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花事了
八年前王敦叛亂,殺臣迫王之事仍是晉人心頭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
如今明帝司馬紹逝去半年,又出現了親王司馬宗叛亂風波,雖內情錯綜,但世人隻知禦史中丞鍾雅一道上奏彈劾,親王叛亂,正在被追捕。
不過司馬宗的叛亂不如王敦的影響大,連引發的動亂也似秋雨落荷潭,蟬鳴漸褪,蛙聲隱了淤泥浮萍之下,建康依舊是風光霽月的建康,朝廷依舊是庾氏的天下。
刺殺明帝的那名絕色女郎宋褘,自入宮後就被關在了庾太後的眼皮子底下,往日宋褘在宮中時,兩人是爭風吃醋的死對頭,後來庾太後又對恨之入骨,如今人在眼前,世家女郎典範的庾文君竟不知該如何處置她。
論罪,宋褘當淩遲而誅。
“以前記得你總是持豔冷漠待人,他其實是極愛你這種性情,因為他所見皆是世家閨秀,唯有你,與眾不同。”
庾文君數夜未曾安眠,與宋褘隔屏相望,花枝攀窗,憔悴麵容竟與枯黃頹葉有幾許相稱。
此時謝安與司馬衍坐在屋外廊下,擯下仆奴,少年四目相對,屏息聽著屋內的對話。
秋雨之後,天氣逐漸放晴,隻是那氣溫終迴不到烈陽爽日,卻也能叫人心冷靜。
“愛與不愛皆是身外事,太後是世家鳳凰,我是泥沼小魚,當年在洛陽時,司馬宗見我年幼美貌便救了我,後來元帝為琅琊王氏所脅,我總算能派上用場,留在大將軍身邊做一枚棋子,這些年為你們司馬氏做過的血腥事情也不少,刺殺先帝,我心中無愧,宋褘隻是一把刀。後來我想為自己而活,改名為宋衣……”
“其實我迴來也幫不上什麽忙,隻是有人憐我一條殘軀,可這天下之大。再無我容身之所。”
“該如何死,我都接受,太後不必為難。”
聲音斷斷續續傳來,司馬衍目光茫然,心中不知在想著什麽。謝安懶得再聽,又因被庾太後叫來還沒有發落,隻得躍下欄杆,在園中折著秋日餘花打發時辰。
謝安自被謝尚帶迴建康後,在家中休養不到兩日,就被庾太後召入宮中,此時城中風向大變,謝家圍府的人馬已撤,謝尚雖未受封賞,但已是眾人矚目。隻待司馬宗抓獲伏誅。
也不知庾太後與宋褘談了些什麽,謝安人來了,就代表可以聽,可他並不感興趣。采來的花落了滿潭,反正是秋後落花,終要逐水而去。
等到午後秋陽漸冷,司馬衍從屋裏走出,遠遠叫了聲,“阿狸,她想見你。”
謝安有些驚訝。在庾太後的注視下,莫名其妙地進了屋,此時的宋褘與昔日修煉駐顏之術的女郎仿若兩人,她衣著樸素。更無佩飾,唯有一把竹笛握在手中,笛聲被摩挲得溫潤,像是將歲月攥在了手中。
“廣陵一別,你長大了。”她微笑,低垂著下頜。“苟活半年,若死前能見你一麵,倒也不枉我這半年****惦記。”
謝安道:“駐顏之術被我所廢,你記恨我,很正常。”
宋褘搖頭,抬起臉來,神情溫和,容光雖有黯然,但依舊絕豔,“你不懂女人心啊,我可不是恨你,隻是因為謝尚,這大半年與他說的話,多半是有關你,不然他總不會理人。”
“我曾改名,卻發覺自己仍無法得到自由,但唯有在他身邊時,才發覺自己是宋衣而不是一個以容色為武器的卑賤之人,我以為自己總忘不了洛陽,但當他帶著我迴到建康之時,秋色溫潤,山色楚楚,江水遠闊,才覺得死在這裏也不錯。”
謝安怔了怔,從她淺色的瞳仁裏似看到了什麽,許久才道:“我會轉告他的。”
“不,不要。”宋褘搖搖頭,“他是至情至性之人,坦蕩放達,如九霄之雲,渺不可追……”
“噓。”謝安朝她搖了搖頭,低聲笑道,“阿衍可還在外麵聽著,你最好可少誇旁人,你雖隻有容色為器,卻也能傷不少人心。”
宋褘苦笑,不再言語,謝安欲要離去,但走到門邊又道:“若你謝我尚哥,最好親自同他講,既然要死,就不要留有遺憾。”
司馬衍還在外麵等他,自然已聽到裏麵的對話,兩人默不作聲走了許久,司馬衍道:“我已不喜歡她了。”
“哦。”謝安輕笑,“若能過這個坎最好。”
司馬衍微怒,“你莫笑我了。”
“還恨她嗎?”謝安立刻笑容消泯,神色倏然暗沉,“你的白頭公……也恨嗎?”
