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紀將軍得知軍報,張子布派人勸降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胤的笑聲在帳內迴蕩,紀靈眉頭緊鎖,心中雖有疑惑,但見袁胤如此自信,也不由得稍稍放鬆了緊握劍柄的手。袁胤笑罷,從懷中取出一封密信,雙手遞到紀靈麵前。
“將軍,請看此物。”袁胤語氣中帶著幾分得意,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紀靈接過信件,迅速展開,目光掃過信上的字跡。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神情逐漸從凝重轉為驚訝,最後露出一絲難得的笑意。
“張勳將軍已率三萬軍馬駐紮在江夏西陽,不日便可抵達龍舒?”紀靈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糧草也已離龍舒不遠?”
袁胤點頭笑道:“正是如此。張勳將軍的大軍一旦抵達,即便廣陵水軍與孫策的部隊合兵一處,也未必能撼動我軍分毫。屆時,我軍不僅可固守龍舒,甚至反攻灊縣,奪得舒縣也不在話下!”
紀靈聞言,心中大定,肩頭的傷痛似乎也減輕了幾分。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坐迴案幾旁,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思索片刻後,沉聲道:“好!張勳將軍的大軍一到,我軍便可重整旗鼓,扭轉戰局。”
袁胤見紀靈神情緩和,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將軍,如今我軍雖暫時失利,但隻要穩住陣腳,待援軍一到,便可反敗為勝。廣陵水軍雖詭計多端,但在我大軍麵前,終究難以翻起大浪。”
紀靈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投向地圖,手指劃過龍舒與灊縣之間的區域,沉聲道:“袁公子所言極是。不過,敵軍狡猾,我軍仍需謹慎行事。張勳將軍的大軍雖已近在咫尺,但在援軍抵達之前,我軍仍需嚴防死守,絕不可讓敵軍有機可乘。”
袁胤拱手道:“將軍放心,我已下令加強城防,日夜巡邏,絕不讓敵軍有可乘之機。”
紀靈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張勳將軍的大軍何時能到?”
袁胤略一思索,答道:“按信中所言,最快三日,最遲五日,大軍便可抵達龍舒。”
紀靈聞言,心中大定,臉上終於露出一絲久違的笑意:“好!隻要再撐幾日,我軍便可扭轉乾坤!”
袁胤見紀靈神情振奮,心中也頗為欣慰,拱手道:“將軍英明,我軍必能反敗為勝!”
紀靈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城外的夜色,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李鋒、孫策,你們等著,待我大軍一到,今日之敗,必將加倍奉還!”
袁胤站在紀靈身後,望著他堅毅的背影,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情。他知道,隻要張勳的大軍一到,龍舒的局勢便將徹底扭轉。
帳內的氣氛漸漸緩和下來,紀靈肩頭的傷痛似乎也不再那麽難以忍受。他轉過身,對袁胤說道:“袁公子,今夜辛苦。你也早些休息,明日還需你協助我整頓軍務。”
袁胤拱手道:“將軍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助將軍一臂之力。”
紀靈點了點頭,目送袁胤退出大帳。待帳內隻剩下他一人時,他才緩緩坐下,長舒了一口氣。肩頭的傷口依舊隱隱作痛,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希望。
“三日……隻需再撐三日……”紀靈低聲喃喃,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他站起身,走到案幾旁,拿起筆,開始書寫軍令。他知道,接下來的幾日將至關重要,他必須確保龍舒城萬無一失,等待張勳的大軍到來。
夜色深沉,龍舒城內的燈火依舊明亮。紀靈的身影在燭光下顯得格外堅毅。
……
灊縣。
清晨,張昭與張紘精心挑選的使者帶著一支輕騎部隊,緩緩向灊縣城下進發。使者是一名能言善辯的文士,名叫陳謙,曾在廣陵軍中多次擔任勸降之職,頗有經驗。他騎在馬上,神情從容,手中握著一卷勸降書,身後跟著數十名精銳騎兵,旗幟鮮明,氣勢逼人。
隊伍行至灊縣城下,陳謙抬頭望去,隻見城頭旌旗低垂,守軍寥寥無幾,城牆上也未見有士卒巡邏,顯得異常冷清。他心中略感疑惑,但仍按照計劃,高聲喊道:“城中守軍聽著!我乃廣陵軍使者陳謙,奉張昭、張紘二位先生之命,前來勸降!如今紀靈已敗,龍舒孤立無援,灊縣已成孤城,繼續頑抗隻會徒增傷亡!若開城投降,我軍必善待城中軍民,保你們性命無憂!”
