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鍾離敗逃終南山
卻說鍾離權原本是三十三重天兜率宮太上老君的看爐牧牛的仙童,因看管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的時候,打了瞌睡,竟然讓青牛逃下人間作亂去了。
因為這個過錯,牧牛仙童被貶下凡投胎轉世。
鍾離權複當準備大破敵軍之陣、征戰之時,正當東海龍王之長子敖甲從空中經過。
東海龍王的大太子敖甲以神通之眼光往下界看去,但見下界兩軍交戰,殺氣騰騰,於是敖甲停在半空中一望,乃是漢朝將軍鍾離權與吐蕃將軍煞思日奔在大戰。
東海大龍子敖甲看此情形,自言自語說道:“原來是三十三重天兜率宮裏太上老君的徒弟投胎轉世的呀。鍾離權呀鍾離權,想當年,在商朝末年的時候。當時我的弟弟敖丙,在海中遊泳的時候,被當時還是陳塘關總兵的李靖的第三個兒子哪吒給打成了重傷,還沒李哪吒這個賤種小人給抽了龍筋,還把我親弟弟的龍筋和脊椎都給抽了出來了。”
東海龍王敖廣的大兒子敖甲又在心裏自顧自的地感慨道:我的弟弟敖丙呀,沒有了龍筋和脊椎就能死路一條了。當時父王用法力吊住一口氣,讓我去三十三重天兜率宮那裏去向太上老君求九轉金丹。隻要弟弟敖丙當時服用了九轉金丹就可以重新生出新的龍筋和脊椎出來,就可以重新活了過來。可是我當時過去兜率宮裏尋找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不在兜率宮裏。於是我向當時正在牧牛的看爐的小仙童問能不能先把九轉金丹給我去救弟弟敖丙。這個小仙童居然狗眼看人低,不僅不肯借我金丹,居然出言辱罵我。你這輩子雖然是個凡人了,但是我不能讓你活得舒服。
敖甲自言自語道:“蠻夷人固不可滅,收功的自有其人。設使鍾離權收其全功,必然自封侯加爵,彼時沉溺太深,我是不會讓他過富貴日子的。不若使之戰敗逃迴,讓當今皇帝殺了他全家,豈不美哉!”
話音剛落,敖甲於是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身穿白色道袍的老翁,直接就朝吐蕃的軍營走過去。
卻說吐蕃將士大敗之後,吐蕃將軍煞思日奔,收兵計數,十萬人馬已去八九成。
正思量如何報複漢軍,卻無計可施,乃於是憂愁鬱悶,坐在營帳當中沉思著。
忽然營寨外麵有一個士兵跑進去報告道:“報告將軍,營帳前有一老翁前來見您。”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聞言,於是心裏想著自己和這個不請自來的老翁並沒有什麽故交,現在這個老翁過來見他,想必有一些說道也。
於是吐蕃將軍煞思日奔命士兵將那位白袍老翁引入營帳裏來。
但見這老翁:
頭上戴一頂淡藍色的九錫雲錦紗巾,
身上穿一領箸白色毛絨絨沉香綿袍。
腰間係一條紉藍三股攢絨帶,
足下踏一對麻經葛緯雲頭履。
手中拄著一根九節檀木刻著盤龍的手杖,鶴發童顏多光潤,蒼白如雪五須飄飄。
金睛如火焰,長目過眉梢。行動如雲隨步,逍遙自在好似老仙。
那白袍老翁入了營帳,看見吐蕃將軍煞思日奔也不作揖也不行拜禮,灑脫而站立在一旁。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見狀,於是問曰:“翁者前來,所為何事乎?”
白袍老翁迴答道:“老貧道特意來祝賀將軍的。”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聽了眼前這個白袍老翁說的話,感到疑惑不解地說道:“本將軍如今將敗兵傷,慚愧得無地自容了,何來可賀之事?”
白袍老翁一本正經地說道:“將軍此言差矣,勝負乃是兵家之常,若是再戰,未可測量也。奈何將軍你一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沒有銳誌乎?貧道以為,現在漢兵得勝,其誌必然驕慢,今天夜晚,將軍如果派士兵劫營,肯定能獲全勝。況且貧道夜觀天象,中國之將星隱隱而不明,而難星侵之至急,今夜彼營必有大災,其兵必亂。此時將軍隻需要四麵突然攻入漢軍,彼皆以為從天而下也。豈有不勝之理哉!”