司馬衍頓了許久,幽幽道:“白頭公對我很好,他有些似父皇,他們都喜歡習武,矯健挺拔,是我想成為的那類人,可無論是他還是和宋……他們雖對我有所圖謀,但對我都很好,皇室情誼疏離,即使是些虛情假意,卻也令我難以忘懷,阿狸你會認為我是個懦弱的人嗎?”
謝安道:“這樣的人當一個主公自然是不好的,但做主公之前首先要做一個人,人之所以是人,就因人有情感,會愛會恨,也會搖擺不定。”
“若為王者,應先有情感而再在必要之時棄絕情感,譬如有一****要將太後趕下攝政之位,要讓你舅舅交出大權……不過這些事還很遙遠,你那一日做得很好,若沒有你,隻怕我全家都成了階下囚,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司馬衍沉默良久,道:“若白頭公事成害死了大舅舅,那麽他會殺了我嗎?”
謝安冷冷道:“誰知道呢,想想司馬氏的八王之亂,再看看尋常百姓家為了家產的你死我活,這世間最可怕唯有權和利。”
兩個少年在外說了許久的話,直到庾太後命人來尋他們,但到了太後麵前,兩人卻又成了啞巴。
庾太後召謝安來,一是宋褘死前想要要見他,二是庾太後似乎有意將謝安重新召迴東宮陪伴司馬衍,但剛開了個口,謝安就拒絕了。
謝安義正言辭道:“我可記得與太後說了。要迴太學。”
司馬衍也在一旁幫腔,“母後還是莫讓他留在我身邊,他光芒太盛,顯得我這小主公資質平平。”
這下庾太後更不懂這兩人。她原讓謝安迴來是要賣謝氏一個麵子,哪知謝安真的想去那空無一人的太學。
而司馬衍往日也常鬧著要謝安迴來,可最近也沒再提及此事。
最後小主公親自送謝安離宮,這等殊榮,也算是給謝家麵子了。分別前,司馬衍對謝安道:“好好督促阿嶽學習,你可是他老師了。”
謝安點頭,自信道:“那當然,作為太學院第三名學生,咱們的琅邪王定會出類拔萃的。”
……
……
即使是身為主公的司馬衍也被冠上幼主的名號不得幹預政事,所以謝安自然是更遠離了政治,烏衣巷裏依舊寧靜,燕子南飛之後,王導搬了迴來。卞望之彈劾他與郗鑒私交的折子還壓在案頭,建康城中因司馬宗叛亂之事,不知落馬了多少相關之人。
廣陵錢氏如當年的沈氏下場,除了留在北方的商鋪和子侄,一律都成了階下囚,等待發落。
謝安許久未踏足王導的書房,此刻坐在房中聽謝尚向王導匯報大小事宜,他百無聊賴地喝著牛乳,王熙之在屋外吹塤的嗚咽聲響,聽得他暈暈欲睡。
王熙之趴在窗口看他。他越過層疊書堆朝她眨眼,迴來之後,又是被謝尚訓,又是被庾太後召喚。跟王熙之也沒好好說上幾句話。
“鹿肉好吃嗎?”
