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南陽郡天降大雪,諸葛瑾作詩預謀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宛城上空烏雲密布,寒風驟起,原本溫暖的南陽地界竟飄起了鵝毛大雪。雪花紛紛揚揚,灑落在城中的屋簷、街道和樹木上,轉眼間便將整個宛城染成了一片銀白。城中百姓紛紛駐足觀望,驚歎不已,畢竟南陽素來氣候溫和,如此大雪實屬罕見。
袁術府中,眾人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雪所震撼。一些幕僚和將領見狀,紛紛上前恭賀袁術,稱此雪乃是“天降祥瑞”,寓意著袁術即將登基稱帝,開創新朝。有人高聲說道:“主公,南陽向來溫暖,今日卻降下如此大雪,此乃天意所示,為主公天命所歸之兆!大雪覆蓋舊土,正是新年新朝之氣象!”
袁術聞言,心中大喜,臉上露出得意之色。他站在廳前,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仿佛看到了自己登基稱帝、君臨天下的盛景。他朗聲笑道:“天意如此,我袁公路豈能辜負?此雪正是為我而來,為我新朝而來!”
一旁的楊弘見狀,微微拱手,附和道:“主公所言極是。此雪非同尋常,正是天降祥瑞,預示主公即將開創大業,成就千秋功業。”
然而,站在角落的閻象卻眉頭緊鎖,心中憂慮更甚。他望著漫天大雪,低聲喃喃道:“天降大雪,未必是祥瑞之兆。南陽向來溫暖,今日卻突降大雪,恐是天地異象,預示不祥……”
閻象本想上前勸諫,但見袁術已被眾人的恭維衝昏頭腦,心知此時再勸也是徒勞,隻得默默歎息,退至一旁。
袁術興致高昂,當即下令在府中設宴,與眾人共賞雪景,慶賀“天降祥瑞”。席間,眾人紛紛舉杯,稱頌袁術天命所歸,必將成就帝業。袁術聽得心花怒放,舉杯暢飲,仿佛帝位已近在咫尺。
“晨起推窗欞,寒光逼眼明。”
“簷角垂冰錐,庭前堆素屏。”
諸葛瑾攏了攏狐裘,嗬出一口白氣,緩步踏入宛城街巷。雪已停了半日,青石板上覆著寸許厚的積雪,踩上去咯吱作響。他抬頭望向遠處袁術府邸的朱漆飛簷——那簷角竟也掛滿冰棱,在冬陽下泛著冷光,恍若一柄柄倒懸的利劍。
“子瑜真是好雅興。”
身後忽傳來清朗笑聲,諸葛瑾轉身望去,見一少年將軍踏雪而來。那人身披玄色大氅,眉目如刀裁,腰間刀隨步伐輕晃,刀鞘上虎紋在雪色裏熠熠生輝。正是孫堅之子孫伯符。
諸葛瑾拱手為禮:“伯符也來賞雪?”
“雪有何趣?我不如子瑜雅量高致,不甚欣賞這幅雪景。”孫策隨手折了段枯枝,掃開道旁石墩積雪坐下,“我隻是來看看這宛城氣象。”他指了指遠處街角——幾個孩童正拍手唱誦“代漢者當塗高”,稚嫩童聲在空寂長街格外刺耳。
“伯符要看何等氣象?此間繁華,可比當年洛陽,然而依我看來,不過一城死氣而已。我計若成,袁公路便是塚中枯骨,腐朽不堪。”
孫策聞言,忽然放聲大笑,驚得枝頭積雪簌簌而落。
“子瑜好豪氣!”他拊掌起身,古錠刀鏗然出鞘半寸,“袁公路若聽得子瑜這番言語,怕是要把這滿城冰雪都燒化了。”
二人說話間,北風卷起簷角冰錐,叮咚墜地之聲如碎玉亂濺。諸葛瑾望著滿地冰渣,忽覺這宛城大雪,倒比琅琊家中的暖閣,更教人遍體生寒。
孫策靴尖碾碎一片冰晶,似笑非笑地盯著諸葛瑾:";子瑜昨夜說要用';火候';烹煮袁公路,如今這火候可到了?那件東西…";他故意拖長尾音,";何時才能順理成章流落到袁術案頭?";
諸葛瑾俯身用枯枝在雪地上勾畫,冰渣隨著枝梢遊走漸漸顯出一方玉璽輪廓:";伯符可知冬日垂釣?鑿開三尺堅冰,餌料需懸在魚群躁動時。";枯枝輕點";玉璽";邊緣,恰有簷角冰錐斷裂墜落,將圖案砸得粉碎,";如今城中已有七分熱,還需再添三把柴。";