老翁言畢,即辭而去。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聞言,心下大喜,便下令士兵們一更時分去造飯,二更時分則去劫攻漢軍的軍營。”
此時有一末將臥扣世煞比曰:“漢將多有謀計,這個老翁之言恐怕有詐也。將軍何深信此人之言?”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迴道:“你雖然言雖有理,但是這個老翁所言,正是深合兵法之道,且吾也已懷疑過此意矣。你隻需但鼓勇聽令,再勿深疑了。”
隨即吐蕃將軍煞思日奔點精兵四萬,分為四方軍隊飽食而進。每路士兵分作兩隊人馬,以預防前後救援。
一更之後,吐蕃軍隊這邊人皆開始做飯吃飯,戰馬摘鈴,然後吐蕃悄悄往漢軍營寨四麵埋伏而去。但見火箭四麵皆起,其營中之失與否皆勿論也。
卻說鍾離權得勝迴營,大大犒勞三軍,論功行賞,將近三更時分方才罷了,牙將馮一向鍾離權將軍進言:“啟稟將軍,敵人雖然戰敗,但是士卒尚多,今夜可要提防劫寨之患呀。”
鍾離權將軍聞言,說道:“你之所言,正合兵法,吾自備之,你在外更應謹慎。”
馮一領諾而出。時至三更時分,漢軍後營忽然起火,乃是東海龍王敖廣的大太子敖甲所為是也。
正值大風驟然發起,猛火逞風而威,風加火勢,連燒漢軍大營。”
漢軍軍士急忙救搶營寨,卻不能得滅。正值驚慌之際,吐蕃士兵看見漢軍的軍營之處一時之間,大火燃起,於是立刻放起火箭,四麵伏兵,一齊鼓噪突然攻入漢軍軍營。
此時,漢軍兵馬不及鞍,人不及甲,望風奔走,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鍾離權將軍猛然見狀,急忙提槍直出,正遇吐蕃將軍煞思日奔,於是與其大戰十來個迴合。
鍾離權將軍看見漢軍這邊的軍士亂逃,又不知道敵兵多少人馬,隻得落荒而走。
鍾離權將軍行出數十步,又被吐蕃兵士攔住。跟著後麵,吐蕃將軍煞思日奔又追趕而到。
正在此危急之際,卻得馮一挺身殺入敵軍包圍,救出鍾離權將軍,但是自己卻未及脫身,馮一坐之下馬卻被箭射死。馮一緊急之下,奪下一名吐蕃士兵的一匹馬騎,走上山坡,迴過頭一看,隻見漢軍營寨皆被火焚,火光映照黑夜,如同白晝一般。此時,漢軍全軍盡散,左右隻得千人。
鍾離權將軍悲憤交加,大叫一聲,墜於馬下,馮一急忙將鍾離權扶起,背後邊吐蕃軍隊兵又至,馮一道:“將軍急行,吾自斷後。”
鍾離權於是放馬望山穀而去,吐蕃兵亦不追趕。
卻說鍾離單騎奔逃,看見火光漸漸遠去,士兵喊聲也聽不見了,方才放下心來。
鍾離權自言自語:我為國大將,統領三軍,本欲欲掃蕩這些吐蕃小鬼,澄清海宇,功業當時,聲名垂於後世,以為能成為一代偉人。想不到軍前敗陣,正張逐北之威;現在營內火災,竟然成了敗夫之名。大漢全軍皆喪,單騎無徒,上負朝廷,下誤大事,不唯君上見罪,我還有什麽麵目去見父老乎?果然是天亡我也。”
過了一會,鍾離權又雲:“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其然乎?”
鍾離權將軍在逃難的路上暗自傷歎,步行至天明,不知還能前往何路,又無人家可問。隻得繼續縱馬前行。
眼看日中,鍾離權是人饑馬餓,細觀前路,盡是山間小徑,又沒有大路,鍾離權隻得勉強又行數十餘裏。
不覺已經紅日西沉,月輪東升。鍾離權走入茂密的樹林之中,隱隱幽幽,草木叢雜,感到寂寞無邊,鍾離權憂愁愈甚。於是仰天歎曰:“此真是絕地也!”
鍾離權正立馬躊躇,進退不定,忽然看見山中拐彎處走出來一個胡僧,但見其人碧眼豐顏,蓬頭露頂,身披草結之衣,手執竹籬之杖,大步向前走來。有忻忻自得之深趣,懷落落不羈之氣象。鍾離權將軍見其人相貌不凡,於是下馬拱手問道:“鄙人為大漢將軍,因征北蕃失利,迷路至此,伏望祖師指引宿處,俾尋歸路,在下感恩不盡!”
