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高聽到尚林的話,心中頗感失落,他明白自己不能喝尚林交心了。
於是他拱手說道:
“寧王之罪,罪不可恕,小人雖然受大恩於寧王,但是小人分得清黑白是非,所以絕無為寧王報仇之意,寧王也從未讓小人為他報仇。”
“寧王殿下生前說,小人拿著這枚玉佩來見您,您能幫小人謀得一份好差事。”
“小人不願辜負寧王殿下的美意,也是為了自己的前程,所以才拿著這玉佩來找您的。”
“還請您一定不要誤會啊!”
魏高的話可謂是情真意切,尚林點了點頭,選擇相信了他的話。
畢竟誰能想到一個奴才敢有與天家對抗的膽氣。
尚林輕聲說道:
“既是寧王臨終所托,我必然會照拂於你。”
“說吧,你想要一個什麽樣的前程?”
聞言,魏高拱手一禮,直言迴道:
“小人想去內廷當差,隻有靠近聖上,靠近皇後,方才有好的前程。”
尚林冷哼一聲,沉言道:
“你小子的野心可真不小啊!”
魏高俯跪於地,叩首乞求道:
“萬望公公成全!”
尚林坐到身後的椅子上,搖頭說道:
“並非是我不願意成全你,能在二聖身邊當差的侍從,都是鄭植鄭公公、童謹童公公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我根本就說不上話。”
聞聽此言,魏高神色頓時變得黯淡起來。
尚林卻笑了笑,淡然說道:
“雖然我無法把你推進內廷,但是你可以留在內務府當差。”
內務府類似於皇帝的私庫,皇宮內庭的物資錢帛分配、人員配置皆於此處周轉,留在這個咽喉之地,早晚都有可能侍奉禦前。
尚林也是在向魏高暗示,讓他在內務府沉穩蟄伏,以待來日。
魏高對此心領神會,沉思片刻之後,拱手行禮道:
“如此便多謝尚公公了。”
尚林微微點頭,他頗為欣賞魏高知恩圖報,於是輕聲問道:
“你家中可還有親人啊?!”
魏高先是一愣,然後迴道:
“小人的父母皆已亡故,家中已經沒有親人了。”
尚林迴過身去,頗為惋惜的說道:
“你我倒是同病相憐,都是流落在這世間的孤魂野鬼啊!”
要是魏高到現在還不明白尚林的意思,他這些年的苦就算是白吃了。
他剛忙磕頭說道:
“小人早就聽聞尚公公宅心仁厚,對手下人頗為照拂,若是您不嫌棄,小人願意認您為幹爹,小人會把您當親爹一樣孝順!”
“尚公公,哦不!幹爹,您就收下我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吧!”
魏高一邊乞求,一邊磕頭。
尚林背著手,臉上卻湧現出一抹滿意的微笑,繼而迴過身去,將魏高扶起來,一臉為難的說道:
“你這是幹什麽!”
“既然是寧王殿下臨終所托,我自然會照顧你的,你何須如此!”
魏高激動的說道:
“不,這和寧王殿下沒關係!”
“小人早就聽聞您的仁慈之名,渴望和您親近,隻是小人位卑言輕,平日不能與您相見,今承了寧王之恩,得以與您相見,若是能拜您為幹爹,也算是願了小人的心願。”
“還望您不要認為小人是惺惺作態,收下小人吧,幹爹,哦不,爹!”
尚林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手說道:
“好!好!好!”
“你若是有此心,我就收下你了!”
聞言,魏高連忙跪下,一邊磕頭一邊激動的喊道:
“謝謝幹爹!”
“哦不!”
“謝謝爹!”
“今後兒子一定把您當親爹那般孝順,兒子給您養老送終!”
尚林笑著把他扶起來,柔聲說道:
“好兒子!”
“好兒子啊!”
“從今以後,你便留在內務府任職了,你我父子一心,為父托著你!”
魏高的眼眸之中劃過一絲狠戾,臉上卻笑著說道:
“謝謝爹!謝謝爹!”
自今日以後,魏高便留在了內務府。
…………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承明殿內。
於明陽、張雎二人一同入宮覲見。
高策端坐於龍椅之上,輕揮黑色金絲龍紋袖袍,靜靜看著二人,淡然說道:
“兩位閣臣一同入宮,所為何事啊?”
