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故人相見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公問過我,是願意在大明內擇一小城富貴終老,還是選擇出海,闖出一片天地,這麽多年我野慣了,想想那種安穩生活確實不太適合我,就選了第二種。”
唐賽兒自己解釋道。
她還是有些不習慣叫出父親兩個字。
“況且我的那些部將,他們已經沒有家了,不如一起出去闖闖。”
說出這番話時,唐賽兒就是那個曾經統帥萬軍的佛母!
兄弟們也理解她這個選擇,畢竟曾經高飛的雄鷹,就再也不會被關進籠子裏麵。
他們隻是可惜,好不容易有了個姐妹,才剛剛見麵了,就得天涯海角,不知道何時才能見麵。
徐華問徐聞道:“父親要我們送,是打算不迴京了嗎?”
徐聞點點頭:“沒辦法,濟南府我是待不下去了,你們來的時候也看到,每天都是各級官員來拜訪,我又不好拒絕太多,索性先躲一下,而既然來了山東,不迴老家看一下,去你爺爺奶奶墳前拜祭一番,也說不過去,所以在見個故友後,便會動身迴清平。”
家庭會談完後,下人來報。
“國公爺,山東布政使周會來到了。”
周會來,當年清平縣的知縣,和徐聞稱兄道弟,對後者十分關照,算是徐聞的仕途引路人。
後來徐聞在殿試上高中榜眼,在京師步步高升,周會來靠著徐聞在吏部的關係,升任東昌府知府。
靖難期間,燕軍打到東昌府,受到守城將軍盛庸的頑強抵抗,徐聞書信一封,策反周會來。
朱棣登基後,老周因功升任山東布政使,成為封疆大吏。
徐華徐謙兩人知道這人與父親關係匪淺,便主動說道。
“父親你去見周伯父吧,我們在這裏聊一會,休息一晚後,明天返程迴北京。”
朱月蓉也開口道:“去吧,這裏有我了。”
兒女們都有自己的安排,徐聞也就點點頭,去和周會來見麵了,二人確實很多年沒見麵了。
客廳內。
周會來在喝茶等候,見徐聞出來,趕緊起身。
“下官周會來,見過國公爺!”
徐聞皺眉擺手道:“早就說過,我們兩個之間,沒必要這般客套,我還是喜歡以前你叫我老弟那模樣。”
多年未見,當年的少年如今已經名滿天下,成為權傾朝野的越國公。
周會來初來拜見時,心中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不知道徐聞會有什麽變化,會不會再和當年那般。
聽到徐聞這麽一說,周會來也算鬆了口氣,但基本的禮儀還是要。
“當年舊事罷了,現在沒事下官還經常與人說曾和國公爺交好,旁人還以為我在吹噓。”
“你我當年相交莫逆,何來吹噓一說,以後周兄大膽說,都是我很慚愧,寓居濟南這麽久,一直沒去拜訪父母官。”
周會來忙迴道:“公爺言重了,反而是大家以為國公爺辭官後,要麽去南京,要麽去清平老家,我的不少同僚都去過兩地拜訪,卻未曾公爺大駕。”
“如果下官知道國公爺就在濟南,早就來拜訪了,這幾天也因為處理白蓮教的後續事宜,忙得脫不開身,所以直到今天才過來,遲來之罪,還望國公爺見諒。”
這位以前的老上司,張口國公,閉嘴國公的,也讓徐聞感慨。
很多事情都迴不到過去了啊!
當年的老友,此時彼此之間也多了一層深深的隔閡。
設身處地站在周會來的角度,徐聞也知道他沒辦法。
布政使在很多人看來,已是大明高官,可地方官天生比京官要低半頭,更何況自己還是曾經天子近臣,如今的聖上帝師。
這幾個身份加起來,哪怕是封疆大吏在自己麵前,也要小心翼翼。
其實徐聞很不喜歡這種感覺,但又無可奈何。
這世間的規則便是如此,自己沒有足夠改變它的能力。
最後在徐聞引起的話頭下,兩人追憶往昔,迴想了一下當年的趣事。
那時一個意氣風發,另外一個剛進仕途躊躇滿誌,聚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提起當年那些略顯幼稚的趣事,兩個加起來一百多歲的中老年人不免哈哈大笑。
“白蓮教之事,還需周兄費心了。”
徐聞聊天中點了這麽一句。
周會來心領神會。
雖然暗衛的呈給朱高熾的報告沒有曝光,但朝中大部分人都知道。
此次能夠順利剿滅白蓮教,多半還是靠越國公勸降了對方的女匪首。
前一天還在猛烈攻城,可就是短短一天過後,就傳來投降的消息。
轉變速度這麽快,難免讓人有所遐想。
鑒於越國公在男女之事上,除了青年時候的一些風流韻事,後麵再無桃色新聞。
大家都在傳聞,莫不是女匪首是徐聞的私生女?