胡僧點頭不言,但為鍾離權指引方向前行。引至數裏外,見一村莊道:“此東華先生成道之處,將軍可以敬息矣。”
說完畢,這個胡僧揖別而去。鍾離權但見此處清幽寂靜,迥別塵凡。異草奇花,桂馥蘭芬,嬌黃嫩綠,色奪綺羅。一排流泉,兩行鬆柏,細細行來,恍惚 三徑通開,未審人間天上。乃從容係馬莊前,未敢高聲驚動。
卻說鍾離權原本是三十三重天兜率宮太上老君的看爐牧牛的仙童,因看管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的時候,打了瞌睡,竟然讓青牛逃下人間作亂去了。
因為這個過錯,牧牛仙童被貶下凡投胎轉世。
鍾離權複當準備大破敵軍之陣、征戰之時,正當東海龍王之長子敖甲從空中經過。
東海龍王的大太子敖甲以神通之眼光往下界看去,但見下界兩軍交戰,殺氣騰騰,於是敖甲停在半空中一望,乃是漢朝將軍鍾離權與吐蕃將軍煞思日奔在大戰。
東海大龍子敖甲看此情形,自言自語說道:“原來是三十三重天兜率宮裏太上老君的徒弟投胎轉世的呀。鍾離權呀鍾離權,想當年,在商朝末年的時候。當時我的弟弟敖丙,在海中遊泳的時候,被當時還是陳塘關總兵的李靖的第三個兒子哪吒給打成了重傷,還沒李哪吒這個賤種小人給抽了龍筋,還把我親弟弟的龍筋和脊椎都給抽了出來了。”
東海龍王敖廣的大兒子敖甲又在心裏自顧自的地感慨道:我的弟弟敖丙呀,沒有了龍筋和脊椎就能死路一條了。當時父王用法力吊住一口氣,讓我去三十三重天兜率宮那裏去向太上老君求九轉金丹。隻要弟弟敖丙當時服用了九轉金丹就可以重新生出新的龍筋和脊椎出來,就可以重新活了過來。可是我當時過去兜率宮裏尋找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不在兜率宮裏。於是我向當時正在牧牛的看爐的小仙童問能不能先把九轉金丹給我去救弟弟敖丙。這個小仙童居然狗眼看人低,不僅不肯借我金丹,居然出言辱罵我。你這輩子雖然是個凡人了,但是我不能讓你活得舒服。
敖甲自言自語道:“蠻夷人固不可滅,收功的自有其人。設使鍾離權收其全功,必然自封侯加爵,彼時沉溺太深,我是不會讓他過富貴日子的。不若使之戰敗逃迴,讓當今皇帝殺了他全家,豈不美哉!”
話音剛落,敖甲於是搖身一變,變作一個身穿白色道袍的老翁,直接就朝吐蕃的軍營走過去。
卻說吐蕃將士大敗之後,吐蕃將軍煞思日奔,收兵計數,十萬人馬已去八九成。
正思量如何報複漢軍,卻無計可施,乃於是憂愁鬱悶,坐在營帳當中沉思著。
忽然營寨外麵有一個士兵跑進去報告道:“報告將軍,營帳前有一老翁前來見您。”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聞言,於是心裏想著自己和這個不請自來的老翁並沒有什麽故交,現在這個老翁過來見他,想必有一些說道也。
於是吐蕃將軍煞思日奔命士兵將那位白袍老翁引入營帳裏來。
但見這老翁:
頭上戴一頂淡藍色的九錫雲錦紗巾,
身上穿一領箸白色毛絨絨沉香綿袍。
腰間係一條紉藍三股攢絨帶,
足下踏一對麻經葛緯雲頭履。
手中拄著一根九節檀木刻著盤龍的手杖,鶴發童顏多光潤,蒼白如雪五須飄飄。
金睛如火焰,長目過眉梢。行動如雲隨步,逍遙自在好似老仙。
那白袍老翁入了營帳,看見吐蕃將軍煞思日奔也不作揖也不行拜禮,灑脫而站立在一旁。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見狀,於是問曰:“翁者前來,所為何事乎?”
白袍老翁迴答道:“老貧道特意來祝賀將軍的。”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聽了眼前這個白袍老翁說的話,感到疑惑不解地說道:“本將軍如今將敗兵傷,慚愧得無地自容了,何來可賀之事?”
白袍老翁一本正經地說道:“將軍此言差矣,勝負乃是兵家之常,若是再戰,未可測量也。奈何將軍你一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沒有銳誌乎?貧道以為,現在漢兵得勝,其誌必然驕慢,今天夜晚,將軍如果派士兵劫營,肯定能獲全勝。況且貧道夜觀天象,中國之將星隱隱而不明,而難星侵之至急,今夜彼營必有大災,其兵必亂。此時將軍隻需要四麵突然攻入漢軍,彼皆以為從天而下也。豈有不勝之理哉!”
老翁言畢,即辭而去。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聞言,心下大喜,便下令士兵們一更時分去造飯,二更時分則去劫攻漢軍的軍營。”
此時有一末將臥扣世煞比曰:“漢將多有謀計,這個老翁之言恐怕有詐也。將軍何深信此人之言?”