張雎與於明陽對視一眼,然後從袖中掏出兩份書信,雙手供上,凜然說道:
“陛下,此乃從寧州寧王府中搜出的,寧王與閩王梁世知暗通串聯之書信。”
“在信中,寧王與閩王約定,閩王會趁京都內亂之際,於閩地起兵作亂,使大燕南北內亂同時迸發,首尾不得相顧。”
“二人還約定,待寧王謀反事成,割讓閩南八州和臨近閩地的三州之地於閩王。”
鄭植連忙從張雎手中接過這兩封書信,繼而遞給高策。
高策單手接過書信,隨意的看了看,若是話,這件事情高策早就有所預料,不然他率兵南下之前,也不會派人去提醒陳積提防閩地。
看完這兩封信,高策挑眉說道:
“閩王似乎也同意了這個計劃。”
張雎拱手說道:
“是的,若非陛下率兵南下之時提醒陳積將軍提防閩南,陳將軍率領南征軍兵壓閩地,使閩王梁世知投鼠忌器,恐怕閩地之亂會與京都之亂同時爆發。”
高策微微頷首,看了看他們二人,笑著說道:
“你們二人一同前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於明陽和張雎同時迴道:
“正是。”
高策揚了揚手中的兩封書信,看著二人問道:
“既如此,二位卿家有何高見?”
張雎拱手說道:
“陛下,閩王梁世知狼子野心,早晚必反,微臣以為我朝當以閩王附逆之名,令南征軍兵發閩南,徹底掃閩王逆黨,
聞言,高策看向一旁的於明陽,輕聲詢問道:
“於卿也是這個意思?”
於明陽拱手迴道:
“陛下,於私而言,閩王毫無侍奉大燕之誠心,早晚必反,與公而言,閩南八州名義上歸屬大燕,可是閩王行治權,手握十萬閩軍,實乃國中之國,非大一統,陛下莫要忘了前魏藩鎮割據之窘態。”
說到這裏,他伸手指向那兩封書信,沉聲說道:
“臣以為,長痛不如短痛,以此為名,兵發閩南,實現真正的大一統。”
於是他拱手說道:
“寧王之罪,罪不可恕,小人雖然受大恩於寧王,但是小人分得清黑白是非,所以絕無為寧王報仇之意,寧王也從未讓小人為他報仇。”
“寧王殿下生前說,小人拿著這枚玉佩來見您,您能幫小人謀得一份好差事。”
“小人不願辜負寧王殿下的美意,也是為了自己的前程,所以才拿著這玉佩來找您的。”
“還請您一定不要誤會啊!”
魏高的話可謂是情真意切,尚林點了點頭,選擇相信了他的話。
畢竟誰能想到一個奴才敢有與天家對抗的膽氣。
尚林輕聲說道:
“既是寧王臨終所托,我必然會照拂於你。”
“說吧,你想要一個什麽樣的前程?”
聞言,魏高拱手一禮,直言迴道:
“小人想去內廷當差,隻有靠近聖上,靠近皇後,方才有好的前程。”
尚林冷哼一聲,沉言道:
“你小子的野心可真不小啊!”
魏高俯跪於地,叩首乞求道:
“萬望公公成全!”
尚林坐到身後的椅子上,搖頭說道:
“並非是我不願意成全你,能在二聖身邊當差的侍從,都是鄭植鄭公公、童謹童公公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我根本就說不上話。”
聞聽此言,魏高神色頓時變得黯淡起來。
尚林卻笑了笑,淡然說道:
“雖然我無法把你推進內廷,但是你可以留在內務府當差。”
內務府類似於皇帝的私庫,皇宮內庭的物資錢帛分配、人員配置皆於此處周轉,留在這個咽喉之地,早晚都有可能侍奉禦前。
尚林也是在向魏高暗示,讓他在內務府沉穩蟄伏,以待來日。
魏高對此心領神會,沉思片刻之後,拱手行禮道:
“如此便多謝尚公公了。”
尚林微微點頭,他頗為欣賞魏高知恩圖報,於是輕聲問道:
“你家中可還有親人啊?!”
