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知青
盜墓:天道祂腦子有疾 作者:半盞青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百川在焦心的等待中,等來了知青下鄉。
看著人群中那兩個把自己往邋遢打扮的小子,張百川拎起小板凳,哆哆哆的杵著拐杖掉頭就走。
張百川現在很想找人打一架,心火不平。
以及待到夜黑風高找人聯手給張不遜套個麻袋,張餘山那個小子應該會幫把手的。
跟在牛車後卸行李的下鄉知青,看著冷著張臉拄拐就走的老鄉,彼此對視臉上多了幾分無措,他們不會剛來就犯了忌諱招了老鄉不喜吧?
“沒事,一個個別幹杵著了,趕快卸行李。”曲大隊長揮揮手招唿著惴惴不安的小年輕們動作起來,愛憐的摸摸村裏老夥計的牛角,讓人趕快把自己的東西拿下來給老黃牛減重。
“張老頭就這麽個扭性子,你們不用往心裏去,日後要是有什麽頭疼腦熱的可以去山上找他看病,張老頭的醫術不錯,比去縣醫院省錢多了。”
曲大隊長提點了一句,都是城裏嬌嬌的小娃娃,手裏麵縱使有幾個錢,這下鄉後日子可不比城裏,不省著點以後的日子可不好過。
當然人家要是不領情,更相信縣醫院,手裏的錢票多,那就去唄,縣城離得遠,借一趟牛車村裏還能再賺點。
“曉得了,多謝曲大隊長。”
“謝謝曲大隊長。”
“……”
知青們聲音嘈雜的和大隊長道謝,都是高勝雲仔細扒拉出來的,性格踏實肯幹知好賴,還真沒什麽性格奇葩的跳出來找存在感。
“阿楊!阿楊!叫你家五小子出來,把人帶去南邊的知青點,都收拾出來了吧?”
“唉,曲叔你就放心吧,大家都給修理好了,保證不漏雨不漏風。”刮了個光腦殼的瘦小子從院子裏跑出來,七八歲的年紀,黑黑瘦瘦的身上套了個無袖的布褂子,下身一條褪色毛邊的藍褲子,赤著一雙比膚色更黑的腳踩在發燙的土地上。
“你們就是新來的知青吧,跟我來,我帶你們去安置。曲叔,牛棚那邊已經備好新鮮的草料,你快帶大黃去歇歇,剩下的交給我就成。”五小子眼睛亮晶晶的給新來的城裏人帶路,看著人都背好自己的行李後,給他們指了指自己家的位置。
“我是白阿楊家的小五,離金榆樹最近的這戶就是我家,農閑時家裏也接些木工活,你們安置下來後缺什麽可以來我家看看,一些小的修修補補什麽的也可以找我,我手藝差點沒老爹好看,但我比我爹便宜。”
“去你們知青點,有兩條道,小路近些但不好走,路窄而且一下雨就和踩泥塘裏似的粘腳,你們這大小包袱的,我帶你們從大路走,迴來時有想認路的可以和我走個小道試試。”
五小子光著兩隻腳走的輕快,時不時還幫人托一下快要滑落的行李。
一個有別於村寨土掌房的,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出現在下鄉知青的眼前,院子不大院牆也有些破舊斷頹,但也令人眼前一亮,比起村子裏層層疊疊集中連片的土掌房,這樣更有漢家風格的獨立院子更讓他們喜歡。
“曲叔找人給你們把屋子隔成了小間,廚房有一個公用的,西側是個旱廁。木柴和糧食你們可以先去大隊領一份,介於你們是村裏來的第一波知青,柴火幫你們備了三天的,之後就要自己去打了,口糧年底從工分裏扣。”
知青們驚喜不已,沒曾想到這金榆樹生產大隊的大隊長這麽細心周到,竟然給他們備了單間。
雖然以後知青多了可能得兩三個人合住,但怎麽也比七八個人一間的大通鋪要好,更別說他們還是這麽多年裏的第一波知青,這曲大隊長又不是個愛接收知青的,他們說不準能舒舒服服的獨住好一段時間。
知青們對金榆樹生產大隊和曲大隊長的好感暴漲。
曲大隊長喂好牛,背著手溜溜達達的沿著田坎一路巡視迴了家。
城裏娃子都嬌氣,放到一個屋子指不定怎麽起齷齪呢,分開來省的三天兩頭的給他挑事。
左不過從張老頭那換了兩包涼茶,煮上一大鍋動員動員村民,家家戶戶都有土胚,也不需要多好,你一鍁我一鏟的就把隔牆起來了,新來乍到的娃子活也幹不好,工分少點也正常,一人少記一兩個工分換成粗糧攤到大家的頭上,這賬也就平了。
把知青給安排到南邊的院子,知青與村民保持距離,大家都舒心,不遠不近的也安全。
知青不挑事,村民不鬧事,和和樂樂的,明年沒準還能掙個文明大隊的稱號,把隔壁那個鬧鬧騰騰的仇家給壓上一頭。
曲大隊長越想越美,對自己辦的這事滿意極了。
……
夕陽未下,張百川靠在院門口愛搭不理的瞅著上門的兩個男知青,陰陽怪氣:“喲,這天都快黑了,不知董為民和董愛業知青找上門來是要幹什麽呀?”
