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平春城傳唱童謠,小文士出謀劃策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天色微亮,平春城內便悄然傳開了一首童謠。兩名諸葛瑾派出的士卒身著便服,混跡於市井之間,低聲吟唱著那首“淯水繞南陽,轅門當道昌。熒惑守帝宅,塗黃代赤光”的童謠。他們的聲音雖低,卻帶著幾分神秘,引得路人紛紛側耳傾聽,漸漸將童謠記在心中。
與此同時,城中的集市上也悄然出現了一些售賣金銀玉器的小販。他們神色從容,手中捧著一件件精美的器物,口中低聲吆喝著:“傳國寶貝,洛陽重寶,上遊沉船處撈得,稀世珍品,價高者得!”
這些小販的攤位並不顯眼,但那些金銀玉器卻格外引人注目。器物上雕刻著繁複的紋樣,鑲嵌著璀璨的寶石,每一件都散發著古樸而神秘的氣息。很快,便有人被吸引過來,低聲詢問:“這些寶貝,當真是從洛陽沉船處撈得的?”
小販們故作神秘地點頭,低聲道:“正是。當年董卓火燒洛陽,流落四方。上遊那艘沉船,裏麵裝滿了寶貝,奈何無有此富貴之命,許多重寶沉入河中,如今被我們撈得,皆是稀世珍品。你若識貨,便知此物非凡。”
問話之人眼中閃過一絲貪婪,伸手拿起一件玉器,仔細端詳,果然覺得非同尋常。他低聲問道:“此物價值幾何?”
小販微微一笑,伸出五指:“五兩黃金,不二價。”
那人略一猶豫,最終還是咬牙掏出黃金,將玉器收入懷中,匆匆離去。這一幕很快在集市上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圍攏過來,爭相購買這些“傳國寶貝”。
消息很快傳到了平春守將的耳中。守將聞訊,心中大驚,連忙派人前往集市查探。探子迴報,果然見有人在售賣洛陽重寶,且童謠已在城中傳開,百姓議論紛紛,甚至有人猜測南陽將有新帝興起。
守將聽完,眉頭緊鎖,心中隱隱不安。他深知童謠與讖緯的威力,若任其傳播,必會動搖軍心,甚至引發內亂。他當即下令:“速速封鎖集市,抓捕售賣重寶之人,嚴查童謠來源!”
然而,當守軍趕到集市時,那些小販早已不見蹤影,隻留下空蕩蕩的攤位和幾件仿製的器物。守軍搜查全城,卻一無所獲,隻得悻悻而歸。
……
守將府中,燈火幽暗,守將端坐於案前,眉頭緊鎖,神情凝重。他手中握著一卷竹簡,目光卻遊離不定,顯然心思並不在簡上。案旁,一名文士模樣的人靜立一旁,神色從容,目光中透著幾分深思。
片刻後,守將放下竹簡,長歎一聲,低聲說道:“先生,這幾日城中流言甚囂塵上,童謠傳遍大街小巷,甚至有人售賣所謂的‘洛陽重寶’,引得百姓議論紛紛,軍中人心浮動。我總覺得,這其中有人在背後操縱,恐怕是敵人在暗中作祟。”
文士聞言,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須,緩緩開口道:“將軍所言不無道理,城中流言確實來得蹊蹺。然而,依在下之見,此事未必是敵人在背後操縱,反而可能是主公袁公的意思。”
守將聞言,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先生此言何意?主公為何要在平春城散布流言?”
文士神色從容,語氣中帶著幾分深意:“將軍有所不知,主公素有雄心,近來更是頻繁召集謀士,商議天命之事。這首童謠,‘淯水繞南陽,轅門當道昌。熒惑守帝宅,塗黃代赤光’,句句暗合“代漢者當塗高也”讖緯。須知這句讖緯流傳多年,而今天下不平,天有兩帝。而那‘洛陽重寶’的傳聞,更是暗示天命所歸,為主公稱帝鋪路。”
守將聞言,神色驟變,眼中閃過一絲慌亂,急忙揮手道:“先生,此事不可亂言!如此大逆不道之語,若傳出去,你我皆難逃一死!”
