一兩副兵甲。
民間?
徐聞往深了想一下,就有頭緒了。
這是有大事要發生啊!
而且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馬上在書桌上奮筆疾書,書信完畢後,交給暗衛,讓他們在最快時間送往京城。
他京城投書的同時,青州府治下,一個很普通的村子,此刻正鬧成一團。
似狼似虎的衙役,正十幾個人聚在一起,身邊還有二三十個幫閑,和對方的村民對峙。
村民人雖多,但基本手持各種破爛農具,對比衙役的閃亮鋼刀,氣勢上就被壓了一頭。
衙役為首的班頭,有所依仗,說話也就囂張起來。
“我這次來,不是和你們商量,而是讓你們交人的,趙家那二小子,可是把人唐員外的胳膊打折了,縣太爺派我們來把人帶走,你們這個樣子,是打算造反嗎?”
“那個姓唐的活該,光天化日下,調戲人趙家閨女,要不是她弟弟在,整個人都被拖走,他這麽幹不是第一次了,你們怎麽不去抓他?”
班頭像聽到了什麽巨大的笑話一樣:“哈哈哈,你們這些泥腿子,也配和唐員外相比?”
“人家兒子現在是舉人,馬上就要進京考試,眼見著就是進士老爺,看得上你們的閨女,那是她們的福分,不自己乖乖送上來,還要唐員外自己動手,實在太不懂事了!”
村民們被這番話氣得不輕,紛紛開口怒罵。
“你這個狗腿子,就會幫那些有錢的。”
“不管你怎麽說,我們不會交人的,上次就是這樣,劉大被你們帶走,迴來以後就剩一口氣了,趙二要是交到你們手裏,估計人都沒了。”
班頭懶得和這些村野之民囉唆,直接把刀拔了出來。
“今天你們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還磨蹭下去,是不是想試下我手中的刀快不快?”
其他衙役和幫閑都跟著拔出了武器。
越國公一行人到達山東境內後,就直接停在了濟南府。
安成公主朱月蓉有些不解。
“夫君不迴老家看一下嗎?”
看著眼前的大明湖,徐聞悠悠道:“我不打算迴清河縣了,就在這大明湖住下吧!每天都能看到這番美景。”
此時正是繁花似錦的季節,大明湖畔風光無限。
這是徐聞第三次來到大明湖。
第一次,他十七歲時,來參加鄉試,在此遊玩過。
第二次,靖難期間,他出奇策拿下濟南,朱棣在此開慶功宴。
徐聞很喜歡大明湖的風景,早就想著住在這兒養老。
暗衛先行在大明湖邊準備了一個大院子。
徐聞和朱月蓉就坐在主樓二樓。
推開窗,就能看到一片花海,和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令人望之心曠神怡。
“看著這樣的景色,感覺心胸都開闊不少。”
朱月蓉開心道。
“你喜歡就好,那我們就在這裏住下了。”
徐聞指了指大明湖南麵肉眼可見的濟南貢院,笑道:“為夫十七歲那年,就在那裏參加鄉試,奪得山東解元,自此平步青雲。”
他與妻子說起了當年。
嶽盈盈等人也在旁聽著,臉上浮起迴憶。
當年鄉試,隻有嶽盈盈和嶽衝二人陪著徐聞,三人一起住在那邊稍遠的便宜客棧,同甘共苦。
安成公主認真聽著,隻恨晚遇了徐聞幾年。
其實,她認識徐聞算是早的了,十三四歲的時候。
故地重遊,徐聞帶著家人在大明湖附近散步,有說有笑的。
並沒有大張旗鼓,附近的暗衛皆是便衣,裏裏外外足有數百人。
包括大明湖中,十二個時辰不斷有人潛伏其中。
定居濟南,徐聞隻需要讓需要知道的人知曉就好。
嗯,這個人特指某漢王。
其他人他不打算驚動,所以才會住在大明湖邊,而不是濟南府中心。
徐聞此次過來,是以勢壓人。
其他那些無用的社交,他都不想沾惹。
徐聞清楚隻要自己亮明身份,那就沒有安靜的時候了。
整個山東大小官員都會來拜見,然後還有各地的書生,也會聞訊而來,想想就有些頭大。
自己的行動被朱高煦監控,徐聞同樣也掌握著對方的行蹤。
現在手頭就有漢王府的最近動向,徐聞看得麵色嚴肅。
從表麵上看,這些情報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包括往來的人員,還是各種采買,都和往常一樣。
但暗衛作為現在整個大明朝最頂級的情報機構,肯定不會滿足這些表麵數據,他們要查出這些表象下所掩蓋的真實。
於是徐聞手上的情報就有這些信息:
“午後三刻,三輛垃圾車駛出,雖臭不可聞,但車轍印較一天前加深三分,推測其中有兵甲之物……”
“王府修葺,入民工五十餘人,出五十餘人,人數相等,其中有十餘人身高相同,麵容不對,觀之步態及手部痕跡,推斷為軍中人士。”
“王府采買馬車空車出王府,車轍印比滿載進入時更深,且有護衛相送,懷疑藏有貴重物品。”
如此記錄,有厚厚的一疊,無不證明整個漢王府都在積極準備著什麽,他們自認為很隱蔽,卻全部被暗衛偵測出來。
徐聞把情報往桌子上一丟,走到窗前,看著眼前湖景,心中稍定。
此番來濟南府,除了躲過封王之後的這波風頭,給朱高熾在朝堂上足夠的發揮空間外。
徐聞就是想讓朱高煦能夠老實點,不要再搞事,安心當自己的富貴王爺不好嗎?