“太補了,夜裏熱得睡不著。”
“你好像有些瘦了。”王熙之捏了捏自己的臉,“為何我總是瘦不下來?”
謝安忍著笑道:“再過幾年就自然要瘦了。”
“那好想快些過幾年。”王熙之半個身子都撲在窗上,幾乎要跌落下來,王導看得直皺眉頭,忍不住輕咳一聲。“阿菟,我們在談正事。”
“不就是捉拿司馬宗的事麽?”王熙之幹脆爬了進來欲要跳下去,謝安趕緊要去接她,就見王熙之輕輕巧巧落在堆滿書簡的案上,蹦到了王導身邊道,“他的氣運已無,遲早是要死的,就算不死,天下已無他容身之所,他身為司馬氏,也不會做羯人的奴隸。這些事交給庾氏煩心便好,司馬羕還活著,蘇峻還在曆陽盯著庾氏,這些烏七八糟的事要結束的話,還得等上好幾年。”
謝安和謝尚聽得目瞪口呆,王導卻淺淺笑問:“你繼續說。”
“蘇峻應召不歸,又與司馬宗交好,如今郗鑒之下便是他的兵力最大,庾氏愚蠢,不學著龍伯的無為而治,一貫排外壓迫……”王熙之撚起碗中的一顆棗子,“吃棗是要自食其果的。”
王導極為滿意問道:“那你說,我琅琊王氏該如何做?”
“我覺得龍伯還是得偶爾上朝,不然卞大人吃棗隔三差五地要彈劾您,剩下的事嘛,就交給虎犢阿螭哥哥們去忙。”
王導將一碗棗都給了她,目光裏充滿溺愛,“若你是男兒,定是比虎犢和阿螭有出息,但是女孩更好,龍伯不願你沾染這些糟心事。”
原本該給謝尚下的追查之命,王導就在王熙之的三言兩語之下打消了念頭,謝安跟著王熙之離了書房,大半月沒見,王熙之要檢查他的字。
隻是心頭疑惑盤旋,謝安終於忍不住問道:“你平日都不關心這些事,怎地知道得如此清楚?”
王熙之轉了轉眼珠道:“郭璞老師教我算籌,龍伯自幼會同我講建康諸人的事為談資,算籌能算天命國運人運,聽俗事能知政事民生……其實郭璞老師也想收你當學生來著,因為我覺得這些浪費時間,不過現在想想,知道這些也不是不好,總不能以後與你隻談寫字,你有煩心事,我若聽不懂,隻能看著你煩心,反而會壞了我的道心。”
謝安笑了,伸手在她額頭輕彈,“你真的挺笨的。”
“到底是哪裏笨了?還不快寫,你可別偷懶,這大半月在獄中過得可舒坦了吧,虎犢哥說那可是要留給敦伯住的……”王熙之一提到王敦,明亮的目光裏落進了些許悵然,想到那夜遇見司馬宗,她並未告訴任何人那夜她偷離府邸遇到司馬宗的事,如今想起來,無論是她的敦伯和司馬宗都是逆天命的人,那樣的人又可恨又可憐,一人落馬殞命便罷,牽累數以千計的人才是作孽。
……
時日轉瞬到了八月十五,此時的中秋尚是祭月節日,以及文人對月吟詩的風雅時節,謝安做了月餅,這成了日後建康士族階層的流行食物。
褚裒自京口帶著兒子迴了建康一趟,總算一家團聚,隻是京口軍務繁忙,郗鑒需他幫手,相聚短短幾日,又離開了建康。
司馬宗逃竄在外還未抓獲,但對謝尚的封賞已經下來。
先是讓謝尚任會稽王友,這會稽王是司馬昱,足見司馬衍對這位小王叔重視,特意要讓司馬昱與王謝兩家扯上關係,免得司馬氏宗室盡數被庾氏一派打壓。而又補任給事黃門侍郎之職給謝尚,這是一個專為給將要重點培養的世家子弟升官的踏板職位,一直平步青雲的何充也是任過此職,為皇帝左右之官,傳達詔命。
祭月那夜,謝尚受封歸來,還帶迴了宋褘的竹笛,此笛是當年綠珠收她為徒時所贈,孑然一身的宋褘最終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被賜死自縊在冷宮。
謝尚來不及換衣,穿著繁縟的華服帶著謝安一路策馬出城,月色如霜,落葉沙沙作響,江南之秋,風雅無雙,一路輕騎仿若走在畫卷之中。
謝安心中隱隱猜到他們要去見誰,要去送誰。
牽著馬兒的女郎身著寬鬆白衣,遮住了曼妙玲瓏的身姿,像極了要去遠方的旅人。
此地是長幹裏,自春秋戰國起就是人口繁密之處,又近河道,多船家聚集,但入夜人人歸家安睡,終是要遠行的人才會在夜裏出門。
謝安不解問道:“庾太後怎會放過你?”