文士卻依舊神色從容,嘴角含笑,緩緩說道:“將軍莫急,且聽在下細細道來。當年高帝斬白蛇起義,又有幾人親見?高帝之母夢與神遇,太公見蛟龍於其上,故而生下高帝。這些傳說,不過是天命所歸的象征,為高帝得天下正名罷了。如今城中流言,與這些傳說何其相似?童謠暗合讖緯,重寶象征天命,皆是為主公稱帝鋪路之舉。”
守將聽罷,神色稍緩,但眉頭依舊緊鎖,低聲問道:“先生之意,這些流言皆是主公授意而為?”
文士微微頷首,語氣篤定:“正是。將軍細想,若非主公授意,誰敢在平春城中散布如此流言?”
守將沉吟片刻,眼中逐漸浮現出一絲了然,低聲道:“先生所言極是。如此看來,這些流言確實並非敵人所為,而是主公在暗中布局。”
文士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須,繼續說道:“將軍明白便好。如今流言已起,百姓議論紛紛,軍中人心浮動,這正是主公所期望的局麵。將軍隻需靜觀其變,切莫輕舉妄動,以免壞了主公的大計。”
守將點頭稱是,神色漸漸恢複平靜,但眼中仍帶著幾分憂慮,低聲歎道:“隻是此事關係重大,若處理不當,恐生變數。”
文士神色從容,語氣堅定:“將軍不必多慮。主公既然敢在平春城散布流言,必已做好了萬全之策。將軍隻需按兵不動,靜待天命降臨即可。”
守將聞言,心中稍安,拱手道:“多謝先生指點,否則我險些誤了大事。”
文士微微一笑,拱手還禮:“將軍客氣了。為主公分憂,乃在下分內之事。”
文士見守將神色漸緩,眼中似有明悟,便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將軍既然已明白主公的深意,何不為主公助一份力?將軍在平春城中手握重兵,又深得百姓信任,若能借此機會,為主公的大業添一把火,豈不美哉?”
守將聞言,眉頭微皺,低聲問道:“先生究竟何意?在下愚鈍,不明先生之意,還請先生明言才是啊。”
與此同時,城中的集市上也悄然出現了一些售賣金銀玉器的小販。他們神色從容,手中捧著一件件精美的器物,口中低聲吆喝著:“傳國寶貝,洛陽重寶,上遊沉船處撈得,稀世珍品,價高者得!”
這些小販的攤位並不顯眼,但那些金銀玉器卻格外引人注目。器物上雕刻著繁複的紋樣,鑲嵌著璀璨的寶石,每一件都散發著古樸而神秘的氣息。很快,便有人被吸引過來,低聲詢問:“這些寶貝,當真是從洛陽沉船處撈得的?”
小販們故作神秘地點頭,低聲道:“正是。當年董卓火燒洛陽,流落四方。上遊那艘沉船,裏麵裝滿了寶貝,奈何無有此富貴之命,許多重寶沉入河中,如今被我們撈得,皆是稀世珍品。你若識貨,便知此物非凡。”
問話之人眼中閃過一絲貪婪,伸手拿起一件玉器,仔細端詳,果然覺得非同尋常。他低聲問道:“此物價值幾何?”
小販微微一笑,伸出五指:“五兩黃金,不二價。”
那人略一猶豫,最終還是咬牙掏出黃金,將玉器收入懷中,匆匆離去。這一幕很快在集市上傳開,越來越多的人圍攏過來,爭相購買這些“傳國寶貝”。
消息很快傳到了平春守將的耳中。守將聞訊,心中大驚,連忙派人前往集市查探。探子迴報,果然見有人在售賣洛陽重寶,且童謠已在城中傳開,百姓議論紛紛,甚至有人猜測南陽將有新帝興起。
守將聽完,眉頭緊鎖,心中隱隱不安。他深知童謠與讖緯的威力,若任其傳播,必會動搖軍心,甚至引發內亂。他當即下令:“速速封鎖集市,抓捕售賣重寶之人,嚴查童謠來源!”
