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糜子仲往見劉備,劉玄德告知出兵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四百九十四章 糜子仲往見劉備,劉玄德告知出兵
“子仲!”
隻見劉備領著身後的劉彥、典韋二人出迎。糜竺、糜芳兄弟見劉備親自相迎,連忙上前行禮,態度恭敬。劉備笑容溫和,拱手還禮道:“子仲、子方,今日如何來到寒舍?”
糜竺微微一笑,謙遜道:“玄德公,我兄弟二人冒昧前來,打擾了。”
劉備擺手笑道:“哪裏哪裏,二位是徐州貴客,何談打擾?快快請進。”
說罷,劉備目光一轉,落在糜竺身後的糜貞身上。隻見她低垂著頭,臉頰微紅,顯得十分羞澀。劉備溫和地開口問道:“這位是?”
糜竺連忙拉過糜貞,介紹道:“這是舍妹糜貞,自幼仰慕玄德公威名,今日執意隨我兄弟前來拜見,還望玄德公勿怪。”
糜貞聞言,臉上紅暈更甚,微微抬頭看了劉備一眼,隨即又低下頭,聲音細若蚊蠅:“糜貞見過玄德公。”
劉備見她如此羞澀,不由得朗聲一笑,語氣溫和道:“糜姑娘不必多禮。備不過一介武夫,何德何能,竟得姑娘如此青睞。”
糜貞聽了,心中既緊張又欣喜,一時不知該如何迴應,隻得低聲說道:“玄德公仁德之名,天下皆知。糜貞雖為女子,卻也心向往之。”
劉備見她言語真摯,心中也頗為感動,點頭道:“糜姑娘過譽了。”
一旁的劉彥見糜貞羞澀,忍不住打趣道:“糜姑娘,我兄長可是天下少有的英雄豪傑,你今日能見他一麵,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了。”
糜貞聞言,臉上紅暈更甚,低頭不語。糜竺見狀,連忙笑道:“使君說笑了。舍妹年幼,不懂禮數,還望諸位莫要見怪。”
劉備擺手笑道:“無妨,無妨。糜姑娘天真爛漫,正是難得。”
劉備見糜貞羞澀可愛,心中頗為歡喜,便說道:“糜姑娘,既然今日有緣相見,不如到後院與內子貞姬一敘。她頗懂些文字,聽尊兄糜別駕說,姑娘也讀些書,想必定合得來。”
糜貞聞言,臉上紅暈未退,但心中也頗為期待,便輕聲答道:“多謝玄德公厚愛,糜貞恭敬不如從命。”
劉備點頭微笑,隨即喚來一名侍女,吩咐道:“帶糜姑娘去後院見夫人,好生招待。”
侍女領命,恭敬地對糜貞說道:“糜姑娘,請隨我來。”
糜貞向劉備、糜竺、糜芳等人微微行禮,隨後跟隨侍女緩步向後院走去。她心中既緊張又期待,不知這位傳說中的夫人會是何等人物。
待糜貞離開後,劉備轉身對糜竺、糜芳二人笑道:“子仲、子方,今日難得相聚,不如我們到前廳坐下,好好敘談一番。”
糜竺連忙拱手道:“玄德公盛情,我兄弟二人自當從命。”
與此同時,糜貞隨侍女來到後院,遠遠便見一位端莊秀麗的女子立於廊下,正是劉備的夫人蔡貞姬。蔡貞姬見糜貞到來,微笑著迎上前,柔聲說道:“這位想必就是糜姑娘吧?方才夫君派人傳話,說有位貴客來訪,我正想著是誰呢。”
糜貞連忙行禮,恭敬道:“糜貞見過夫人,冒昧打擾,還望夫人見諒。”
蔡貞姬輕輕扶起糜貞,笑道:“糜姑娘不必多禮。夫君與尊兄乃好友,妾身今日能與你相見,也是緣分。”
二人攜手進入內室,蔡貞姬命人奉上茶點,隨後與糜貞閑話家常。蔡貞姬性情溫婉,言語間透著親切,糜貞漸漸放鬆下來,二人談笑風生,話題從閨中瑣事到詩詞歌賦,無所不談。
糜貞心中暗自讚歎蔡貞姬的才情與氣度,不禁感慨道:“夫人果然名不虛傳,糜貞今日受益匪淺。”
蔡貞姬微微一笑,柔聲道:“糜姑娘過獎了。你年紀輕輕,卻如此知書達理,實在難得。日後若有閑暇,不妨常來坐坐,我們也好多些機會說話。”
糜貞點頭應道:“夫人厚愛,糜貞定當常來叨擾。”
二人相視一笑,氣氛溫馨融洽。
前廳眾人寒暄一番,劉備便引著糜竺兄弟進入府中。廳堂內早已備好茶點,眾人分賓主落座。劉備坐於主位,劉彥、典韋分坐兩側,糜竺、糜芳則坐客席。
茶過三巡,劉備開口道:“子仲、子方二位此次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糜竺放下茶盞,正色道:“玄德公,實不相瞞,我兄弟二人此次前來,一是為了拜見玄德公,二是為了辭行。徐州事務繁忙,陶公近日身體欠安,我兄弟須盡快返迴,協助處理政務。”
劉備聞言,眉頭微皺,關切道:“陶公身體欠安?不知可有大礙?”
