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陶恭祖深藏不露,糜子仲冷汗頻出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五百一十二章 陶恭祖深藏不露,糜子仲冷汗頻出
陶謙看完書信,將絹帛緩緩卷起,置於案幾之上。堂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窗外風吹竹葉的沙沙聲隱約可聞。
糜竺見陶謙沉默良久,忍不住輕聲問道:";陶公以為如何?";
陶謙長歎一聲,手指輕撫過書信:";老夫雖與玄德見麵不多,但知此人心性。";他抬頭望向窗外,目光悠遠,";袁公路既代漢稱帝,玄德必然要發兵攻打。若去南陽,則必走徐州。老夫已有預料。";
陳登在一旁微微傾身:";使君明鑒。劉玄德此舉雖為討逆,但數萬大軍過境,終究...";
陶謙抬手止住陳登的話頭,轉向糜竺:";子仲,你與玄德相交日久,以你之見,此人可信否?";
糜竺正襟危坐,肅然道:";竺敢以性命擔保,玄德公乃仁義之人。此番借道,確為討逆大義,絕非別有用心。竺親眼所見,青州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青徐之地,上至公卿,下至百姓,誰不念劉玄德的好?且玄德公已命人備足糧草,不需徐州供給分毫。";
陶謙微微頷首,又問道:";他此番出兵,兵力幾何?";
";此青州軍務機密,竺不能得知。丹我預料,隻怕少也有數萬,定皆百戰之師。";糜竺如實相告。
陳登聞言眉頭微皺:";數萬大軍...若盡數入徐,恐州中人心惶惶。";
陶謙卻忽然輕笑一聲:";元龍多慮了。";他站起身來,略顯佝僂的背影在堂中緩緩踱步,";劉玄德若真有歹意,早在去歲便可不攻袁紹,而南麵直下取我徐州。劉玄德仁德布於四海,不會行假途滅虢之計。";
他停在窗前,望著庭院中一株老梅:";此人心懷漢室,重信守諾。老夫信他。";
糜竺眼中閃過喜色:";如此說來,陶公是應允了?";
陶謙輕笑。
“子仲還是想差了。玄德信中說得明白,要過徐州尋潁川曹孟德會合南下。然而徐州潁川之間,尚有沛國作隔。今劉玄德發大兵南下,走徐州進豫州,必先攻沛國進而與曹孟德會合。如此一來,曹孟德便控豫州大半地界,亦與我徐州接壤。”
他說到此處,手指蘸了茶水,在案幾上畫出一道曲折線路:";沛國若下,曹氏便如一把尖刀抵在我徐州腰腹。子仲以為,玄德當真隻為討逆?";
糜竺聞言色變,衣袖不慎掃翻茶盞。茶水在案幾上漫開,模糊了陶謙方才所畫的地形。
陳登急忙起身:";使君明見。劉玄德此舉,恐是欲借討逆之名,行兼並之實。青州軍若與曹軍合勢,則徐州危矣!";
陶謙卻忽然劇烈咳嗽起來,蒼老的手緊緊抓住案幾邊緣。待喘息稍定,他望著窗外漸沉的暮色,幽幽道:";老夫這把年紀,本不該再計較這些。但徐州百十萬百姓…";話音戛然而止,他轉頭凝視糜竺,";此計若成,曹孟德據豫州,必虎視我徐州境界。劉玄德恐怕並無此心。而他族弟劉德然,卻有名的善算謀劃。此計除劉德然之外,玄德麾下——那些個謀臣,也是有名的智者。";
堂外忽然風起,吹得窗欞格格作響。一片葉隨風卷入,正落在陶謙方才畫過的水痕上。
糜竺臉色霎時變得煞白,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袖,指節因用力而發青。此事本是他擅自向劉備提議借道徐州,雖得劉備書信為憑,卻未曾向陶謙言明其中關節。若真如陶謙所言此計暗藏兼並之禍,自己豈不是成了引狼入室的徐州的罪人?