“董姓可是個大姓,為民、愛業也真是好名字。”
“兩位知青身康體健的,可用不著找我一個瘸腿的老頭子看病。”
兩個化名董為民、董愛業偽裝成知青入村的張家人對視一眼,不知道張百川這人吃錯了什麽藥。
兩人不理他話中的抱怨,隻從懷裏掏出密信來給他:“族長找到了,張不遜帶人去了巴乃,召你也過去。”
“嗬~!他又管不到我,他說去我就得去嗎……”
張百川現在主打一個看誰都不順眼聽啥都想抬杠。
打開密信和口信相互印證,張百川倏的站直身體,眼中躍出明亮的光彩。
“行了,我知道了,你們趕快下山,看好寨子。”張百川從門口摸出兩包早就配好的涼茶,塞給兩個假知青,就關門趕人。
“張平平,收拾收拾東西,我們也出趟遠門……”
……
董為民和董愛業提著涼茶包從山上下來,正好遇上背著柴火往家走的五小子。
“兩位董知青,這是上哪去了啊?”五小子偏著頭,目光炯炯的看著在外邊晃蕩的城裏人。
“一路顛簸心火旺盛,我們結伴上山去找張大夫撿了兩包涼茶去火,也算是提前認認門。”董為民好脾氣的笑了笑,提了提手上的涼茶包。
董愛業看了看五小子身上的柴火,“也順道撿點兒柴火,就是一路上都沒怎麽看見。”
“張老爺子的涼茶最是去火味道又好,你們喝一次一定會喜歡的。”五小子得意的顛了顛自己背上的柴火,“你們走的那條道的柴火早就被人撿完了,想要柴火你們得往別處走走,不過別進深山,最好還是白天和村裏人搭伴入山比較安全。”
“天要黑了,董知青們還是快些迴去比較好,村裏天黑不出門。”
五小子衝兩人笑了笑,背著柴火腳步飛快的走遠了。
董為民和董愛業也默契的加快了腳步,有張家人住在這兒,他們當然知道這個天黑不出門是什麽意思。
“快快快,兩位董大哥迴來了,我們趕緊把鍋給掀開,飯都端出來。”
“鍋底再添點水,把涼茶給煮上。”
……
“欸,這吃完飯美滋滋的喝上一碗涼茶,這日子比家裏都舒坦。”
“可不是嘛,我在家裏就窩在客廳擺了一張折疊床,可沒這單間寬敞。”
“我們這是抽到好地方了,聽說隔壁響應號召,大量接收知青七八個人擠一間屋子呢。”
“行了行了,大隊長照顧我們,我們也得知趣,好好休息,早早緩過勁來跟著上工,跟著好好學別讓村民們看不上。”
“這還用你說啊,我看大家都不是嬌生慣養不知事的,誰好意思白白承了人家的好意還挑三揀四的。”女知青白了對方一眼,她也覺得自己運氣好,這一屋子知青都沒什麽尖酸挑事的人,對下鄉的日子不由得多了幾分期待。
她能吃苦能幹活,但可不想再陷入亂七八糟的糾紛裏。
“你這話倒是說的直白,不過大家看起來確實都是會做活計的。”男知青笑嗬嗬的伸出自己磨出繭子的手,大家也一一伸出來,手上或厚或薄都有著繭子。
“唉~?這麽一比,董愛業同誌倒是我們這些人裏最白的一個了。”
知青們笑笑鬧鬧,一路顛簸的疲乏都散去不少,端著滿滿一碗涼茶共同舉杯。
“接受挑戰,服務人民,共建農村!”
“接受挑戰,服務人民,共建農村!”
“接受挑戰,服務人民,共建農村!”