而越國公對這些流言蜚語也不作解釋。
作為徐聞的好友,周會來是知道一些內幕消息的。
知道外麵這些人亂嚼舌根,反而是說中了真相。
那麽徐聞和自己見麵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除了老友敘舊,就是為自己的女兒道歉,周會來便迴道。
“此乃我分內之事,自當義不容辭。”
於是徐聞再深入了一些,說道:“此次民眾遭此人禍,實屬無妄之災,家中財產,親屬多有損失,我也是山東人,願意給鄉親們一點補償,奏請聖上經批準後,四海商會將會援助一批糧食布匹,用於兵災後賑濟,到時候還要周兄多費心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周會來感歎道,自己女兒造下的殺孽,徐聞卻扛在了肩上。
而且還直接告知陛下,就是準備徹底承擔責任,那他自然也要表態。
“我在山東布政使上蹉跎多年,眼見就要致仕,就讓我為山東百姓做這最後一件事吧!”
徐聞此刻才想起,雖然二人起於青萍,相識於微末,自己那會是少年意氣,而周會來當時已經年近四十。
轉眼間,自己已近天命,對方也到了這般年紀,時間真是無情!
“那就多謝周兄了,如有任何困難,或者遇人刁難,可在第一時間來找到。”
拜托人辦事,徐聞也給出了對方提要求的空間。
周會來聽懂了,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搖頭道。
“困難倒是沒什麽,我在山東這麽多年,鎮不住的人或者事不多,現在要致仕,唯一放心不下,就是我那獨子,讀書不成,如今還是虛度歲月。”
徐聞略一思考,便知道說的是周聰。
早年在清平縣時,徐聞中舉迴鄉,周會來當時是清平縣知縣,曾邀請徐聞赴宴。
在後衙,徐聞見過周聰,當時他還是秀才,後來考中了舉人。
在候補放缺時,自己幫了一手,周聰順利外放。
現在應該是在南方某地任知府吧!
以功名而言,舉人能幹到知府,已屬不錯,其中也難免有其父周會來的功勞。
但現在老周一退,沒了後台的周聰,仕途便到此為止了。
唐賽兒自己解釋道。
她還是有些不習慣叫出父親兩個字。
“況且我的那些部將,他們已經沒有家了,不如一起出去闖闖。”
說出這番話時,唐賽兒就是那個曾經統帥萬軍的佛母!
兄弟們也理解她這個選擇,畢竟曾經高飛的雄鷹,就再也不會被關進籠子裏麵。
他們隻是可惜,好不容易有了個姐妹,才剛剛見麵了,就得天涯海角,不知道何時才能見麵。
徐華問徐聞道:“父親要我們送,是打算不迴京了嗎?”
徐聞點點頭:“沒辦法,濟南府我是待不下去了,你們來的時候也看到,每天都是各級官員來拜訪,我又不好拒絕太多,索性先躲一下,而既然來了山東,不迴老家看一下,去你爺爺奶奶墳前拜祭一番,也說不過去,所以在見個故友後,便會動身迴清平。”
家庭會談完後,下人來報。
“國公爺,山東布政使周會來到了。”
周會來,當年清平縣的知縣,和徐聞稱兄道弟,對後者十分關照,算是徐聞的仕途引路人。
後來徐聞在殿試上高中榜眼,在京師步步高升,周會來靠著徐聞在吏部的關係,升任東昌府知府。
靖難期間,燕軍打到東昌府,受到守城將軍盛庸的頑強抵抗,徐聞書信一封,策反周會來。
朱棣登基後,老周因功升任山東布政使,成為封疆大吏。
徐華徐謙兩人知道這人與父親關係匪淺,便主動說道。
“父親你去見周伯父吧,我們在這裏聊一會,休息一晚後,明天返程迴北京。”
朱月蓉也開口道:“去吧,這裏有我了。”
兒女們都有自己的安排,徐聞也就點點頭,去和周會來見麵了,二人確實很多年沒見麵了。
客廳內。
周會來在喝茶等候,見徐聞出來,趕緊起身。
“下官周會來,見過國公爺!”