案幾上茶水漫漶,那片葉沾了水漬,如同他此刻被冷汗浸透的後背。糜竺喉頭滾動,聲音幹澀得幾乎不似自己:";那…陶公的意思是…?";
窗外驚雷炸響,暴雨驟然而至。雨點劈啪打在窗紙上,像千萬根銀針紮在糜竺心頭。他看見陳登的目光,聽見自己劇烈的心跳聲震耳欲聾。
堂內燭火忽明忽暗,將陶謙的身影拉得老長。老州牧緩緩轉身,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他的那些謀士幹的出來,但劉玄德未必幹的出來。看在玄德的麵子上,老夫以為可。”
";但有三件事,需劉玄德親口應承,我方借道。";
";請陶公示下。";
陶謙豎起一根手指:";其一,大軍過境,需分批次而行,每批不得超過五千人,間隔三日。以免驚擾百姓。";
";其二,";他又豎起第二根手指,";需留重要將領為質,直至全軍安全過境。老夫不要別人,隻要青州軍此行之主帥。哪怕是劉玄德親自帶兵,也要他在郯縣城內住上一月再說!";
糜竺聞言筆鋒一頓,略顯為難。
不等糜竺開口,陶謙便已說出第三條:";其三,";他豎起第三根手指,目光陡然銳利,";玄德需親筆立誓,若有一日曹孟德率軍來犯,青州當出兵相助。";
糜竺鄭重記下,起身長揖:";竺必一字不差轉達玄德公。";
糜竺抬頭看向陶謙,陶謙那雙昏黃的眼睛裏竟然閃過一絲精明。糜竺忽然感到渾身發冷,眼前這位年高的老州牧,不隻是百姓之中流傳的那般仁德。
雨水順著屋簷嘩嘩流下,在石階上濺起一片水花。糜竺的衣袍下擺已被打濕,涼意順著小腿爬上來,卻比不上他心頭泛起的寒意。他忽然想起,陶謙當年也隨皇甫嵩征討過西涼叛變的北宮伯玉,也隨張溫征討過韓遂、邊章。
";子仲可是覺得老夫太過苛刻?";陶謙的聲音忽然響起,驚得糜竺手中毛筆一顫,一滴墨汁落在絹帛上,迅速暈開成一片烏雲形狀。
糜竺急忙放下筆,躬身道:";竺不敢。陶公所慮周全,皆是為徐州百姓著想。";
窗外一道閃電劈過,照亮了陶謙溝壑縱橫的臉。那一瞬間,糜竺仿佛看見了一條盤踞多年的老龍,雖已垂暮,鱗爪卻仍鋒利。
陳登適時插話:";使君,若劉玄德不應這三條……那時候又該如何?還請陶公示下。";
陶謙看完書信,將絹帛緩緩卷起,置於案幾之上。堂內一時寂靜無聲,唯有窗外風吹竹葉的沙沙聲隱約可聞。
糜竺見陶謙沉默良久,忍不住輕聲問道:";陶公以為如何?";
陶謙長歎一聲,手指輕撫過書信:";老夫雖與玄德見麵不多,但知此人心性。";他抬頭望向窗外,目光悠遠,";袁公路既代漢稱帝,玄德必然要發兵攻打。若去南陽,則必走徐州。老夫已有預料。";
陳登在一旁微微傾身:";使君明鑒。劉玄德此舉雖為討逆,但數萬大軍過境,終究...";
陶謙抬手止住陳登的話頭,轉向糜竺:";子仲,你與玄德相交日久,以你之見,此人可信否?";
糜竺正襟危坐,肅然道:";竺敢以性命擔保,玄德公乃仁義之人。此番借道,確為討逆大義,絕非別有用心。竺親眼所見,青州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青徐之地,上至公卿,下至百姓,誰不念劉玄德的好?且玄德公已命人備足糧草,不需徐州供給分毫。";
陶謙微微頷首,又問道:";他此番出兵,兵力幾何?";
";此青州軍務機密,竺不能得知。丹我預料,隻怕少也有數萬,定皆百戰之師。";糜竺如實相告。
陳登聞言眉頭微皺:";數萬大軍...若盡數入徐,恐州中人心惶惶。";
陶謙卻忽然輕笑一聲:";元龍多慮了。";他站起身來,略顯佝僂的背影在堂中緩緩踱步,";劉玄德若真有歹意,早在去歲便可不攻袁紹,而南麵直下取我徐州。劉玄德仁德布於四海,不會行假途滅虢之計。";
他停在窗前,望著庭院中一株老梅:";此人心懷漢室,重信守諾。老夫信他。";
糜竺眼中閃過喜色:";如此說來,陶公是應允了?";
陶謙輕笑。
