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諸葛亮終至江東,趙子龍護送赴宴
三國:劉備輔翼,助他再造大漢 作者:耳機喜歡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月,江東春意正濃。
吳縣城外十裏長亭處,幾株垂柳隨風輕擺,嫩綠的新芽在陽光下閃爍著生命的光彩。一隊人馬靜候在亭外,為首的三人格外引人注目。
左邊一人身著儒衫,麵容溫潤如玉,眉宇間卻隱含憂思,正是孫堅帳下主簿諸葛瑾。他不住地向北張望,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
\"子瑜,你這一早上已經問了七次時辰了。\"中間那位英姿勃發的青年笑道,他身披赤色戰袍,正是人稱小霸王的孫策,\"你那弟弟究竟有何等能耐,能讓劉玄德派十歲孩童為正使?\"
右側的白衣少年周瑜輕搖羽扇,眼中閃爍著光芒:\"伯符豈能不知?琅琊諸葛氏乃名門望族。我聽聞這諸葛孔明雖年幼,卻已博覽群書,更被劉玄德之弟劉德然收為徒弟。\"
“當年子瑜與諸葛孔明在臨淄,劉德然將此子比春秋戰國時管仲、樂毅二位大賢。”
“哦?”孫策聞言更是奇異,“管仲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昌國君率聯軍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皆非常人。子瑜之弟孔明,真有如此之能耐?”
諸葛瑾正要迴答,忽見官道盡頭塵土飛揚。一隊人馬緩緩而來,當先兩麵大旗獵獵作響,一書\"漢\"字,一書\"劉\"字。隊伍中央,一匹白馬上坐著個身形瘦小的少年,身披使節服飾,頭戴進賢冠,稚嫩的麵容卻透著超乎年齡的沉穩。
\"來了!\"諸葛瑾不由自主地向前邁了兩步,又強自鎮定地停下。
隊伍漸近,那少年使節身側是一位銀甲白袍的將軍,麵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常山趙子龍。他警惕地掃視四周,右手始終不離槍柄。
\"停!\"少年使節舉手示意,聲音雖稚嫩卻清亮有力。隊伍應聲而止,顯示出嚴明的紀律。
諸葛亮翻身下馬,動作雖不如成人利落,卻自有一番氣度。他整了整衣冠,向前三步,拱手行禮:\"漢上柱國、驃騎大將軍、安漢侯、青州牧劉玄德劉使君帳下,正使諸葛亮,奉令出使吳郡,見過各位。\"
諸葛瑾再也按捺不住,快步上前:\"孔明!\"
諸葛亮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隨即恢複使節應有的莊重:\"兄長別來無恙。\"但微微顫抖的嘴角泄露了他內心的激動。
孫策與周瑜交換了一個驚訝的眼神——這少年使節言行舉止,哪裏像個十歲孩童?