陳謙的聲音在城下迴蕩,然而城頭上卻一片寂靜,無人應答。他皺了皺眉,又高聲喊了幾遍,依舊無人迴應。身後的騎兵們也開始低聲議論,顯然對眼前的局麵感到不解。
就在這時,灊縣的城門忽然緩緩打開。陳謙一愣,隨即警惕地握緊了手中的勸降書,身後的騎兵們也紛紛拔劍戒備。然而,城門打開後,走出來的並非守軍,而是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他們神色惶恐,步履蹣跚,顯然已經多日未曾飽食。
為首的一名老者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對著陳謙拱手行禮,聲音沙啞地說道:“這位大人,城中守軍早已棄城而逃,隻剩下我們這些老弱婦孺。我們無力抵抗,隻求大人開恩,放過我們這些無辜百姓。”
陳謙聞言,心中一震,連忙下馬扶起老者,溫聲說道:“老人家不必驚慌,我軍此行隻為勸降,絕不會傷害百姓。既然守軍已逃,城中便由我軍接管,你們不必再擔驚受怕。”
老者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之色,連連點頭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陳謙轉身對身後的騎兵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收起兵器,隨即對老者說道:“老人家,還請帶我們入城,安撫城中百姓。我軍會盡快安排糧草救濟,確保大家不再挨餓受凍。”
老者連連點頭,帶著陳謙和騎兵們緩緩走入城中。城內的景象令人心酸,街道上空無一人,房屋破敗不堪,顯然已經多日無人打理。百姓們躲在屋中,透過門縫偷偷打量著這支陌生的軍隊,眼中滿是恐懼與不安。
“將軍,請看此物。”袁胤語氣中帶著幾分得意,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
紀靈接過信件,迅速展開,目光掃過信上的字跡。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神情逐漸從凝重轉為驚訝,最後露出一絲難得的笑意。
“張勳將軍已率三萬軍馬駐紮在江夏西陽,不日便可抵達龍舒?”紀靈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的光芒,“糧草也已離龍舒不遠?”
袁胤點頭笑道:“正是如此。張勳將軍的大軍一旦抵達,即便廣陵水軍與孫策的部隊合兵一處,也未必能撼動我軍分毫。屆時,我軍不僅可固守龍舒,甚至反攻灊縣,奪得舒縣也不在話下!”
紀靈聞言,心中大定,肩頭的傷痛似乎也減輕了幾分。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坐迴案幾旁,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思索片刻後,沉聲道:“好!張勳將軍的大軍一到,我軍便可重整旗鼓,扭轉戰局。”
袁胤見紀靈神情緩和,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將軍,如今我軍雖暫時失利,但隻要穩住陣腳,待援軍一到,便可反敗為勝。廣陵水軍雖詭計多端,但在我大軍麵前,終究難以翻起大浪。”
紀靈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投向地圖,手指劃過龍舒與灊縣之間的區域,沉聲道:“袁公子所言極是。不過,敵軍狡猾,我軍仍需謹慎行事。張勳將軍的大軍雖已近在咫尺,但在援軍抵達之前,我軍仍需嚴防死守,絕不可讓敵軍有機可乘。”
袁胤拱手道:“將軍放心,我已下令加強城防,日夜巡邏,絕不讓敵軍有可乘之機。”
紀靈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張勳將軍的大軍何時能到?”
袁胤略一思索,答道:“按信中所言,最快三日,最遲五日,大軍便可抵達龍舒。”
紀靈聞言,心中大定,臉上終於露出一絲久違的笑意:“好!隻要再撐幾日,我軍便可扭轉乾坤!”
