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趙將軍不從主命,諸葛瑾離寨向北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雄站在岸邊,望著孫策與諸葛瑾遠去的背影,心中思緒萬千。這時,他身邊的副將走上前來,眉頭緊鎖,低聲問道:“將軍,今朝放他們二人離去,豈不是違了主公之命?主公命將軍帶張昭張紘兩人迴廣陵,如今這般輕易放走,恐怕難以交代。”
趙雄聞言,長歎一聲,神色間滿是無奈與沉重。他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責與深思:“此事本就是我自覺羞愧。當初張昭、張紘兩位先生南下時,我便未曾阻攔,如今若再強行留下諸葛瑾……孫策性情剛烈,言出必行,若真因此事引發江東大軍壓境,廣陵恐怕難以抵擋。更何況,孫策已言明,若我們敢傷江東一人,他必率大軍踏平廣陵,寸草不留。此等威脅,豈能輕視?”
副將聽罷,神色依舊憂慮,低聲道:“可主公的命令……”
趙雄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語氣堅定了幾分:“主公命令固然重要,但眼下局勢複雜,豈能因小失大。若真將諸葛瑾強行留在此處,激怒孫策,屆時與江東聯盟破裂,主公便四麵受敵。退一步說,此刻在南邊與舒縣軍士同守的那四千弟兄,又該如何?若廣陵與江東徹底決裂,他們豈不也會陷入險境?”
副將沉默片刻,終究點了點頭,低聲道:“將軍所言極是,隻是此事恐怕難以向主公交代。”
趙雄苦笑一聲,目光望向遠方,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此事我自會向主公請罪。眼下最重要的是穩住局勢,避免更大的衝突。至於主公那邊……我會如實稟報,說明利害。主公若能理解,自是最好;若不能,我也隻能承擔後果了。”
副將見趙雄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隻是默默站在一旁,心中卻也為廣陵的未來感到擔憂。
趙雄收迴目光,轉身朝寨內走去,心中依舊沉重。他知道,今日之事已無法挽迴,廣陵與江東的關係恐怕也將因此事而破裂。倘若孫氏眾將能考慮到廣陵尚有四千軍馬,與其共同抵禦紀靈的話,或許還不至於徹底決裂。
然而,作為將領,他必須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做出最有利於大局的抉擇。即便背負違抗命令的罪名,他也隻能如此了。
夜色深沉,趙雄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修長,顯得格外孤獨。他抬頭望了望夜空,心中默默祈禱。
……
卻說孫伯符與諸葛瑾離開水寨,領著兩百騎卒,卻並未向南而去,而是向北前行。夜色中,馬蹄聲輕響,隊伍悄然行進。諸葛瑾騎在馬上,目光敏銳地察覺到行進方向的變化,心中略感疑惑。他輕輕一夾馬腹,駕馬上前,與孫策並轡而行,低聲問道:“伯符,此行不迴舒縣?為何如今卻向北而行?”
孫策聞言,側頭看了諸葛瑾一眼,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他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幾分神秘與自信:“子瑜先生果然敏銳。此行確實並非南下,而是向北。我早已與公瑾商議妥當,此行另有安排。”
諸葛瑾眉頭微皺,心中疑惑更甚,低聲問道:“伯符此言何意?如今局勢緊張,張勳大軍已逼近舒縣,若不及時迴江東,恐怕會貽誤戰機。”
孫策輕笑一聲,目光中閃過一絲銳利,緩緩道:“先生不必擔憂。張勳大軍雖來勢洶洶,但舒縣城堅,一時半刻難以攻破。待遠離芍陂,安頓下來,我自然全數告知先生。”
……
天明時分,晨曦微露,薄霧籠罩在田野與山林之間。孫策的隊伍經過一夜的疾行,已經遠離了芍陂,壽春的城牆隱約可見,巍然矗立在遠方。隨著隊伍逐漸接近,城牆上飄揚的旗幟也愈發清晰,守城的士兵在晨光中來迴巡視,顯得戒備森嚴。
孫策勒馬停下,抬手示意隊伍稍作休整。他目光如炬,凝視著壽春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意。諸葛瑾策馬來到他身旁,眼中依舊帶著幾分疑惑,低聲問道:“伯符,如今已近壽春,可否告知此行的真正意圖?”
