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張子布南下紮營,兩信使喬裝迴程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數日之後的暮色,染紅遠處巢湖的湖麵時,張昭的令旗插在了界碑旁的古柏樹上。這株虯曲老樹的年輪裏藏著九江、廬江兩郡數次激戰的刀痕,此刻正被三千士卒紮營的夯地聲震得簌簌落針。
\"此處西南方向,去龍舒八十裏,東南往舒縣亦不過百裏。\"張昭的指尖劃過牛皮地圖,麂皮護腕擦得鎮紙沙沙作響。他特意選了這個三河交匯的葫蘆穀紮營——北倚絕壁,南臨深澗,是絕佳的紮營位置。
親兵統領正帶人架設轅門,忽然瞥見老柏樹根部有新翻的泥土。鐵鍬挖下去三尺,竟掘出半截生鏽的銅鉦,鉦麵\"光和三年\"的銘文與張昭腰間佩劍的款識同出一爐。當年黃巾之亂時,這把劍曾隨江東猛虎孫堅在此血戰。
張昭用麂皮細細擦拭銅鉦上的泥垢,\"光和三年\"的銘文在暮色裏泛著幽光。他忽然將銅鉦倒扣在地圖上,鉦口正罩住舒縣方位:\"請那兩位舒縣信使來。\"
當信使跪在臨時支起的軍帳前時,帳外士卒正在烹煮的藿香,混著銅鏽味鑽進來。
\"勞煩二位。\"張昭用劍鞘挑起帳簾,巢湖的晚風卷著水腥氣撲在信使臉上,\"今夜便帶我去見黃公覆。\"
他說得輕描淡寫,仿佛在說赴一場尋常宴飲。
年輕信使的膝甲磕到埋著箭鏃的土塊,疼得嘶了一聲:\"先生不知,舒縣西郊三十裏,定有紀靈的斥候遊騎……先生若想如此前往,隻怕有危。\"
\"所以要借二位的褐衣短打。\"張昭解下冠纓,早有親兵捧來三套葛布衣裳。
張昭將銅鉦係在腰間,忽然用劍尖挑起一抔泥土灑向東南。赭色土屑落在牛皮地圖的巢湖波紋上。
兩個信使對視一眼,彼此眼中都閃過一絲無奈與敬佩。他們齊齊躬身,右手撫胸,行了一個恭敬的禮,道:“先生既然執意如此,我等二人自然隻能遵命。”
年長的信使微微抬頭,目光中帶著幾分憂慮,卻又堅定地說道:“先生放心,我等定會竭盡全力,護先生周全。”
張昭微微頷首,目光如炬,仿佛早已看透了一切。他轉身走入屏風之後,片刻後,便換上了一身葛布短打,腰間係著那枚銅鉦,手中握著一柄短劍,顯得格外利落。兩個信使也迅速換上了同樣的裝束,三人看起來與尋常的鄉民無異。
張昭走出屏風,目光掃過帳內的親兵與副將,沉聲道:“我此行前去,營中事務交由副將全權處理。切記,務必安穩在此,不可打草驚蛇。”
副將抱拳應諾,神色肅然:“先生放心,末將定當謹遵吩咐,絕不輕舉妄動。”
張昭點了點頭,隨即轉身,帶著兩個信使悄然離開了營地。夜色漸濃,巢湖的風裹挾著水腥氣撲麵而來,三人的身影很快便融入了暮色之中,朝著舒縣的方向疾行而去。
營地的燈火漸遠,張昭的腳步卻愈發堅定。銅鉦在他腰間輕輕晃動,發出細微的聲響。
此處營地地勢險要,北倚絕壁,南臨深澗,三河交匯於葫蘆穀,形成天然的屏障。絕壁如刀削斧鑿,陡峭難攀,深澗水流湍急,兩岸草木繁茂,遮蔽了營地的蹤跡。即便紀靈的斥候遊騎在附近遊弋,也難以輕易發現這處隱蔽的營地。營地四周古柏參天,虯曲的老樹枝葉繁密,仿佛為營地披上了一層天然的偽裝。加之張昭特意選擇在此紮營,營地的布局與地形渾然一體,外人若不深入探查,絕難察覺。
張昭與兩名信使換上葛布短打,腰間係著銅鉦,手持短劍,悄然離開營地。三人沿著山間小徑南下,避開大道,專挑偏僻小路行進。夜色深沉,巢湖的風裹挾著水腥氣撲麵而來,遠處的山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幽深。張昭步履穩健,目光如炬。兩名信使緊隨其後,雖心中忐忑,卻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路南下,三人穿林越澗,繞過幾處可能埋伏斥候的險要之地。張昭時而停下腳步,側耳傾聽四周動靜,時而示意信使隱蔽身形,避開偶爾經過的遊騎。銅鉦在他腰間輕輕晃動,發出細微的聲響,仿佛在提醒他們時刻保持警惕。