袁胤見紀靈神情振奮,心中也頗為欣慰,拱手道:“將軍英明,我軍必能反敗為勝!”
紀靈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城外的夜色,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李鋒、孫策,你們等著,待我大軍一到,今日之敗,必將加倍奉還!”
袁胤站在紀靈身後,望著他堅毅的背影,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情。他知道,隻要張勳的大軍一到,龍舒的局勢便將徹底扭轉。
帳內的氣氛漸漸緩和下來,紀靈肩頭的傷痛似乎也不再那麽難以忍受。他轉過身,對袁胤說道:“袁公子,今夜辛苦。你也早些休息,明日還需你協助我整頓軍務。”
袁胤拱手道:“將軍放心,我定當竭盡全力,助將軍一臂之力。”
紀靈點了點頭,目送袁胤退出大帳。待帳內隻剩下他一人時,他才緩緩坐下,長舒了一口氣。肩頭的傷口依舊隱隱作痛,但他的心中卻充滿了希望。
“三日……隻需再撐三日……”紀靈低聲喃喃,眼中閃過一絲堅定。
他站起身,走到案幾旁,拿起筆,開始書寫軍令。他知道,接下來的幾日將至關重要,他必須確保龍舒城萬無一失,等待張勳的大軍到來。
夜色深沉,龍舒城內的燈火依舊明亮。紀靈的身影在燭光下顯得格外堅毅。
……
灊縣。
清晨,張昭與張紘精心挑選的使者帶著一支輕騎部隊,緩緩向灊縣城下進發。使者是一名能言善辯的文士,名叫陳謙,曾在廣陵軍中多次擔任勸降之職,頗有經驗。他騎在馬上,神情從容,手中握著一卷勸降書,身後跟著數十名精銳騎兵,旗幟鮮明,氣勢逼人。
隊伍行至灊縣城下,陳謙抬頭望去,隻見城頭旌旗低垂,守軍寥寥無幾,城牆上也未見有士卒巡邏,顯得異常冷清。他心中略感疑惑,但仍按照計劃,高聲喊道:“城中守軍聽著!我乃廣陵軍使者陳謙,奉張昭、張紘二位先生之命,前來勸降!如今紀靈已敗,龍舒孤立無援,灊縣已成孤城,繼續頑抗隻會徒增傷亡!若開城投降,我軍必善待城中軍民,保你們性命無憂!”
陳謙的聲音在城下迴蕩,然而城頭上卻一片寂靜,無人應答。他皺了皺眉,又高聲喊了幾遍,依舊無人迴應。身後的騎兵們也開始低聲議論,顯然對眼前的局麵感到不解。
就在這時,灊縣的城門忽然緩緩打開。陳謙一愣,隨即警惕地握緊了手中的勸降書,身後的騎兵們也紛紛拔劍戒備。然而,城門打開後,走出來的並非守軍,而是一群衣衫襤褸的百姓。他們神色惶恐,步履蹣跚,顯然已經多日未曾飽食。
為首的一名老者顫顫巍巍地走上前,對著陳謙拱手行禮,聲音沙啞地說道:“這位大人,城中守軍早已棄城而逃,隻剩下我們這些老弱婦孺。我們無力抵抗,隻求大人開恩,放過我們這些無辜百姓。”
陳謙聞言,心中一震,連忙下馬扶起老者,溫聲說道:“老人家不必驚慌,我軍此行隻為勸降,絕不會傷害百姓。既然守軍已逃,城中便由我軍接管,你們不必再擔驚受怕。”
老者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之色,連連點頭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陳謙轉身對身後的騎兵們揮了揮手,示意他們收起兵器,隨即對老者說道:“老人家,還請帶我們入城,安撫城中百姓。我軍會盡快安排糧草救濟,確保大家不再挨餓受凍。”
老者連連點頭,帶著陳謙和騎兵們緩緩走入城中。城內的景象令人心酸,街道上空無一人,房屋破敗不堪,顯然已經多日無人打理。百姓們躲在屋中,透過門縫偷偷打量著這支陌生的軍隊,眼中滿是恐懼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