“……”
大家一起喊著口感,年輕人心懷熱血,笑容爽朗。
夜色深深,星子點點,燈火一一暗下,鼾聲此起彼伏。
看著人群中那兩個把自己往邋遢打扮的小子,張百川拎起小板凳,哆哆哆的杵著拐杖掉頭就走。
張百川現在很想找人打一架,心火不平。
以及待到夜黑風高找人聯手給張不遜套個麻袋,張餘山那個小子應該會幫把手的。
跟在牛車後卸行李的下鄉知青,看著冷著張臉拄拐就走的老鄉,彼此對視臉上多了幾分無措,他們不會剛來就犯了忌諱招了老鄉不喜吧?
“沒事,一個個別幹杵著了,趕快卸行李。”曲大隊長揮揮手招唿著惴惴不安的小年輕們動作起來,愛憐的摸摸村裏老夥計的牛角,讓人趕快把自己的東西拿下來給老黃牛減重。
“張老頭就這麽個扭性子,你們不用往心裏去,日後要是有什麽頭疼腦熱的可以去山上找他看病,張老頭的醫術不錯,比去縣醫院省錢多了。”
曲大隊長提點了一句,都是城裏嬌嬌的小娃娃,手裏麵縱使有幾個錢,這下鄉後日子可不比城裏,不省著點以後的日子可不好過。
當然人家要是不領情,更相信縣醫院,手裏的錢票多,那就去唄,縣城離得遠,借一趟牛車村裏還能再賺點。
“曉得了,多謝曲大隊長。”
“謝謝曲大隊長。”
“……”
知青們聲音嘈雜的和大隊長道謝,都是高勝雲仔細扒拉出來的,性格踏實肯幹知好賴,還真沒什麽性格奇葩的跳出來找存在感。
“阿楊!阿楊!叫你家五小子出來,把人帶去南邊的知青點,都收拾出來了吧?”
“唉,曲叔你就放心吧,大家都給修理好了,保證不漏雨不漏風。”刮了個光腦殼的瘦小子從院子裏跑出來,七八歲的年紀,黑黑瘦瘦的身上套了個無袖的布褂子,下身一條褪色毛邊的藍褲子,赤著一雙比膚色更黑的腳踩在發燙的土地上。
“你們就是新來的知青吧,跟我來,我帶你們去安置。曲叔,牛棚那邊已經備好新鮮的草料,你快帶大黃去歇歇,剩下的交給我就成。”五小子眼睛亮晶晶的給新來的城裏人帶路,看著人都背好自己的行李後,給他們指了指自己家的位置。
“我是白阿楊家的小五,離金榆樹最近的這戶就是我家,農閑時家裏也接些木工活,你們安置下來後缺什麽可以來我家看看,一些小的修修補補什麽的也可以找我,我手藝差點沒老爹好看,但我比我爹便宜。”
“去你們知青點,有兩條道,小路近些但不好走,路窄而且一下雨就和踩泥塘裏似的粘腳,你們這大小包袱的,我帶你們從大路走,迴來時有想認路的可以和我走個小道試試。”
五小子光著兩隻腳走的輕快,時不時還幫人托一下快要滑落的行李。
一個有別於村寨土掌房的,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出現在下鄉知青的眼前,院子不大院牆也有些破舊斷頹,但也令人眼前一亮,比起村子裏層層疊疊集中連片的土掌房,這樣更有漢家風格的獨立院子更讓他們喜歡。
“曲叔找人給你們把屋子隔成了小間,廚房有一個公用的,西側是個旱廁。木柴和糧食你們可以先去大隊領一份,介於你們是村裏來的第一波知青,柴火幫你們備了三天的,之後就要自己去打了,口糧年底從工分裏扣。”
知青們驚喜不已,沒曾想到這金榆樹生產大隊的大隊長這麽細心周到,竟然給他們備了單間。
雖然以後知青多了可能得兩三個人合住,但怎麽也比七八個人一間的大通鋪要好,更別說他們還是這麽多年裏的第一波知青,這曲大隊長又不是個愛接收知青的,他們說不準能舒舒服服的獨住好一段時間。
知青們對金榆樹生產大隊和曲大隊長的好感暴漲。
曲大隊長喂好牛,背著手溜溜達達的沿著田坎一路巡視迴了家。
城裏娃子都嬌氣,放到一個屋子指不定怎麽起齷齪呢,分開來省的三天兩頭的給他挑事。
左不過從張老頭那換了兩包涼茶,煮上一大鍋動員動員村民,家家戶戶都有土胚,也不需要多好,你一鍁我一鏟的就把隔牆起來了,新來乍到的娃子活也幹不好,工分少點也正常,一人少記一兩個工分換成粗糧攤到大家的頭上,這賬也就平了。
把知青給安排到南邊的院子,知青與村民保持距離,大家都舒心,不遠不近的也安全。
知青不挑事,村民不鬧事,和和樂樂的,明年沒準還能掙個文明大隊的稱號,把隔壁那個鬧鬧騰騰的仇家給壓上一頭。
曲大隊長越想越美,對自己辦的這事滿意極了。
……
夕陽未下,張百川靠在院門口愛搭不理的瞅著上門的兩個男知青,陰陽怪氣:“喲,這天都快黑了,不知董為民和董愛業知青找上門來是要幹什麽呀?”