徐聞皺眉擺手道:“早就說過,我們兩個之間,沒必要這般客套,我還是喜歡以前你叫我老弟那模樣。”
多年未見,當年的少年如今已經名滿天下,成為權傾朝野的越國公。
周會來初來拜見時,心中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的。
不知道徐聞會有什麽變化,會不會再和當年那般。
聽到徐聞這麽一說,周會來也算鬆了口氣,但基本的禮儀還是要。
“當年舊事罷了,現在沒事下官還經常與人說曾和國公爺交好,旁人還以為我在吹噓。”
“你我當年相交莫逆,何來吹噓一說,以後周兄大膽說,都是我很慚愧,寓居濟南這麽久,一直沒去拜訪父母官。”
周會來忙迴道:“公爺言重了,反而是大家以為國公爺辭官後,要麽去南京,要麽去清平老家,我的不少同僚都去過兩地拜訪,卻未曾公爺大駕。”
“如果下官知道國公爺就在濟南,早就來拜訪了,這幾天也因為處理白蓮教的後續事宜,忙得脫不開身,所以直到今天才過來,遲來之罪,還望國公爺見諒。”
這位以前的老上司,張口國公,閉嘴國公的,也讓徐聞感慨。
很多事情都迴不到過去了啊!
當年的老友,此時彼此之間也多了一層深深的隔閡。
設身處地站在周會來的角度,徐聞也知道他沒辦法。
布政使在很多人看來,已是大明高官,可地方官天生比京官要低半頭,更何況自己還是曾經天子近臣,如今的聖上帝師。
這幾個身份加起來,哪怕是封疆大吏在自己麵前,也要小心翼翼。
其實徐聞很不喜歡這種感覺,但又無可奈何。
這世間的規則便是如此,自己沒有足夠改變它的能力。
最後在徐聞引起的話頭下,兩人追憶往昔,迴想了一下當年的趣事。
那時一個意氣風發,另外一個剛進仕途躊躇滿誌,聚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
提起當年那些略顯幼稚的趣事,兩個加起來一百多歲的中老年人不免哈哈大笑。
“白蓮教之事,還需周兄費心了。”
徐聞聊天中點了這麽一句。
周會來心領神會。
雖然暗衛的呈給朱高熾的報告沒有曝光,但朝中大部分人都知道。
此次能夠順利剿滅白蓮教,多半還是靠越國公勸降了對方的女匪首。
前一天還在猛烈攻城,可就是短短一天過後,就傳來投降的消息。
轉變速度這麽快,難免讓人有所遐想。
鑒於越國公在男女之事上,除了青年時候的一些風流韻事,後麵再無桃色新聞。
大家都在傳聞,莫不是女匪首是徐聞的私生女?
而越國公對這些流言蜚語也不作解釋。
作為徐聞的好友,周會來是知道一些內幕消息的。
知道外麵這些人亂嚼舌根,反而是說中了真相。
那麽徐聞和自己見麵的意思也就很清楚了,除了老友敘舊,就是為自己的女兒道歉,周會來便迴道。
“此乃我分內之事,自當義不容辭。”
於是徐聞再深入了一些,說道:“此次民眾遭此人禍,實屬無妄之災,家中財產,親屬多有損失,我也是山東人,願意給鄉親們一點補償,奏請聖上經批準後,四海商會將會援助一批糧食布匹,用於兵災後賑濟,到時候還要周兄多費心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周會來感歎道,自己女兒造下的殺孽,徐聞卻扛在了肩上。
而且還直接告知陛下,就是準備徹底承擔責任,那他自然也要表態。
“我在山東布政使上蹉跎多年,眼見就要致仕,就讓我為山東百姓做這最後一件事吧!”
徐聞此刻才想起,雖然二人起於青萍,相識於微末,自己那會是少年意氣,而周會來當時已經年近四十。
轉眼間,自己已近天命,對方也到了這般年紀,時間真是無情!
“那就多謝周兄了,如有任何困難,或者遇人刁難,可在第一時間來找到。”
拜托人辦事,徐聞也給出了對方提要求的空間。
周會來聽懂了,也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搖頭道。
“困難倒是沒什麽,我在山東這麽多年,鎮不住的人或者事不多,現在要致仕,唯一放心不下,就是我那獨子,讀書不成,如今還是虛度歲月。”
徐聞略一思考,便知道說的是周聰。
早年在清平縣時,徐聞中舉迴鄉,周會來當時是清平縣知縣,曾邀請徐聞赴宴。
在後衙,徐聞見過周聰,當時他還是秀才,後來考中了舉人。
在候補放缺時,自己幫了一手,周聰順利外放。
現在應該是在南方某地任知府吧!
以功名而言,舉人能幹到知府,已屬不錯,其中也難免有其父周會來的功勞。
但現在老周一退,沒了後台的周聰,仕途便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