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地陷之災
看見血條的我,選擇打爆世界 作者:紅豆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枉死獄因外人闖入而戒嚴,天理教眾皆獲得搜尋修羅鬼之令。
搜尋無果後,天理教主認為對方不是有隱藏身形的秘寶,便是從畫皮鬼手中搶了幾張外衣。
為此他從枉死獄第三層抽調了一批有破瘴尋真之能的【35級驅魂巡山犬】放入各層搜尋。
但已經離開的人怎會被搜出,這些行動注定是徒勞無功。
穿過脫離枉死獄第一層後,光線突然變得閃亮溫暖,與天色暗沉的枉死獄迥然不同。
周元向下望去,發現昏沉天色與人間日光涇渭分明,明明緊密相依卻又雙色相隔互不影響。
枉死獄第一層外是頗為罕見的裂穀地形,周遭並非岩石結構,而是兩扇有著斜坡的厚重土山。
等他飛出山體範圍時才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土山,隻有一處深邃寬闊的凹陷坑洞。
其外形類似無水湖泊,占地麵積極大且植被茂密,有碑文如林、墳塚密布。
除此之外還有氣勢宏偉的陵墓屹立,細數之下竟有十餘座之多,內有無甲壯丁駐守,又有民夫維護打掃。
周元化作霞光融入地下,向著那些碑林遊去。
奇怪的是無論是碑林、還是陵墓碑文,皆篆刻亡者的身份職位與一生功過,並無死因記載。
這些人有王侯將相、亦有世家子嗣,其中有享年六七十者,也有存世四五年者。
若是將此地看作風水墓園,有此碑林之景也說得過去。
但這些石碑成色相似、所立時間大約一致,並非新舊林立傳承有序之態。
見此周元大致猜出了什麽,又無法確定,遂潛入那些大陵墓看能否有所發現。
尋了三處陵墓後,他在一名號為蔡丞相蘇戚之墓中有了所得。
他的棺槨與其他陵墓一般無屍骨收斂,唯有腐敗衣物、輔葬冥器。
唯一不同的是,其棺木下以磚石密封了一卷文書,周元隨即操控泥土移棺取書打開查閱。
“蔡,天昌八年,大地開裂隆都墜坑,國朝臣子、京城百姓八十餘萬皆無幸免。
世人言罪帝觸犯天威、為天地不容,方有此地陷之罰。”
“然大蔡正值興盛、諸王兵強馬壯鎮守各地,僅過三年便平定動亂,遷新城再立國都。
為止謠言,諸王與新帝合力大索天下,自各地抓捕世家百姓數十萬之眾,發配隆都舊地修建陵墓。
傷者病者皆拋入地坑不行救治,更立多罪清理流言,舊囚未死又添新囚。”
“如此七年各地百姓再無人敢議地陷之事,亦無人敢思、況記錄真偽乎。
不孝孫兒見各家因言獲罪、因書滅門,心中激憤可以忍耐,卻不敢斷絕史料,令後人不明此事緣由。”
“為此特留文卷一份藏於磚石之中,借阿翁之名存於後世。
孫兒蘇睿頓首,望阿翁泉下有知,代隆京八十萬百姓、七年大索之無計生民,尋幽冥諸神稟告功過。”
“後世之人若見我書,不求盡聽我言,可做假論收錄,多上一份求證史料。”
這份字數不多的文卷,隱藏了不少信息。
如地陷之災到底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被牽連。
諸王能相互合作肅清天下,應當明白一旦坐實天罰之罪,蔡國宗室將死無葬身之地。
當然文書還隱藏了,天理教主安長青因何啟智的信息。
如此多的人墜入枉死獄,加之七年大索天下之事,或許便是他啟智的直接原因。
另外看陵墓外的守備陣容蔡國應當已經亡國,後世王朝多半為了名聲才派遣一些壯丁民夫維護陵墓。
畢竟此地不僅有蔡國宗室之墓,還有隆都百姓的衣冠塚。
無論如何隆都百姓總是無辜的,後世君王若不鏟平這些碑林,便要調配一些民夫進行維護。
看完這份文書後周元將棺木恢複原狀,取出畫皮文士道具改變身形,自地下潛出了陵墓區。
隨後再次化作霞光升空,搜尋周邊有無城鎮。