孫策側頭看了諸葛瑾一眼,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隨即壓低聲音道:“子瑜先生稍安勿躁。此行的確事關重大,我早已與公瑾商議妥當。且先進城再說。”
壽春,這座巍然屹立在淮河之畔的古城,曆史悠久,底蘊深厚。它曾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故都,見證了楚國的興衰與風雲變幻。如今,曆經數百年的滄桑,壽春依舊屹立不倒,成為江淮地區的重要城池,城牆高聳,城樓巍峨,彰顯著其昔日的輝煌與今日的戰略地位。
孫策與諸葛瑾率領的隊伍在晨曦中悄然接近壽春城。隨著距離的拉近,壽春的輪廓逐漸清晰。城牆由厚重的青磚壘砌而成,曆經風雨卻依然堅固如初。城牆上,守軍的旗幟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士兵們手持長矛,來迴巡視,戒備森嚴。
諸葛瑾望著眼前的壽春城,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低聲對孫策說道:“伯符,壽春乃楚國故地,昔年楚王曾在此建都,號令四方。如今雖時過境遷,但其地理位置依舊至關重要。”
“先生說的不錯。所幸九江郡界皆我父之地,若非如此,今朝公瑾此計,卻難施行。”
孫策率領隊伍來到壽春城門前,晨光灑在巍峨的城牆上,顯得格外肅穆。守城的士兵早已注意到這支隊伍,見他們靠近,立即提高了警惕。一名守將站在城樓上,高聲喝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孫策勒馬停下,抬頭望向城樓,神色從容。他抬手示意身後的隊伍停下,隨即從懷中取出一枚精致的玉佩,高高舉起,朗聲道:“我乃江東孫文台之子孫伯符,奉命進城,有要事相商!”
孫策話音落下,城樓上的守將聞言,神色驟然一變,目光緊緊盯著孫策手中的玉佩。那玉佩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上麵雕刻著孫氏家族的徽記,正是孫策身份的象征。守將仔細辨認片刻,隨即臉色大變,急忙轉身對身旁的副將低聲道:“快,隨我下城迎接!”
守將匆匆走下城樓,身後跟著幾名副將和親兵。城門緩緩開啟,守將快步走出,來到孫策馬前,拱手行禮,語氣恭敬而急切:“末將見過將軍!”
趙雄聞言,長歎一聲,神色間滿是無奈與沉重。他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責與深思:“此事本就是我自覺羞愧。當初張昭、張紘兩位先生南下時,我便未曾阻攔,如今若再強行留下諸葛瑾……孫策性情剛烈,言出必行,若真因此事引發江東大軍壓境,廣陵恐怕難以抵擋。更何況,孫策已言明,若我們敢傷江東一人,他必率大軍踏平廣陵,寸草不留。此等威脅,豈能輕視?”
副將聽罷,神色依舊憂慮,低聲道:“可主公的命令……”
趙雄擺了擺手,打斷了他的話,語氣堅定了幾分:“主公命令固然重要,但眼下局勢複雜,豈能因小失大。若真將諸葛瑾強行留在此處,激怒孫策,屆時與江東聯盟破裂,主公便四麵受敵。退一步說,此刻在南邊與舒縣軍士同守的那四千弟兄,又該如何?若廣陵與江東徹底決裂,他們豈不也會陷入險境?”
副將沉默片刻,終究點了點頭,低聲道:“將軍所言極是,隻是此事恐怕難以向主公交代。”
趙雄苦笑一聲,目光望向遠方,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此事我自會向主公請罪。眼下最重要的是穩住局勢,避免更大的衝突。至於主公那邊……我會如實稟報,說明利害。主公若能理解,自是最好;若不能,我也隻能承擔後果了。”
副將見趙雄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言,隻是默默站在一旁,心中卻也為廣陵的未來感到擔憂。
趙雄收迴目光,轉身朝寨內走去,心中依舊沉重。他知道,今日之事已無法挽迴,廣陵與江東的關係恐怕也將因此事而破裂。倘若孫氏眾將能考慮到廣陵尚有四千軍馬,與其共同抵禦紀靈的話,或許還不至於徹底決裂。
然而,作為將領,他必須在這複雜的局勢中做出最有利於大局的抉擇。即便背負違抗命令的罪名,他也隻能如此了。
夜色深沉,趙雄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修長,顯得格外孤獨。他抬頭望了望夜空,心中默默祈禱。
……
卻說孫伯符與諸葛瑾離開水寨,領著兩百騎卒,卻並未向南而去,而是向北前行。夜色中,馬蹄聲輕響,隊伍悄然行進。諸葛瑾騎在馬上,目光敏銳地察覺到行進方向的變化,心中略感疑惑。他輕輕一夾馬腹,駕馬上前,與孫策並轡而行,低聲問道:“伯符,此行不迴舒縣?為何如今卻向北而行?”
