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年輕的太學校長
若按照虛歲來算,謝安如今已能被叫做十六了,十六歲的古代少年都可以當爹了,幸而如今是晉朝,也沒人逼著世家子弟早早成婚,連長公主的婚事都從十二三歲一直尋覓到十八,這才覓到了真名天子。
十六歲的太學校長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好歹前麵還有十二歲為上卿的甘羅小盆友,也不算太突兀。
當然,謝安隻想要到太學院開學權,沒想司馬衍慷慨大方將他一個掛名的圖書管理員直接提拔成校長。
洛陽太學校長謝衡,建康太學校長謝安,在被世人忽視的太學院裏,謝家祖孫都留有印記,多年後,勢必又是一番佳話。
鑒於庾亮總覺得謝安做任何事都有其不可告人目的,出言想要阻攔,可沒想他忘了自己如今是戴罪認慫之人,司馬衍一番話就已將他說得啞口無言,是了,謝安自幼出名,文才上品,連武藝也不錯,論謀略勇氣勝過多人,還有王導保駕護航,旁觀諸臣一個“不”字都不敢提,還紛紛稱好。
司馬衍道:“謝校長,如今你還未及冠,未入中正榜,這校長之職暫無官階,而太學院又是司徒一手興辦,所以朕賜你印鑒,命你輔佐司徒興辦太學。”
餘下除了庾亮等人,自然是皆大歡喜,想要反駁者當然有人,見不得琅琊王氏添助力,又見不得區區新出門戶的陳郡謝氏一脈得到重視,隻是這些雜音都隨風逝去,誰當紅,誰得諸位權臣喜好,誰能得聖心,明眼人都看得到。
下朝後,謝安去的第一個地方自然就是太學院,說來也巧,在蘇峻之亂前,杜花匠就往三吳山間住著去了,說是要等開春時摘取幽穀之蘭,還未歸京時就知道建康遭逢蘇峻侵城,謝安幹脆命人去信給他,讓他暫時別迴來了,太學院一直關了數月。
青雲塔裏的郭璞和小道士早躲得沒影,顯然是怕被人拽著問天機。
如今太學院可真是空空蕩蕩,除了恪守管理青雲塔的老修士。
打開封鎖許久的藏書閣,謝安默默地清理塵埃,幸而離開時給書架蓋滿了布帛,以致沒沾染塵埃。
慶幸世人不重視的太學院,蘇峻隻管搶錢不管這些破舊的書籍,不然這些從洛陽帶迴來的舊典籍也不知命運如何。
其實藏書閣的書也不多,書多在各個世家家中,怎麽從他們手中一一騙來,再複刻印刷傳播出去,才是需要動腦筋的事,雖然這難免會被各個世家唾沫星子給淹死。
不過如果晉朝士族再不開化,遲早要被石趙給趕上,因為無論是石勒還是石虎都很重視教育,提高民生,哪像現在,儒學落沒,各個世家都因印刷術落後各自藏掖著書籍知識,阻礙社會的進步。
若是一個世家自靠著囤書數量揚名,那繁華也隻是轉瞬即逝。
若以後都從世家裏選官,那些世家子弟自會樂得安逸,不再上進。
但太學院若要開院,還要修補和增建,這一筆開支也不知王導願不願意撥下,但眼下,剛剛戰後,光應付軍需和修複城建,以及平複饑荒,都已經夠嗆了。
聽聞最近似乎連群臣的俸祿都暫緩發放,就是因為財政已經有些吃緊了,三吳還未從洪災中緩過勁來,如今朝廷用度都靠著江州運來。
江州刺史溫嶠離開建康時,留下大量物質,謝安陪同王導送行溫嶠,謝安雖未曾跟溫嶠接觸許多,但從蘇峻之亂的力挽狂瀾到功成身退,而且在晉室南下之前,他還輔佐劉琨治理並州,抵禦前趙,所以此人實乃晉朝的中流砥柱。
臨上船前,幾人聚在江亭中望江玄談,謝安作為陪席許久沒有開口,忽然聽溫嶠問王導,“其實出行前,老夫有些想見世侄女。”
阿菟?謝安立刻精神起來,王導問道:“不知太真有何要指導那小丫頭的?”
