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丹經秘密
那人笑著在一張空桌子上坐下來,端起茶杯自斟一杯,慢慢喝了一口道:“公子還未告訴過這花醉的事呢。”
“我聽人說過,有一種茶在十萬大山深處,五年一開花,花期隻有幾個時辰,芳香無比,極為難得,以這種花做茶,可以凝神清心,此花茶清香異常,久聞必醉,但邊聞邊飲的話卻是無妨,倘若佐以好酒,更有一番提振力氣的功效,倒不知是不是此花?”肖公子道。
“公子果然博聞廣識,此茶是我費了數十年的功夫方才得了幾兩,今日拿來待客,卻不料空有諸多高明之士,竟無人賞識。閣下雖然識得,卻不敢嚐嚐這人間佳茗。”說罷呷了口茶,閉上眼睛,似在慢慢品嚐。
“不瞞樓主,我從不在外麵吃任何東西,故而也就沒有這等福份了。”
“哦?這倒是一個好習慣。”太公樓主看了一眼那桌上放著的盒子,又看看肖公子。“老朽適才見諸位似乎全為這小盒而來,不知為何?”
“嗬嗬,樓主何必裝模作樣,能夠設下這花醉局自然早有打算。不過我倒想看看你有沒有能耐拿到這盒子。”肖公子冷笑道。
“既然公子這樣想我也不好多加解釋,老朽平生兩大嗜好一是品茶,二是賭。我知道公子出身名家,我也不願得罪你師父那樣的大劍客,咱們就在此小賭一下可好?”
“賭?賭什麽?怎麽賭?”肖公子問道。
“我見公子剛才用的劍法頗為不俗,我坐在這兒接公子一劍,離座即算我輸,就以此小盒為賭注如何?”
聽老者說完此話,屋內人俱是吃了一驚,剛才肖公子的劍法眾人並非沒有見過,這老者竟然提出如此賭法,看來這太公樓主非同一般。
“嗬嗬,好好,我同意,倘若我不能讓老先生離座,量我也帶不走這小盒,咱就賭這一把!”肖公子輕笑道。
其實肖公子心下暗想:就算自己不同意賭,這太公樓主也不會讓自己輕易帶走盒子,這太公樓主既然敢賭,怕是真有克製自己的妙招,自己用什麽才能勝呢?
太公樓主又呷一口茶,微笑著點下頭,示意肖公子可以開始。那肖公子迴身退了一步,猛然返身,向著太公樓主將手一揚,本人卻將身一縱,揮袖就去卷桌上的盒子。
卻聽當啷一聲,一把匕首掉在地上,肖公子還不等觸及盒便覺一股淩厲氣息及身,不得不側身後躍。
“賭局還未定輸贏,肖公子便動手拿賭注,有點太性急了吧?”太公樓主微笑道。
原來肖公子聽得太公樓主說離座即輸,心裏便有了計較,他將匕首投出,便迅疾去搶那盒子,這樣一來如果太公樓主擋劍自己便搶到了盒子,他對自己的輕功還是相當有信心。卻不想這太公樓主竟然不動聲色就化解了自己的投匕,並且阻止了自己的奪搶,看來這太公樓主道行高深。
“嗬嗬,老朽贏了此局,不過肖公子也莫焦躁。”說到此處,那太公樓主又品了一口茶,伸手慢慢揭開那蓋著小盒的油布繼續道:“公子但知這盒子外麵浸滿無名劇毒……。。”
眾人見剛開始肖公子從王淩身上取下盒子打開包裹時隻是用匕首去挑,並不敢用手,就猜此盒有些古怪,怕是浸了什麽劇毒,現在聽這太公樓主一說,都心道:“果然有毒”。
又聽太公樓主繼續說下去:“不知公子是否知道此盒還是個機巧之物,此盒內蓄西域火油,遇風即燃,瞬間而起,倘若不知開盒之法,得之也無益!”
眾人聽聞此言,吃驚不小,但那肖公子卻似早已知曉道:“若真是寶物,有此設置也是正常。”
“嗬嗬,看來肖公子早就知道了這些機關了,也是,有什麽事能瞞得了你師父這樣的高人,不過,我倒覺得這盒子定然仍有秘密,這位是邙山馮老先生吧?聽說你一生致力研究丹經的事,旁征博引,務求其源,想這世上的人,不會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丹經,你能否為大家解說一二呢?”
