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策的話最終獲得了英國公和榮國公的認可,都同意了高策半刻鍾後全軍繼續南下的決定。
這時,柴威歎了口氣,忽然感歎道:
“也不知道獻城軍背後的人是誰!”
聽聞此言,龐牧搗了他一下,低聲說道:
“慎言!”
柴威這才想起來自己犯了忌諱,趕忙捂住自己的嘴,目光瞥向一旁的高策。
他們都明白,敢與獻城軍密謀封鎖東京,謀奪皇位的人肯定是皇室中人。
因為謀逆之人若非身懷皇室血脈,在東京驟然登基,天下人是不會順服的。
而如今大燕皇室子弟屈指可數,排除了小的,隻有兩個人有可能了,一是淮王高暾,而是寧王高隱。
無論是誰,都是當今皇帝的親弟弟,太子的親叔叔,為了皇位,兄弟相殘,叔侄相對,這是天家醜聞,外臣豈能議論。
高策平靜的喝了口水,裝作沒有聽見他二人的話。
之前在燕州城,他拿出的那份自己寫的聖旨,並沒有明確的說出謀逆之人是誰。
其實龐牧等人都知道高策拿出來的聖旨肯定不是皇帝送來的,但是所有人都默認了這份聖旨是真的,因為他們願意追隨高策。
既然聖旨是假的,高策遠在燕州城,又怎會知道是寧王聯合獻城軍謀逆呢。
所以高策不能明確寫出寧王謀逆,他不能讓別人以為寧王謀反是陛下和他故意縱容的結果。
寧王謀反的事情不能連累到陛下和他的名聲。
半刻過後,高策站起身,重新上馬。
龐牧和柴威也騎上了馬。
高策厲聲喊道:
“全軍集合,繼續南下!”
此時天色已經漸暗,軍隊當中有士兵已經舉起了火把。
高策率領著八萬大軍迎著黑夜繼續南下。
…………
東京城內,
百姓都窩在家裏戰戰兢兢,大小街道空無一人,宛如死城一般。
與城中的寂靜不同的是,在東京城的中心,皇城之外,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戰鬥。
高隱和柳宗已經率領獻城軍攻城一日了。
在他們猛烈的攻勢之下,皇城的城牆已經被鮮血染紅,城下堆滿了屍骨。
高隱好似瘋了一般,不允許士兵休息,一定要攻下皇城。
這是他唯一的翻盤機會了。
“殺!”
“殺!”
“殺光他們!”
“殺光他們!”
高隱揮舞著長刀,指揮獻城軍將士奮勇攻城。
若不是柳宗攔著他,他都要自己親自上了。
皇城之內。
葉春的壓力也很大。
皇城雖然堅固,但是守兵太少了。
城內的禦林軍不過兩萬餘人,還要分出來保護百官和陛下,而攻城的獻城軍有五萬人,再加上高隱這種不要命的打法,這樣下去,皇城的陷落是早晚的。
葉春隻能寄希望於太子盡快領兵趕到。
………
承明殿內,文武百官已經不像前幾日那般憂心忡忡。
因為高晟醒來之後,強撐著精神走到大殿會見百官,並告訴他們,太子已經興兵南下,東京之圍可解。
這樣算是安了他們的心。
而且他們並沒有看出高晟已經命不久矣,高晟也不打算告訴他們,哪怕是那些最親密的臣子。
他要等,等太子迴來,等自己的兒子迴來。
安撫完這些臣子的人,高晟重新迴到偏殿。
在家人麵前,他卸掉了自己的偽裝,無需再強撐著精神。
鄭植和錢靈蘊一起將他扶到床上躺下。
華璟一直待在這裏,隨時為高晟醫治。
高晟看著他,沉聲問道:
“華太醫,朕還能有幾日?”
華璟搖了搖頭,沉吟道:
“說不好!”
高晟目光深邃,繼續說道:
“朕問你,若是憑你畢生醫術,能不能讓朕撐過這兩日?”
“這兩日內,朕不能再暈厥,不能糊塗,必須能與人正常交流!”
“等這兩日過後,朕……朕就算馬上死都行!”