溫嶠有些不好意思道:“非也,實乃是因為傳聞中你家阿菟實在太過有名,她幼年就被郭景洪死乞白賴收做了弟子,又有玄修天賦,聽聞她會占夢問星之術,所以老夫有一夢想讓她解解。不過眼下船即將行,就當個故事說給茂弘兄和安石聽罷。”
此地離烏衣巷有些距離,王導看了謝安一眼道:“無妨,太真你且說,讓小貓兒記錄帶信給她。”
“其實隻是個很短的夢,但卻縈繞心頭難以釋懷。”溫嶠歎了口氣道,“這些日子總是夢見江河之上燈火通明,河底有車馬行人行走,而那河是老夫歸家必經之路。”
說得簡單明了,謝安抄錄一份信喚來赤鴉送了信去。
待上船前,王熙之的迴信,信上所言:行河勿下船,下船勿燃燈。當雙目為盲,不見幽冥。
謝安第一次意外知道王熙之這解夢的技能,隻在於他往常都不做怪夢,又是無神論者,自然不曾在意。
想來上次王熙之夢見建康燃火,亦是有未卜先知的天賦。
“不下船?勿燃燈?”溫嶠詫異,原本隻是抱著試試詢問的姿態,收下迴信後,他還道:“世侄女的字果真上品,就當老夫以夢換字罷!”
謝安雖很想他提醒他,還是不要一笑了之的好,當好好記著迴信上所言才是,可溫嶠已揮袖登船,飄然遠去。
就在謝安忙著籌錢修建太學院時,江州忽有傳聞而來,溫嶠路過牛渚磯時中風,迴到武昌後幾日,皆是在病中,如今是快船飛馳過來求葛洪仙師之徒黃初平救治。
小黃也是苦命,這被謝安賴在建康多時,城中權貴都賴上了他似的,這迴溫嶠之病正好讓他離開建康透透氣,可沒想這船還沒上,就有溫嶠使者喪服而來,迴報朝廷,溫嶠中風數日藥石無醫,死在睡夢中。
聽聞溫嶠中風後,短暫清醒時刻還口念,“早知當初就信了世侄女的解夢,果真我等凡人不得見幽冥,吾命休矣……”
謝安一打聽,才知道溫嶠迴武昌時,路經牛渚磯,停船靠岸休息之時,聽聞此處有許多水中怪物的傳聞,不由點燃犀角燈照看夜河,也不曾想,當那燭光落滿河麵時,照亮著河底的街市,那街市同溫嶠之前的夢裏一模一樣。
然後有個紅衣少女在水底抬頭對他道:“一介凡人偏偏要來侵擾幽冥之界,看來真當是活膩了。”
當時侍從聽溫嶠道:“有人曾對我言,要我勿要下船燃燈,隻是在下一時忘卻,可否看在此人麵子上,饒恕在下魯莽衝撞之罪?”
那紅衣少女問,那人是何人。
溫嶠道出了王熙之的名字,沒想那少女冷冷一笑,“天玄與幽冥原是兩道,我等為何要賣她的麵子?除非她親臨。”
話音落後,那抹紅衣就消失無蹤了,當夜溫嶠就中風,過不了多久病逝了。
……
此事聽來玄乎,謝安忙將這事說給王熙之聽,沒想她茫然搖頭,“我不認識什麽紅衣少女,隻是當初聽溫公說夢,就覺得那河底是應是幽冥界,不能用燈照,最好當自己是瞎子,聽到什麽都不要去看,可惜溫公不在意我的話,看來是他命中有此劫。”
要說溫嶠去世,謝安除了會遺憾晉朝失去一位名臣,最大影響應該就是溫嶠的接替人,那名叫劉胤的軍司。
原本溫嶠所在江州未曾受到戰爭侵害,物產豐饒,軍資充沛,是各家眼饞之地,之前有溫嶠鎮守自然無人敢染指,如今溫嶠死了,劉胤奉溫嶠遺命接替了江州刺史一職,朝廷一時哪一派都爭不出個人選來,隻好便宜了那劉胤。
可沒想劉胤這一上任,克扣江州運往建康的物資,供自己為樂,氣得王導不輕,但他人遠在武昌,一時還真沒什麽人能拿他,也無實在證據。
謝校長愁眉苦臉問道:“所以,這是真的沒錢修建太學了?”
王導搖頭,“真的沒錢了。”
這時,桓溫也給他這個校長拋來數個問題,“真要在九月開學?哪來的學生?”
