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趙將軍陡起爭執,諸葛瑾身陷囹圄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芍陂水寨,夜色沉沉,水波輕拍著岸邊,發出細微的聲響。寨中燈火通明,諸葛瑾獨坐於帳內,手中握著一封幾日前從灊縣發來的信件。信是張昭與張紘所寫,字跡工整,語氣懇切。信中言及舒縣局勢危急,請諸葛瑾率廣陵剩餘水軍登陸南下,以支援舒縣之局勢。諸葛瑾眉頭微蹙,目光在信紙上遊移,心中思緒萬千。
“張昭與張紘二位先生,幾日前尚未與公瑾、伯符會合,便已預見舒縣局勢危急,看來此戰非同小可……”諸葛瑾低聲自語,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目光漸漸凝重。
片刻後,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隨即喚來親兵,吩咐道:“去請趙雄將軍前來議事。”
不多時,趙雄大步走入帳中,拱手行禮道:“子瑜先生,深夜相召,不知有何要事?”
諸葛瑾起身相迎,示意趙雄坐下,隨後將張昭與張紘的信件遞給他,沉聲說道:“趙將軍,此信乃張昭與張紘二位先生幾日前從灊縣發來,言及舒縣局勢危急,請我率廣陵剩餘水軍登陸南下,以支援舒縣之局勢。此事關係重大,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趙雄接過信件,仔細閱讀後,眉頭微皺,沉吟片刻,卻未立刻應下。他抬眼看向諸葛瑾,神色間帶著幾分猶豫,似乎有話難以啟齒。
諸葛瑾察覺到趙雄神色有異,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便開口問道:“趙將軍,可是有何顧慮?不妨直言。”
趙雄沉默片刻,終於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歉意:“子瑜先生智謀超群,末將一向十分敬重。隻是……此事恕末將不能從命。”
諸葛瑾聞言,心中一沉,麵上卻依舊平靜,問道:“將軍何出此言?舒縣局勢危急,廣陵水軍南下支援,正是當務之急。將軍為何拒絕?”
趙雄歎了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封帛書,雙手遞給諸葛瑾,沉聲說道:“子瑜先生,請看此信。”
諸葛瑾接過帛書,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龍舒方向傳來的消息——張勳已率大軍支援舒縣,兵力雄厚,聲勢浩大。諸葛瑾目光一凝,心中頓時明白了幾分。
“原來如此……”諸葛瑾低聲喃喃,眉頭緊鎖,心中思緒翻湧。他抬頭看向趙雄,語氣中帶著幾分沉重:“趙將軍,此信從何而來?為何我此前未曾聽聞?”
趙雄神色凝重,緩緩說道:“此信乃是今日我麾下將士傳來。我主張超太守早有言在先,命末將務必謹慎行事,決不可率大軍涉險。太守言明,廣陵水軍乃我廣陵根本,不可輕易調動。如今張勳大軍已至,局勢更加複雜,末將實在不敢違抗太守之命。”
諸葛瑾聞言,心中雖有些失望,但也明白趙雄所言非虛。他輕歎一聲,點頭說道:“趙將軍所言極是。張超太守有此顧慮,亦是情理之中。隻是舒縣局勢危急,若廣陵水軍不能及時支援,恐有失大局。”
趙雄拱手道:“子瑜先生,末將明白您的擔憂。但我主之命不可違,末將實在無能為力。還請先生見諒。”
諸葛瑾聞言,神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平靜。他目光沉靜地看向趙雄,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堅定:“既然將軍不願出兵,不如送我到前線。我雖無兵權,但若能親臨舒縣,或許能為戰局出謀劃策,助公瑾與伯符一臂之力。”
趙雄聽到諸葛瑾這番話,臉上頓時浮現出幾分羞慚之色。他低下頭,沉默片刻,隨後緩緩搖頭,語氣中帶著歉意與堅決:“子瑜先生,此事……恕末將也不能如您所願。”
諸葛瑾眉頭微皺,心中隱隱感到不安,追問道:“將軍此言何意?”