糜竺歎道:“陶公年事已高,近日操勞過度,偶感風寒。雖無大礙,但也需靜養。我身為徐州別駕,自當盡心輔佐。”
劉備點頭道:“陶公乃天下名士,德高望重,備素來敬仰。若有需要,備願盡綿薄之力。”
“玄德公高義,我兄弟感激不盡。”
劉備微微一笑,轉而問道:“子仲辭行,不知何時動身?”
糜竺答道:“若無意外,明日一早便啟程返迴徐州。”
劉備沉吟片刻,緩緩道:“既然如此,備也不便多留。隻是近日天下紛亂,徐州地處要衝,子仲、子方二位迴去後,務必多加小心。”
糜竺點頭道:“玄德公所言極是。我兄弟定當謹記。”
糜竺看了一眼劉彥,隨後對劉備拱手說道:“玄德公乃實誠君子,在下也不多遮掩。今日劉德然劉使君前往館驛,與曹公使者荀文若先生交談。我兄弟看得清楚,聽說玄德公不日將發兵南下征討袁術,不知是否有此事?”
劉備聞言,神色微微一凝,隨即恢複如常,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目光沉穩地看向糜竺,道:“子仲消息靈通,果然不虛。此事確在商議之中,不過尚未定下時日。袁術僭號稱帝,逆天而行,天下共討之。備身為漢室宗親,自當為朝廷分憂,討伐逆賊。”
“先前——”劉備話語一頓,“德然前往館驛與荀先生交談,也正是為出兵之事。”
“子仲!”
隻見劉備領著身後的劉彥、典韋二人出迎。糜竺、糜芳兄弟見劉備親自相迎,連忙上前行禮,態度恭敬。劉備笑容溫和,拱手還禮道:“子仲、子方,今日如何來到寒舍?”
糜竺微微一笑,謙遜道:“玄德公,我兄弟二人冒昧前來,打擾了。”
劉備擺手笑道:“哪裏哪裏,二位是徐州貴客,何談打擾?快快請進。”
說罷,劉備目光一轉,落在糜竺身後的糜貞身上。隻見她低垂著頭,臉頰微紅,顯得十分羞澀。劉備溫和地開口問道:“這位是?”
糜竺連忙拉過糜貞,介紹道:“這是舍妹糜貞,自幼仰慕玄德公威名,今日執意隨我兄弟前來拜見,還望玄德公勿怪。”
糜貞聞言,臉上紅暈更甚,微微抬頭看了劉備一眼,隨即又低下頭,聲音細若蚊蠅:“糜貞見過玄德公。”
劉備見她如此羞澀,不由得朗聲一笑,語氣溫和道:“糜姑娘不必多禮。備不過一介武夫,何德何能,竟得姑娘如此青睞。”
糜貞聽了,心中既緊張又欣喜,一時不知該如何迴應,隻得低聲說道:“玄德公仁德之名,天下皆知。糜貞雖為女子,卻也心向往之。”
劉備見她言語真摯,心中也頗為感動,點頭道:“糜姑娘過譽了。”
一旁的劉彥見糜貞羞澀,忍不住打趣道:“糜姑娘,我兄長可是天下少有的英雄豪傑,你今日能見他一麵,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了。”
糜貞聞言,臉上紅暈更甚,低頭不語。糜竺見狀,連忙笑道:“使君說笑了。舍妹年幼,不懂禮數,還望諸位莫要見怪。”
劉備擺手笑道:“無妨,無妨。糜姑娘天真爛漫,正是難得。”
劉備見糜貞羞澀可愛,心中頗為歡喜,便說道:“糜姑娘,既然今日有緣相見,不如到後院與內子貞姬一敘。她頗懂些文字,聽尊兄糜別駕說,姑娘也讀些書,想必定合得來。”
糜貞聞言,臉上紅暈未退,但心中也頗為期待,便輕聲答道:“多謝玄德公厚愛,糜貞恭敬不如從命。”
劉備點頭微笑,隨即喚來一名侍女,吩咐道:“帶糜姑娘去後院見夫人,好生招待。”