九月開學是後世的習慣,謝安也覺得秋高氣爽時開學不錯,而且修補太學還需時間,中間有幾月緩衝下也是好的。
謝安一邊與他絮叨,一邊給往太學院的荒草坪裏撒花種,“九月不好麽?九月鷹飛啊。”
“這一塊可用來做菜地,以後可以讓學生們來管理,讓他們知道粒粒皆辛苦啊,以後就不會老是挑食,能夠好好吃飯了,好好養身體,別整天病歪歪的樣子。”
“那一塊是用來做操場的,你以後就帶著他們操練啊,至於兵器先用一套木製的,以後再進階真器……不過這些教材又是一筆錢啊。”
桓溫接不上話,看他說得頭頭是道,還頗有些心動,但作為被無辜拉下水的人他自然要問一句,“你是校長,那我呢?總該有職位吧?”
“駙馬大人,你都已經是駙馬了,還貪圖什麽職位啊。”謝安一時沒想好,隨口轉移話題道,“其實我也是那晚才靈光一閃想到將太學院給承包了,反正院子閑著也是閑著,再說了,你我都需要有自己的學生啊,看看庾大人,都罪責成擔禍國殃民了,但年輕時的好名聲幫了他,麾下幕僚也多,還占了我老師大便宜啊,豫州都給他弄去了。”
“如今江州老師可是一個人都插不上,江州又比鄰陶公的荊州,他說不準與那劉胤私下有什麽勾當也說不準,聽聞陶公家財萬貫啊。”
桓溫終於找到個能插嘴的話題了,“家僮餘千餘人,府中盡是珍奇寶貨,傳聞中的陶府啊,真想見識見識。家中能養千人,這每日花銷該是有多大,可憐我們謝小校長還在這裏自己挖土。”
歎氣,謝安知道王導也沒辦法,畢竟京中百官都發不出薪水,他有錢撥給謝安修建太學才怪。
謝安道:“別說我了,沈氏商會這迴給了軍需免費運了多少糧,淮南一戰算是掏空了沈氏這幾年的積攢,馬場和茶園都要花錢,如今又要從頭開始了,主公體恤民心,府庫裏撥了好大一筆錢給三吳賑災和撫恤義軍將士……治國不易啊。”
司馬嶽在旁聽著也皺起眉頭來,如今他身為琅邪王,卻是個擺設,什麽都做不成,也跟著重重歎了口氣。
“阿嶽是大師兄啊。”謝安看了一眼司馬嶽,招了招手,“來來來大師兄,不要歎氣,你以後的任務就是當學生會主席,現在跟在我身後,我說什麽,你就記下來,以後都會成為我們的院規。”
司馬嶽眼睛一亮,“院規?”
謝安點頭道:“不但有院規,還有招生簡介,我們可不是隨便什麽玩意都招進來的。”
“首先招生簡介裏,一定要寫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為太學院很窮,沒雇人做飯打掃衛生,所以規定要值日。”
司馬嶽聽得暈乎乎,忙拿來紙筆道飛速寫著。
隻聽謝安誘導:“十歲以下小班,十歲以上的大班,天分過人者再安排。每日上午學文,下午鍛煉身體,視天氣更改。”
“不得帶家仆來上課,家仆通通都得在學院之外,我讓沈勁在附近開個茶館,正好賺他們的錢。”
“……這樣好嗎?”司馬嶽怔了怔。
桓溫也聽得有些暈,“等等,你這聽著比軍營還嚴格,不過最後這個建茶館可以有,賭坊也來一個……”
“滾犢子。”謝安抓了一團荒草往他身上扔,桓溫大叫有“暗器”,忙拔刀來擋,刀身寒光淩冽,令在旁正抄寫的司馬嶽冷不丁把筆都嚇掉地上了。
謝安笑道:“大師兄不行啊,看來這幾月還得讓你姐夫好好調教調教,對了,駙馬爺可別告訴長公主,她最心疼阿嶽,知道你這麽對她寶貝弟弟,鐵定先打你一頓。”
桓溫收刀朗笑,“阿嶽莫怕,就是教你用真劍真刀,整日掛著木劍算什麽男子漢啊。”
司馬嶽拾起筆來,有些不好意思笑笑,“不礙事的,我不怕,隻是方才刀意太強,才被嚇到了。不過,老師,方才你說的學生會主席是做什麽的?”