宋衣輕笑,“宋褘已死,我可是宋衣。宋褘知道太多宮中秘事,還刺殺先帝,不得不死,可宋衣就幸運多了。”
謝安默默地想,這個女人從頭到尾都沒說過十成十的實話,也許這知道太多宮中秘事也是一種護身符呢。
“想好要去地方嗎?”謝尚神情有些冷淡,但仍握著那根竹笛,輕輕一下又一下敲在掌心。
宋衣道:“還不知道呢,也許還會迴洛陽看一看,無需擔心你宋姨,若無你保護,我也能活下去。”
謝尚將在外時自己的鬥笠扔給了她,“年紀大了,保重身體。”
“多謝。”
宋衣低頭淺笑,她戴上鬥笠,遮去了那似水月鏡花,又如夢幻泡影的笑容,謝尚摸了摸謝安的頭,終不再往前,調轉馬頭,踏著月色絕塵而去。
(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s江東生的月票~~
八年前王敦叛亂,殺臣迫王之事仍是晉人心頭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
如今明帝司馬紹逝去半年,又出現了親王司馬宗叛亂風波,雖內情錯綜,但世人隻知禦史中丞鍾雅一道上奏彈劾,親王叛亂,正在被追捕。
不過司馬宗的叛亂不如王敦的影響大,連引發的動亂也似秋雨落荷潭,蟬鳴漸褪,蛙聲隱了淤泥浮萍之下,建康依舊是風光霽月的建康,朝廷依舊是庾氏的天下。
刺殺明帝的那名絕色女郎宋褘,自入宮後就被關在了庾太後的眼皮子底下,往日宋褘在宮中時,兩人是爭風吃醋的死對頭,後來庾太後又對恨之入骨,如今人在眼前,世家女郎典範的庾文君竟不知該如何處置她。
論罪,宋褘當淩遲而誅。
“以前記得你總是持豔冷漠待人,他其實是極愛你這種性情,因為他所見皆是世家閨秀,唯有你,與眾不同。”
庾文君數夜未曾安眠,與宋褘隔屏相望,花枝攀窗,憔悴麵容竟與枯黃頹葉有幾許相稱。
此時謝安與司馬衍坐在屋外廊下,擯下仆奴,少年四目相對,屏息聽著屋內的對話。
秋雨之後,天氣逐漸放晴,隻是那氣溫終迴不到烈陽爽日,卻也能叫人心冷靜。
“愛與不愛皆是身外事,太後是世家鳳凰,我是泥沼小魚,當年在洛陽時,司馬宗見我年幼美貌便救了我,後來元帝為琅琊王氏所脅,我總算能派上用場,留在大將軍身邊做一枚棋子,這些年為你們司馬氏做過的血腥事情也不少,刺殺先帝,我心中無愧,宋褘隻是一把刀。後來我想為自己而活,改名為宋衣……”
“其實我迴來也幫不上什麽忙,隻是有人憐我一條殘軀,可這天下之大。再無我容身之所。”
“該如何死,我都接受,太後不必為難。”
聲音斷斷續續傳來,司馬衍目光茫然,心中不知在想著什麽。謝安懶得再聽,又因被庾太後叫來還沒有發落,隻得躍下欄杆,在園中折著秋日餘花打發時辰。
謝安自被謝尚帶迴建康後,在家中休養不到兩日,就被庾太後召入宮中,此時城中風向大變,謝家圍府的人馬已撤,謝尚雖未受封賞,但已是眾人矚目。隻待司馬宗抓獲伏誅。
