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臨淄宮眾臣退朝,劉玄德召集心腹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辯強撐著臉上那虛假的笑容,目光緩緩掃過朝堂之上的眾臣。他心中清楚,這些臣子看似恭敬地站立在兩旁,實則都是劉備的勢力。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與悲哀,但很快便被他掩飾了下去。這朝堂之上,表麵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劉辯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張無形的大網之中,無法掙脫,亦無力改變。
而這張大網之後的掌控者,無疑便是劉備。劉辯微微抿了抿嘴唇,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鎮定而威嚴。
“皇叔公忠體國,朕自然知道。朕尚年幼,不懂國家大事。兩位皇叔以及諸卿,皆國家股肱之臣,大事交於諸位之手,朕甚是放心。”
“今日朝會,諸卿所奏之事,朕已明晰。既無其他要事,便退朝吧。”
說罷,他站起身來,雙手緊緊地握住龍袍的下擺,指甲幾乎陷入了掌心。
劉辯強忍著內心的煎熬,步履沉重地向後宮走去,身旁的侍從們小心翼翼地跟隨著,卻不敢發出一絲聲響。他們都敏銳地察覺到了皇帝今日的不悅。
迴到後宮,劉辯猛地一揮手,屏退了左右侍從。空曠的宮殿內,隻剩下他一人。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雙眼燃燒著憤怒與屈辱的火焰,死死地盯著一旁的柱子,仿佛那柱子就是劉彥的化身。
突然,他像是一隻被激怒的獅子,大步衝向柱子,高高揚起了拳頭,用盡全身的力氣砸了下去。“砰”的一聲悶響,在這寂靜的宮殿內迴蕩,震得他的手掌生疼,可他卻似渾然不覺。
他一下又一下地砸著,嘴裏不停地咒罵著:“劉彥,你這亂臣賊子!朕如此信任你,你卻這般對朕……”
那柱子上的金漆被他砸得剝落,露出了斑駁的內裏,正如他此刻千瘡百孔的心。他的雙眼因憤怒而布滿血絲,額頭上的青筋暴起,汗水順著臉頰不停地滾落,打濕了他的龍袍。
不知過了多久,他的力氣漸漸耗盡,身體順著柱子緩緩滑落,癱坐在地上。他大口喘著粗氣,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心中滿是迷茫與悲哀。曾經對劉彥的敬重與依賴,如今都化作了最尖銳的刺,深深地紮在他的心上,而這宮中的冰冷與孤寂,也如潮水般將他徹底淹沒。
隨著劉辯那沉重的腳步聲漸漸消失在後宮的方向,朝堂上的眾人也開始陸續散去。一時間,竊竊私語之聲此起彼伏,臣子們三兩成群地一邊低聲交談著今日朝堂上的種種異常,一邊緩緩地朝著殿門走去。
劉備站在原地,靜靜地看著眾人的背影,他微微側身,將目光投向身旁的劉彥。
劉彥的臉上依舊帶著那副淡淡的、讓人捉摸不透的神情,似乎對剛才朝堂上的緊張氣氛毫不在意。
劉備嘴角微微上揚,抬起手輕輕地拍了拍劉彥的肩膀。劉彥轉過頭,看向劉備,兩人的眼神在空中交匯,短暫地交流了一下,彼此心領神會。
緊接著,劉備不著痕跡地掃視了一圈大殿,目光在自己麾下的幾位謀臣武將身上停留片刻,然後微微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眾人皆是劉備心腹,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們紛紛停下腳步,靜靜地站在原地,暫時沒有離開。
劉備神色從容,穩步邁出朝堂,劉彥及一眾心腹緊隨其後。出了皇宮大門,喧囂漸遠,確認周圍再無皇宮中的眼線與耳目後,劉備緊繃的神情微微一鬆,腳步也隨之放緩。
他迴首望向身後眾人,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待眾人都聚集到身邊,劉備清了清嗓子,低聲說道:“今日之事,想必各位心中都有數。陛下他……”