\"諸葛小先生遠道而來,辛苦了。\"孫策上前,豪爽地笑道,\"家父已在府中設宴,為使者接風洗塵。\"
諸葛亮不卑不亢:\"孫將軍客氣了。亮奉劉使君之命,特來與孫揚州共商抗曹大計。\"他轉向周瑜,眼中閃過一絲慧黠,\"這位想必就是有''周郎''美譽的公瑾兄吧?聞聽兄台精通音律,亮雖不才,也曾譜過幾首小調,改日還請指教。\"
孫策聞言,對這位少年使節更添幾分好奇。他注意到諸葛亮雖年幼,言談舉止卻滴水不漏,那雙清澈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
\"子龍將軍,\"孫策轉向趙雲,\"久聞常山趙子龍一身是膽,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趙雲抱拳還禮:\"孫將軍過獎。雲奉命護衛孔明先生,職責所在。\"
諸葛瑾此時已走到弟弟身邊,輕聲道:\"孔明,你長高了。\"簡單一句話,卻飽含兄長對幼弟的牽掛。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溫暖,低聲道:\"兄長在江東可好?母親很是掛念。\"
“為兄很好。孫文台將軍以及伯符、公瑾,皆對為兄不錯。”
行至城門處,諸葛亮忽然駐足,仰望著高大的城牆,輕聲道:\"金城湯池,固若金湯。孫揚州治下,果然非同凡響。\"
諸葛瑾注意到弟弟眼中閃過的深思,心中暗驚——這哪裏是一個十歲孩童應有的眼神?他忽然意識到,弟弟此次出使,恐怕另有深意。
入城途中,諸葛亮與周瑜談詩論曲,與孫策論及天下大勢,言談間竟絲毫不落下風。趙雲護衛在側,眼中滿是欣慰——這位他一路護送的少年,果然非同尋常。
眾人穿過繁華街市,馬蹄踏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兩旁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行人紛紛駐足觀望這支特別的使團隊伍。
\"諸葛小先生,趙將軍,\"孫策勒馬停在一座雅致的院落前,\"此間館驛已命人收拾妥當,二位舟車勞頓,可先稍事休整。\"
諸葛亮抬眼望去,隻見兩側翠竹掩映,環境頗為幽靜。他翻身下馬,拱手道:\"孫將軍安排周到,亮感激不盡。\"
周瑜含笑補充:\"此院臨近我府,若孔明有何需要,可隨時遣人來尋。\"
諸葛瑾站在弟弟身側,欲言又止。孫策見狀笑道:\"子瑜,你與令弟久別重逢,不如也在此稍作敘談。我與公瑾先去稟報父親。\"
\"多謝伯符。\"諸葛瑾深深一揖。
待孫策、周瑜率親衛離去,趙雲指揮隨從安置行李。諸葛亮這才轉身麵對兄長,眼中終於流露出孩童般的孺慕之情。
諸葛瑾伸手輕撫弟弟的發冠,聲音微顫:\"孔明,你……怎會如此年幼便出使江東?\"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低聲道:“此事說來話長。主公與我師待我恩重如山,此番出使,實有要事相商。”
院中老仆上前奉茶,兄弟二人便在庭前石凳上坐下。趙雲安置妥當後,識趣地退至遠處警戒。
遠處傳來更鼓聲,諸葛瑾起身:\"時候不早,我該去府衙複命了。晚間宴席上,你…\"
\"兄長放心。\"諸葛亮目光清澈而堅定,\"小弟自有分寸。\"
就在此時,一隊侍從捧著嶄新的衣冠而來。為首者躬身道:\"奉周都督之命,特為諸葛先生備下禮服。\"
展開看時,竟是一套按諸葛亮身形特製的使節朝服,針腳細密,紋飾精美。更令人稱奇的是,連玉帶、發冠等配飾都一應俱全,尺寸分毫不差。
趙雲不禁感歎:\"周公瑾果然心細如發。\"
諸葛亮撫過衣袍上精致的雲紋,輕聲道:\"周郎雅量,亮記下了。\"
待諸葛瑾離去,諸葛亮站在庭中仰望江東的天空。暮色漸沉,幾顆星辰已隱約可見。他忽然問道:\"子龍將軍,你看這吳郡氣象如何?\"