孫策聞言,側頭看了諸葛瑾一眼,嘴角微揚,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他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幾分神秘與自信:“子瑜先生果然敏銳。此行確實並非南下,而是向北。我早已與公瑾商議妥當,此行另有安排。”
諸葛瑾眉頭微皺,心中疑惑更甚,低聲問道:“伯符此言何意?如今局勢緊張,張勳大軍已逼近舒縣,若不及時迴江東,恐怕會貽誤戰機。”
孫策輕笑一聲,目光中閃過一絲銳利,緩緩道:“先生不必擔憂。張勳大軍雖來勢洶洶,但舒縣城堅,一時半刻難以攻破。待遠離芍陂,安頓下來,我自然全數告知先生。”
……
天明時分,晨曦微露,薄霧籠罩在田野與山林之間。孫策的隊伍經過一夜的疾行,已經遠離了芍陂,壽春的城牆隱約可見,巍然矗立在遠方。隨著隊伍逐漸接近,城牆上飄揚的旗幟也愈發清晰,守城的士兵在晨光中來迴巡視,顯得戒備森嚴。
孫策勒馬停下,抬手示意隊伍稍作休整。他目光如炬,凝視著壽春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意。諸葛瑾策馬來到他身旁,眼中依舊帶著幾分疑惑,低聲問道:“伯符,如今已近壽春,可否告知此行的真正意圖?”
孫策側頭看了諸葛瑾一眼,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隨即壓低聲音道:“子瑜先生稍安勿躁。此行的確事關重大,我早已與公瑾商議妥當。且先進城再說。”
壽春,這座巍然屹立在淮河之畔的古城,曆史悠久,底蘊深厚。它曾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故都,見證了楚國的興衰與風雲變幻。如今,曆經數百年的滄桑,壽春依舊屹立不倒,成為江淮地區的重要城池,城牆高聳,城樓巍峨,彰顯著其昔日的輝煌與今日的戰略地位。
孫策與諸葛瑾率領的隊伍在晨曦中悄然接近壽春城。隨著距離的拉近,壽春的輪廓逐漸清晰。城牆由厚重的青磚壘砌而成,曆經風雨卻依然堅固如初。城牆上,守軍的旗幟在晨風中獵獵作響,士兵們手持長矛,來迴巡視,戒備森嚴。
諸葛瑾望著眼前的壽春城,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他低聲對孫策說道:“伯符,壽春乃楚國故地,昔年楚王曾在此建都,號令四方。如今雖時過境遷,但其地理位置依舊至關重要。”
“先生說的不錯。所幸九江郡界皆我父之地,若非如此,今朝公瑾此計,卻難施行。”
孫策率領隊伍來到壽春城門前,晨光灑在巍峨的城牆上,顯得格外肅穆。守城的士兵早已注意到這支隊伍,見他們靠近,立即提高了警惕。一名守將站在城樓上,高聲喝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孫策勒馬停下,抬頭望向城樓,神色從容。他抬手示意身後的隊伍停下,隨即從懷中取出一枚精致的玉佩,高高舉起,朗聲道:“我乃江東孫文台之子孫伯符,奉命進城,有要事相商!”
孫策話音落下,城樓上的守將聞言,神色驟然一變,目光緊緊盯著孫策手中的玉佩。那玉佩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上麵雕刻著孫氏家族的徽記,正是孫策身份的象征。守將仔細辨認片刻,隨即臉色大變,急忙轉身對身旁的副將低聲道:“快,隨我下城迎接!”
守將匆匆走下城樓,身後跟著幾名副將和親兵。城門緩緩開啟,守將快步走出,來到孫策馬前,拱手行禮,語氣恭敬而急切:“末將見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