趙雄深吸一口氣,抬眼直視諸葛瑾,語氣沉重:“子瑜先生,我主張超太守早有言在先,命末將迴軍之時,必須將張昭、張紘兩位先生帶迴廣陵。如今兩位先生已然南下,末將為主公之命,也隻能……將子瑜先生暫且扣下,待戰事結束,以先生為質,去換兩位張先生。”
此言一出,帳內氣氛驟然凝固。
諸葛瑾聞言,神色微微一冷,目光直視趙雄,語氣中帶著幾分諷刺與譏誚:“趙將軍,此言倒是令我想起一事。當初我前往廣陵與汝主張太守商定聯盟之事時,張太守態度十分誠懇,言辭懇切,言必稱‘共襄大業’。請他出兵時,他也頗為果斷,毫無推諉之意。那日他親往淮水邊上為我送行,言辭間滿是敬重,分明是一副禮賢下士的明主做派。可今日聽將軍之言,我倒覺得,張太守的‘明主’之風,似乎未必如當日所見那般真切。”
趙雄聽罷,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堪,額間隱隱滲出一絲冷汗。他低下頭,避開諸葛瑾銳利的目光,語氣中帶著幾分尷尬與無奈:“子瑜先生,此事……此事末將也是奉命行事。太守之命,末將不敢違抗,還請先生體諒。”
諸葛瑾冷笑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體諒?將軍為主盡忠,我自無話可說。隻是張太守當日信誓旦旦,言必稱‘共謀大業’,今日卻以我為質,扣押於此,未免令人心寒。若天下諸侯皆如張太守這般行事,恐怕‘禮賢下士’四字,也不過是虛言罷了。”
趙雄被諸葛瑾一番話說得無言以對,臉色愈發難看。他沉默片刻,終於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歉意:“子瑜先生,末將明白先生之憤。但此事……此事末將實在無能為力。太守之命不可違,末將隻能依令行事。待戰事結束,末將定當親自向先生請罪。”
諸葛瑾聞言,神色依舊冷峻,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誚:“請罪倒不必了。將軍為主盡忠,何罪之有?隻是我諸葛瑾一介書生,竟也能成為張太守手中的籌碼,倒也算是‘榮幸’之至了。隻是不知,張太守此舉,是否真能如他所願?”
趙雄聽罷,心中愈發羞愧,卻也無言以對,隻能低頭拱手:“子瑜先生,末將……末將實在無話可說。還請先生暫且忍耐,末將定當盡力保全先生周全。”
此時,帳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親兵匆匆闖入,單膝跪地,抱拳稟報道:“報!趙將軍,子瑜先生,水寨岸邊有一人,自稱是孫文台之子孫伯符,率百人上下騎卒,要求見諸葛子瑜先生!”
“張昭與張紘二位先生,幾日前尚未與公瑾、伯符會合,便已預見舒縣局勢危急,看來此戰非同小可……”諸葛瑾低聲自語,手指輕輕敲擊著案幾,目光漸漸凝重。
片刻後,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隨即喚來親兵,吩咐道:“去請趙雄將軍前來議事。”
不多時,趙雄大步走入帳中,拱手行禮道:“子瑜先生,深夜相召,不知有何要事?”
諸葛瑾起身相迎,示意趙雄坐下,隨後將張昭與張紘的信件遞給他,沉聲說道:“趙將軍,此信乃張昭與張紘二位先生幾日前從灊縣發來,言及舒縣局勢危急,請我率廣陵剩餘水軍登陸南下,以支援舒縣之局勢。此事關係重大,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趙雄接過信件,仔細閱讀後,眉頭微皺,沉吟片刻,卻未立刻應下。他抬眼看向諸葛瑾,神色間帶著幾分猶豫,似乎有話難以啟齒。
諸葛瑾察覺到趙雄神色有異,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便開口問道:“趙將軍,可是有何顧慮?不妨直言。”
趙雄沉默片刻,終於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歉意:“子瑜先生智謀超群,末將一向十分敬重。隻是……此事恕末將不能從命。”
諸葛瑾聞言,心中一沉,麵上卻依舊平靜,問道:“將軍何出此言?舒縣局勢危急,廣陵水軍南下支援,正是當務之急。將軍為何拒絕?”
趙雄歎了口氣,從懷中取出一封帛書,雙手遞給諸葛瑾,沉聲說道:“子瑜先生,請看此信。”
諸葛瑾接過帛書,展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龍舒方向傳來的消息——張勳已率大軍支援舒縣,兵力雄厚,聲勢浩大。諸葛瑾目光一凝,心中頓時明白了幾分。
“原來如此……”諸葛瑾低聲喃喃,眉頭緊鎖,心中思緒翻湧。他抬頭看向趙雄,語氣中帶著幾分沉重:“趙將軍,此信從何而來?為何我此前未曾聽聞?”