天色漸亮,東方泛起魚肚白,晨霧籠罩著舒縣北門。張昭與兩名信使終於抵達目的地。北門城樓在晨光中若隱若現,城牆上的守軍依稀可見。張昭停下腳步,微微喘息,目光凝視著城門方向。
三人稍作休整,隨即朝著城門方向行進。
張昭停下腳步,微微側身,對兩名信使低聲吩咐道:“兩位先行一步,前去與守軍說明,兩位是當初黃公覆將軍派出的信使,奉命前往聯絡諸葛子瑜先生。如今任務完成,特來複命。”
兩名信使點頭應諾,年長的信使從懷中取出一枚銅製令牌,令牌上刻有黃公覆的私印,另一名信使則從腰間解下一封密信,信上蓋有舒縣的朱紅印鑒。兩人對視一眼,隨即邁步朝城門方向走去。
張昭則隱身在路旁的樹影中,目光緊盯著城門的動靜。晨霧漸散,城樓上的守軍依稀可見,兩名信使走近城門,守軍立刻警覺起來,手持長矛,厲聲喝問:“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年長的信使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語氣沉穩:“我等是黃公覆將軍派出的信使,奉命前往聯絡諸葛瑾先生。如今任務完成,特來複命。此為信物,請將軍過目。”說罷,他將銅製令牌高高舉起,令牌在晨光中泛著微光。
守軍中的一名校尉接過令牌,仔細端詳片刻,又看了看另一名信使手中的密信,確認無誤後,神色稍緩,點了點頭:“確是黃將軍的信物。你們稍候,我這就通報黃將軍。”
片刻之後,城門緩緩打開,守軍示意兩名信使入城。年長的信使迴頭朝張昭藏身的方向微微頷首,張昭見狀,悄然從樹影中走出,快步跟上。三人順利進入城中,城門在他們身後緩緩關閉。
城內的街道上,晨霧尚未散盡,行人稀少。兩名信使隨即在前引路,帶著張昭穿過幾條狹窄的街巷,朝著城中的將軍府方向疾行而去。
\"此處西南方向,去龍舒八十裏,東南往舒縣亦不過百裏。\"張昭的指尖劃過牛皮地圖,麂皮護腕擦得鎮紙沙沙作響。他特意選了這個三河交匯的葫蘆穀紮營——北倚絕壁,南臨深澗,是絕佳的紮營位置。
親兵統領正帶人架設轅門,忽然瞥見老柏樹根部有新翻的泥土。鐵鍬挖下去三尺,竟掘出半截生鏽的銅鉦,鉦麵\"光和三年\"的銘文與張昭腰間佩劍的款識同出一爐。當年黃巾之亂時,這把劍曾隨江東猛虎孫堅在此血戰。
張昭用麂皮細細擦拭銅鉦上的泥垢,\"光和三年\"的銘文在暮色裏泛著幽光。他忽然將銅鉦倒扣在地圖上,鉦口正罩住舒縣方位:\"請那兩位舒縣信使來。\"
當信使跪在臨時支起的軍帳前時,帳外士卒正在烹煮的藿香,混著銅鏽味鑽進來。
\"勞煩二位。\"張昭用劍鞘挑起帳簾,巢湖的晚風卷著水腥氣撲在信使臉上,\"今夜便帶我去見黃公覆。\"
他說得輕描淡寫,仿佛在說赴一場尋常宴飲。
年輕信使的膝甲磕到埋著箭鏃的土塊,疼得嘶了一聲:\"先生不知,舒縣西郊三十裏,定有紀靈的斥候遊騎……先生若想如此前往,隻怕有危。\"
\"所以要借二位的褐衣短打。\"張昭解下冠纓,早有親兵捧來三套葛布衣裳。
張昭將銅鉦係在腰間,忽然用劍尖挑起一抔泥土灑向東南。赭色土屑落在牛皮地圖的巢湖波紋上。
兩個信使對視一眼,彼此眼中都閃過一絲無奈與敬佩。他們齊齊躬身,右手撫胸,行了一個恭敬的禮,道:“先生既然執意如此,我等二人自然隻能遵命。”
年長的信使微微抬頭,目光中帶著幾分憂慮,卻又堅定地說道:“先生放心,我等定會竭盡全力,護先生周全。”
張昭微微頷首,目光如炬,仿佛早已看透了一切。他轉身走入屏風之後,片刻後,便換上了一身葛布短打,腰間係著那枚銅鉦,手中握著一柄短劍,顯得格外利落。兩個信使也迅速換上了同樣的裝束,三人看起來與尋常的鄉民無異。