侍女領命,恭敬地對糜貞說道:“糜姑娘,請隨我來。”
糜貞向劉備、糜竺、糜芳等人微微行禮,隨後跟隨侍女緩步向後院走去。她心中既緊張又期待,不知這位傳說中的夫人會是何等人物。
待糜貞離開後,劉備轉身對糜竺、糜芳二人笑道:“子仲、子方,今日難得相聚,不如我們到前廳坐下,好好敘談一番。”
糜竺連忙拱手道:“玄德公盛情,我兄弟二人自當從命。”
與此同時,糜貞隨侍女來到後院,遠遠便見一位端莊秀麗的女子立於廊下,正是劉備的夫人蔡貞姬。蔡貞姬見糜貞到來,微笑著迎上前,柔聲說道:“這位想必就是糜姑娘吧?方才夫君派人傳話,說有位貴客來訪,我正想著是誰呢。”
糜貞連忙行禮,恭敬道:“糜貞見過夫人,冒昧打擾,還望夫人見諒。”
蔡貞姬輕輕扶起糜貞,笑道:“糜姑娘不必多禮。夫君與尊兄乃好友,妾身今日能與你相見,也是緣分。”
二人攜手進入內室,蔡貞姬命人奉上茶點,隨後與糜貞閑話家常。蔡貞姬性情溫婉,言語間透著親切,糜貞漸漸放鬆下來,二人談笑風生,話題從閨中瑣事到詩詞歌賦,無所不談。
糜貞心中暗自讚歎蔡貞姬的才情與氣度,不禁感慨道:“夫人果然名不虛傳,糜貞今日受益匪淺。”
蔡貞姬微微一笑,柔聲道:“糜姑娘過獎了。你年紀輕輕,卻如此知書達理,實在難得。日後若有閑暇,不妨常來坐坐,我們也好多些機會說話。”
糜貞點頭應道:“夫人厚愛,糜貞定當常來叨擾。”
二人相視一笑,氣氛溫馨融洽。
前廳眾人寒暄一番,劉備便引著糜竺兄弟進入府中。廳堂內早已備好茶點,眾人分賓主落座。劉備坐於主位,劉彥、典韋分坐兩側,糜竺、糜芳則坐客席。
茶過三巡,劉備開口道:“子仲、子方二位此次前來,不知有何要事?”
糜竺放下茶盞,正色道:“玄德公,實不相瞞,我兄弟二人此次前來,一是為了拜見玄德公,二是為了辭行。徐州事務繁忙,陶公近日身體欠安,我兄弟須盡快返迴,協助處理政務。”
劉備聞言,眉頭微皺,關切道:“陶公身體欠安?不知可有大礙?”
糜竺歎道:“陶公年事已高,近日操勞過度,偶感風寒。雖無大礙,但也需靜養。我身為徐州別駕,自當盡心輔佐。”
劉備點頭道:“陶公乃天下名士,德高望重,備素來敬仰。若有需要,備願盡綿薄之力。”
“玄德公高義,我兄弟感激不盡。”
劉備微微一笑,轉而問道:“子仲辭行,不知何時動身?”
糜竺答道:“若無意外,明日一早便啟程返迴徐州。”
劉備沉吟片刻,緩緩道:“既然如此,備也不便多留。隻是近日天下紛亂,徐州地處要衝,子仲、子方二位迴去後,務必多加小心。”
糜竺點頭道:“玄德公所言極是。我兄弟定當謹記。”
糜竺看了一眼劉彥,隨後對劉備拱手說道:“玄德公乃實誠君子,在下也不多遮掩。今日劉德然劉使君前往館驛,與曹公使者荀文若先生交談。我兄弟看得清楚,聽說玄德公不日將發兵南下征討袁術,不知是否有此事?”
劉備聞言,神色微微一凝,隨即恢複如常,緩緩放下手中的茶盞,目光沉穩地看向糜竺,道:“子仲消息靈通,果然不虛。此事確在商議之中,不過尚未定下時日。袁術僭號稱帝,逆天而行,天下共討之。備身為漢室宗親,自當為朝廷分憂,討伐逆賊。”
“先前——”劉備話語一頓,“德然前往館驛與荀先生交談,也正是為出兵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