";三把柴?";孫策抬腳踢飛雪塊,碎雪如銀屑紛揚,";第一把是讖緯童謠,第二把是天降瑞雪,第三把莫非......";他忽然噤聲,遠處街巷傳來喧嘩——原是袁術親衛正驅趕百姓清掃";祥瑞雪";,馬鞭破空聲裏裹挾著";天命在袁";的唿喝。
諸葛瑾手中的枯枝輕輕點在地上,雪地上那方玉璽的輪廓在陽光下泛著微光。他緩緩說道:“待這場雪盡皆化去,淯水冰消,會有漁夫在河畔撈起那最後一把柴。此物一出,袁公路必深信不疑,以為天命所歸。”
“隻是…”諸葛瑾緊握手中枯枝,抬頭看去,“此事精細,卻非伯符領人親為不可。”
孫策聞言,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戲謔:“子瑜此計甚妙,倒是不假。然而袁術麾下大小將士,認得我的人不少,我若親自去辦,隻怕會打草驚蛇。”
諸葛瑾聞言一笑,枯枝在雪地上輕輕一劃,將那玉璽的輪廓抹去:“既然如此,此事確實不宜由伯符出手。不過,我已有合適人選,隻需伯符在暗中策應,確保此事萬無一失。”
“子瑜果然心思縝密,連這等細節都已考慮周全。既然如此,我便靜候佳音,待那漁夫撈起‘天命’,袁公路自會踏上絕路。”
諸葛瑾點頭,目光投向遠處袁術府邸的方向,低聲道:“此雪雖美,卻不過是曇花一現。待雪化之時,便是袁公路夢碎之日。”
孫策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見袁術府邸的簷角冰錐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光,仿佛一柄柄倒懸的利劍。
他嘴角微揚,輕聲道:“子瑜,這宛城的雪景,倒是比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教人寒意徹骨。”
“便依子瑜之計,待雪化之時,便是袁公路覆滅之日。”
二人相視一笑,隨即轉身離去。雪地上,那方玉璽的輪廓早已被風吹散,隻留下一片平整的雪麵,仿佛從未有人在此勾畫過什麽。然而,這場大雪背後的暗流,卻已在悄然湧動,隻待時機成熟,便會掀起滔天巨浪。
袁術府中,眾人也被這突如其來的大雪所震撼。一些幕僚和將領見狀,紛紛上前恭賀袁術,稱此雪乃是“天降祥瑞”,寓意著袁術即將登基稱帝,開創新朝。有人高聲說道:“主公,南陽向來溫暖,今日卻降下如此大雪,此乃天意所示,為主公天命所歸之兆!大雪覆蓋舊土,正是新年新朝之氣象!”
袁術聞言,心中大喜,臉上露出得意之色。他站在廳前,望著漫天飛舞的雪花,仿佛看到了自己登基稱帝、君臨天下的盛景。他朗聲笑道:“天意如此,我袁公路豈能辜負?此雪正是為我而來,為我新朝而來!”
一旁的楊弘見狀,微微拱手,附和道:“主公所言極是。此雪非同尋常,正是天降祥瑞,預示主公即將開創大業,成就千秋功業。”
然而,站在角落的閻象卻眉頭緊鎖,心中憂慮更甚。他望著漫天大雪,低聲喃喃道:“天降大雪,未必是祥瑞之兆。南陽向來溫暖,今日卻突降大雪,恐是天地異象,預示不祥……”
閻象本想上前勸諫,但見袁術已被眾人的恭維衝昏頭腦,心知此時再勸也是徒勞,隻得默默歎息,退至一旁。
袁術興致高昂,當即下令在府中設宴,與眾人共賞雪景,慶賀“天降祥瑞”。席間,眾人紛紛舉杯,稱頌袁術天命所歸,必將成就帝業。袁術聽得心花怒放,舉杯暢飲,仿佛帝位已近在咫尺。
“晨起推窗欞,寒光逼眼明。”
“簷角垂冰錐,庭前堆素屏。”
諸葛瑾攏了攏狐裘,嗬出一口白氣,緩步踏入宛城街巷。雪已停了半日,青石板上覆著寸許厚的積雪,踩上去咯吱作響。他抬頭望向遠處袁術府邸的朱漆飛簷——那簷角竟也掛滿冰棱,在冬陽下泛著冷光,恍若一柄柄倒懸的利劍。
“子瑜真是好雅興。”
身後忽傳來清朗笑聲,諸葛瑾轉身望去,見一少年將軍踏雪而來。那人身披玄色大氅,眉目如刀裁,腰間刀隨步伐輕晃,刀鞘上虎紋在雪色裏熠熠生輝。正是孫堅之子孫伯符。
諸葛瑾拱手為禮:“伯符也來賞雪?”