說罷,他再次環顧四周,確保沒有其他人注意到他們的舉動,然後壓低聲音繼續說道:“諸位隨我迴府,我們細細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劉備深知劉辯已非昔日那個對他們言聽計從的皇帝,今日朝堂之上劉辯那強裝鎮定下的憤怒與隱忍,分明是對自己勢力膨脹的不滿。那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落寞與悲哀,還有那刻意壓抑的情緒,都逃不過劉備的目光。
劉辯心中已對他們生了疑心,不再甘願做一個被操控的傀儡。這微妙的局勢轉變,猶如一顆隱藏在暗處的雷,隨時可能引爆,危及他們辛苦經營的局麵。
迴府的路上,劉備的心思愈發沉重。他思索著,皇帝既然已起了反心,接下來必定會有所動作,或培植自己的勢力,或尋找他們的把柄,試圖從他們的掌控中掙脫出去。
劉備眉頭緊鎖,一路沉思不語。
如今與劉辯的關係已如繃緊的弦,稍有不慎便會斷裂,局麵將徹底失控。劉辯今日的行為,便彰顯了這一點。
朝堂上,誰不是聰明人?沒人會覺得這隻是小皇帝一時興起開的玩笑。
然而,劉備卻全然不知,在那層隱秘的真相未被揭開之前,劉辯雖身為皇帝,卻甘願在他們的勢力陰影下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
曾經的劉辯,對劉彥滿懷敬重與仰仗,視其為漢室的中流砥柱,真心感激他從董卓手中解救自己並扶持上位之恩。那份信任,如同堅實的基石,支撐著劉辯在這風雨飄搖的皇位上安坐。
倘若沒有劉彥與何後那不可告人的關係被劉辯偶然撞破,劉辯或許會繼續在這看似安穩的局中,默默配合著劉備與劉彥,任由他們在施展權謀,平定天下。劉辯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他們。所以也情願在這皇位上扮演著一個被操控卻也知足的角色。
但如今,一切都已改變。
那隱藏在暗處的醜事,如同一隻無形的手,無情地將劉辯心中對劉彥的尊崇與感激粉碎,取而代之的是憤怒、猜忌與不甘。
而劉備,此刻還在為如何應對劉辯的反心而絞盡腦汁,絲毫未察覺到這一切的根源所在。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落寞與悲哀,但很快便被他掩飾了下去。這朝堂之上,表麵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劉辯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張無形的大網之中,無法掙脫,亦無力改變。
而這張大網之後的掌控者,無疑便是劉備。劉辯微微抿了抿嘴唇,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鎮定而威嚴。
“皇叔公忠體國,朕自然知道。朕尚年幼,不懂國家大事。兩位皇叔以及諸卿,皆國家股肱之臣,大事交於諸位之手,朕甚是放心。”
“今日朝會,諸卿所奏之事,朕已明晰。既無其他要事,便退朝吧。”
說罷,他站起身來,雙手緊緊地握住龍袍的下擺,指甲幾乎陷入了掌心。
劉辯強忍著內心的煎熬,步履沉重地向後宮走去,身旁的侍從們小心翼翼地跟隨著,卻不敢發出一絲聲響。他們都敏銳地察覺到了皇帝今日的不悅。
迴到後宮,劉辯猛地一揮手,屏退了左右侍從。空曠的宮殿內,隻剩下他一人。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雙眼燃燒著憤怒與屈辱的火焰,死死地盯著一旁的柱子,仿佛那柱子就是劉彥的化身。
突然,他像是一隻被激怒的獅子,大步衝向柱子,高高揚起了拳頭,用盡全身的力氣砸了下去。“砰”的一聲悶響,在這寂靜的宮殿內迴蕩,震得他的手掌生疼,可他卻似渾然不覺。
他一下又一下地砸著,嘴裏不停地咒罵著:“劉彥,你這亂臣賊子!朕如此信任你,你卻這般對朕……”
