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朝廷出兵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掃過幾眼,朱高熾發現是白蓮教後,心中稍安。
剛開始聽到山東、暗衛這兩個字組合起來,他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就怕自己那個喜歡惹事的二弟弄出什麽花樣來。
如今隻是教會作亂,事態沒那麽嚴重。
可是當看到一千多官兵全軍覆沒,青州府幾乎全境淪陷後,朱高熾還是皺起了眉頭。
“這個周猛該死啊,沒有在第一時間撲滅暴亂,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被牽扯進來!”
暗衛附了詳細的戰報,哪怕朱高熾素來仁厚,也忍不住罵了句這個傻子指揮使,隨後問道。
“山東布政使衙門和都司的奏章什麽時候能過來?”
楊士奇答道:“應該快了,暗衛和驛站都是走得差不多路線,不過這兩個衙門需要收到青州府的戰報後,才能上報,在程序上稍微慢一點。”
說到做到,徐謙很快就拿著戰報進殿。
“陛下,山東布政使衙門並都司急奏,青州府內白蓮教作亂。”
朱高熾再看了遍,比暗衛呈上來的要簡略很多。
對於白蓮教有多少人,發展到什麽情況,都沒有詳細說明,隻是一句局勢糜爛。
至少沒有瞞報,或者粉飾太平,朱高熾已經滿意了。
但沒那麽滿意。
整個山東有青州左衛,登州衛,威海衛,萊州衛等數個衛所。
哪怕是青州左衛損失了一千多病例,那還有其他衛所啊!
居然撲滅不了一個小小的白蓮教,最後還要鬧到自己這裏來。
“你們怎麽看?”
朱高熾把兩份戰報都擺了出來。
新朝已經一月有餘,和新君相處這段時間,楊士奇已經大致摸準了朱高熾的性格,他便建議道。
“此事可在明日朝會上討論,青州府知府衙門以及下麵縣城目前都還安全,證明局勢還在控製當中。”
“而山東布政使,都司衙門上報,也是以穩重之舉,山東衛所雖多,但大多沿海布置,或者兼顧漕運,內陸僅有青州左衛等少數幾個衛所。”
“現在當地衛所需穩固自己防線,不讓白蓮逆眾擴散,很難抽調出機動兵力,而且越國公的兵製改革正在全國上下施行,各地衛所也處於陣痛期,戰鬥力堪憂,我看最後還是需調動京營,一舉擊潰暴民。”
事情涉及父親的兵部改革的後續收尾工作,徐謙不便多說,隻能附和:“楊閣老所言極是,微臣也是這麽想的!”
簡單說,俺也一樣!
朱高熾其實內心已經有自己的想法。
楊士奇這是給了他確定的說法。
他手頭還有暗衛走特殊渠道送來的密折,裏麵徐聞懷疑這次的白蓮教暴動,可能和朱高煦有關係,請旨給他一點時間查明真相。
這樣的話,就必須一員將領率兵平叛,和徐聞一明一暗,雙管齊下,解決這次暴亂。
第二天。
因病缺席幾天朝會的朱高熾出現,讓群臣振奮。
但隨後的消息,就是朝野震動。
山東這個帝國腹地,居然出現了白蓮教的暴亂!
自從朱棣上台後,整個永樂年間,基本是采用地讓民間休養生息的策略。
重大的用兵,建設,比如說北伐,建設紫禁城,都是用的四海商會的貿易所得,並沒有增加民間的負擔。
各地的暴動這些年也就越來越少,沒想到這次居然來了個大的,直接在山東起事,而且還是殺了一千多官兵!
