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蜀地之亂
在鄧鳶的陪伴下,曹錦眉很快就適應了燕京地來的生活。
很快戶部就給曹錦眉準備好了一套宅院。
高策也想好了如何封賞她。
治平八年六月十三日。
高策正式下旨封賞燕山關一戰的有功將領。
其餘功臣的賞賜大都遵從前例,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對曹錦眉的封賞。
高策於朝堂之上,親自下旨,封曹錦眉為平陽侯,讓其擔任燕山關守將。
聽到高策的這道旨意,殿堂上的文武百官無不嘩然。
自古以來哪有女子為官的先例,更別提曹錦眉如今是領兵封侯了。
平陽侯。
燕山關守將。
無論哪一樣說出去都是十分駭人的存在。
侯爵之位暫且不論,燕山關乃燕京屏障,是大燕的咽喉處,曹錦眉不過是一個新人,還是一個女人,皇帝竟然如此信任她,讓他擔此要職。
即便百官心中有多震撼,有多不可理解,聖旨已下,君命以行,無人敢出言反對。
曹錦眉走上前領旨謝恩。
就這樣,曹錦眉成為了大燕,亦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封侯領兵的女將軍。
…………
另一邊,在大燕的北方,漠北草原正在爆發一場激烈的戰爭,說是戰爭,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屠殺。
燕山關一戰,讓戎狄大軍無功而返,完顏睿中興大夏的理想徹底泡湯了。
不過完顏睿在南下之前早就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並且製定了一個預備方案。
而這個預備方案針對的不是大燕,而是北夏內部的分裂勢力,即不服皇帝統治地朵顏部和挈利部。
此番南下完顏睿調動了戎狄諸部的精銳騎兵,所以他要趁這個機會剿滅朵顏和挈利兩部。
這就是他的預備方案。
南下失利,北夏的國內矛盾便得不到轉移,甚至會加劇,所以完顏睿隻能用這樣的極端方式徹底掃除潛在的分裂威脅。
完顏睿這也是無奈之舉,相當於被刺同胞,這不是一個好名聲,可他沒有辦法,為了大夏的團結和延續,他必須這樣做。
所以他率兵迴到漠北之後,趁朵顏、挈利兩部不備,向他們發動了突襲,將兩部的人馬和部眾全部誅殺,掃清了內部威脅。
殊不知,他此番作為,確實震懾住了其餘戎狄部族,但同時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戎狄諸部是因為畏懼而臣服於他,有朝一日他變的弱小,這些部族將會化成餓狼,將他給活撕了的。
太後慕容婉嫣得知兒子的所作所為,自然是不願意的。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戎狄部族的英雄完顏鎮統一戎狄諸部,不但靠戰爭和殺戮,更靠的是德化,讓人敬比讓人畏更能保證北夏的團結與穩定。
所以完顏鎮才能成為戎狄諸部公認的英雄。
不過她也明白今時不同往日,完顏睿也不是他的父親完顏鎮,完顏睿的做法或許也是目前穩定大夏最簡單幹脆的辦法了。
所以她也沒有阻止完顏睿。
不管怎麽樣,完顏睿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以朵顏部和挈利部的覆滅,殺雞儆猴,其餘諸部不敢再反抗中央王庭的統治,北夏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分裂了。
…………
燕山關一戰之後,漠北戎狄短時間內不敢輕易南下,大燕北部邊患大減。
西境方麵,張羽正有條不紊的組建西境都護府,西境諸國紛紛遣使入燕,並常駐於此。
為此高策特意在燕京設立了一個宣政司的機構,獨立於六部之外,專門用於皇帝聯絡西境諸國。
宣政司與西境都護府這一內一外兩個朝廷機構,使大燕朝廷能夠切實的掌控西境局勢,讓西境和大燕歸於一個整體,讓西境成為大燕的一部分。
漠北與西境的穩定,為大燕的內部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由此高策起了拓建運河的心思。