“往後再說吧,一時我也說不全,隻是想到什麽說什麽,這都多少年沒上過學了啊。”
謝安撒完腰間布袋裏最後一把種子,環視太學院四周,無比感慨道:“希望明年此時,有眾多學生跟我一起在此除草。”
司馬嶽仰頭微笑道:“一定會的,老師想要辦的事,沒有辦不成的。”
(未完待續。)。
若按照虛歲來算,謝安如今已能被叫做十六了,十六歲的古代少年都可以當爹了,幸而如今是晉朝,也沒人逼著世家子弟早早成婚,連長公主的婚事都從十二三歲一直尋覓到十八,這才覓到了真名天子。
十六歲的太學校長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好歹前麵還有十二歲為上卿的甘羅小盆友,也不算太突兀。
當然,謝安隻想要到太學院開學權,沒想司馬衍慷慨大方將他一個掛名的圖書管理員直接提拔成校長。
洛陽太學校長謝衡,建康太學校長謝安,在被世人忽視的太學院裏,謝家祖孫都留有印記,多年後,勢必又是一番佳話。
鑒於庾亮總覺得謝安做任何事都有其不可告人目的,出言想要阻攔,可沒想他忘了自己如今是戴罪認慫之人,司馬衍一番話就已將他說得啞口無言,是了,謝安自幼出名,文才上品,連武藝也不錯,論謀略勇氣勝過多人,還有王導保駕護航,旁觀諸臣一個“不”字都不敢提,還紛紛稱好。
司馬衍道:“謝校長,如今你還未及冠,未入中正榜,這校長之職暫無官階,而太學院又是司徒一手興辦,所以朕賜你印鑒,命你輔佐司徒興辦太學。”
餘下除了庾亮等人,自然是皆大歡喜,想要反駁者當然有人,見不得琅琊王氏添助力,又見不得區區新出門戶的陳郡謝氏一脈得到重視,隻是這些雜音都隨風逝去,誰當紅,誰得諸位權臣喜好,誰能得聖心,明眼人都看得到。
下朝後,謝安去的第一個地方自然就是太學院,說來也巧,在蘇峻之亂前,杜花匠就往三吳山間住著去了,說是要等開春時摘取幽穀之蘭,還未歸京時就知道建康遭逢蘇峻侵城,謝安幹脆命人去信給他,讓他暫時別迴來了,太學院一直關了數月。
青雲塔裏的郭璞和小道士早躲得沒影,顯然是怕被人拽著問天機。
如今太學院可真是空空蕩蕩,除了恪守管理青雲塔的老修士。
打開封鎖許久的藏書閣,謝安默默地清理塵埃,幸而離開時給書架蓋滿了布帛,以致沒沾染塵埃。
慶幸世人不重視的太學院,蘇峻隻管搶錢不管這些破舊的書籍,不然這些從洛陽帶迴來的舊典籍也不知命運如何。
其實藏書閣的書也不多,書多在各個世家家中,怎麽從他們手中一一騙來,再複刻印刷傳播出去,才是需要動腦筋的事,雖然這難免會被各個世家唾沫星子給淹死。
不過如果晉朝士族再不開化,遲早要被石趙給趕上,因為無論是石勒還是石虎都很重視教育,提高民生,哪像現在,儒學落沒,各個世家都因印刷術落後各自藏掖著書籍知識,阻礙社會的進步。
若是一個世家自靠著囤書數量揚名,那繁華也隻是轉瞬即逝。
若以後都從世家裏選官,那些世家子弟自會樂得安逸,不再上進。
但太學院若要開院,還要修補和增建,這一筆開支也不知王導願不願意撥下,但眼下,剛剛戰後,光應付軍需和修複城建,以及平複饑荒,都已經夠嗆了。
聽聞最近似乎連群臣的俸祿都暫緩發放,就是因為財政已經有些吃緊了,三吳還未從洪災中緩過勁來,如今朝廷用度都靠著江州運來。
江州刺史溫嶠離開建康時,留下大量物質,謝安陪同王導送行溫嶠,謝安雖未曾跟溫嶠接觸許多,但從蘇峻之亂的力挽狂瀾到功成身退,而且在晉室南下之前,他還輔佐劉琨治理並州,抵禦前趙,所以此人實乃晉朝的中流砥柱。
臨上船前,幾人聚在江亭中望江玄談,謝安作為陪席許久沒有開口,忽然聽溫嶠問王導,“其實出行前,老夫有些想見世侄女。”
阿菟?謝安立刻精神起來,王導問道:“不知太真有何要指導那小丫頭的?”