山東就在帝都之側,膏腴之地,漕運樞紐。
在這裏鬧事,就相當於在帝國的肚子裏麵轉著圈打滾,想讓大明不好過。
這就已經不是一般的叛軍了,需要出重拳打擊。
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啟奏道:“此等暴民,末將願率兵前往,必將這夥逆賊一舉擒獲。”
朱高熾看了下,是安遠伯柳升,也算是跟隨永樂大帝南征北戰的一員猛將。
此人作戰經驗豐富,作為平叛的主將,是個不錯的人選。
有柳升出頭,其他人也不搶這個風頭了,最後朱高熾做出決定。
欽定安遠伯柳升為總兵官,都指揮使劉忠為副總兵官,從京營中調派五千精銳隨二人出征。
兩人領旨後,朱高熾沒有讓他們離開,而是召至後殿,單獨會麵。
“朕喚你們二人過來,就是想聽聽你們對於這次平叛有什麽看法。”
柳升也是打了半輩子仗的,作戰經驗豐富。
他站出來請命時,腦子裏麵已經有了初步的作戰方案。
皇帝這一問,他便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思路說了一遍。
劉忠作為副手,主官說得這麽詳細,他也就不再開口。
朱高熾聽完點點頭:“你說的這些都很不錯,相信以你的計劃,一定能夠平定這次的暴動,朕也等著好消息。”
“但如果想迅速平定,而且不留尾巴的話,還是建議你們到了山東後,去濟南府拜訪一下越國公。”
“什麽?越國公在濟南府嗎?”
柳升也是和徐聞並肩作戰過,算是勳貴武將中的一員。
對於徐聞的才幹威望,已都是很服氣的。
徐聞從兵部尚書上請辭,不知去向,柳升還有些遺憾。
沒想到今天還能從皇帝的口中聽到徐聞的蹤跡。
朱高熾點頭確認徐聞在濟南府後,柳升很興奮。
有這位越國公坐鎮的話,自己在山東可以說毫無後顧之憂,隻管平亂殺敵就是!
其他一切都有徐聞處理,所以對於皇帝的要求,他滿口答應:“臣一到濟南,會馬上聯係越國公。”
麵授機宜完畢。
五千人的部隊,在京營內點檢完畢。
這支精銳人馬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赴山東。
軍情緊急,誰都不敢耽誤。
而此時的山東,暴亂的消息,也在最快的時間裏麵傳到朱高煦的耳朵中。
他聞言大喜:“不愧本王給他們送了這麽多補給,接下來就看我那皇兄如何應對了,讓徐聞在山東看著本王,本王就沒有其他後手了?哈哈哈哈!”
這次不是謀臣開會,朱高煦的身邊隻有幾個心腹謀臣,紛紛拍馬屁道。
“恭喜王爺啊,這是天大的機會,隻要能夠擾亂山東衛所的布置,我們就能擇機起事了。”
“到時候王爺義旗一舉,天下雲從,大事可成!”
剛開始聽到山東、暗衛這兩個字組合起來,他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就怕自己那個喜歡惹事的二弟弄出什麽花樣來。
如今隻是教會作亂,事態沒那麽嚴重。
可是當看到一千多官兵全軍覆沒,青州府幾乎全境淪陷後,朱高熾還是皺起了眉頭。
“這個周猛該死啊,沒有在第一時間撲滅暴亂,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被牽扯進來!”
暗衛附了詳細的戰報,哪怕朱高熾素來仁厚,也忍不住罵了句這個傻子指揮使,隨後問道。
“山東布政使衙門和都司的奏章什麽時候能過來?”
楊士奇答道:“應該快了,暗衛和驛站都是走得差不多路線,不過這兩個衙門需要收到青州府的戰報後,才能上報,在程序上稍微慢一點。”
說到做到,徐謙很快就拿著戰報進殿。
“陛下,山東布政使衙門並都司急奏,青州府內白蓮教作亂。”
朱高熾再看了遍,比暗衛呈上來的要簡略很多。
對於白蓮教有多少人,發展到什麽情況,都沒有詳細說明,隻是一句局勢糜爛。
至少沒有瞞報,或者粉飾太平,朱高熾已經滿意了。
但沒那麽滿意。
整個山東有青州左衛,登州衛,威海衛,萊州衛等數個衛所。
哪怕是青州左衛損失了一千多病例,那還有其他衛所啊!
居然撲滅不了一個小小的白蓮教,最後還要鬧到自己這裏來。
“你們怎麽看?”
朱高熾把兩份戰報都擺了出來。
新朝已經一月有餘,和新君相處這段時間,楊士奇已經大致摸準了朱高熾的性格,他便建議道。
“此事可在明日朝會上討論,青州府知府衙門以及下麵縣城目前都還安全,證明局勢還在控製當中。”
“而山東布政使,都司衙門上報,也是以穩重之舉,山東衛所雖多,但大多沿海布置,或者兼顧漕運,內陸僅有青州左衛等少數幾個衛所。”
“現在當地衛所需穩固自己防線,不讓白蓮逆眾擴散,很難抽調出機動兵力,而且越國公的兵製改革正在全國上下施行,各地衛所也處於陣痛期,戰鬥力堪憂,我看最後還是需調動京營,一舉擊潰暴民。”
事情涉及父親的兵部改革的後續收尾工作,徐謙不便多說,隻能附和:“楊閣老所言極是,微臣也是這麽想的!”