也不知庾太後與宋褘談了些什麽,謝安人來了,就代表可以聽,可他並不感興趣。采來的花落了滿潭,反正是秋後落花,終要逐水而去。
等到午後秋陽漸冷,司馬衍從屋裏走出,遠遠叫了聲,“阿狸,她想見你。”
謝安有些驚訝。在庾太後的注視下,莫名其妙地進了屋,此時的宋褘與昔日修煉駐顏之術的女郎仿若兩人,她衣著樸素。更無佩飾,唯有一把竹笛握在手中,笛聲被摩挲得溫潤,像是將歲月攥在了手中。
“廣陵一別,你長大了。”她微笑,低垂著下頜。“苟活半年,若死前能見你一麵,倒也不枉我這半年****惦記。”
謝安道:“駐顏之術被我所廢,你記恨我,很正常。”
宋褘搖頭,抬起臉來,神情溫和,容光雖有黯然,但依舊絕豔,“你不懂女人心啊,我可不是恨你,隻是因為謝尚,這大半年與他說的話,多半是有關你,不然他總不會理人。”
“我曾改名,卻發覺自己仍無法得到自由,但唯有在他身邊時,才發覺自己是宋衣而不是一個以容色為武器的卑賤之人,我以為自己總忘不了洛陽,但當他帶著我迴到建康之時,秋色溫潤,山色楚楚,江水遠闊,才覺得死在這裏也不錯。”
謝安怔了怔,從她淺色的瞳仁裏似看到了什麽,許久才道:“我會轉告他的。”
“不,不要。”宋褘搖搖頭,“他是至情至性之人,坦蕩放達,如九霄之雲,渺不可追……”
“噓。”謝安朝她搖了搖頭,低聲笑道,“阿衍可還在外麵聽著,你最好可少誇旁人,你雖隻有容色為器,卻也能傷不少人心。”
宋褘苦笑,不再言語,謝安欲要離去,但走到門邊又道:“若你謝我尚哥,最好親自同他講,既然要死,就不要留有遺憾。”
司馬衍還在外麵等他,自然已聽到裏麵的對話,兩人默不作聲走了許久,司馬衍道:“我已不喜歡她了。”
“哦。”謝安輕笑,“若能過這個坎最好。”
司馬衍微怒,“你莫笑我了。”
“還恨她嗎?”謝安立刻笑容消泯,神色倏然暗沉,“你的白頭公……也恨嗎?”
司馬衍頓了許久,幽幽道:“白頭公對我很好,他有些似父皇,他們都喜歡習武,矯健挺拔,是我想成為的那類人,可無論是他還是和宋……他們雖對我有所圖謀,但對我都很好,皇室情誼疏離,即使是些虛情假意,卻也令我難以忘懷,阿狸你會認為我是個懦弱的人嗎?”
謝安道:“這樣的人當一個主公自然是不好的,但做主公之前首先要做一個人,人之所以是人,就因人有情感,會愛會恨,也會搖擺不定。”
“若為王者,應先有情感而再在必要之時棄絕情感,譬如有一****要將太後趕下攝政之位,要讓你舅舅交出大權……不過這些事還很遙遠,你那一日做得很好,若沒有你,隻怕我全家都成了階下囚,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司馬衍沉默良久,道:“若白頭公事成害死了大舅舅,那麽他會殺了我嗎?”