那柱子上的金漆被他砸得剝落,露出了斑駁的內裏,正如他此刻千瘡百孔的心。他的雙眼因憤怒而布滿血絲,額頭上的青筋暴起,汗水順著臉頰不停地滾落,打濕了他的龍袍。
不知過了多久,他的力氣漸漸耗盡,身體順著柱子緩緩滑落,癱坐在地上。他大口喘著粗氣,眼神空洞地望著前方,心中滿是迷茫與悲哀。曾經對劉彥的敬重與依賴,如今都化作了最尖銳的刺,深深地紮在他的心上,而這宮中的冰冷與孤寂,也如潮水般將他徹底淹沒。
隨著劉辯那沉重的腳步聲漸漸消失在後宮的方向,朝堂上的眾人也開始陸續散去。一時間,竊竊私語之聲此起彼伏,臣子們三兩成群地一邊低聲交談著今日朝堂上的種種異常,一邊緩緩地朝著殿門走去。
劉備站在原地,靜靜地看著眾人的背影,他微微側身,將目光投向身旁的劉彥。
劉彥的臉上依舊帶著那副淡淡的、讓人捉摸不透的神情,似乎對剛才朝堂上的緊張氣氛毫不在意。
劉備嘴角微微上揚,抬起手輕輕地拍了拍劉彥的肩膀。劉彥轉過頭,看向劉備,兩人的眼神在空中交匯,短暫地交流了一下,彼此心領神會。
緊接著,劉備不著痕跡地掃視了一圈大殿,目光在自己麾下的幾位謀臣武將身上停留片刻,然後微微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眾人皆是劉備心腹,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們紛紛停下腳步,靜靜地站在原地,暫時沒有離開。
劉備神色從容,穩步邁出朝堂,劉彥及一眾心腹緊隨其後。出了皇宮大門,喧囂漸遠,確認周圍再無皇宮中的眼線與耳目後,劉備緊繃的神情微微一鬆,腳步也隨之放緩。
他迴首望向身後眾人,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待眾人都聚集到身邊,劉備清了清嗓子,低聲說道:“今日之事,想必各位心中都有數。陛下他……”
說罷,他再次環顧四周,確保沒有其他人注意到他們的舉動,然後壓低聲音繼續說道:“諸位隨我迴府,我們細細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劉備深知劉辯已非昔日那個對他們言聽計從的皇帝,今日朝堂之上劉辯那強裝鎮定下的憤怒與隱忍,分明是對自己勢力膨脹的不滿。那不經意間流露出的落寞與悲哀,還有那刻意壓抑的情緒,都逃不過劉備的目光。
劉辯心中已對他們生了疑心,不再甘願做一個被操控的傀儡。這微妙的局勢轉變,猶如一顆隱藏在暗處的雷,隨時可能引爆,危及他們辛苦經營的局麵。
迴府的路上,劉備的心思愈發沉重。他思索著,皇帝既然已起了反心,接下來必定會有所動作,或培植自己的勢力,或尋找他們的把柄,試圖從他們的掌控中掙脫出去。
劉備眉頭緊鎖,一路沉思不語。
如今與劉辯的關係已如繃緊的弦,稍有不慎便會斷裂,局麵將徹底失控。劉辯今日的行為,便彰顯了這一點。
朝堂上,誰不是聰明人?沒人會覺得這隻是小皇帝一時興起開的玩笑。
然而,劉備卻全然不知,在那層隱秘的真相未被揭開之前,劉辯雖身為皇帝,卻甘願在他們的勢力陰影下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
曾經的劉辯,對劉彥滿懷敬重與仰仗,視其為漢室的中流砥柱,真心感激他從董卓手中解救自己並扶持上位之恩。那份信任,如同堅實的基石,支撐著劉辯在這風雨飄搖的皇位上安坐。
倘若沒有劉彥與何後那不可告人的關係被劉辯偶然撞破,劉辯或許會繼續在這看似安穩的局中,默默配合著劉備與劉彥,任由他們在施展權謀,平定天下。劉辯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他們。所以也情願在這皇位上扮演著一個被操控卻也知足的角色。
但如今,一切都已改變。
那隱藏在暗處的醜事,如同一隻無形的手,無情地將劉辯心中對劉彥的尊崇與感激粉碎,取而代之的是憤怒、猜忌與不甘。
而劉備,此刻還在為如何應對劉辯的反心而絞盡腦汁,絲毫未察覺到這一切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