趙雲按劍而立:\"城池堅固,民心安定,孫氏根基已深。\"
諸葛亮微微頷首,稚嫩的聲音卻帶著超然的洞見:\"是啊,如此根基……豈能輕易動搖。\"
夜幕完全降臨時,孫策派來的儀仗已至門外。燈火通明的車駕前,諸葛亮一襲新衣,雖身形尚小,卻自有一番氣度。趙雲銀甲白袍,持槍護衛在側。
\"請使者登車。\"侍從恭敬行禮。
車輪碾過青石板路,向著吳侯府邸緩緩而行。街巷兩側,好奇的百姓竊竊私語——誰都不曾想到,那位名震中原的劉皇叔,竟會派一個孩童作為使者。
夜風吹過,掀開車簾一角,露出諸葛亮沉靜的側臉。那雙清澈的眼眸中,仿佛已映照出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
吳縣城外十裏長亭處,幾株垂柳隨風輕擺,嫩綠的新芽在陽光下閃爍著生命的光彩。一隊人馬靜候在亭外,為首的三人格外引人注目。
左邊一人身著儒衫,麵容溫潤如玉,眉宇間卻隱含憂思,正是孫堅帳下主簿諸葛瑾。他不住地向北張望,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玉佩。
\"子瑜,你這一早上已經問了七次時辰了。\"中間那位英姿勃發的青年笑道,他身披赤色戰袍,正是人稱小霸王的孫策,\"你那弟弟究竟有何等能耐,能讓劉玄德派十歲孩童為正使?\"
右側的白衣少年周瑜輕搖羽扇,眼中閃爍著光芒:\"伯符豈能不知?琅琊諸葛氏乃名門望族。我聽聞這諸葛孔明雖年幼,卻已博覽群書,更被劉玄德之弟劉德然收為徒弟。\"
“當年子瑜與諸葛孔明在臨淄,劉德然將此子比春秋戰國時管仲、樂毅二位大賢。”
“哦?”孫策聞言更是奇異,“管仲助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昌國君率聯軍下齊七十餘城,此二人皆非常人。子瑜之弟孔明,真有如此之能耐?”
諸葛瑾正要迴答,忽見官道盡頭塵土飛揚。一隊人馬緩緩而來,當先兩麵大旗獵獵作響,一書\"漢\"字,一書\"劉\"字。隊伍中央,一匹白馬上坐著個身形瘦小的少年,身披使節服飾,頭戴進賢冠,稚嫩的麵容卻透著超乎年齡的沉穩。
\"來了!\"諸葛瑾不由自主地向前邁了兩步,又強自鎮定地停下。
隊伍漸近,那少年使節身側是一位銀甲白袍的將軍,麵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常山趙子龍。他警惕地掃視四周,右手始終不離槍柄。
\"停!\"少年使節舉手示意,聲音雖稚嫩卻清亮有力。隊伍應聲而止,顯示出嚴明的紀律。
諸葛亮翻身下馬,動作雖不如成人利落,卻自有一番氣度。他整了整衣冠,向前三步,拱手行禮:\"漢上柱國、驃騎大將軍、安漢侯、青州牧劉玄德劉使君帳下,正使諸葛亮,奉令出使吳郡,見過各位。\"
諸葛瑾再也按捺不住,快步上前:\"孔明!\"
諸葛亮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隨即恢複使節應有的莊重:\"兄長別來無恙。\"但微微顫抖的嘴角泄露了他內心的激動。
孫策與周瑜交換了一個驚訝的眼神——這少年使節言行舉止,哪裏像個十歲孩童?
\"諸葛小先生遠道而來,辛苦了。\"孫策上前,豪爽地笑道,\"家父已在府中設宴,為使者接風洗塵。\"
諸葛亮不卑不亢:\"孫將軍客氣了。亮奉劉使君之命,特來與孫揚州共商抗曹大計。\"他轉向周瑜,眼中閃過一絲慧黠,\"這位想必就是有''周郎''美譽的公瑾兄吧?聞聽兄台精通音律,亮雖不才,也曾譜過幾首小調,改日還請指教。\"
孫策聞言,對這位少年使節更添幾分好奇。他注意到諸葛亮雖年幼,言談舉止卻滴水不漏,那雙清澈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