魏高先是一愣,然後迴道:
“小人的父母皆已亡故,家中已經沒有親人了。”
尚林迴過身去,頗為惋惜的說道:
“你我倒是同病相憐,都是流落在這世間的孤魂野鬼啊!”
要是魏高到現在還不明白尚林的意思,他這些年的苦就算是白吃了。
他剛忙磕頭說道:
“小人早就聽聞尚公公宅心仁厚,對手下人頗為照拂,若是您不嫌棄,小人願意認您為幹爹,小人會把您當親爹一樣孝順!”
“尚公公,哦不!幹爹,您就收下我這個不爭氣的兒子吧!”
魏高一邊乞求,一邊磕頭。
尚林背著手,臉上卻湧現出一抹滿意的微笑,繼而迴過身去,將魏高扶起來,一臉為難的說道:
“你這是幹什麽!”
“既然是寧王殿下臨終所托,我自然會照顧你的,你何須如此!”
魏高激動的說道:
“不,這和寧王殿下沒關係!”
“小人早就聽聞您的仁慈之名,渴望和您親近,隻是小人位卑言輕,平日不能與您相見,今承了寧王之恩,得以與您相見,若是能拜您為幹爹,也算是願了小人的心願。”
“還望您不要認為小人是惺惺作態,收下小人吧,幹爹,哦不,爹!”
尚林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手說道:
“好!好!好!”
“你若是有此心,我就收下你了!”
聞言,魏高連忙跪下,一邊磕頭一邊激動的喊道:
“謝謝幹爹!”
“哦不!”
“謝謝爹!”
“今後兒子一定把您當親爹那般孝順,兒子給您養老送終!”
尚林笑著把他扶起來,柔聲說道:
“好兒子!”
“好兒子啊!”
“從今以後,你便留在內務府任職了,你我父子一心,為父托著你!”
魏高的眼眸之中劃過一絲狠戾,臉上卻笑著說道:
“謝謝爹!謝謝爹!”
自今日以後,魏高便留在了內務府。
…………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承明殿內。
於明陽、張雎二人一同入宮覲見。
高策端坐於龍椅之上,輕揮黑色金絲龍紋袖袍,靜靜看著二人,淡然說道:
“兩位閣臣一同入宮,所為何事啊?”
張雎與於明陽對視一眼,然後從袖中掏出兩份書信,雙手供上,凜然說道:
“陛下,此乃從寧州寧王府中搜出的,寧王與閩王梁世知暗通串聯之書信。”
“在信中,寧王與閩王約定,閩王會趁京都內亂之際,於閩地起兵作亂,使大燕南北內亂同時迸發,首尾不得相顧。”
“二人還約定,待寧王謀反事成,割讓閩南八州和臨近閩地的三州之地於閩王。”
鄭植連忙從張雎手中接過這兩封書信,繼而遞給高策。
高策單手接過書信,隨意的看了看,若是話,這件事情高策早就有所預料,不然他率兵南下之前,也不會派人去提醒陳積提防閩地。
看完這兩封信,高策挑眉說道:
“閩王似乎也同意了這個計劃。”
張雎拱手說道:
“是的,若非陛下率兵南下之時提醒陳積將軍提防閩南,陳將軍率領南征軍兵壓閩地,使閩王梁世知投鼠忌器,恐怕閩地之亂會與京都之亂同時爆發。”
高策微微頷首,看了看他們二人,笑著說道:
“你們二人一同前來,就是為了這件事?”
於明陽和張雎同時迴道:
“正是。”
高策揚了揚手中的兩封書信,看著二人問道:
“既如此,二位卿家有何高見?”
張雎拱手說道:
“陛下,閩王梁世知狼子野心,早晚必反,微臣以為我朝當以閩王附逆之名,令南征軍兵發閩南,徹底掃閩王逆黨,
聞言,高策看向一旁的於明陽,輕聲詢問道:
“於卿也是這個意思?”
於明陽拱手迴道:
“陛下,於私而言,閩王毫無侍奉大燕之誠心,早晚必反,與公而言,閩南八州名義上歸屬大燕,可是閩王行治權,手握十萬閩軍,實乃國中之國,非大一統,陛下莫要忘了前魏藩鎮割據之窘態。”
說到這裏,他伸手指向那兩封書信,沉聲說道:
“臣以為,長痛不如短痛,以此為名,兵發閩南,實現真正的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