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廣陵守開誠布公,孫伯符應允告辭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超放下酒杯,臉上露出一絲無奈,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伯符將軍,實不相瞞,如今廣陵周邊局勢愈發複雜,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我雖身為此地太守,卻深感力不從心。”
張超頓了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憂慮,繼續說道:“前幾日聽聞將軍前往青州臨淄,我本想派人前去打探消息,卻又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我與陶恭祖素有嫌隙,而陶恭祖又與劉玄德素來親善。我……唉…”張超抬頭望天,故作無奈地歎了口氣。
周瑜不禁輕微地冷笑一聲。
甚麽所謂嫌隙?不過是張超自己有異心,不甘於為人屬官而已。當初十九路諸侯討董的時候,張超與其兄陳留太守張邈,與陶謙同列。雖說討董結束,卻要張超迴徐州做陶謙的下屬,歸他管轄?
何況當初在司隸,張超、張邈兩兄弟,本就更偏近袁紹而非劉備。劉辯受劉備扶持登基之後,封陶謙為徐州牧,而不予張超封賞,何嚐不是因為如此?
張超與陶謙如今這個關係,早在各諸侯預料當中。
廣陵北接下邳、東海二郡,皆陶謙屬地。南接九江、吳郡地界,又是孫堅地盤。上下兩路諸侯,皆親近劉玄德。張超自己胞兄張邈,身為陳留太守,與曹操大本營潁川相近。自己尚且難以保全,更別說管遠在徐州的這個弟弟了。
陶謙與張超已有嫌隙,張超便隻好去巴結孫堅這一路了。
雖說孫堅如今實力並不多麽顯盛,但江東地界,底蘊可非廣陵能比。吳郡四大姓,顧、陸、朱、張,各有人才投效孫堅。孫堅征戰沙場多年,麾下宿將更是不少,如程普、祖茂、黃蓋、韓當等。
近些日子,聽聞彭城來了一位名士,名喚張昭字子布的。據說被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遭到拒絕,還差點被陶謙逮捕入獄,於是拖家帶口一路來到廣陵。
廣陵本地,也有一位張紘,字子綱。聽說這人與逃難避亂來的張昭走得很近,但始終不受張超之邀請。
廣陵北麵,淮陰地帶,還有一位步騭字子山的。張超也常聽聞他的名聲,隻是派人久久尋找,沒能找得到。據說避亂已經到了江東。
張超頓了頓,臉上滿是憂慮之色,接著說道:“伯符將軍,實不相瞞,我與陶恭祖之間的嫌隙已非一日。”
他微微皺眉,無奈地搖了搖頭,繼續道:“如今廣陵北接邳、東海二郡,皆陶謙屬地,南接九江、吳郡地界,又是令尊孫堅將軍地盤。上下兩路諸侯皆親近劉玄德,我處境艱難。兄長張邈雖身為陳留太守,可自顧不暇,無法對我施以援手。局勢複雜,實在難以保全。”
張超緩緩起身,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景色,聲音低沉地說道:“如今陶謙與我已有嫌隙,我隻能另尋出路。孫堅將軍在江東威望頗高,且麾下人才濟濟,吳郡四大姓顧、陸、朱、張,各有人才投效。令尊征戰沙場多年,麾下宿將眾多,如程普、祖茂、黃蓋、韓當等。我想與令尊親善為盟,以此來抵禦各方威脅。”
孫策微微挑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了然,與周瑜、諸葛瑾對視一眼。周瑜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精明,諸葛瑾則神色沉穩,輕輕點了點頭。
他們如何沒有自己的想法?張超在廣陵四麵受阻,孫堅在吳郡又何嚐不是?孫堅的境況,或許還不如張超。
孫堅雷霆手段,固然收得吳郡勢力都誠心投效他。然而偌大江東,尚有許多孫堅管不到之處。
袁術野心勃勃,如今也已經伸手到揚州來。否則劉德然也不會布局在揚州,布局給孫家了。
孫策轉過頭看向張超,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說道:“太守所憂慮之事,我等並非不知。如今局勢複雜,各方勢力都在尋求出路。我父與太守同為諸侯,本就有相互扶持之意。隻是不知太守打算如何與我父聯盟?”