那馮老先生被茶香醉得一塌糊塗,心下正怪這太公樓主,見太公樓主問,本不願說,見太公樓主甩出一大頂高帽子,心中便癢得難受,略一猶豫便地接過這頂高帽戴上了。他清了清嗓子道:“樓主過譽了。其實依老朽來看,可以斷定此盒內必不是丹經!”
馮老先生一出此言,頓時令所有人大吃一驚,雖然表麵上都裝作沒事人一樣,但心內都是猛地一震。他們都是修道練武之人,講究的就是“泰山崩於麵前而不驚”,就算是心驚,也得在麵上裝出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
馮老先生也知道眾人在那裏強裝鎮定,他自己也經常這樣裝。於是他不緊不慢地道:“丹經乃是上古之物,此盒本是近代製作,看其做工樣式,極象是初唐風格,由此便可輕易斷定,此盒內絕不是丹經無疑。”
“也許是唐人將丹經放在了此盒內也說不定。”說話的人是萬千柏,他一說出此話便發覺馮長老臉色不好看,忙道:“淺見,淺見”。
“當真是小兒見識!”馮長老見自己陣營的人首先出來反駁自己,大為不悅,毫不客氣地訓道:“剛才已說丹經是上古之書,唐人倘若得了此書還不如獲至寶照法煉丹?還藏起來做什麽?”
見二人要爭起來,太公樓主趕忙擺擺手,讓馮長老繼續說。
“丹經據說記載了上古大羅金仙煉丹的方子,按方煉製成的丹藥,倘若服食,次品可延年益壽,其上品者可令人脫胎換骨、舉霞飛升,一躍成為上仙,比之那些苦苦修煉者來說可謂是事半功倍。這丹經出世後,曆來有兩種傳說:一種說法是丹經最初藏於西周宗室,後來幾經朝代更迭,經過曆代之手,現今已落到本朝手中,據說……。”說到此處馮老先生看了一眼王淩接著道:“目下正在王先生那位弟子的父親的手中,那人是元人,也就是說,丹經現在在朝廷手中,也不知是真是假?”
那人笑著在一張空桌子上坐下來,端起茶杯自斟一杯,慢慢喝了一口道:“公子還未告訴過這花醉的事呢。”
“我聽人說過,有一種茶在十萬大山深處,五年一開花,花期隻有幾個時辰,芳香無比,極為難得,以這種花做茶,可以凝神清心,此花茶清香異常,久聞必醉,但邊聞邊飲的話卻是無妨,倘若佐以好酒,更有一番提振力氣的功效,倒不知是不是此花?”肖公子道。
“公子果然博聞廣識,此茶是我費了數十年的功夫方才得了幾兩,今日拿來待客,卻不料空有諸多高明之士,竟無人賞識。閣下雖然識得,卻不敢嚐嚐這人間佳茗。”說罷呷了口茶,閉上眼睛,似在慢慢品嚐。
“不瞞樓主,我從不在外麵吃任何東西,故而也就沒有這等福份了。”
“哦?這倒是一個好習慣。”太公樓主看了一眼那桌上放著的盒子,又看看肖公子。“老朽適才見諸位似乎全為這小盒而來,不知為何?”
“嗬嗬,樓主何必裝模作樣,能夠設下這花醉局自然早有打算。不過我倒想看看你有沒有能耐拿到這盒子。”肖公子冷笑道。
“既然公子這樣想我也不好多加解釋,老朽平生兩大嗜好一是品茶,二是賭。我知道公子出身名家,我也不願得罪你師父那樣的大劍客,咱們就在此小賭一下可好?”
“賭?賭什麽?怎麽賭?”肖公子問道。
“我見公子剛才用的劍法頗為不俗,我坐在這兒接公子一劍,離座即算我輸,就以此小盒為賭注如何?”
聽老者說完此話,屋內人俱是吃了一驚,剛才肖公子的劍法眾人並非沒有見過,這老者竟然提出如此賭法,看來這太公樓主非同一般。
“嗬嗬,好好,我同意,倘若我不能讓老先生離座,量我也帶不走這小盒,咱就賭這一把!”肖公子輕笑道。
其實肖公子心下暗想:就算自己不同意賭,這太公樓主也不會讓自己輕易帶走盒子,這太公樓主既然敢賭,怕是真有克製自己的妙招,自己用什麽才能勝呢?