“董姓可是個大姓,為民、愛業也真是好名字。”
“兩位知青身康體健的,可用不著找我一個瘸腿的老頭子看病。”
兩個化名董為民、董愛業偽裝成知青入村的張家人對視一眼,不知道張百川這人吃錯了什麽藥。
兩人不理他話中的抱怨,隻從懷裏掏出密信來給他:“族長找到了,張不遜帶人去了巴乃,召你也過去。”
“嗬~!他又管不到我,他說去我就得去嗎……”
張百川現在主打一個看誰都不順眼聽啥都想抬杠。
打開密信和口信相互印證,張百川倏的站直身體,眼中躍出明亮的光彩。
“行了,我知道了,你們趕快下山,看好寨子。”張百川從門口摸出兩包早就配好的涼茶,塞給兩個假知青,就關門趕人。
“張平平,收拾收拾東西,我們也出趟遠門……”
……
董為民和董愛業提著涼茶包從山上下來,正好遇上背著柴火往家走的五小子。
“兩位董知青,這是上哪去了啊?”五小子偏著頭,目光炯炯的看著在外邊晃蕩的城裏人。
“一路顛簸心火旺盛,我們結伴上山去找張大夫撿了兩包涼茶去火,也算是提前認認門。”董為民好脾氣的笑了笑,提了提手上的涼茶包。
董愛業看了看五小子身上的柴火,“也順道撿點兒柴火,就是一路上都沒怎麽看見。”
“張老爺子的涼茶最是去火味道又好,你們喝一次一定會喜歡的。”五小子得意的顛了顛自己背上的柴火,“你們走的那條道的柴火早就被人撿完了,想要柴火你們得往別處走走,不過別進深山,最好還是白天和村裏人搭伴入山比較安全。”
“天要黑了,董知青們還是快些迴去比較好,村裏天黑不出門。”
五小子衝兩人笑了笑,背著柴火腳步飛快的走遠了。
董為民和董愛業也默契的加快了腳步,有張家人住在這兒,他們當然知道這個天黑不出門是什麽意思。
“快快快,兩位董大哥迴來了,我們趕緊把鍋給掀開,飯都端出來。”
“鍋底再添點水,把涼茶給煮上。”
……
“欸,這吃完飯美滋滋的喝上一碗涼茶,這日子比家裏都舒坦。”
“可不是嘛,我在家裏就窩在客廳擺了一張折疊床,可沒這單間寬敞。”
“我們這是抽到好地方了,聽說隔壁響應號召,大量接收知青七八個人擠一間屋子呢。”
“行了行了,大隊長照顧我們,我們也得知趣,好好休息,早早緩過勁來跟著上工,跟著好好學別讓村民們看不上。”
“這還用你說啊,我看大家都不是嬌生慣養不知事的,誰好意思白白承了人家的好意還挑三揀四的。”女知青白了對方一眼,她也覺得自己運氣好,這一屋子知青都沒什麽尖酸挑事的人,對下鄉的日子不由得多了幾分期待。
她能吃苦能幹活,但可不想再陷入亂七八糟的糾紛裏。
“你這話倒是說的直白,不過大家看起來確實都是會做活計的。”男知青笑嗬嗬的伸出自己磨出繭子的手,大家也一一伸出來,手上或厚或薄都有著繭子。
“唉~?這麽一比,董愛業同誌倒是我們這些人裏最白的一個了。”
知青們笑笑鬧鬧,一路顛簸的疲乏都散去不少,端著滿滿一碗涼茶共同舉杯。
“接受挑戰,服務人民,共建農村!”
“接受挑戰,服務人民,共建農村!”
“接受挑戰,服務人民,共建農村!”
“……”
大家一起喊著口感,年輕人心懷熱血,笑容爽朗。
夜色深深,星子點點,燈火一一暗下,鼾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