周瑜接話道:“如今陶恭祖與太守有嫌隙,太守想與我江東聯盟,需拿出誠意。”
諸葛瑾目光沉穩,說道:“太守所言聯盟之事,想必早已深思熟慮。隻是不知…太守可有具體之謀劃?”
張超微微點頭,說道:“實不相瞞,我如今尚無確切之籌劃。然而若能得孫將軍之盟,自然是我之大幸也。”
孫策思索片刻,說道:“太守所言之事,我會與父親商議。畢竟聯盟之事,關係重大,尚需謹慎考慮。”
張超見孫策點頭,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臉上的憂慮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激動與興奮。他急忙走到孫策身邊,雙手抱拳,再次行禮。
孫策微微點頭,帶著周瑜和諸葛瑾向門口走去。張超見狀,連忙緊跟在後麵,一直將他們送到了門外。
孫策矯健地躍上一匹雄駿的戰馬,他迴過頭來,眼眸望向張超,高聲說道:“太守隻管放心!此關乎兩家結盟之大事,我定會盡快返迴與家父商議。”
張超聞聽此言,趕忙連連點頭應道:“好,好啊!在下就在此處靜心等候將軍傳來的佳音。”
言罷,孫策再不做片刻停留,他猛地揚起手中的馬鞭,清脆的鞭聲在空中迴蕩。伴隨著這聲響,他身下的駿馬猶如離弦之箭一般飛奔而出。周瑜和諸葛瑾緊緊跟隨其後,三匹駿馬風馳電掣般向著遠方疾馳而去,馬蹄濺起陣陣塵土,仿佛在身後留下一道長長的塵煙尾巴。
張超依舊一動不動地站立在原地,目光始終牢牢鎖定著孫策等人逐漸模糊直至最終消失在遙遠天際的身影。直到那幾個身影完全從他的視野裏消失不見,他方才緩緩轉過身去,邁著沉重的步伐走迴府內。
然而,在距離太守府不遠的一處僻靜角落裏,卻另有一番景象。兩名氣質儒雅的文士正靜靜地立在那裏,他們的目光同樣追隨著孫策一行離去的方向。
其中一人不禁輕聲讚歎道。
“孫伯符,真英傑也。”
張超頓了頓,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憂慮,繼續說道:“前幾日聽聞將軍前往青州臨淄,我本想派人前去打探消息,卻又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我與陶恭祖素有嫌隙,而陶恭祖又與劉玄德素來親善。我……唉…”張超抬頭望天,故作無奈地歎了口氣。
周瑜不禁輕微地冷笑一聲。
甚麽所謂嫌隙?不過是張超自己有異心,不甘於為人屬官而已。當初十九路諸侯討董的時候,張超與其兄陳留太守張邈,與陶謙同列。雖說討董結束,卻要張超迴徐州做陶謙的下屬,歸他管轄?
何況當初在司隸,張超、張邈兩兄弟,本就更偏近袁紹而非劉備。劉辯受劉備扶持登基之後,封陶謙為徐州牧,而不予張超封賞,何嚐不是因為如此?