聽到這句話,錢靈蘊眼睛更紅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想清醒的見兒子最後一麵。
鄧鳶也在一旁抹眼淚,隻有小小的高穆堯什麽都還不懂,隻是茫然的看向自己的母親。
麵對皇帝的要求,華璟沉思片刻,拱手說道:
“臣有一法,能達到陛下的要求。”
“但是施針過後,對人的精氣損耗巨大,以陛下的身體狀況,兩三日之後,恐怕就……!”
高晟咧嘴一笑,灑脫的說道:
“本來就沒幾日好活了,與其在昏睡或者糊塗中死去,還不如清醒著死!
“快為朕施針吧!”
華璟看了一眼錢靈蘊。
這個時候錢靈蘊竟然沒有阻攔,或者說她也不應該阻攔。
華璟這才走上前去,從藥箱中掏出銀針,為皇帝施針。
過了好一會,華璟方才取下高晟頭上的銀針。
高晟緩緩睜開眼睛,他的眼神變得愈發明亮,氣色也好了很多,甚至能夠走下床活動,宛如一個正常人一般。
可是華璟明白,這不過是透支身體的迴光返照罷了。
高晟感受著充滿氣力的身體,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但他也明白,這種重生是有代價的。
所以他立刻看向鄭植,命令道:
“鄭植,取紙筆來,朕要親自撰寫傳位詔書!”
聽到這句話,鄭植心中滿是悲痛,他隻能強忍著淚水,領命行事。
高晟當著錢靈蘊等人的麵,撰寫了這份傳位詔書,也可以說是遺詔,詔書中繼承他皇位的人自然是他唯一的兒子高策。
寫好之後,高晟將其卷起來,然後小心翼翼的揣在懷裏,誰都不給。
隨後他趕走了其他人,隻留下錢靈蘊。
他要趁自己為數不多的時間,好好和妻子說說話。
至於皇城之外的戰事,他並不擔心。
………
皇城之外的戰事依舊激烈,按照高隱的估計,再有三天時間,皇城必破。
燕州城與此相隔萬裏,他不認為高策能在三天之內趕迴東京。
可是事與願違,又過了兩日,高策率領這八萬禁軍,出現在了東京城的北方。
戍守在東京城樓上的獻城軍將士看到自北方奔襲而來的洶洶鐵騎,趕忙跑去向副統領匯報。
獻城軍的副統領名叫石磊,他跟了柳宗八九年,乃是柳宗的生死弟兄。
這時,柴威歎了口氣,忽然感歎道:
“也不知道獻城軍背後的人是誰!”
聽聞此言,龐牧搗了他一下,低聲說道:
“慎言!”
柴威這才想起來自己犯了忌諱,趕忙捂住自己的嘴,目光瞥向一旁的高策。
他們都明白,敢與獻城軍密謀封鎖東京,謀奪皇位的人肯定是皇室中人。
因為謀逆之人若非身懷皇室血脈,在東京驟然登基,天下人是不會順服的。
而如今大燕皇室子弟屈指可數,排除了小的,隻有兩個人有可能了,一是淮王高暾,而是寧王高隱。
無論是誰,都是當今皇帝的親弟弟,太子的親叔叔,為了皇位,兄弟相殘,叔侄相對,這是天家醜聞,外臣豈能議論。
高策平靜的喝了口水,裝作沒有聽見他二人的話。
之前在燕州城,他拿出的那份自己寫的聖旨,並沒有明確的說出謀逆之人是誰。
其實龐牧等人都知道高策拿出來的聖旨肯定不是皇帝送來的,但是所有人都默認了這份聖旨是真的,因為他們願意追隨高策。
既然聖旨是假的,高策遠在燕州城,又怎會知道是寧王聯合獻城軍謀逆呢。
所以高策不能明確寫出寧王謀逆,他不能讓別人以為寧王謀反是陛下和他故意縱容的結果。
寧王謀反的事情不能連累到陛下和他的名聲。
半刻過後,高策站起身,重新上馬。
龐牧和柴威也騎上了馬。
高策厲聲喊道:
“全軍集合,繼續南下!”
此時天色已經漸暗,軍隊當中有士兵已經舉起了火把。
高策率領著八萬大軍迎著黑夜繼續南下。
…………
東京城內,
百姓都窩在家裏戰戰兢兢,大小街道空無一人,宛如死城一般。
與城中的寂靜不同的是,在東京城的中心,皇城之外,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戰鬥。
高隱和柳宗已經率領獻城軍攻城一日了。
在他們猛烈的攻勢之下,皇城的城牆已經被鮮血染紅,城下堆滿了屍骨。
高隱好似瘋了一般,不允許士兵休息,一定要攻下皇城。
這是他唯一的翻盤機會了。
“殺!”