\"子龍將軍,\"孫策轉向趙雲,\"久聞常山趙子龍一身是膽,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趙雲抱拳還禮:\"孫將軍過獎。雲奉命護衛孔明先生,職責所在。\"
諸葛瑾此時已走到弟弟身邊,輕聲道:\"孔明,你長高了。\"簡單一句話,卻飽含兄長對幼弟的牽掛。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溫暖,低聲道:\"兄長在江東可好?母親很是掛念。\"
“為兄很好。孫文台將軍以及伯符、公瑾,皆對為兄不錯。”
行至城門處,諸葛亮忽然駐足,仰望著高大的城牆,輕聲道:\"金城湯池,固若金湯。孫揚州治下,果然非同凡響。\"
諸葛瑾注意到弟弟眼中閃過的深思,心中暗驚——這哪裏是一個十歲孩童應有的眼神?他忽然意識到,弟弟此次出使,恐怕另有深意。
入城途中,諸葛亮與周瑜談詩論曲,與孫策論及天下大勢,言談間竟絲毫不落下風。趙雲護衛在側,眼中滿是欣慰——這位他一路護送的少年,果然非同尋常。
眾人穿過繁華街市,馬蹄踏在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兩旁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行人紛紛駐足觀望這支特別的使團隊伍。
\"諸葛小先生,趙將軍,\"孫策勒馬停在一座雅致的院落前,\"此間館驛已命人收拾妥當,二位舟車勞頓,可先稍事休整。\"
諸葛亮抬眼望去,隻見兩側翠竹掩映,環境頗為幽靜。他翻身下馬,拱手道:\"孫將軍安排周到,亮感激不盡。\"
周瑜含笑補充:\"此院臨近我府,若孔明有何需要,可隨時遣人來尋。\"
諸葛瑾站在弟弟身側,欲言又止。孫策見狀笑道:\"子瑜,你與令弟久別重逢,不如也在此稍作敘談。我與公瑾先去稟報父親。\"
\"多謝伯符。\"諸葛瑾深深一揖。
待孫策、周瑜率親衛離去,趙雲指揮隨從安置行李。諸葛亮這才轉身麵對兄長,眼中終於流露出孩童般的孺慕之情。
諸葛瑾伸手輕撫弟弟的發冠,聲音微顫:\"孔明,你……怎會如此年幼便出使江東?\"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低聲道:“此事說來話長。主公與我師待我恩重如山,此番出使,實有要事相商。”
院中老仆上前奉茶,兄弟二人便在庭前石凳上坐下。趙雲安置妥當後,識趣地退至遠處警戒。
遠處傳來更鼓聲,諸葛瑾起身:\"時候不早,我該去府衙複命了。晚間宴席上,你…\"
\"兄長放心。\"諸葛亮目光清澈而堅定,\"小弟自有分寸。\"
就在此時,一隊侍從捧著嶄新的衣冠而來。為首者躬身道:\"奉周都督之命,特為諸葛先生備下禮服。\"
展開看時,竟是一套按諸葛亮身形特製的使節朝服,針腳細密,紋飾精美。更令人稱奇的是,連玉帶、發冠等配飾都一應俱全,尺寸分毫不差。
趙雲不禁感歎:\"周公瑾果然心細如發。\"
諸葛亮撫過衣袍上精致的雲紋,輕聲道:\"周郎雅量,亮記下了。\"
待諸葛瑾離去,諸葛亮站在庭中仰望江東的天空。暮色漸沉,幾顆星辰已隱約可見。他忽然問道:\"子龍將軍,你看這吳郡氣象如何?\"
趙雲按劍而立:\"城池堅固,民心安定,孫氏根基已深。\"
諸葛亮微微頷首,稚嫩的聲音卻帶著超然的洞見:\"是啊,如此根基……豈能輕易動搖。\"
夜幕完全降臨時,孫策派來的儀仗已至門外。燈火通明的車駕前,諸葛亮一襲新衣,雖身形尚小,卻自有一番氣度。趙雲銀甲白袍,持槍護衛在側。
\"請使者登車。\"侍從恭敬行禮。
車輪碾過青石板路,向著吳侯府邸緩緩而行。街巷兩側,好奇的百姓竊竊私語——誰都不曾想到,那位名震中原的劉皇叔,竟會派一個孩童作為使者。
夜風吹過,掀開車簾一角,露出諸葛亮沉靜的側臉。那雙清澈的眼眸中,仿佛已映照出即將到來的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