趙雄神色凝重,緩緩說道:“此信乃是今日我麾下將士傳來。我主張超太守早有言在先,命末將務必謹慎行事,決不可率大軍涉險。太守言明,廣陵水軍乃我廣陵根本,不可輕易調動。如今張勳大軍已至,局勢更加複雜,末將實在不敢違抗太守之命。”
諸葛瑾聞言,心中雖有些失望,但也明白趙雄所言非虛。他輕歎一聲,點頭說道:“趙將軍所言極是。張超太守有此顧慮,亦是情理之中。隻是舒縣局勢危急,若廣陵水軍不能及時支援,恐有失大局。”
趙雄拱手道:“子瑜先生,末將明白您的擔憂。但我主之命不可違,末將實在無能為力。還請先生見諒。”
諸葛瑾聞言,神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複平靜。他目光沉靜地看向趙雄,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堅定:“既然將軍不願出兵,不如送我到前線。我雖無兵權,但若能親臨舒縣,或許能為戰局出謀劃策,助公瑾與伯符一臂之力。”
趙雄聽到諸葛瑾這番話,臉上頓時浮現出幾分羞慚之色。他低下頭,沉默片刻,隨後緩緩搖頭,語氣中帶著歉意與堅決:“子瑜先生,此事……恕末將也不能如您所願。”
諸葛瑾眉頭微皺,心中隱隱感到不安,追問道:“將軍此言何意?”
趙雄深吸一口氣,抬眼直視諸葛瑾,語氣沉重:“子瑜先生,我主張超太守早有言在先,命末將迴軍之時,必須將張昭、張紘兩位先生帶迴廣陵。如今兩位先生已然南下,末將為主公之命,也隻能……將子瑜先生暫且扣下,待戰事結束,以先生為質,去換兩位張先生。”
此言一出,帳內氣氛驟然凝固。
諸葛瑾聞言,神色微微一冷,目光直視趙雄,語氣中帶著幾分諷刺與譏誚:“趙將軍,此言倒是令我想起一事。當初我前往廣陵與汝主張太守商定聯盟之事時,張太守態度十分誠懇,言辭懇切,言必稱‘共襄大業’。請他出兵時,他也頗為果斷,毫無推諉之意。那日他親往淮水邊上為我送行,言辭間滿是敬重,分明是一副禮賢下士的明主做派。可今日聽將軍之言,我倒覺得,張太守的‘明主’之風,似乎未必如當日所見那般真切。”
趙雄聽罷,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堪,額間隱隱滲出一絲冷汗。他低下頭,避開諸葛瑾銳利的目光,語氣中帶著幾分尷尬與無奈:“子瑜先生,此事……此事末將也是奉命行事。太守之命,末將不敢違抗,還請先生體諒。”
諸葛瑾冷笑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體諒?將軍為主盡忠,我自無話可說。隻是張太守當日信誓旦旦,言必稱‘共謀大業’,今日卻以我為質,扣押於此,未免令人心寒。若天下諸侯皆如張太守這般行事,恐怕‘禮賢下士’四字,也不過是虛言罷了。”
趙雄被諸葛瑾一番話說得無言以對,臉色愈發難看。他沉默片刻,終於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幾分歉意:“子瑜先生,末將明白先生之憤。但此事……此事末將實在無能為力。太守之命不可違,末將隻能依令行事。待戰事結束,末將定當親自向先生請罪。”
諸葛瑾聞言,神色依舊冷峻,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誚:“請罪倒不必了。將軍為主盡忠,何罪之有?隻是我諸葛瑾一介書生,竟也能成為張太守手中的籌碼,倒也算是‘榮幸’之至了。隻是不知,張太守此舉,是否真能如他所願?”
趙雄聽罷,心中愈發羞愧,卻也無言以對,隻能低頭拱手:“子瑜先生,末將……末將實在無話可說。還請先生暫且忍耐,末將定當盡力保全先生周全。”
此時,帳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親兵匆匆闖入,單膝跪地,抱拳稟報道:“報!趙將軍,子瑜先生,水寨岸邊有一人,自稱是孫文台之子孫伯符,率百人上下騎卒,要求見諸葛子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