“殺!”
“殺光他們!”
“殺光他們!”
高隱揮舞著長刀,指揮獻城軍將士奮勇攻城。
若不是柳宗攔著他,他都要自己親自上了。
皇城之內。
葉春的壓力也很大。
皇城雖然堅固,但是守兵太少了。
城內的禦林軍不過兩萬餘人,還要分出來保護百官和陛下,而攻城的獻城軍有五萬人,再加上高隱這種不要命的打法,這樣下去,皇城的陷落是早晚的。
葉春隻能寄希望於太子盡快領兵趕到。
………
承明殿內,文武百官已經不像前幾日那般憂心忡忡。
因為高晟醒來之後,強撐著精神走到大殿會見百官,並告訴他們,太子已經興兵南下,東京之圍可解。
這樣算是安了他們的心。
而且他們並沒有看出高晟已經命不久矣,高晟也不打算告訴他們,哪怕是那些最親密的臣子。
他要等,等太子迴來,等自己的兒子迴來。
安撫完這些臣子的人,高晟重新迴到偏殿。
在家人麵前,他卸掉了自己的偽裝,無需再強撐著精神。
鄭植和錢靈蘊一起將他扶到床上躺下。
華璟一直待在這裏,隨時為高晟醫治。
高晟看著他,沉聲問道:
“華太醫,朕還能有幾日?”
華璟搖了搖頭,沉吟道:
“說不好!”
高晟目光深邃,繼續說道:
“朕問你,若是憑你畢生醫術,能不能讓朕撐過這兩日?”
“這兩日內,朕不能再暈厥,不能糊塗,必須能與人正常交流!”
“等這兩日過後,朕……朕就算馬上死都行!”
聽到這句話,錢靈蘊眼睛更紅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想清醒的見兒子最後一麵。
鄧鳶也在一旁抹眼淚,隻有小小的高穆堯什麽都還不懂,隻是茫然的看向自己的母親。
麵對皇帝的要求,華璟沉思片刻,拱手說道:
“臣有一法,能達到陛下的要求。”
“但是施針過後,對人的精氣損耗巨大,以陛下的身體狀況,兩三日之後,恐怕就……!”
高晟咧嘴一笑,灑脫的說道:
“本來就沒幾日好活了,與其在昏睡或者糊塗中死去,還不如清醒著死!
“快為朕施針吧!”
華璟看了一眼錢靈蘊。
這個時候錢靈蘊竟然沒有阻攔,或者說她也不應該阻攔。
華璟這才走上前去,從藥箱中掏出銀針,為皇帝施針。
過了好一會,華璟方才取下高晟頭上的銀針。
高晟緩緩睜開眼睛,他的眼神變得愈發明亮,氣色也好了很多,甚至能夠走下床活動,宛如一個正常人一般。
可是華璟明白,這不過是透支身體的迴光返照罷了。
高晟感受著充滿氣力的身體,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但他也明白,這種重生是有代價的。
所以他立刻看向鄭植,命令道:
“鄭植,取紙筆來,朕要親自撰寫傳位詔書!”
聽到這句話,鄭植心中滿是悲痛,他隻能強忍著淚水,領命行事。
高晟當著錢靈蘊等人的麵,撰寫了這份傳位詔書,也可以說是遺詔,詔書中繼承他皇位的人自然是他唯一的兒子高策。
寫好之後,高晟將其卷起來,然後小心翼翼的揣在懷裏,誰都不給。
隨後他趕走了其他人,隻留下錢靈蘊。
他要趁自己為數不多的時間,好好和妻子說說話。
至於皇城之外的戰事,他並不擔心。
………
皇城之外的戰事依舊激烈,按照高隱的估計,再有三天時間,皇城必破。
燕州城與此相隔萬裏,他不認為高策能在三天之內趕迴東京。
可是事與願違,又過了兩日,高策率領這八萬禁軍,出現在了東京城的北方。
戍守在東京城樓上的獻城軍將士看到自北方奔襲而來的洶洶鐵騎,趕忙跑去向副統領匯報。
獻城軍的副統領名叫石磊,他跟了柳宗八九年,乃是柳宗的生死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