溫嶠有些不好意思道:“非也,實乃是因為傳聞中你家阿菟實在太過有名,她幼年就被郭景洪死乞白賴收做了弟子,又有玄修天賦,聽聞她會占夢問星之術,所以老夫有一夢想讓她解解。不過眼下船即將行,就當個故事說給茂弘兄和安石聽罷。”
此地離烏衣巷有些距離,王導看了謝安一眼道:“無妨,太真你且說,讓小貓兒記錄帶信給她。”
“其實隻是個很短的夢,但卻縈繞心頭難以釋懷。”溫嶠歎了口氣道,“這些日子總是夢見江河之上燈火通明,河底有車馬行人行走,而那河是老夫歸家必經之路。”
說得簡單明了,謝安抄錄一份信喚來赤鴉送了信去。
待上船前,王熙之的迴信,信上所言:行河勿下船,下船勿燃燈。當雙目為盲,不見幽冥。
謝安第一次意外知道王熙之這解夢的技能,隻在於他往常都不做怪夢,又是無神論者,自然不曾在意。
想來上次王熙之夢見建康燃火,亦是有未卜先知的天賦。
“不下船?勿燃燈?”溫嶠詫異,原本隻是抱著試試詢問的姿態,收下迴信後,他還道:“世侄女的字果真上品,就當老夫以夢換字罷!”
謝安雖很想他提醒他,還是不要一笑了之的好,當好好記著迴信上所言才是,可溫嶠已揮袖登船,飄然遠去。
就在謝安忙著籌錢修建太學院時,江州忽有傳聞而來,溫嶠路過牛渚磯時中風,迴到武昌後幾日,皆是在病中,如今是快船飛馳過來求葛洪仙師之徒黃初平救治。
小黃也是苦命,這被謝安賴在建康多時,城中權貴都賴上了他似的,這迴溫嶠之病正好讓他離開建康透透氣,可沒想這船還沒上,就有溫嶠使者喪服而來,迴報朝廷,溫嶠中風數日藥石無醫,死在睡夢中。
聽聞溫嶠中風後,短暫清醒時刻還口念,“早知當初就信了世侄女的解夢,果真我等凡人不得見幽冥,吾命休矣……”
謝安一打聽,才知道溫嶠迴武昌時,路經牛渚磯,停船靠岸休息之時,聽聞此處有許多水中怪物的傳聞,不由點燃犀角燈照看夜河,也不曾想,當那燭光落滿河麵時,照亮著河底的街市,那街市同溫嶠之前的夢裏一模一樣。
然後有個紅衣少女在水底抬頭對他道:“一介凡人偏偏要來侵擾幽冥之界,看來真當是活膩了。”
當時侍從聽溫嶠道:“有人曾對我言,要我勿要下船燃燈,隻是在下一時忘卻,可否看在此人麵子上,饒恕在下魯莽衝撞之罪?”
那紅衣少女問,那人是何人。
溫嶠道出了王熙之的名字,沒想那少女冷冷一笑,“天玄與幽冥原是兩道,我等為何要賣她的麵子?除非她親臨。”
話音落後,那抹紅衣就消失無蹤了,當夜溫嶠就中風,過不了多久病逝了。
……
此事聽來玄乎,謝安忙將這事說給王熙之聽,沒想她茫然搖頭,“我不認識什麽紅衣少女,隻是當初聽溫公說夢,就覺得那河底是應是幽冥界,不能用燈照,最好當自己是瞎子,聽到什麽都不要去看,可惜溫公不在意我的話,看來是他命中有此劫。”
要說溫嶠去世,謝安除了會遺憾晉朝失去一位名臣,最大影響應該就是溫嶠的接替人,那名叫劉胤的軍司。
原本溫嶠所在江州未曾受到戰爭侵害,物產豐饒,軍資充沛,是各家眼饞之地,之前有溫嶠鎮守自然無人敢染指,如今溫嶠死了,劉胤奉溫嶠遺命接替了江州刺史一職,朝廷一時哪一派都爭不出個人選來,隻好便宜了那劉胤。
可沒想劉胤這一上任,克扣江州運往建康的物資,供自己為樂,氣得王導不輕,但他人遠在武昌,一時還真沒什麽人能拿他,也無實在證據。
謝校長愁眉苦臉問道:“所以,這是真的沒錢修建太學了?”
王導搖頭,“真的沒錢了。”
這時,桓溫也給他這個校長拋來數個問題,“真要在九月開學?哪來的學生?”