他知道如今漠北的穩定隻是暫時的,隻要北夏不分裂,大燕的北部就始終懸著一柄利劍。
所以高策並沒有立即啟動運河拓建工程,隻是讓工部組織官員對運河的拓建路線進行實地勘探,並製定修建方略和預算。
除此之外,高策已經打定了主意,待國力再積蓄幾年,便興兵北伐,徹底掃清北患。
如此大燕又迴到了平穩發展的時候。
在這期間,朝廷將內政民生治理的很好,百姓安居樂業,漸漸的家有餘財。
高策對吏治的重視程度愈發強烈,對官員的約束不斷加強。
國法禮製也越來越規範,《治平律》修訂完整。
…………
就這樣,大燕平穩的度過了四年好時光,來到了治平十二年,百姓安泰,商貿興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勢日強。
按照計劃,是該對漠北戎狄動手了。
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亦或者說有人從中作梗。
燕京城,江陰侯府。
這是禮部尚書馬異的官邸。
自平定西蜀國以來,馬異沉寂了將近二十年。
尤其是高策即位以來,他再未有所作為,執掌軍務更是不可能。
如今他已年過五旬,須發見白,在高策的授意下,他身居高位,卻不掌實權,再這樣蹉跎下去,他恐怕就要乞骸骨歸鄉了。
這是他萬萬不能忍受的。
為了在皇帝手中拿到權利,終於,他打算動用自己的底牌了。
他手寫了一封信,命府中死士送往巴州。
………
大燕治平十二年三月初,鎮守蜀地的三名將領造忽然起兵造反,蜀地之亂爆發。
這三名叛將正是當初大燕平定西蜀國的時候投誠的那三名鎮守蜀道的將領。
魯正,糜鋒,孟發。
也正是因這三人的投誠,張羽,馬異才能率領輕兵迅速攻下蜀都,滅亡西蜀國,成就了滅國之功。
馬異也因此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入中央,進內閣。
而這三名蜀將投誠有功,太宗文皇帝高晟仍讓他們掌兵鎮守蜀地,也為今日的蜀地之亂埋下禍根。
不過很奇怪,這三名蜀將小日子過得很好,大燕朝廷從未為難過他們,反而對他們是高官厚祿以禮相待,他們根本沒必要造反。
在鄧鳶的陪伴下,曹錦眉很快就適應了燕京地來的生活。
很快戶部就給曹錦眉準備好了一套宅院。
高策也想好了如何封賞她。
治平八年六月十三日。
高策正式下旨封賞燕山關一戰的有功將領。
其餘功臣的賞賜大都遵從前例,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對曹錦眉的封賞。
高策於朝堂之上,親自下旨,封曹錦眉為平陽侯,讓其擔任燕山關守將。
聽到高策的這道旨意,殿堂上的文武百官無不嘩然。
自古以來哪有女子為官的先例,更別提曹錦眉如今是領兵封侯了。
平陽侯。
燕山關守將。
無論哪一樣說出去都是十分駭人的存在。
侯爵之位暫且不論,燕山關乃燕京屏障,是大燕的咽喉處,曹錦眉不過是一個新人,還是一個女人,皇帝竟然如此信任她,讓他擔此要職。
即便百官心中有多震撼,有多不可理解,聖旨已下,君命以行,無人敢出言反對。
曹錦眉走上前領旨謝恩。
就這樣,曹錦眉成為了大燕,亦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封侯領兵的女將軍。
…………
另一邊,在大燕的北方,漠北草原正在爆發一場激烈的戰爭,說是戰爭,更確切的說應該是屠殺。
燕山關一戰,讓戎狄大軍無功而返,完顏睿中興大夏的理想徹底泡湯了。
不過完顏睿在南下之前早就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並且製定了一個預備方案。
而這個預備方案針對的不是大燕,而是北夏內部的分裂勢力,即不服皇帝統治地朵顏部和挈利部。
此番南下完顏睿調動了戎狄諸部的精銳騎兵,所以他要趁這個機會剿滅朵顏和挈利兩部。
這就是他的預備方案。
南下失利,北夏的國內矛盾便得不到轉移,甚至會加劇,所以完顏睿隻能用這樣的極端方式徹底掃除潛在的分裂威脅。
完顏睿這也是無奈之舉,相當於被刺同胞,這不是一個好名聲,可他沒有辦法,為了大夏的團結和延續,他必須這樣做。