簡單說,俺也一樣!
朱高熾其實內心已經有自己的想法。
楊士奇這是給了他確定的說法。
他手頭還有暗衛走特殊渠道送來的密折,裏麵徐聞懷疑這次的白蓮教暴動,可能和朱高煦有關係,請旨給他一點時間查明真相。
這樣的話,就必須一員將領率兵平叛,和徐聞一明一暗,雙管齊下,解決這次暴亂。
第二天。
因病缺席幾天朝會的朱高熾出現,讓群臣振奮。
但隨後的消息,就是朝野震動。
山東這個帝國腹地,居然出現了白蓮教的暴亂!
自從朱棣上台後,整個永樂年間,基本是采用地讓民間休養生息的策略。
重大的用兵,建設,比如說北伐,建設紫禁城,都是用的四海商會的貿易所得,並沒有增加民間的負擔。
各地的暴動這些年也就越來越少,沒想到這次居然來了個大的,直接在山東起事,而且還是殺了一千多官兵!
山東就在帝都之側,膏腴之地,漕運樞紐。
在這裏鬧事,就相當於在帝國的肚子裏麵轉著圈打滾,想讓大明不好過。
這就已經不是一般的叛軍了,需要出重拳打擊。
馬上就有人站出來,啟奏道:“此等暴民,末將願率兵前往,必將這夥逆賊一舉擒獲。”
朱高熾看了下,是安遠伯柳升,也算是跟隨永樂大帝南征北戰的一員猛將。
此人作戰經驗豐富,作為平叛的主將,是個不錯的人選。
有柳升出頭,其他人也不搶這個風頭了,最後朱高熾做出決定。
欽定安遠伯柳升為總兵官,都指揮使劉忠為副總兵官,從京營中調派五千精銳隨二人出征。
兩人領旨後,朱高熾沒有讓他們離開,而是召至後殿,單獨會麵。
“朕喚你們二人過來,就是想聽聽你們對於這次平叛有什麽看法。”
柳升也是打了半輩子仗的,作戰經驗豐富。
他站出來請命時,腦子裏麵已經有了初步的作戰方案。
皇帝這一問,他便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思路說了一遍。
劉忠作為副手,主官說得這麽詳細,他也就不再開口。
朱高熾聽完點點頭:“你說的這些都很不錯,相信以你的計劃,一定能夠平定這次的暴動,朕也等著好消息。”
“但如果想迅速平定,而且不留尾巴的話,還是建議你們到了山東後,去濟南府拜訪一下越國公。”
“什麽?越國公在濟南府嗎?”
柳升也是和徐聞並肩作戰過,算是勳貴武將中的一員。
對於徐聞的才幹威望,已都是很服氣的。
徐聞從兵部尚書上請辭,不知去向,柳升還有些遺憾。
沒想到今天還能從皇帝的口中聽到徐聞的蹤跡。
朱高熾點頭確認徐聞在濟南府後,柳升很興奮。
有這位越國公坐鎮的話,自己在山東可以說毫無後顧之憂,隻管平亂殺敵就是!
其他一切都有徐聞處理,所以對於皇帝的要求,他滿口答應:“臣一到濟南,會馬上聯係越國公。”
麵授機宜完畢。
五千人的部隊,在京營內點檢完畢。
這支精銳人馬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赴山東。
軍情緊急,誰都不敢耽誤。
而此時的山東,暴亂的消息,也在最快的時間裏麵傳到朱高煦的耳朵中。
他聞言大喜:“不愧本王給他們送了這麽多補給,接下來就看我那皇兄如何應對了,讓徐聞在山東看著本王,本王就沒有其他後手了?哈哈哈哈!”
這次不是謀臣開會,朱高煦的身邊隻有幾個心腹謀臣,紛紛拍馬屁道。
“恭喜王爺啊,這是天大的機會,隻要能夠擾亂山東衛所的布置,我們就能擇機起事了。”
“到時候王爺義旗一舉,天下雲從,大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