太公樓主又呷一口茶,微笑著點下頭,示意肖公子可以開始。那肖公子迴身退了一步,猛然返身,向著太公樓主將手一揚,本人卻將身一縱,揮袖就去卷桌上的盒子。
卻聽當啷一聲,一把匕首掉在地上,肖公子還不等觸及盒便覺一股淩厲氣息及身,不得不側身後躍。
“賭局還未定輸贏,肖公子便動手拿賭注,有點太性急了吧?”太公樓主微笑道。
原來肖公子聽得太公樓主說離座即輸,心裏便有了計較,他將匕首投出,便迅疾去搶那盒子,這樣一來如果太公樓主擋劍自己便搶到了盒子,他對自己的輕功還是相當有信心。卻不想這太公樓主竟然不動聲色就化解了自己的投匕,並且阻止了自己的奪搶,看來這太公樓主道行高深。
“嗬嗬,老朽贏了此局,不過肖公子也莫焦躁。”說到此處,那太公樓主又品了一口茶,伸手慢慢揭開那蓋著小盒的油布繼續道:“公子但知這盒子外麵浸滿無名劇毒……。。”
眾人見剛開始肖公子從王淩身上取下盒子打開包裹時隻是用匕首去挑,並不敢用手,就猜此盒有些古怪,怕是浸了什麽劇毒,現在聽這太公樓主一說,都心道:“果然有毒”。
又聽太公樓主繼續說下去:“不知公子是否知道此盒還是個機巧之物,此盒內蓄西域火油,遇風即燃,瞬間而起,倘若不知開盒之法,得之也無益!”
眾人聽聞此言,吃驚不小,但那肖公子卻似早已知曉道:“若真是寶物,有此設置也是正常。”
“嗬嗬,看來肖公子早就知道了這些機關了,也是,有什麽事能瞞得了你師父這樣的高人,不過,我倒覺得這盒子定然仍有秘密,這位是邙山馮老先生吧?聽說你一生致力研究丹經的事,旁征博引,務求其源,想這世上的人,不會有人能比你更了解丹經,你能否為大家解說一二呢?”
那馮老先生被茶香醉得一塌糊塗,心下正怪這太公樓主,見太公樓主問,本不願說,見太公樓主甩出一大頂高帽子,心中便癢得難受,略一猶豫便地接過這頂高帽戴上了。他清了清嗓子道:“樓主過譽了。其實依老朽來看,可以斷定此盒內必不是丹經!”
馮老先生一出此言,頓時令所有人大吃一驚,雖然表麵上都裝作沒事人一樣,但心內都是猛地一震。他們都是修道練武之人,講究的就是“泰山崩於麵前而不驚”,就算是心驚,也得在麵上裝出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
馮老先生也知道眾人在那裏強裝鎮定,他自己也經常這樣裝。於是他不緊不慢地道:“丹經乃是上古之物,此盒本是近代製作,看其做工樣式,極象是初唐風格,由此便可輕易斷定,此盒內絕不是丹經無疑。”
“也許是唐人將丹經放在了此盒內也說不定。”說話的人是萬千柏,他一說出此話便發覺馮長老臉色不好看,忙道:“淺見,淺見”。
“當真是小兒見識!”馮長老見自己陣營的人首先出來反駁自己,大為不悅,毫不客氣地訓道:“剛才已說丹經是上古之書,唐人倘若得了此書還不如獲至寶照法煉丹?還藏起來做什麽?”
見二人要爭起來,太公樓主趕忙擺擺手,讓馮長老繼續說。
“丹經據說記載了上古大羅金仙煉丹的方子,按方煉製成的丹藥,倘若服食,次品可延年益壽,其上品者可令人脫胎換骨、舉霞飛升,一躍成為上仙,比之那些苦苦修煉者來說可謂是事半功倍。這丹經出世後,曆來有兩種傳說:一種說法是丹經最初藏於西周宗室,後來幾經朝代更迭,經過曆代之手,現今已落到本朝手中,據說……。”說到此處馮老先生看了一眼王淩接著道:“目下正在王先生那位弟子的父親的手中,那人是元人,也就是說,丹經現在在朝廷手中,也不知是真是假?”