所以他率兵迴到漠北之後,趁朵顏、挈利兩部不備,向他們發動了突襲,將兩部的人馬和部眾全部誅殺,掃清了內部威脅。
殊不知,他此番作為,確實震懾住了其餘戎狄部族,但同時也埋下了危險的種子,戎狄諸部是因為畏懼而臣服於他,有朝一日他變的弱小,這些部族將會化成餓狼,將他給活撕了的。
太後慕容婉嫣得知兒子的所作所為,自然是不願意的。
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戎狄部族的英雄完顏鎮統一戎狄諸部,不但靠戰爭和殺戮,更靠的是德化,讓人敬比讓人畏更能保證北夏的團結與穩定。
所以完顏鎮才能成為戎狄諸部公認的英雄。
不過她也明白今時不同往日,完顏睿也不是他的父親完顏鎮,完顏睿的做法或許也是目前穩定大夏最簡單幹脆的辦法了。
所以她也沒有阻止完顏睿。
不管怎麽樣,完顏睿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以朵顏部和挈利部的覆滅,殺雞儆猴,其餘諸部不敢再反抗中央王庭的統治,北夏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分裂了。
…………
燕山關一戰之後,漠北戎狄短時間內不敢輕易南下,大燕北部邊患大減。
西境方麵,張羽正有條不紊的組建西境都護府,西境諸國紛紛遣使入燕,並常駐於此。
為此高策特意在燕京設立了一個宣政司的機構,獨立於六部之外,專門用於皇帝聯絡西境諸國。
宣政司與西境都護府這一內一外兩個朝廷機構,使大燕朝廷能夠切實的掌控西境局勢,讓西境和大燕歸於一個整體,讓西境成為大燕的一部分。
漠北與西境的穩定,為大燕的內部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由此高策起了拓建運河的心思。
他知道如今漠北的穩定隻是暫時的,隻要北夏不分裂,大燕的北部就始終懸著一柄利劍。
所以高策並沒有立即啟動運河拓建工程,隻是讓工部組織官員對運河的拓建路線進行實地勘探,並製定修建方略和預算。
除此之外,高策已經打定了主意,待國力再積蓄幾年,便興兵北伐,徹底掃清北患。
如此大燕又迴到了平穩發展的時候。
在這期間,朝廷將內政民生治理的很好,百姓安居樂業,漸漸的家有餘財。
高策對吏治的重視程度愈發強烈,對官員的約束不斷加強。
國法禮製也越來越規範,《治平律》修訂完整。
…………
就這樣,大燕平穩的度過了四年好時光,來到了治平十二年,百姓安泰,商貿興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勢日強。
按照計劃,是該對漠北戎狄動手了。
可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亦或者說有人從中作梗。
燕京城,江陰侯府。
這是禮部尚書馬異的官邸。
自平定西蜀國以來,馬異沉寂了將近二十年。
尤其是高策即位以來,他再未有所作為,執掌軍務更是不可能。
如今他已年過五旬,須發見白,在高策的授意下,他身居高位,卻不掌實權,再這樣蹉跎下去,他恐怕就要乞骸骨歸鄉了。
這是他萬萬不能忍受的。
為了在皇帝手中拿到權利,終於,他打算動用自己的底牌了。
他手寫了一封信,命府中死士送往巴州。
………
大燕治平十二年三月初,鎮守蜀地的三名將領造忽然起兵造反,蜀地之亂爆發。
這三名叛將正是當初大燕平定西蜀國的時候投誠的那三名鎮守蜀道的將領。
魯正,糜鋒,孟發。
也正是因這三人的投誠,張羽,馬異才能率領輕兵迅速攻下蜀都,滅亡西蜀國,成就了滅國之功。
馬異也因此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入中央,進內閣。
而這三名蜀將投誠有功,太宗文皇帝高晟仍讓他們掌兵鎮守蜀地,也為今日的蜀地之亂埋下禍根。
不過很奇怪,這三名蜀將小日子過得很好,大燕朝廷從未為難過他們,反而對他們是高官厚祿以禮相待,他們根本沒必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