謝安冷冷道:“誰知道呢,想想司馬氏的八王之亂,再看看尋常百姓家為了家產的你死我活,這世間最可怕唯有權和利。”
兩個少年在外說了許久的話,直到庾太後命人來尋他們,但到了太後麵前,兩人卻又成了啞巴。
庾太後召謝安來,一是宋褘死前想要要見他,二是庾太後似乎有意將謝安重新召迴東宮陪伴司馬衍,但剛開了個口,謝安就拒絕了。
謝安義正言辭道:“我可記得與太後說了。要迴太學。”
司馬衍也在一旁幫腔,“母後還是莫讓他留在我身邊,他光芒太盛,顯得我這小主公資質平平。”
這下庾太後更不懂這兩人。她原讓謝安迴來是要賣謝氏一個麵子,哪知謝安真的想去那空無一人的太學。
而司馬衍往日也常鬧著要謝安迴來,可最近也沒再提及此事。
最後小主公親自送謝安離宮,這等殊榮,也算是給謝家麵子了。分別前,司馬衍對謝安道:“好好督促阿嶽學習,你可是他老師了。”
謝安點頭,自信道:“那當然,作為太學院第三名學生,咱們的琅邪王定會出類拔萃的。”
……
……
即使是身為主公的司馬衍也被冠上幼主的名號不得幹預政事,所以謝安自然是更遠離了政治,烏衣巷裏依舊寧靜,燕子南飛之後,王導搬了迴來。卞望之彈劾他與郗鑒私交的折子還壓在案頭,建康城中因司馬宗叛亂之事,不知落馬了多少相關之人。
廣陵錢氏如當年的沈氏下場,除了留在北方的商鋪和子侄,一律都成了階下囚,等待發落。
謝安許久未踏足王導的書房,此刻坐在房中聽謝尚向王導匯報大小事宜,他百無聊賴地喝著牛乳,王熙之在屋外吹塤的嗚咽聲響,聽得他暈暈欲睡。
王熙之趴在窗口看他。他越過層疊書堆朝她眨眼,迴來之後,又是被謝尚訓,又是被庾太後召喚。跟王熙之也沒好好說上幾句話。
“鹿肉好吃嗎?”
“太補了,夜裏熱得睡不著。”
“你好像有些瘦了。”王熙之捏了捏自己的臉,“為何我總是瘦不下來?”
謝安忍著笑道:“再過幾年就自然要瘦了。”
“那好想快些過幾年。”王熙之半個身子都撲在窗上,幾乎要跌落下來,王導看得直皺眉頭,忍不住輕咳一聲。“阿菟,我們在談正事。”
“不就是捉拿司馬宗的事麽?”王熙之幹脆爬了進來欲要跳下去,謝安趕緊要去接她,就見王熙之輕輕巧巧落在堆滿書簡的案上,蹦到了王導身邊道,“他的氣運已無,遲早是要死的,就算不死,天下已無他容身之所,他身為司馬氏,也不會做羯人的奴隸。這些事交給庾氏煩心便好,司馬羕還活著,蘇峻還在曆陽盯著庾氏,這些烏七八糟的事要結束的話,還得等上好幾年。”
謝安和謝尚聽得目瞪口呆,王導卻淺淺笑問:“你繼續說。”
“蘇峻應召不歸,又與司馬宗交好,如今郗鑒之下便是他的兵力最大,庾氏愚蠢,不學著龍伯的無為而治,一貫排外壓迫……”王熙之撚起碗中的一顆棗子,“吃棗是要自食其果的。”
王導極為滿意問道:“那你說,我琅琊王氏該如何做?”
“我覺得龍伯還是得偶爾上朝,不然卞大人吃棗隔三差五地要彈劾您,剩下的事嘛,就交給虎犢阿螭哥哥們去忙。”
王導將一碗棗都給了她,目光裏充滿溺愛,“若你是男兒,定是比虎犢和阿螭有出息,但是女孩更好,龍伯不願你沾染這些糟心事。”
原本該給謝尚下的追查之命,王導就在王熙之的三言兩語之下打消了念頭,謝安跟著王熙之離了書房,大半月沒見,王熙之要檢查他的字。
隻是心頭疑惑盤旋,謝安終於忍不住問道:“你平日都不關心這些事,怎地知道得如此清楚?”