張昭走出屏風,目光掃過帳內的親兵與副將,沉聲道:“我此行前去,營中事務交由副將全權處理。切記,務必安穩在此,不可打草驚蛇。”
副將抱拳應諾,神色肅然:“先生放心,末將定當謹遵吩咐,絕不輕舉妄動。”
張昭點了點頭,隨即轉身,帶著兩個信使悄然離開了營地。夜色漸濃,巢湖的風裹挾著水腥氣撲麵而來,三人的身影很快便融入了暮色之中,朝著舒縣的方向疾行而去。
營地的燈火漸遠,張昭的腳步卻愈發堅定。銅鉦在他腰間輕輕晃動,發出細微的聲響。
此處營地地勢險要,北倚絕壁,南臨深澗,三河交匯於葫蘆穀,形成天然的屏障。絕壁如刀削斧鑿,陡峭難攀,深澗水流湍急,兩岸草木繁茂,遮蔽了營地的蹤跡。即便紀靈的斥候遊騎在附近遊弋,也難以輕易發現這處隱蔽的營地。營地四周古柏參天,虯曲的老樹枝葉繁密,仿佛為營地披上了一層天然的偽裝。加之張昭特意選擇在此紮營,營地的布局與地形渾然一體,外人若不深入探查,絕難察覺。
張昭與兩名信使換上葛布短打,腰間係著銅鉦,手持短劍,悄然離開營地。三人沿著山間小徑南下,避開大道,專挑偏僻小路行進。夜色深沉,巢湖的風裹挾著水腥氣撲麵而來,遠處的山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幽深。張昭步履穩健,目光如炬。兩名信使緊隨其後,雖心中忐忑,卻也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路南下,三人穿林越澗,繞過幾處可能埋伏斥候的險要之地。張昭時而停下腳步,側耳傾聽四周動靜,時而示意信使隱蔽身形,避開偶爾經過的遊騎。銅鉦在他腰間輕輕晃動,發出細微的聲響,仿佛在提醒他們時刻保持警惕。
天色漸亮,東方泛起魚肚白,晨霧籠罩著舒縣北門。張昭與兩名信使終於抵達目的地。北門城樓在晨光中若隱若現,城牆上的守軍依稀可見。張昭停下腳步,微微喘息,目光凝視著城門方向。
三人稍作休整,隨即朝著城門方向行進。
張昭停下腳步,微微側身,對兩名信使低聲吩咐道:“兩位先行一步,前去與守軍說明,兩位是當初黃公覆將軍派出的信使,奉命前往聯絡諸葛子瑜先生。如今任務完成,特來複命。”
兩名信使點頭應諾,年長的信使從懷中取出一枚銅製令牌,令牌上刻有黃公覆的私印,另一名信使則從腰間解下一封密信,信上蓋有舒縣的朱紅印鑒。兩人對視一眼,隨即邁步朝城門方向走去。
張昭則隱身在路旁的樹影中,目光緊盯著城門的動靜。晨霧漸散,城樓上的守軍依稀可見,兩名信使走近城門,守軍立刻警覺起來,手持長矛,厲聲喝問:“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年長的信使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語氣沉穩:“我等是黃公覆將軍派出的信使,奉命前往聯絡諸葛瑾先生。如今任務完成,特來複命。此為信物,請將軍過目。”說罷,他將銅製令牌高高舉起,令牌在晨光中泛著微光。
守軍中的一名校尉接過令牌,仔細端詳片刻,又看了看另一名信使手中的密信,確認無誤後,神色稍緩,點了點頭:“確是黃將軍的信物。你們稍候,我這就通報黃將軍。”
片刻之後,城門緩緩打開,守軍示意兩名信使入城。年長的信使迴頭朝張昭藏身的方向微微頷首,張昭見狀,悄然從樹影中走出,快步跟上。三人順利進入城中,城門在他們身後緩緩關閉。
城內的街道上,晨霧尚未散盡,行人稀少。兩名信使隨即在前引路,帶著張昭穿過幾條狹窄的街巷,朝著城中的將軍府方向疾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