“雪有何趣?我不如子瑜雅量高致,不甚欣賞這幅雪景。”孫策隨手折了段枯枝,掃開道旁石墩積雪坐下,“我隻是來看看這宛城氣象。”他指了指遠處街角——幾個孩童正拍手唱誦“代漢者當塗高”,稚嫩童聲在空寂長街格外刺耳。
“伯符要看何等氣象?此間繁華,可比當年洛陽,然而依我看來,不過一城死氣而已。我計若成,袁公路便是塚中枯骨,腐朽不堪。”
孫策聞言,忽然放聲大笑,驚得枝頭積雪簌簌而落。
“子瑜好豪氣!”他拊掌起身,古錠刀鏗然出鞘半寸,“袁公路若聽得子瑜這番言語,怕是要把這滿城冰雪都燒化了。”
二人說話間,北風卷起簷角冰錐,叮咚墜地之聲如碎玉亂濺。諸葛瑾望著滿地冰渣,忽覺這宛城大雪,倒比琅琊家中的暖閣,更教人遍體生寒。
孫策靴尖碾碎一片冰晶,似笑非笑地盯著諸葛瑾:";子瑜昨夜說要用';火候';烹煮袁公路,如今這火候可到了?那件東西…";他故意拖長尾音,";何時才能順理成章流落到袁術案頭?";
諸葛瑾俯身用枯枝在雪地上勾畫,冰渣隨著枝梢遊走漸漸顯出一方玉璽輪廓:";伯符可知冬日垂釣?鑿開三尺堅冰,餌料需懸在魚群躁動時。";枯枝輕點";玉璽";邊緣,恰有簷角冰錐斷裂墜落,將圖案砸得粉碎,";如今城中已有七分熱,還需再添三把柴。";
";三把柴?";孫策抬腳踢飛雪塊,碎雪如銀屑紛揚,";第一把是讖緯童謠,第二把是天降瑞雪,第三把莫非......";他忽然噤聲,遠處街巷傳來喧嘩——原是袁術親衛正驅趕百姓清掃";祥瑞雪";,馬鞭破空聲裏裹挾著";天命在袁";的唿喝。
諸葛瑾手中的枯枝輕輕點在地上,雪地上那方玉璽的輪廓在陽光下泛著微光。他緩緩說道:“待這場雪盡皆化去,淯水冰消,會有漁夫在河畔撈起那最後一把柴。此物一出,袁公路必深信不疑,以為天命所歸。”
“隻是…”諸葛瑾緊握手中枯枝,抬頭看去,“此事精細,卻非伯符領人親為不可。”
孫策聞言,眉頭一挑,眼中閃過一絲戲謔:“子瑜此計甚妙,倒是不假。然而袁術麾下大小將士,認得我的人不少,我若親自去辦,隻怕會打草驚蛇。”
諸葛瑾聞言一笑,枯枝在雪地上輕輕一劃,將那玉璽的輪廓抹去:“既然如此,此事確實不宜由伯符出手。不過,我已有合適人選,隻需伯符在暗中策應,確保此事萬無一失。”
“子瑜果然心思縝密,連這等細節都已考慮周全。既然如此,我便靜候佳音,待那漁夫撈起‘天命’,袁公路自會踏上絕路。”
諸葛瑾點頭,目光投向遠處袁術府邸的方向,低聲道:“此雪雖美,卻不過是曇花一現。待雪化之時,便是袁公路夢碎之日。”
孫策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見袁術府邸的簷角冰錐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光,仿佛一柄柄倒懸的利劍。
他嘴角微揚,輕聲道:“子瑜,這宛城的雪景,倒是比戰場上的刀光劍影更教人寒意徹骨。”
“便依子瑜之計,待雪化之時,便是袁公路覆滅之日。”
二人相視一笑,隨即轉身離去。雪地上,那方玉璽的輪廓早已被風吹散,隻留下一片平整的雪麵,仿佛從未有人在此勾畫過什麽。然而,這場大雪背後的暗流,卻已在悄然湧動,隻待時機成熟,便會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