自己給這個弟子能夠爭取的待遇,在藩王中已經算頂級。
甚至還有四海商會的股份,每年都有海量的分紅。
目前看來,朱高煦表麵上老實了一點,但老實的不多,私底下的一堆的小動作,這是真不領自己的情啊!
拿著四海商會的錢,來反對四海省會的其他股東,朱高煦真是把事情做絕了。
喚來身邊暗衛,徐聞直接下令:“從這個月開始,四海商會給漢王府的供奉就斷了吧,問起來就說最近台風頻發,商會損失重大,希望所有股東共克時艱。”
想玩這些,那就要做好被報複的準備。
徐聞隻能希望自己的敲打,能夠讓朱高煦懂點事,稍微老實點,不要再給自己搞事。
那麽這些送出去的錢財,兵甲都去了哪裏?
徐聞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如果在濟南府,那朱高煦是肯定不敢明著造反的,那麽他的小動作主攻方向是哪裏。
暗衛其實也在進行追查,最終顯示都是分散流入了民間,分散在整個膠東。
兵甲也是如此,有些甚至散布到了村子裏麵,一個村裏麵,可能就一兩副兵甲。
民間?
徐聞往深了想一下,就有頭緒了。
這是有大事要發生啊!
而且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馬上在書桌上奮筆疾書,書信完畢後,交給暗衛,讓他們在最快時間送往京城。
他京城投書的同時,青州府治下,一個很普通的村子,此刻正鬧成一團。
似狼似虎的衙役,正十幾個人聚在一起,身邊還有二三十個幫閑,和對方的村民對峙。
村民人雖多,但基本手持各種破爛農具,對比衙役的閃亮鋼刀,氣勢上就被壓了一頭。
衙役為首的班頭,有所依仗,說話也就囂張起來。
“我這次來,不是和你們商量,而是讓你們交人的,趙家那二小子,可是把人唐員外的胳膊打折了,縣太爺派我們來把人帶走,你們這個樣子,是打算造反嗎?”
“那個姓唐的活該,光天化日下,調戲人趙家閨女,要不是她弟弟在,整個人都被拖走,他這麽幹不是第一次了,你們怎麽不去抓他?”
班頭像聽到了什麽巨大的笑話一樣:“哈哈哈,你們這些泥腿子,也配和唐員外相比?”
“人家兒子現在是舉人,馬上就要進京考試,眼見著就是進士老爺,看得上你們的閨女,那是她們的福分,不自己乖乖送上來,還要唐員外自己動手,實在太不懂事了!”
村民們被這番話氣得不輕,紛紛開口怒罵。
“你這個狗腿子,就會幫那些有錢的。”
“不管你怎麽說,我們不會交人的,上次就是這樣,劉大被你們帶走,迴來以後就剩一口氣了,趙二要是交到你們手裏,估計人都沒了。”
班頭懶得和這些村野之民囉唆,直接把刀拔了出來。
“今天你們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還磨蹭下去,是不是想試下我手中的刀快不快?”
其他衙役和幫閑都跟著拔出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