“子仲還是想差了。玄德信中說得明白,要過徐州尋潁川曹孟德會合南下。然而徐州潁川之間,尚有沛國作隔。今劉玄德發大兵南下,走徐州進豫州,必先攻沛國進而與曹孟德會合。如此一來,曹孟德便控豫州大半地界,亦與我徐州接壤。”
他說到此處,手指蘸了茶水,在案幾上畫出一道曲折線路:";沛國若下,曹氏便如一把尖刀抵在我徐州腰腹。子仲以為,玄德當真隻為討逆?";
糜竺聞言色變,衣袖不慎掃翻茶盞。茶水在案幾上漫開,模糊了陶謙方才所畫的地形。
陳登急忙起身:";使君明見。劉玄德此舉,恐是欲借討逆之名,行兼並之實。青州軍若與曹軍合勢,則徐州危矣!";
陶謙卻忽然劇烈咳嗽起來,蒼老的手緊緊抓住案幾邊緣。待喘息稍定,他望著窗外漸沉的暮色,幽幽道:";老夫這把年紀,本不該再計較這些。但徐州百十萬百姓…";話音戛然而止,他轉頭凝視糜竺,";此計若成,曹孟德據豫州,必虎視我徐州境界。劉玄德恐怕並無此心。而他族弟劉德然,卻有名的善算謀劃。此計除劉德然之外,玄德麾下——那些個謀臣,也是有名的智者。";
堂外忽然風起,吹得窗欞格格作響。一片葉隨風卷入,正落在陶謙方才畫過的水痕上。
糜竺臉色霎時變得煞白,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手指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袖,指節因用力而發青。此事本是他擅自向劉備提議借道徐州,雖得劉備書信為憑,卻未曾向陶謙言明其中關節。若真如陶謙所言此計暗藏兼並之禍,自己豈不是成了引狼入室的徐州的罪人?
案幾上茶水漫漶,那片葉沾了水漬,如同他此刻被冷汗浸透的後背。糜竺喉頭滾動,聲音幹澀得幾乎不似自己:";那…陶公的意思是…?";
窗外驚雷炸響,暴雨驟然而至。雨點劈啪打在窗紙上,像千萬根銀針紮在糜竺心頭。他看見陳登的目光,聽見自己劇烈的心跳聲震耳欲聾。
堂內燭火忽明忽暗,將陶謙的身影拉得老長。老州牧緩緩轉身,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銳利。
“他的那些謀士幹的出來,但劉玄德未必幹的出來。看在玄德的麵子上,老夫以為可。”
";但有三件事,需劉玄德親口應承,我方借道。";
";請陶公示下。";
陶謙豎起一根手指:";其一,大軍過境,需分批次而行,每批不得超過五千人,間隔三日。以免驚擾百姓。";
";其二,";他又豎起第二根手指,";需留重要將領為質,直至全軍安全過境。老夫不要別人,隻要青州軍此行之主帥。哪怕是劉玄德親自帶兵,也要他在郯縣城內住上一月再說!";
糜竺聞言筆鋒一頓,略顯為難。
不等糜竺開口,陶謙便已說出第三條:";其三,";他豎起第三根手指,目光陡然銳利,";玄德需親筆立誓,若有一日曹孟德率軍來犯,青州當出兵相助。";
糜竺鄭重記下,起身長揖:";竺必一字不差轉達玄德公。";
糜竺抬頭看向陶謙,陶謙那雙昏黃的眼睛裏竟然閃過一絲精明。糜竺忽然感到渾身發冷,眼前這位年高的老州牧,不隻是百姓之中流傳的那般仁德。
雨水順著屋簷嘩嘩流下,在石階上濺起一片水花。糜竺的衣袍下擺已被打濕,涼意順著小腿爬上來,卻比不上他心頭泛起的寒意。他忽然想起,陶謙當年也隨皇甫嵩征討過西涼叛變的北宮伯玉,也隨張溫征討過韓遂、邊章。
";子仲可是覺得老夫太過苛刻?";陶謙的聲音忽然響起,驚得糜竺手中毛筆一顫,一滴墨汁落在絹帛上,迅速暈開成一片烏雲形狀。
糜竺急忙放下筆,躬身道:";竺不敢。陶公所慮周全,皆是為徐州百姓著想。";
窗外一道閃電劈過,照亮了陶謙溝壑縱橫的臉。那一瞬間,糜竺仿佛看見了一條盤踞多年的老龍,雖已垂暮,鱗爪卻仍鋒利。
陳登適時插話:";使君,若劉玄德不應這三條……那時候又該如何?還請陶公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