張超與陶謙如今這個關係,早在各諸侯預料當中。
廣陵北接下邳、東海二郡,皆陶謙屬地。南接九江、吳郡地界,又是孫堅地盤。上下兩路諸侯,皆親近劉玄德。張超自己胞兄張邈,身為陳留太守,與曹操大本營潁川相近。自己尚且難以保全,更別說管遠在徐州的這個弟弟了。
陶謙與張超已有嫌隙,張超便隻好去巴結孫堅這一路了。
雖說孫堅如今實力並不多麽顯盛,但江東地界,底蘊可非廣陵能比。吳郡四大姓,顧、陸、朱、張,各有人才投效孫堅。孫堅征戰沙場多年,麾下宿將更是不少,如程普、祖茂、黃蓋、韓當等。
近些日子,聽聞彭城來了一位名士,名喚張昭字子布的。據說被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遭到拒絕,還差點被陶謙逮捕入獄,於是拖家帶口一路來到廣陵。
廣陵本地,也有一位張紘,字子綱。聽說這人與逃難避亂來的張昭走得很近,但始終不受張超之邀請。
廣陵北麵,淮陰地帶,還有一位步騭字子山的。張超也常聽聞他的名聲,隻是派人久久尋找,沒能找得到。據說避亂已經到了江東。
張超頓了頓,臉上滿是憂慮之色,接著說道:“伯符將軍,實不相瞞,我與陶恭祖之間的嫌隙已非一日。”
他微微皺眉,無奈地搖了搖頭,繼續道:“如今廣陵北接邳、東海二郡,皆陶謙屬地,南接九江、吳郡地界,又是令尊孫堅將軍地盤。上下兩路諸侯皆親近劉玄德,我處境艱難。兄長張邈雖身為陳留太守,可自顧不暇,無法對我施以援手。局勢複雜,實在難以保全。”
張超緩緩起身,走到窗邊,望著窗外的景色,聲音低沉地說道:“如今陶謙與我已有嫌隙,我隻能另尋出路。孫堅將軍在江東威望頗高,且麾下人才濟濟,吳郡四大姓顧、陸、朱、張,各有人才投效。令尊征戰沙場多年,麾下宿將眾多,如程普、祖茂、黃蓋、韓當等。我想與令尊親善為盟,以此來抵禦各方威脅。”
孫策微微挑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了然,與周瑜、諸葛瑾對視一眼。周瑜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精明,諸葛瑾則神色沉穩,輕輕點了點頭。
他們如何沒有自己的想法?張超在廣陵四麵受阻,孫堅在吳郡又何嚐不是?孫堅的境況,或許還不如張超。
孫堅雷霆手段,固然收得吳郡勢力都誠心投效他。然而偌大江東,尚有許多孫堅管不到之處。
袁術野心勃勃,如今也已經伸手到揚州來。否則劉德然也不會布局在揚州,布局給孫家了。
孫策轉過頭看向張超,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說道:“太守所憂慮之事,我等並非不知。如今局勢複雜,各方勢力都在尋求出路。我父與太守同為諸侯,本就有相互扶持之意。隻是不知太守打算如何與我父聯盟?”
周瑜接話道:“如今陶恭祖與太守有嫌隙,太守想與我江東聯盟,需拿出誠意。”
諸葛瑾目光沉穩,說道:“太守所言聯盟之事,想必早已深思熟慮。隻是不知…太守可有具體之謀劃?”
張超微微點頭,說道:“實不相瞞,我如今尚無確切之籌劃。然而若能得孫將軍之盟,自然是我之大幸也。”
孫策思索片刻,說道:“太守所言之事,我會與父親商議。畢竟聯盟之事,關係重大,尚需謹慎考慮。”
張超見孫策點頭,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臉上的憂慮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激動與興奮。他急忙走到孫策身邊,雙手抱拳,再次行禮。
孫策微微點頭,帶著周瑜和諸葛瑾向門口走去。張超見狀,連忙緊跟在後麵,一直將他們送到了門外。
孫策矯健地躍上一匹雄駿的戰馬,他迴過頭來,眼眸望向張超,高聲說道:“太守隻管放心!此關乎兩家結盟之大事,我定會盡快返迴與家父商議。”
張超聞聽此言,趕忙連連點頭應道:“好,好啊!在下就在此處靜心等候將軍傳來的佳音。”
言罷,孫策再不做片刻停留,他猛地揚起手中的馬鞭,清脆的鞭聲在空中迴蕩。伴隨著這聲響,他身下的駿馬猶如離弦之箭一般飛奔而出。周瑜和諸葛瑾緊緊跟隨其後,三匹駿馬風馳電掣般向著遠方疾馳而去,馬蹄濺起陣陣塵土,仿佛在身後留下一道長長的塵煙尾巴。
張超依舊一動不動地站立在原地,目光始終牢牢鎖定著孫策等人逐漸模糊直至最終消失在遙遠天際的身影。直到那幾個身影完全從他的視野裏消失不見,他方才緩緩轉過身去,邁著沉重的步伐走迴府內。
然而,在距離太守府不遠的一處僻靜角落裏,卻另有一番景象。兩名氣質儒雅的文士正靜靜地立在那裏,他們的目光同樣追隨著孫策一行離去的方向。
其中一人不禁輕聲讚歎道。
“孫伯符,真英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