九月開學是後世的習慣,謝安也覺得秋高氣爽時開學不錯,而且修補太學還需時間,中間有幾月緩衝下也是好的。
謝安一邊與他絮叨,一邊給往太學院的荒草坪裏撒花種,“九月不好麽?九月鷹飛啊。”
“這一塊可用來做菜地,以後可以讓學生們來管理,讓他們知道粒粒皆辛苦啊,以後就不會老是挑食,能夠好好吃飯了,好好養身體,別整天病歪歪的樣子。”
“那一塊是用來做操場的,你以後就帶著他們操練啊,至於兵器先用一套木製的,以後再進階真器……不過這些教材又是一筆錢啊。”
桓溫接不上話,看他說得頭頭是道,還頗有些心動,但作為被無辜拉下水的人他自然要問一句,“你是校長,那我呢?總該有職位吧?”
“駙馬大人,你都已經是駙馬了,還貪圖什麽職位啊。”謝安一時沒想好,隨口轉移話題道,“其實我也是那晚才靈光一閃想到將太學院給承包了,反正院子閑著也是閑著,再說了,你我都需要有自己的學生啊,看看庾大人,都罪責成擔禍國殃民了,但年輕時的好名聲幫了他,麾下幕僚也多,還占了我老師大便宜啊,豫州都給他弄去了。”
“如今江州老師可是一個人都插不上,江州又比鄰陶公的荊州,他說不準與那劉胤私下有什麽勾當也說不準,聽聞陶公家財萬貫啊。”
桓溫終於找到個能插嘴的話題了,“家僮餘千餘人,府中盡是珍奇寶貨,傳聞中的陶府啊,真想見識見識。家中能養千人,這每日花銷該是有多大,可憐我們謝小校長還在這裏自己挖土。”
歎氣,謝安知道王導也沒辦法,畢竟京中百官都發不出薪水,他有錢撥給謝安修建太學才怪。
謝安道:“別說我了,沈氏商會這迴給了軍需免費運了多少糧,淮南一戰算是掏空了沈氏這幾年的積攢,馬場和茶園都要花錢,如今又要從頭開始了,主公體恤民心,府庫裏撥了好大一筆錢給三吳賑災和撫恤義軍將士……治國不易啊。”
司馬嶽在旁聽著也皺起眉頭來,如今他身為琅邪王,卻是個擺設,什麽都做不成,也跟著重重歎了口氣。
“阿嶽是大師兄啊。”謝安看了一眼司馬嶽,招了招手,“來來來大師兄,不要歎氣,你以後的任務就是當學生會主席,現在跟在我身後,我說什麽,你就記下來,以後都會成為我們的院規。”
司馬嶽眼睛一亮,“院規?”
謝安點頭道:“不但有院規,還有招生簡介,我們可不是隨便什麽玩意都招進來的。”
“首先招生簡介裏,一定要寫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為太學院很窮,沒雇人做飯打掃衛生,所以規定要值日。”
司馬嶽聽得暈乎乎,忙拿來紙筆道飛速寫著。
隻聽謝安誘導:“十歲以下小班,十歲以上的大班,天分過人者再安排。每日上午學文,下午鍛煉身體,視天氣更改。”
“不得帶家仆來上課,家仆通通都得在學院之外,我讓沈勁在附近開個茶館,正好賺他們的錢。”
“……這樣好嗎?”司馬嶽怔了怔。
桓溫也聽得有些暈,“等等,你這聽著比軍營還嚴格,不過最後這個建茶館可以有,賭坊也來一個……”
“滾犢子。”謝安抓了一團荒草往他身上扔,桓溫大叫有“暗器”,忙拔刀來擋,刀身寒光淩冽,令在旁正抄寫的司馬嶽冷不丁把筆都嚇掉地上了。
謝安笑道:“大師兄不行啊,看來這幾月還得讓你姐夫好好調教調教,對了,駙馬爺可別告訴長公主,她最心疼阿嶽,知道你這麽對她寶貝弟弟,鐵定先打你一頓。”
桓溫收刀朗笑,“阿嶽莫怕,就是教你用真劍真刀,整日掛著木劍算什麽男子漢啊。”
司馬嶽拾起筆來,有些不好意思笑笑,“不礙事的,我不怕,隻是方才刀意太強,才被嚇到了。不過,老師,方才你說的學生會主席是做什麽的?”
“往後再說吧,一時我也說不全,隻是想到什麽說什麽,這都多少年沒上過學了啊。”
謝安撒完腰間布袋裏最後一把種子,環視太學院四周,無比感慨道:“希望明年此時,有眾多學生跟我一起在此除草。”
司馬嶽仰頭微笑道:“一定會的,老師想要辦的事,沒有辦不成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