不多時他便發現了村莊與城鎮的痕跡,先收起亮眼的星辰五德羽衣,再從物品欄取出一件黑袍換上潛入其中。
此時他的外貌為一黑袍中年文士,自然而然的融入了人群之中。
不想未走幾步便在城中見到了通緝文書,其貌與香火化身頗為相似。
上書,石土之妖稻香翁流竄各地劫掠百姓,若有見到當及時稟告府衙,可免諸稅三年。
切記不可武力緝捕,此妖實力不俗,尋常之人難以匹敵。
周元僅看了一眼便知這是天理教主的手筆,否則他從未來過此地,怎會有人隔空通緝他。
這也代表,此地已被天理教主掌控,各地官吏不過是他的下屬。
卻不知他以何法進行統治,畢竟他需要為修羅夜叉之流啟智,總要尋個理由遮掩人口消耗。
為此周元特意尋了一家木匠鋪子定做四把木椅,並在選材時主動挑起談話。
“近期各地安穩,木匠生意應當好做不少,匠師能否給些實惠。”
“先生說笑了,裕代兩國常年與我邳國交戰,近段時間雖無戰事卻隨時可能征兵出戰。
我需多攢些家資留於妻兒,避免被征調為隨軍匠人後無命返鄉,為此實在無法給先生多少實惠。”
“匠師既然也有難處,就當我未提此事。”
或許是見周元豪爽,也或許是匠人拉攏顧客的常用之法,那中年木匠與周元說了很多。
從他口中周元得知,邳國每家每戶皆有兵役名額,五口之家出一壯丁、十口之家需兩青壯。
裕代兩國亦是如此,三國之間多年爭鬥早已變成血海深仇,每過幾年便會戰上一場。
這些年之所以安穩,是因為五年前代國新君即位,裕邳兩國征調數萬將士與大量民夫前去圍城。
具體戰事民間百姓不知,卻知道三國皆損傷不小,為此沉寂了幾年不興兵戈。
從這些信息中周元猜測,當年的蔡國應當被一分為三了。
天理教主為了給下屬啟智方才操控三國不斷爭鬥,好以戰爭之名掩飾人口消耗。
周元猜的不錯,代、裕、邳三國宗室皆被天理教主掌控,他們的密探司亦接到了留意稻香翁之令。
在周元探查枉死獄所通人間之地時,天理教主則頗為頭痛。
“為何找不到那隻修羅鬼,難道他已經離開了。
十二花靈秘境將要開放,七月蓮花靈不可錯過。
不如遣修羅鬼更換兵甲防禦血海懸河,如此我也能外出行事,不必困守於此。”
搜尋無果後,天理教主認為對方不是有隱藏身形的秘寶,便是從畫皮鬼手中搶了幾張外衣。
為此他從枉死獄第三層抽調了一批有破瘴尋真之能的【35級驅魂巡山犬】放入各層搜尋。
但已經離開的人怎會被搜出,這些行動注定是徒勞無功。
穿過脫離枉死獄第一層後,光線突然變得閃亮溫暖,與天色暗沉的枉死獄迥然不同。
周元向下望去,發現昏沉天色與人間日光涇渭分明,明明緊密相依卻又雙色相隔互不影響。
枉死獄第一層外是頗為罕見的裂穀地形,周遭並非岩石結構,而是兩扇有著斜坡的厚重土山。
等他飛出山體範圍時才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土山,隻有一處深邃寬闊的凹陷坑洞。
其外形類似無水湖泊,占地麵積極大且植被茂密,有碑文如林、墳塚密布。
除此之外還有氣勢宏偉的陵墓屹立,細數之下竟有十餘座之多,內有無甲壯丁駐守,又有民夫維護打掃。
周元化作霞光融入地下,向著那些碑林遊去。
奇怪的是無論是碑林、還是陵墓碑文,皆篆刻亡者的身份職位與一生功過,並無死因記載。
這些人有王侯將相、亦有世家子嗣,其中有享年六七十者,也有存世四五年者。
若是將此地看作風水墓園,有此碑林之景也說得過去。
但這些石碑成色相似、所立時間大約一致,並非新舊林立傳承有序之態。
見此周元大致猜出了什麽,又無法確定,遂潛入那些大陵墓看能否有所發現。
尋了三處陵墓後,他在一名號為蔡丞相蘇戚之墓中有了所得。
他的棺槨與其他陵墓一般無屍骨收斂,唯有腐敗衣物、輔葬冥器。
唯一不同的是,其棺木下以磚石密封了一卷文書,周元隨即操控泥土移棺取書打開查閱。
“蔡,天昌八年,大地開裂隆都墜坑,國朝臣子、京城百姓八十餘萬皆無幸免。
世人言罪帝觸犯天威、為天地不容,方有此地陷之罰。”
