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還沒說完,這群人就直接作鳥獸散了,隻留下孫楊和賈詡幹瞪眼。
接下來,孫楊就和賈詡找了一個有陽光的地方,坐等士卒裝運物資,畢竟拔營是個繁瑣的事情,沒有幾個小時是無法結束的。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整整四個小時,本來是用不了這麽長時間的,主要是中間吃了一頓飯,花了半個小時。
等到士卒把所有的物資全部裝上騾馬,已經日正中天了。
一切準備停當,幾名傳令兵走到孫楊麵前,等待孫楊的命令,孫楊迴頭看了一眼朗陵的營地,腦海裏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任福的樣子,旋即甩甩頭,拋開了這種情緒,轉過頭喊道:“出發”
幾名傳令兵應諾之後,朝大軍的前頭衝了過去,一邊奔馳著,一邊傳達著孫楊的指令。
沒過多久,整個隊伍緩緩的動了起來,然後速度漸漸變快,這種速度保持了一會兒,孫楊就發現了問題,因為前頭的騎兵和輕足的速度有點快,後麵的步卒跟不上了,孫楊急忙派人到前麵讓騎兵和輕足放緩速度。
過了一會兒,傳令兵迴來說了一件讓孫楊哭笑不得的事情,那些剛剛分到馬匹的士卒控製不住戰馬,被戰馬帶著跑,這樣一來,後麵的輕足就跟著跑,結果跑亂套了。
現在孫楊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事情是這樣的,孫楊把從宋朝帶迴來的兩萬匹戰馬分出了一萬匹交給西軍士卒,這樣一來,加上原來的一千多名騎兵,孫楊就有了兩萬一千多名騎兵。
想法挺好,不過事與願違。那些剛學會騎馬的步兵就算有馬鐙的幫助,依舊表現的很糟糕,還不如當初的自己。
行軍的時候,總是會有人從馬上掉下來,腳掛在馬鐙上,被拖行,運氣好點的,擦傷;運氣差點的,直接重傷。
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前軍的呂布忍不住了,跑過來對孫楊說:“一萬騎兵足夠我們縱橫中原,你不要貪多嚼不爛。”
孫楊真得很想對呂布說,自己從來沒想過縱橫中原,自己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要統一全世界。
不過這樣說了,估計會被呂布當成傻瓜。
一個護衛騎馬過來說:“輕足營的雷將軍求見。”
孫楊抬頭看了一眼被擋在遠處的雷薄,道:“讓他過來。”
護衛應諾離開,過了一會兒,雷薄滿頭大汗的跑了過來。
孫楊見他是走著過來的,奇怪的問道:“雷將軍不會是坐騎嗎?”
雷薄慨然道:“薄身為輕足營的統領,理當和士卒一樣。”
孫楊稱讚道:“為士卒表率,這很好,你找我什麽事?”
雷薄問道:“能否發還輕足營的甲胄?”
雷薄說的輕足營,其實就是在汝水岸邊被俘虜的淮南軍,除了孫楊從中挑選了三千多名身體強壯的士卒,編入西軍,補充西軍上次在汝水的損失外。剩餘的五千名淮南戰俘被編入輕足營,輕足營,顧名思義就是跑的快,為什麽跑的快,那是因為他們連身像樣的甲胄都沒有,沒有甲胄在身,自然是無胄一身輕。
對於雷薄的要求,孫楊直接搖頭,他現在對輕足營中的淮南戰俘和雷薄還不是很放心。尤其是輕足營,幾千人不是小數目,搞不好會讓他陰溝裏翻船,所以他給輕足營裏的人的兵器和裝備都是最差的,並讓他們遠離糧草輜重,防止居心叵測的人縱火。
不過孫楊沒有把事情做絕,輕足營吃的東西一點都不差,西軍早上吃豆腐腦和大餅,他們也是豆腐腦和大餅,西軍中午和晚上吃肉喝湯,他們也吃肉喝湯。
雷薄見孫楊沒有答應,有些失望,不過他沒有放棄,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後天,自己天天來,就不信主公不答應。
雷薄想到這裏,心情不再陰鬱,朝孫楊拱拱手就要迴去。
孫楊見雷薄要走,叫住他,問道:“輕足營的人對夥食有什麽看法?”