吐蕃將軍煞思日奔迴道:“你雖然言雖有理,但是這個老翁所言,正是深合兵法之道,且吾也已懷疑過此意矣。你隻需但鼓勇聽令,再勿深疑了。”
隨即吐蕃將軍煞思日奔點精兵四萬,分為四方軍隊飽食而進。每路士兵分作兩隊人馬,以預防前後救援。
一更之後,吐蕃軍隊這邊人皆開始做飯吃飯,戰馬摘鈴,然後吐蕃悄悄往漢軍營寨四麵埋伏而去。但見火箭四麵皆起,其營中之失與否皆勿論也。
卻說鍾離權得勝迴營,大大犒勞三軍,論功行賞,將近三更時分方才罷了,牙將馮一向鍾離權將軍進言:“啟稟將軍,敵人雖然戰敗,但是士卒尚多,今夜可要提防劫寨之患呀。”
鍾離權將軍聞言,說道:“你之所言,正合兵法,吾自備之,你在外更應謹慎。”
馮一領諾而出。時至三更時分,漢軍後營忽然起火,乃是東海龍王敖廣的大太子敖甲所為是也。
正值大風驟然發起,猛火逞風而威,風加火勢,連燒漢軍大營。”
漢軍軍士急忙救搶營寨,卻不能得滅。正值驚慌之際,吐蕃士兵看見漢軍的軍營之處一時之間,大火燃起,於是立刻放起火箭,四麵伏兵,一齊鼓噪突然攻入漢軍軍營。
此時,漢軍兵馬不及鞍,人不及甲,望風奔走,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
鍾離權將軍猛然見狀,急忙提槍直出,正遇吐蕃將軍煞思日奔,於是與其大戰十來個迴合。
鍾離權將軍看見漢軍這邊的軍士亂逃,又不知道敵兵多少人馬,隻得落荒而走。
鍾離權將軍行出數十步,又被吐蕃兵士攔住。跟著後麵,吐蕃將軍煞思日奔又追趕而到。
正在此危急之際,卻得馮一挺身殺入敵軍包圍,救出鍾離權將軍,但是自己卻未及脫身,馮一坐之下馬卻被箭射死。馮一緊急之下,奪下一名吐蕃士兵的一匹馬騎,走上山坡,迴過頭一看,隻見漢軍營寨皆被火焚,火光映照黑夜,如同白晝一般。此時,漢軍全軍盡散,左右隻得千人。
鍾離權將軍悲憤交加,大叫一聲,墜於馬下,馮一急忙將鍾離權扶起,背後邊吐蕃軍隊兵又至,馮一道:“將軍急行,吾自斷後。”
鍾離權於是放馬望山穀而去,吐蕃兵亦不追趕。
卻說鍾離單騎奔逃,看見火光漸漸遠去,士兵喊聲也聽不見了,方才放下心來。
鍾離權自言自語:我為國大將,統領三軍,本欲欲掃蕩這些吐蕃小鬼,澄清海宇,功業當時,聲名垂於後世,以為能成為一代偉人。想不到軍前敗陣,正張逐北之威;現在營內火災,竟然成了敗夫之名。大漢全軍皆喪,單騎無徒,上負朝廷,下誤大事,不唯君上見罪,我還有什麽麵目去見父老乎?果然是天亡我也。”
過了一會,鍾離權又雲:“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其然乎?”
鍾離權將軍在逃難的路上暗自傷歎,步行至天明,不知還能前往何路,又無人家可問。隻得繼續縱馬前行。
眼看日中,鍾離權是人饑馬餓,細觀前路,盡是山間小徑,又沒有大路,鍾離權隻得勉強又行數十餘裏。
不覺已經紅日西沉,月輪東升。鍾離權走入茂密的樹林之中,隱隱幽幽,草木叢雜,感到寂寞無邊,鍾離權憂愁愈甚。於是仰天歎曰:“此真是絕地也!”
鍾離權正立馬躊躇,進退不定,忽然看見山中拐彎處走出來一個胡僧,但見其人碧眼豐顏,蓬頭露頂,身披草結之衣,手執竹籬之杖,大步向前走來。有忻忻自得之深趣,懷落落不羈之氣象。鍾離權將軍見其人相貌不凡,於是下馬拱手問道:“鄙人為大漢將軍,因征北蕃失利,迷路至此,伏望祖師指引宿處,俾尋歸路,在下感恩不盡!”
胡僧點頭不言,但為鍾離權指引方向前行。引至數裏外,見一村莊道:“此東華先生成道之處,將軍可以敬息矣。”
說完畢,這個胡僧揖別而去。鍾離權但見此處清幽寂靜,迥別塵凡。異草奇花,桂馥蘭芬,嬌黃嫩綠,色奪綺羅。一排流泉,兩行鬆柏,細細行來,恍惚 三徑通開,未審人間天上。乃從容係馬莊前,未敢高聲驚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