“然大蔡正值興盛、諸王兵強馬壯鎮守各地,僅過三年便平定動亂,遷新城再立國都。
為止謠言,諸王與新帝合力大索天下,自各地抓捕世家百姓數十萬之眾,發配隆都舊地修建陵墓。
傷者病者皆拋入地坑不行救治,更立多罪清理流言,舊囚未死又添新囚。”
“如此七年各地百姓再無人敢議地陷之事,亦無人敢思、況記錄真偽乎。
不孝孫兒見各家因言獲罪、因書滅門,心中激憤可以忍耐,卻不敢斷絕史料,令後人不明此事緣由。”
“為此特留文卷一份藏於磚石之中,借阿翁之名存於後世。
孫兒蘇睿頓首,望阿翁泉下有知,代隆京八十萬百姓、七年大索之無計生民,尋幽冥諸神稟告功過。”
“後世之人若見我書,不求盡聽我言,可做假論收錄,多上一份求證史料。”
這份字數不多的文卷,隱藏了不少信息。
如地陷之災到底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被牽連。
諸王能相互合作肅清天下,應當明白一旦坐實天罰之罪,蔡國宗室將死無葬身之地。
當然文書還隱藏了,天理教主安長青因何啟智的信息。
如此多的人墜入枉死獄,加之七年大索天下之事,或許便是他啟智的直接原因。
另外看陵墓外的守備陣容蔡國應當已經亡國,後世王朝多半為了名聲才派遣一些壯丁民夫維護陵墓。
畢竟此地不僅有蔡國宗室之墓,還有隆都百姓的衣冠塚。
無論如何隆都百姓總是無辜的,後世君王若不鏟平這些碑林,便要調配一些民夫進行維護。
看完這份文書後周元將棺木恢複原狀,取出畫皮文士道具改變身形,自地下潛出了陵墓區。
隨後再次化作霞光升空,搜尋周邊有無城鎮。
不多時他便發現了村莊與城鎮的痕跡,先收起亮眼的星辰五德羽衣,再從物品欄取出一件黑袍換上潛入其中。
此時他的外貌為一黑袍中年文士,自然而然的融入了人群之中。
不想未走幾步便在城中見到了通緝文書,其貌與香火化身頗為相似。
上書,石土之妖稻香翁流竄各地劫掠百姓,若有見到當及時稟告府衙,可免諸稅三年。
切記不可武力緝捕,此妖實力不俗,尋常之人難以匹敵。
周元僅看了一眼便知這是天理教主的手筆,否則他從未來過此地,怎會有人隔空通緝他。
這也代表,此地已被天理教主掌控,各地官吏不過是他的下屬。
卻不知他以何法進行統治,畢竟他需要為修羅夜叉之流啟智,總要尋個理由遮掩人口消耗。
為此周元特意尋了一家木匠鋪子定做四把木椅,並在選材時主動挑起談話。
“近期各地安穩,木匠生意應當好做不少,匠師能否給些實惠。”
“先生說笑了,裕代兩國常年與我邳國交戰,近段時間雖無戰事卻隨時可能征兵出戰。
我需多攢些家資留於妻兒,避免被征調為隨軍匠人後無命返鄉,為此實在無法給先生多少實惠。”
“匠師既然也有難處,就當我未提此事。”
或許是見周元豪爽,也或許是匠人拉攏顧客的常用之法,那中年木匠與周元說了很多。
從他口中周元得知,邳國每家每戶皆有兵役名額,五口之家出一壯丁、十口之家需兩青壯。
裕代兩國亦是如此,三國之間多年爭鬥早已變成血海深仇,每過幾年便會戰上一場。
這些年之所以安穩,是因為五年前代國新君即位,裕邳兩國征調數萬將士與大量民夫前去圍城。
具體戰事民間百姓不知,卻知道三國皆損傷不小,為此沉寂了幾年不興兵戈。
從這些信息中周元猜測,當年的蔡國應當被一分為三了。
天理教主為了給下屬啟智方才操控三國不斷爭鬥,好以戰爭之名掩飾人口消耗。
周元猜的不錯,代、裕、邳三國宗室皆被天理教主掌控,他們的密探司亦接到了留意稻香翁之令。
在周元探查枉死獄所通人間之地時,天理教主則頗為頭痛。
“為何找不到那隻修羅鬼,難道他已經離開了。
十二花靈秘境將要開放,七月蓮花靈不可錯過。
不如遣修羅鬼更換兵甲防禦血海懸河,如此我也能外出行事,不必困守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