雷薄聽到孫楊提到夥食,表情舒展道:“大夥都說比起主公這裏的夥食,以前吃的連豬食都不如。”
孫楊點頭道:“那就好,你先迴去吧。”
雷薄拱手告退。
孫楊望了望天上開始偏斜的日頭,心中有些著急,對傳令兵說:“去後軍催促一下,天黑前趕不到陽安縣,我們就隻能露宿野外了。”
傳令兵領命後,心中腹誹,從朗陵到陽安縣足足四十裏,主公這是要人命啊!
不過也沒辦法,上頭一句話,下麵跑斷腿,果然,傳令兵把命令傳到後軍的時候,後軍頓時騷動起來了,後軍的幾名軍官直接找到軍師賈詡,說主公的要求不合理,雖然大部分輜重都在騾、馬、驢、牛的身上,可他們自身的負重也不輕啊,為了應付突發情況,每個人身上都披著幾十斤重的鐵甲,前軍的騎兵和輕兵那種行軍速度,他們能跟上才怪。
在軍官和士卒的要求下,賈詡跑到中軍找孫楊,勸說孫楊把命令改一下。
孫楊也沒想到好好一場行軍,先是騎兵出事故,後是後軍掉鏈子。
最終孫楊在賈詡的勸說下,放緩了行軍速度,這樣一來,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大軍別說陽安縣,就連陽安縣南麵的道亭都沒有趕到。
當大軍在一條小溪邊停了來的時候,一個遊騎縱馬來稟報說:“方圓十裏隻有這一條小溪。”
孫楊朝周圍看了看,很不滿意,這個地方並不是一個安營紮寨的好地方,這裏的森林太大了,綿延幾十裏,到處都是枯草和枯枝,一旦點燃,就是一場空前的火災。
遊騎見孫楊不迴答,追問道:“主公?”
孫楊正要迴答,卻看到不少士卒把帳篷紮在樹林裏,於是指著遠處道:“那是哪個營的人,把他們的營指使叫過來。”
不一會兒,一名八尺的魁梧壯漢走來過來,朝孫楊下拜行禮。
孫楊跟他們寒暄了兩句,就說道:“你們也是老行伍了,怎麽允許士卒把帳篷紮在枯草和枯枝上!”
魁梧壯漢苦著臉道:“迴官家,我們營的將士都是南方人,怕冷,想躲到樹林裏避避風。”
。
接下來,孫楊就和賈詡找了一個有陽光的地方,坐等士卒裝運物資,畢竟拔營是個繁瑣的事情,沒有幾個小時是無法結束的。
沒想到這一等就是整整四個小時,本來是用不了這麽長時間的,主要是中間吃了一頓飯,花了半個小時。
等到士卒把所有的物資全部裝上騾馬,已經日正中天了。
一切準備停當,幾名傳令兵走到孫楊麵前,等待孫楊的命令,孫楊迴頭看了一眼朗陵的營地,腦海裏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任福的樣子,旋即甩甩頭,拋開了這種情緒,轉過頭喊道:“出發”
幾名傳令兵應諾之後,朝大軍的前頭衝了過去,一邊奔馳著,一邊傳達著孫楊的指令。
沒過多久,整個隊伍緩緩的動了起來,然後速度漸漸變快,這種速度保持了一會兒,孫楊就發現了問題,因為前頭的騎兵和輕足的速度有點快,後麵的步卒跟不上了,孫楊急忙派人到前麵讓騎兵和輕足放緩速度。
過了一會兒,傳令兵迴來說了一件讓孫楊哭笑不得的事情,那些剛剛分到馬匹的士卒控製不住戰馬,被戰馬帶著跑,這樣一來,後麵的輕足就跟著跑,結果跑亂套了。
現在孫楊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太異想天開了,事情是這樣的,孫楊把從宋朝帶迴來的兩萬匹戰馬分出了一萬匹交給西軍士卒,這樣一來,加上原來的一千多名騎兵,孫楊就有了兩萬一千多名騎兵。
想法挺好,不過事與願違。那些剛學會騎馬的步兵就算有馬鐙的幫助,依舊表現的很糟糕,還不如當初的自己。
行軍的時候,總是會有人從馬上掉下來,腳掛在馬鐙上,被拖行,運氣好點的,擦傷;運氣差點的,直接重傷。
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前軍的呂布忍不住了,跑過來對孫楊說:“一萬騎兵足夠我們縱橫中原,你不要貪多嚼不爛。”
孫楊真得很想對呂布說,自己從來沒想過縱橫中原,自己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要統一全世界。
不過這樣說了,估計會被呂布當成傻瓜。
一個護衛騎馬過來說:“輕足營的雷將軍求見。”
孫楊抬頭看了一眼被擋在遠處的雷薄,道:“讓他過來。”
護衛應諾離開,過了一會兒,雷薄滿頭大汗的跑了過來。
孫楊見他是走著過來的,奇怪的問道:“雷將軍不會是坐騎嗎?”