然而,當守軍趕到集市時,那些小販早已不見蹤影,隻留下空蕩蕩的攤位和幾件仿製的器物。守軍搜查全城,卻一無所獲,隻得悻悻而歸。
……
守將府中,燈火幽暗,守將端坐於案前,眉頭緊鎖,神情凝重。他手中握著一卷竹簡,目光卻遊離不定,顯然心思並不在簡上。案旁,一名文士模樣的人靜立一旁,神色從容,目光中透著幾分深思。
片刻後,守將放下竹簡,長歎一聲,低聲說道:“先生,這幾日城中流言甚囂塵上,童謠傳遍大街小巷,甚至有人售賣所謂的‘洛陽重寶’,引得百姓議論紛紛,軍中人心浮動。我總覺得,這其中有人在背後操縱,恐怕是敵人在暗中作祟。”
文士聞言,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須,緩緩開口道:“將軍所言不無道理,城中流言確實來得蹊蹺。然而,依在下之見,此事未必是敵人在背後操縱,反而可能是主公袁公的意思。”
守將聞言,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先生此言何意?主公為何要在平春城散布流言?”
文士神色從容,語氣中帶著幾分深意:“將軍有所不知,主公素有雄心,近來更是頻繁召集謀士,商議天命之事。這首童謠,‘淯水繞南陽,轅門當道昌。熒惑守帝宅,塗黃代赤光’,句句暗合“代漢者當塗高也”讖緯。須知這句讖緯流傳多年,而今天下不平,天有兩帝。而那‘洛陽重寶’的傳聞,更是暗示天命所歸,為主公稱帝鋪路。”
守將聞言,神色驟變,眼中閃過一絲慌亂,急忙揮手道:“先生,此事不可亂言!如此大逆不道之語,若傳出去,你我皆難逃一死!”
文士卻依舊神色從容,嘴角含笑,緩緩說道:“將軍莫急,且聽在下細細道來。當年高帝斬白蛇起義,又有幾人親見?高帝之母夢與神遇,太公見蛟龍於其上,故而生下高帝。這些傳說,不過是天命所歸的象征,為高帝得天下正名罷了。如今城中流言,與這些傳說何其相似?童謠暗合讖緯,重寶象征天命,皆是為主公稱帝鋪路之舉。”
守將聽罷,神色稍緩,但眉頭依舊緊鎖,低聲問道:“先生之意,這些流言皆是主公授意而為?”
文士微微頷首,語氣篤定:“正是。將軍細想,若非主公授意,誰敢在平春城中散布如此流言?”
守將沉吟片刻,眼中逐漸浮現出一絲了然,低聲道:“先生所言極是。如此看來,這些流言確實並非敵人所為,而是主公在暗中布局。”
文士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須,繼續說道:“將軍明白便好。如今流言已起,百姓議論紛紛,軍中人心浮動,這正是主公所期望的局麵。將軍隻需靜觀其變,切莫輕舉妄動,以免壞了主公的大計。”
守將點頭稱是,神色漸漸恢複平靜,但眼中仍帶著幾分憂慮,低聲歎道:“隻是此事關係重大,若處理不當,恐生變數。”
文士神色從容,語氣堅定:“將軍不必多慮。主公既然敢在平春城散布流言,必已做好了萬全之策。將軍隻需按兵不動,靜待天命降臨即可。”
守將聞言,心中稍安,拱手道:“多謝先生指點,否則我險些誤了大事。”
文士微微一笑,拱手還禮:“將軍客氣了。為主公分憂,乃在下分內之事。”
文士見守將神色漸緩,眼中似有明悟,便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將軍既然已明白主公的深意,何不為主公助一份力?將軍在平春城中手握重兵,又深得百姓信任,若能借此機會,為主公的大業添一把火,豈不美哉?”
守將聞言,眉頭微皺,低聲問道:“先生究竟何意?在下愚鈍,不明先生之意,還請先生明言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