王熙之轉了轉眼珠道:“郭璞老師教我算籌,龍伯自幼會同我講建康諸人的事為談資,算籌能算天命國運人運,聽俗事能知政事民生……其實郭璞老師也想收你當學生來著,因為我覺得這些浪費時間,不過現在想想,知道這些也不是不好,總不能以後與你隻談寫字,你有煩心事,我若聽不懂,隻能看著你煩心,反而會壞了我的道心。”
謝安笑了,伸手在她額頭輕彈,“你真的挺笨的。”
“到底是哪裏笨了?還不快寫,你可別偷懶,這大半月在獄中過得可舒坦了吧,虎犢哥說那可是要留給敦伯住的……”王熙之一提到王敦,明亮的目光裏落進了些許悵然,想到那夜遇見司馬宗,她並未告訴任何人那夜她偷離府邸遇到司馬宗的事,如今想起來,無論是她的敦伯和司馬宗都是逆天命的人,那樣的人又可恨又可憐,一人落馬殞命便罷,牽累數以千計的人才是作孽。
……
時日轉瞬到了八月十五,此時的中秋尚是祭月節日,以及文人對月吟詩的風雅時節,謝安做了月餅,這成了日後建康士族階層的流行食物。
褚裒自京口帶著兒子迴了建康一趟,總算一家團聚,隻是京口軍務繁忙,郗鑒需他幫手,相聚短短幾日,又離開了建康。
司馬宗逃竄在外還未抓獲,但對謝尚的封賞已經下來。
先是讓謝尚任會稽王友,這會稽王是司馬昱,足見司馬衍對這位小王叔重視,特意要讓司馬昱與王謝兩家扯上關係,免得司馬氏宗室盡數被庾氏一派打壓。而又補任給事黃門侍郎之職給謝尚,這是一個專為給將要重點培養的世家子弟升官的踏板職位,一直平步青雲的何充也是任過此職,為皇帝左右之官,傳達詔命。
祭月那夜,謝尚受封歸來,還帶迴了宋褘的竹笛,此笛是當年綠珠收她為徒時所贈,孑然一身的宋褘最終徹底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被賜死自縊在冷宮。
謝尚來不及換衣,穿著繁縟的華服帶著謝安一路策馬出城,月色如霜,落葉沙沙作響,江南之秋,風雅無雙,一路輕騎仿若走在畫卷之中。
謝安心中隱隱猜到他們要去見誰,要去送誰。
牽著馬兒的女郎身著寬鬆白衣,遮住了曼妙玲瓏的身姿,像極了要去遠方的旅人。
此地是長幹裏,自春秋戰國起就是人口繁密之處,又近河道,多船家聚集,但入夜人人歸家安睡,終是要遠行的人才會在夜裏出門。
謝安不解問道:“庾太後怎會放過你?”
宋衣輕笑,“宋褘已死,我可是宋衣。宋褘知道太多宮中秘事,還刺殺先帝,不得不死,可宋衣就幸運多了。”
謝安默默地想,這個女人從頭到尾都沒說過十成十的實話,也許這知道太多宮中秘事也是一種護身符呢。
“想好要去地方嗎?”謝尚神情有些冷淡,但仍握著那根竹笛,輕輕一下又一下敲在掌心。
宋衣道:“還不知道呢,也許還會迴洛陽看一看,無需擔心你宋姨,若無你保護,我也能活下去。”
謝尚將在外時自己的鬥笠扔給了她,“年紀大了,保重身體。”
“多謝。”
宋衣低頭淺笑,她戴上鬥笠,遮去了那似水月鏡花,又如夢幻泡影的笑容,謝尚摸了摸謝安的頭,終不再往前,調轉馬頭,踏著月色絕塵而去。
(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s江東生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