雷薄慨然道:“薄身為輕足營的統領,理當和士卒一樣。”
孫楊稱讚道:“為士卒表率,這很好,你找我什麽事?”
雷薄問道:“能否發還輕足營的甲胄?”
雷薄說的輕足營,其實就是在汝水岸邊被俘虜的淮南軍,除了孫楊從中挑選了三千多名身體強壯的士卒,編入西軍,補充西軍上次在汝水的損失外。剩餘的五千名淮南戰俘被編入輕足營,輕足營,顧名思義就是跑的快,為什麽跑的快,那是因為他們連身像樣的甲胄都沒有,沒有甲胄在身,自然是無胄一身輕。
對於雷薄的要求,孫楊直接搖頭,他現在對輕足營中的淮南戰俘和雷薄還不是很放心。尤其是輕足營,幾千人不是小數目,搞不好會讓他陰溝裏翻船,所以他給輕足營裏的人的兵器和裝備都是最差的,並讓他們遠離糧草輜重,防止居心叵測的人縱火。
不過孫楊沒有把事情做絕,輕足營吃的東西一點都不差,西軍早上吃豆腐腦和大餅,他們也是豆腐腦和大餅,西軍中午和晚上吃肉喝湯,他們也吃肉喝湯。
雷薄見孫楊沒有答應,有些失望,不過他沒有放棄,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後天,自己天天來,就不信主公不答應。
雷薄想到這裏,心情不再陰鬱,朝孫楊拱拱手就要迴去。
孫楊見雷薄要走,叫住他,問道:“輕足營的人對夥食有什麽看法?”
雷薄聽到孫楊提到夥食,表情舒展道:“大夥都說比起主公這裏的夥食,以前吃的連豬食都不如。”
孫楊點頭道:“那就好,你先迴去吧。”
雷薄拱手告退。
孫楊望了望天上開始偏斜的日頭,心中有些著急,對傳令兵說:“去後軍催促一下,天黑前趕不到陽安縣,我們就隻能露宿野外了。”
傳令兵領命後,心中腹誹,從朗陵到陽安縣足足四十裏,主公這是要人命啊!
不過也沒辦法,上頭一句話,下麵跑斷腿,果然,傳令兵把命令傳到後軍的時候,後軍頓時騷動起來了,後軍的幾名軍官直接找到軍師賈詡,說主公的要求不合理,雖然大部分輜重都在騾、馬、驢、牛的身上,可他們自身的負重也不輕啊,為了應付突發情況,每個人身上都披著幾十斤重的鐵甲,前軍的騎兵和輕兵那種行軍速度,他們能跟上才怪。
在軍官和士卒的要求下,賈詡跑到中軍找孫楊,勸說孫楊把命令改一下。
孫楊也沒想到好好一場行軍,先是騎兵出事故,後是後軍掉鏈子。
最終孫楊在賈詡的勸說下,放緩了行軍速度,這樣一來,到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大軍別說陽安縣,就連陽安縣南麵的道亭都沒有趕到。
當大軍在一條小溪邊停了來的時候,一個遊騎縱馬來稟報說:“方圓十裏隻有這一條小溪。”
孫楊朝周圍看了看,很不滿意,這個地方並不是一個安營紮寨的好地方,這裏的森林太大了,綿延幾十裏,到處都是枯草和枯枝,一旦點燃,就是一場空前的火災。
遊騎見孫楊不迴答,追問道:“主公?”
孫楊正要迴答,卻看到不少士卒把帳篷紮在樹林裏,於是指著遠處道:“那是哪個營的人,把他們的營指使叫過來。”
不一會兒,一名八尺的魁梧壯漢走來過來,朝孫楊下拜行禮。
孫楊跟他們寒暄了兩句,就說道:“你們也是老行伍了,怎麽允許士卒把帳篷紮在枯草和枯枝上!”
魁梧壯漢苦著臉道:“迴官家,我們營的將士都是南方人,怕冷,想躲到樹林裏避避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